期刊文献+
共找到28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霍奇金B细胞性淋巴瘤误诊
1
作者 薛希均 全永安 +2 位作者 吴红 任黎 裴柯平 《临床误诊误治》 2003年第5期363-363,共1页
关键词 非霍奇金b细胞性淋巴瘤 误诊 诊断 颈部甲状腺区肿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对乙肝病毒再激活的影响
2
作者 王梦洁 胡建达 《北方药学》 2025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对乙肝病毒再激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228例B-NHL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R-CHOP方案化疗。其中,105例患者接受恩替卡韦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对乙肝病毒再激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228例B-NHL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R-CHOP方案化疗。其中,105例患者接受恩替卡韦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预防组),123例患者仅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未预防组)。比较两组患者乙肝病毒再激活的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ALT、AST、GGT、TBIL)的变化。结果:228例B-NHL患者中,有86.8%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HBV)。其中,7.89%曾感染乙肝病毒患者出现病毒再激活。预防性抗病毒治疗患者的再激活率为5.71%,显著低于未预防组的12.90%(P<0.05)。抗病毒治疗2周后,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GGT、TBIL)显著改善(P<0.05)。结论:B-NHL患者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存在乙肝病毒再激活的风险,而在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前预防性应用抗病毒治疗方法可降低乙肝病毒再激活风险,且乙肝病毒再激活后抗病毒干预也有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霍奇金淋巴 利妥昔单抗 乙肝病毒再激活 抗病毒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奇金淋巴瘤CAR-T细胞治疗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分析
3
作者 柳贵西 刘玉玉 +1 位作者 李斑斑 白观臣 《山东医药》 2025年第2期85-89,共5页
目的分析1例霍奇金淋巴瘤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治疗后发生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病的早期识别和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CAR-T细胞治疗后发生HLH的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 目的分析1例霍奇金淋巴瘤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治疗后发生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病的早期识别和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CAR-T细胞治疗后发生HLH的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岁女性患者,确诊为霍奇金淋巴瘤,经规律化疗联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复发,经抗CD30 CAR-T细胞治疗后再次复发。人源化抗CD30/NKG2D CAR-T细胞治疗后,患者出现胸闷、憋喘、肝功能损伤、乳酸脱氢酶及铁蛋白升高、高直接胆红素血症、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等,结合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CAR-T细胞治疗相关HLH,即免疫效应细胞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增生症样综合征(IEC-HS)。应用糖皮质激素、芦可替尼、依托泊苷等治疗,HLH相关症状及指标好转。CAR-T细胞回输后第50天复查胸部CT提示左肺上叶炎症,考虑真菌感染,回输后第52天患者因肺出血死亡。结论IEC-HS是霍奇金淋巴瘤CAR-T细胞治疗的严重并发症,CAR-T细胞治疗后铁蛋白水平持续快速增高、靶器官损害及噬血现象有助于早期识别IEC-HS;确诊后给予糖皮质激素、芦可替尼及依托泊苷等治疗,有助于缓解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CAR-T细胞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霍奇金淋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clin A与PCNA在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1
4
作者 程纯 张冬梅 +5 位作者 沈爱国 何松 严美娟 王惠民 邵晓轶 刘海鸥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40-442,共3页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蛋白A(cyclinA)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B NH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6 5例B NHL及 2 0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中cyclinA和PCNA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cyclinA和PCNA在...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蛋白A(cyclinA)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B NH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6 5例B NHL及 2 0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中cyclinA和PCNA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cyclinA和PCNA在B NHL中的平均标记指数 (labelindex ,LI)明显高于反应性增生性淋巴结 (生发中心以外的淋巴组织 ) ;侵袭性B NHL中cyclinA的LI和PCNA的LI均高于惰性组 ;cyclinA与PCNA的表达成正相关。结论 cyclinA和PCNA的高表达与B NHL的发生发展有关 ,cyclinA的LI与PCNALI可以作为衡量B NHL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霍奇金淋巴 基因表达 细胞周期蛋白A 增殖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惰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效果 被引量:5
5
作者 黄文娟 王莉 +3 位作者 黄瑛 周志刚 李皎 张云平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11期116-119,共4页
目的分析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惰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iNHL)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在宜兴市人民医院和江苏省人民医院治疗的45例B-iNHL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5),对照组... 目的分析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惰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iNHL)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在宜兴市人民医院和江苏省人民医院治疗的45例B-iNHL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5),对照组给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R-CHOP)方案治疗,观察组给予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BR)方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生存率、不良反应和生命质量核心问卷(QLQ-C30)评分。结果两组完全缓解率、客观缓解率、1年无进展生存率和1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脱发、发热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QLQ-C30评分均降低(P<0.05),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BR方案治疗B-iNHL的效果与R-CHOP方案相当,但不良反应小,对生存质量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达莫司汀 利妥昔单抗 b细胞霍奇金淋巴 临床效果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治疗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7
6
作者 徐晓燕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9期162-163,共2页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治疗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04月至2012年04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0例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给予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环磷酰胺CTX、长春新碱VCR、表阿霉素EPI、强泼尼松PDN)进...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治疗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04月至2012年04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0例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给予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环磷酰胺CTX、长春新碱VCR、表阿霉素EPI、强泼尼松PDN)进行治疗,对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60例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经过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治疗后,有32例完全缓解(53.33%),24例部分缓解(40.00%),3例患者病情稳定(5.0%),有1例患者病情进展(1.67%),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3%。其中,8例患者出现脱发、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对于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治疗的疗效显著,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CHOP b细胞 霍奇金淋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8例治疗体会
7
作者 林晓燕 何玉卓 +1 位作者 郭学凤 李凤菊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34期178-179,共2页
目的探讨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对我院8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进行R-CHOP治疗方案治疗,并对其疗效及临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完全缓解3例占37.5%、... 目的探讨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对我院8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进行R-CHOP治疗方案治疗,并对其疗效及临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完全缓解3例占37.5%、部分缓解3例占37.5%、稳定1例占12.5%、进展1例占12.5%。所有患者使用R-CHOP方案治疗期间,均未发生寒战、心悸、胸闷、支气管痉挛、低血压等反应。5例患者治疗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热、贫血、恶心、呕吐、脱发等不良反应,经予以治疗后均好转,不影响治疗。结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感染HBV的患者,运用R-CHOP治疗方案治疗,能提高疗效,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表面抗原阳 b细胞 霍奇金淋巴 R-CHOP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并发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报告
8
作者 王剑鹏 杨淑莲 王莉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32期170-,共1页
关键词 细胞白血病 b细胞霍奇金淋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kp2和p27^(kip1)蛋白在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定位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陆建明 陆建新 +4 位作者 沈爱国 张冬梅 王燏婵 何松 程纯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7-169,共3页
目的探讨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组织中Skp2和p27kip1蛋白的表达、定位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2例B-NHL和14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组织Skp2、p27kip1蛋白及细胞增殖指标Ki-67的表达情况,结合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用免... 目的探讨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组织中Skp2和p27kip1蛋白的表达、定位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2例B-NHL和14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组织Skp2、p27kip1蛋白及细胞增殖指标Ki-67的表达情况,结合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检测淋巴瘤Raji细胞株Skp2和p27kip1蛋白的定位情况。结果Skp2蛋白在B-NHL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不含生发中心),在侵袭性B-NHL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惰性组;p27kip1蛋白在B-NHL组织中的表达低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不含生发中心),在侵袭性B-NHL组织中的表达低于惰性组;Skp2蛋白主要在Raji细胞的胞浆中表达,p27kip1蛋白主要表达于胞核。结论在B-NHL组织中,Skp2的高表达和p27kip1的低表达可能与其发生发展有关;Skp2和p27kip1在Raji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与其生物学功能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期激酶相关蛋白2 P27^KIP1 b细胞霍奇金淋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与R-CHOP方案一线治疗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或套细胞淋巴瘤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馨予 徐卫 刘思初 《循证医学》 CSCD 2016年第2期73-75,共3页
利妥昔单抗联合包含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泼尼松的R—CHOP方案是目前治疗进展期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indolentnon.Hodgkin’slymphoma,iNHL)和套细胞淋巴瘤(mantlecelllymphoma,MCL)常用的一线方案。
关键词 霍奇金淋巴 细胞淋巴 bR方案 R-CHOP方案 无进展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卢峰 罗志刚 +3 位作者 李甫罡 王钢 陈涛 郭晓兰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695-698,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及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基因重排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PCR)技术并根据BIOMED-2引物系统对103例B-NHL患者及20例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患者骨髓及外周血标本基因组DNA进... 目的探讨骨髓及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基因重排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PCR)技术并根据BIOMED-2引物系统对103例B-NHL患者及20例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患者骨髓及外周血标本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对PCR产物进行IgH、IgK基因重排的克隆性分析。结果103例B-NHL患者中IgH和IgK单克隆重排阳性率分别为41.7%和50.5%,IgH和IgK联合检出率为64.1%。59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B细胞淋巴瘤(SLL)患者中共检出Ig基因单克隆重排49例(83.1%);除CLL/SLL以外的其他44例B-NHL患者中有17例(38.6%)检出Ig基因单克隆重排,而在20例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患者中均未检出。70例B-NHL患者外周血标本Ig基因重排检出率与骨髓标本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7%vs 54.3%,χ2=1.03,P=0.31);26例CLL/SLL患者外周血Ig基因重排率与骨髓标本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9.2%vs 80.8%,χ2=0.92,P=0.34);44例非CLL/SLL患者外周血Ig基因重排率与骨髓标本之间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31.8%vs 38.6%,χ2=0.45,P=0.50)。结论Ig基因重排可用于B-NHL的临床诊断,外周血与骨髓Ig基因重排检测具有同等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霍奇金淋巴 Ig基因重排 bIOMED-2引物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丽萍 冉学红 任翠爱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2期238-240,共3页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霍奇金淋巴 b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脏非霍奇金B细胞边缘区淋巴瘤1例报告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琳 李文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107-108,共2页
患者女,63岁。因“无明显原因乏力,偶伴恶心、呕吐1年多”于2012年10月入院。入院查体显示脾大,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 B超检查显示脾脏厚8.6 cm,长约22.7 cm,形态饱满,回声均匀;肝、胰声像图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
关键词 边缘区淋巴 霍奇金 脾脏 b细胞 入院查体 浅表淋巴 b超检查 声像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美罗华联合CHOP治疗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立丽 刘丹 +1 位作者 窦勤玲 闫文婷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23期155-157,共3页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美罗华(Rituximab)联合CHOP(R-CHOP)治疗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诊断为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4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美罗华(Rituximab)联合CHOP(R-CHOP)治疗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诊断为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4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4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病情缓解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中恶心呕吐及脱发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部分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罗华 b细胞霍奇金淋巴 护理干预措施 满意度 生存质量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高辛对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体外药物敏感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江莲 侯媛媛 +1 位作者 张文婷 朱秀丽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116-122,共7页
目的了解强心苷类药物地高辛对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细胞的体外药物敏感度及与阿糖胞苷联合作用效果。方法体外培养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予不同浓度地高辛、阿糖胞苷及两药联合进行干预,应用MTS比色法检测细胞的生长及凋亡状况。结果(1)地... 目的了解强心苷类药物地高辛对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细胞的体外药物敏感度及与阿糖胞苷联合作用效果。方法体外培养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予不同浓度地高辛、阿糖胞苷及两药联合进行干预,应用MTS比色法检测细胞的生长及凋亡状况。结果(1)地高辛对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的体外药物敏感度:①各浓度组地高辛分别作用于12组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24 h、48 h和72 h后,各组抑制率均不同程度增高;②不同浓度地高辛对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细胞的作用敏感率随时间变化差异有显著性。(2)地高辛对阿糖胞苷化疗效果的协同作用:①析因设计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浓度的地高辛对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的作用有显著性差异(F_(地高辛)=20.567,P<0.01),不同浓度的阿糖胞苷作用组亦有显著性差异(F_(阿糖胞苷)=57.182,P<0.01)。且两者具有一定协同作用。②单独效应方差结果分析显示:各浓度组地高辛对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的作用仅在阿糖胞苷浓度为100μmol/L时,差异具有显著性(F=24.390,P<0.01)。结论(1)地高辛在体外可对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有一定抑制作用。(2)地高辛对阿糖胞苷的化疗效果有一定增强,在阿糖胞苷高浓度时协同作用效果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高辛 阿糖胞苷 药物敏感度 协同作用 霍奇金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罗华联合化疗对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临床病理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明阁 宋魏 +2 位作者 张建波 孙淼淼 于庆凯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0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注射液(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62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化疗,观察组患者另外给予美罗华治疗,连续治疗3个周期后...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注射液(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62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化疗,观察组患者另外给予美罗华治疗,连续治疗3个周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7.7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8例,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6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采用美罗华和化疗联合治疗,治疗效果理想,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注射液 化疗 b细胞霍奇金淋巴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T治疗儿童难治/复发侵袭性成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研究现状及进展
17
作者 邹彤(综述) 张蕊 王天有(审校)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344-348,共5页
儿童难治/复发侵袭性成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R/R B-NHL)患者预后极差,已有大量临床研究证明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成人R/R B-NHL疗效明显,现对其进行回顾并就CAR-T治疗儿童R/R B-NHL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 儿童难治/复发侵袭性成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R/R B-NHL)患者预后极差,已有大量临床研究证明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成人R/R B-NHL疗效明显,现对其进行回顾并就CAR-T治疗儿童R/R B-NHL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治疗儿童R/R B-NHL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难治/复发成熟b细胞霍奇金淋巴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序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序贯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一线治疗预后不良的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结果:HOVON 27和HOVON 40研究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谢彦 朱军 《循证医学》 CSCD 2008年第5期276-278,共3页
1文献来源 van Imhoff GW, van der Holt B, MacKenzie MA, et al. Impact of three courses of intensified CHOP prior to high-dose sequential therapy followed by autologous stem-cell transplantation as first-line treatmen... 1文献来源 van Imhoff GW, van der Holt B, MacKenzie MA, et al. Impact of three courses of intensified CHOP prior to high-dose sequential therapy followed by autologous stem-cell transplantation as first-line treatment in poor-risk, aggressive non-Hodgkin's lymphom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dutch-belgian Hemato-Oncology Cooperative Group Studies 27 and 40. [J]. J Clin Oncol, 2005, 23(16):3793-38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霍奇金淋巴 大剂量序贯化疗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护理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丽 刘鸣 苏培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17期84-85,共2页
对2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同时联合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结果移植后患者造血功能恢复顺利,中性粒细胞绝对数>0.5×109/L恢复时间分别为+15 d和+16 d,血小板>20×109/L恢复时间分别为+15 d和... 对2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同时联合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结果移植后患者造血功能恢复顺利,中性粒细胞绝对数>0.5×109/L恢复时间分别为+15 d和+16 d,血小板>20×109/L恢复时间分别为+15 d和+17 d;移植后1个月复查纵隔及腹腔淋巴结消失;分别随访至移植后28个月和6个月,病情处于持续完全缓解状态。提出利妥昔单抗治疗时应严格掌握药物用法,移植期间严格落实各项护理措施,观察并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可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霍奇金淋巴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利妥昔单抗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罗华联合化疗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2
20
作者 奚和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6期135-136,共2页
目的分析美罗华联合化疗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40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采取美罗华静脉滴注治疗,同时联合相关化疗,分析患者治疗效果,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疗程,治疗总有效率为9... 目的分析美罗华联合化疗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40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采取美罗华静脉滴注治疗,同时联合相关化疗,分析患者治疗效果,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疗程,治疗总有效率为95%,最长缓解时间到现在仍未复发,期间1例复发者经治疗后缓解,8个月再次复发,无法耐受继续化疗而死亡。静脉滴注美罗华期间,无肝肾功能损害、心电图改变等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仅为Ⅰ~Ⅱ级,表现为恶心呕吐,18例骨髓抑制,未影响治疗,经相应处理后好转。结论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取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罗华 b细胞霍奇金淋巴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