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隔离逆变器交直流侧共模干扰耦合抑制 被引量:1
1
作者 梅朝朝 江师齐 +1 位作者 喻礼礼 黄祖勋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3-179,共7页
在非隔离的逆变系统中往往需要在逆变器直流侧和交流侧放置电磁干扰滤波器,以往学者主要是研究直流侧或交流侧滤波器的拓扑结构、参数设计等,但对于交流侧和直流侧EMI滤波器两者之间的耦合作用缺少分析。通过分析共模噪声在两侧EMI滤波... 在非隔离的逆变系统中往往需要在逆变器直流侧和交流侧放置电磁干扰滤波器,以往学者主要是研究直流侧或交流侧滤波器的拓扑结构、参数设计等,但对于交流侧和直流侧EMI滤波器两者之间的耦合作用缺少分析。通过分析共模噪声在两侧EMI滤波器之间的耦合特性,在交流侧采用一种浮地结构的EMI滤波器,改变了共模噪声的流通路径。实验结果表明,该结构能够削弱交直流侧共模EMI滤波器的耦合,使得两侧的EMI滤波器可以达到预期效果;同时,能够增强直流侧和交流侧EMI滤波器的共模衰减能力,有效抑制光伏系统的共模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隔离逆变器 共模干扰 EMI滤波耦合作用 浮地EMI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隔离型三相三电平光伏逆变器的共模电流抑制 被引量:44
2
作者 张兴 邵章平 +1 位作者 王付胜 刘萍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36,18,共8页
针对非隔离型三相三电平光伏逆变器的共模电流问题,在分析三电平共模等效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改进型LCL滤波器,将滤波电容公共点接回到直流侧中性点,滤除寄生电容电压的高频分量,使共模电流大幅衰减。改进型LCL滤波器改变了三电平直流侧... 针对非隔离型三相三电平光伏逆变器的共模电流问题,在分析三电平共模等效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改进型LCL滤波器,将滤波电容公共点接回到直流侧中性点,滤除寄生电容电压的高频分量,使共模电流大幅衰减。改进型LCL滤波器改变了三电平直流侧中点不平衡的机理,传统中点平衡算法,如分配因子法不再适用,为此,对分配因子法进行修正,提出广义的分配因子法,使中点电位得到有效地控制。实验证明了理论分析和算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逆变 隔离逆变 改进型LCL滤波 共模电流 中点平衡控制 分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相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拓扑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建华 嵇保健 赵剑锋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37-743,共7页
从直流旁路单元和交流旁路单元的概念出发,提出无漏电流非隔离式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拓扑的两种类型及其构建方式,涵盖了近年来工业界和学术界提出的一系列无漏电流新型拓扑,并演绎出若干新型拓扑。这类新型拓扑与部分现有拓扑共同构成... 从直流旁路单元和交流旁路单元的概念出发,提出无漏电流非隔离式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拓扑的两种类型及其构建方式,涵盖了近年来工业界和学术界提出的一系列无漏电流新型拓扑,并演绎出若干新型拓扑。这类新型拓扑与部分现有拓扑共同构成开关旁路单元无漏电流逆变器族,其拓扑演绎规律为逆变器拓扑族的标准化筛选提供新的思路。仿真与实验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 隔离单相逆变 共模电压 漏电流 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非隔离型Heric光伏逆变器漏电流抑制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张纯江 贲冰 +1 位作者 李建 郭小强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113-120,共8页
近年来,非隔离型光伏逆变器以其重量轻、体积小、效率高的特点得到了学术界与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其中漏电流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在单相Heric电路基础上,提出三相Heric拓扑解决漏电流问题。分析了电路工作原理,建立了系统共模模型... 近年来,非隔离型光伏逆变器以其重量轻、体积小、效率高的特点得到了学术界与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其中漏电流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在单相Heric电路基础上,提出三相Heric拓扑解决漏电流问题。分析了电路工作原理,建立了系统共模模型,探讨了不同调制策略对系统共模电压的影响,并提出基于布尔逻辑运算的调制策略解决共模波动问题,实现了系统共模电压恒定,从而使漏电流得到有效抑制。利用Matlab对提出方案进行了仿真研究,并在实验样机上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证明了提出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离型光伏逆变 三相Heric拓扑 共模电压 漏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单级非隔离双Cuk逆变器 被引量:21
5
作者 王立乔 王欣 仇雷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46-854,共9页
为适应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宽范围变化的直流电压,提出一种新型单级非隔离双Cuk逆变器。该逆变器是将两个改进的Cuk直流变换器通过输入串联、输出并联的组合而成的。借助于Cuk直流变换器的升降压能力,使得该逆变器可以适应于宽范围变化... 为适应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宽范围变化的直流电压,提出一种新型单级非隔离双Cuk逆变器。该逆变器是将两个改进的Cuk直流变换器通过输入串联、输出并联的组合而成的。借助于Cuk直流变换器的升降压能力,使得该逆变器可以适应于宽范围变化的输入直流电压。介绍该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和参数设计方法,推导其数学模型并设计闭环调节器。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仿真和试验验证。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该逆变器具有升降压能力,适用于输入电压宽范围波动的应用场合;通过设置适当的调节器,该逆变器可以获得良好的动、静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级隔离双Cuk逆变 宽范围变化直流电压 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 闭环调节 升降压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隔离并网逆变器进网电流直流分量抑制策略参数优化设计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鹏 李明明 肖华锋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06-211,共6页
非隔离并网逆变器存在向电网注入直流电流的风险。而现有针对该问题的虚拟电容法的控制器参数选择未兼顾进网电流控制器的稳态和动态性能。为此,提出一种比例谐振和虚拟电容(PR+C)控制器参数优化方法。首先,通过控制系统传递函数分析了... 非隔离并网逆变器存在向电网注入直流电流的风险。而现有针对该问题的虚拟电容法的控制器参数选择未兼顾进网电流控制器的稳态和动态性能。为此,提出一种比例谐振和虚拟电容(PR+C)控制器参数优化方法。首先,通过控制系统传递函数分析了虚拟电容和PR控制器之间的相互影响,并由幅值和相位裕度约束系统稳定性,初步给出参数选择范围。其次,定义了表征基波电流跟踪性能和直流抑制效果的3个指标,通过客观赋权法得到目标函数后在选择范围内进行优化参数求解。最后,通过样机实验对比不同控制参数下的控制性能,验证了优化参数的有效性。最终结果表明,所提参数优化过程简单明了,能够客观地权衡直流分量抑制效果和进网电流跟踪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离并网逆变 直流分量 虚拟电容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软开关技术 被引量:23
7
作者 肖华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12-821,960,共11页
非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电路拓扑技术和市场应用得到了充分发展和广泛普及。该文讨论非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软开关实现技术的可行性和实现方法,为下一代高功率密度非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打下基础。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兼顾直流母线... 非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电路拓扑技术和市场应用得到了充分发展和广泛普及。该文讨论非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软开关实现技术的可行性和实现方法,为下一代高功率密度非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打下基础。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兼顾直流母线极性和独立零矢量续流结构的并联型双谐振网络的软开关实现架构,取名为"续流谐振腔逆变器"。在新型软开关架构的指引下分别以零电压和零电流两种软开关实现为目标,通过谐振轨迹规划、基本谐振单元和拓扑改造优化等步骤,完成当前市场主流非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拓扑的软开关化升级。同时,讨论了软开关非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漏电流和非单位功率因数运行等关键技术问题,并给出建议的解决措施。进而挑选ZVT-Heric和ZCT-Heric为例搭建了3kW功率等级实验样机,进行了原理验证。最后总结分析了软开关非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技术特点和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 软开关架构 谐振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三相非隔离光伏逆变器拓扑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郭小强 关红磊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660-2666,共7页
以非隔离型三相光伏逆变器为研究对象,借鉴非隔离型单相拓扑特点和形成规律,推演出适用于共模漏电流抑制的新型三相拓扑,并以新型三相零电压整流器(zero voltage rectifier,ZVR)拓扑为例进,分析了电路工作原理,然后探讨了调制对系统共... 以非隔离型三相光伏逆变器为研究对象,借鉴非隔离型单相拓扑特点和形成规律,推演出适用于共模漏电流抑制的新型三相拓扑,并以新型三相零电压整流器(zero voltage rectifier,ZVR)拓扑为例进,分析了电路工作原理,然后探讨了调制对系统共模电压的影响,并提出基于布尔逻辑运算的调制方法,保证共模电压恒定,有效抑制了系统共模漏电流,最后在TMS320F28335 DSP+XC3S400 FPGA数字控制硬件实验平台上对提出方案进行实验研究,结果验证了该文提出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离型光伏逆变 共模电压 共模漏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单相非隔离可抑制漏电流的升降压型逆变器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立乔 邢晓珊 管成功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1-150,共10页
该文提出一种单相单级式非隔离型逆变器,主要通过对Sepic电路进行对称设计后再与H桥电路级联,其不但可抑制漏电流,且可实现升降压逆变。该逆变器的电感、电容参数均较小,拓扑中非电解电容,且其调制方式简单易实现,适用于中小功率的光伏... 该文提出一种单相单级式非隔离型逆变器,主要通过对Sepic电路进行对称设计后再与H桥电路级联,其不但可抑制漏电流,且可实现升降压逆变。该逆变器的电感、电容参数均较小,拓扑中非电解电容,且其调制方式简单易实现,适用于中小功率的光伏逆变系统。该文首先介绍新型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其中详细分析系统共模回路抑制漏电流的原理;其次,根据中间电感电流流动方式不同,采用不同调制方法,通过公式对其升降压能力进行分析,并对拓扑中电感、电容参数进行设计;最后,完成仿真和实验验证,其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隔离逆变 漏电流 升降压 电解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交错并联型单相非隔离MOSFET并网逆变器
10
作者 胡建雨 肖文勋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8-124,共7页
为了提高光伏并网逆变器转换效率并解决漏电流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交错并联型单相非隔离MOSFET并网逆变器。引入了交错并联技术,在不提高开关频率的情况下,可以使逆变器输出纹波电流减小,提高系统的功率密度。在续流阶段电流不流经体二... 为了提高光伏并网逆变器转换效率并解决漏电流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交错并联型单相非隔离MOSFET并网逆变器。引入了交错并联技术,在不提高开关频率的情况下,可以使逆变器输出纹波电流减小,提高系统的功率密度。在续流阶段电流不流经体二极管,因此可以使用MOSFET,相比于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具有更低的开关损耗。采用单极性调制策略,电感纹波电流小,同时无桥臂直通问题。最后制作了一台2 kW的原型机,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拓扑具有良好的漏电流抑制能力和较高的效率,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隔离逆变器 交错并联 共模漏电流 单极性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6
11
作者 肖华锋 王晓标 +3 位作者 张兴 王政 花为 程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38-1054,1397,共18页
非隔离并网系统因不含低频和高频变压器而具有变换效率高、成本低、重量轻等突出优势,近年来专家学者们对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在新能源开发,特别是在分布式光伏并网中普及应用。该文分析并归纳了非隔离逆变技术的发展现状。首先,从非... 非隔离并网系统因不含低频和高频变压器而具有变换效率高、成本低、重量轻等突出优势,近年来专家学者们对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在新能源开发,特别是在分布式光伏并网中普及应用。该文分析并归纳了非隔离逆变技术的发展现状。首先,从非隔离并网系统的共模分析模型出发总结出三大类漏电流抑制准则。接着,分别就第一代非隔离并网系统的两大关键技术:漏电流抑制拓扑和进网直流成分抑制方法进行分类讨论。最后,结合日益成熟的宽禁带器件对第二代非隔离并网系统的关键技术与挑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隔离逆变器 共模模型 漏电流抑制 进网直流成分抑制 宽禁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电压输入双接地单相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众 姚志垒 +1 位作者 王勤 肖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11-919,共9页
针对现有双接地光伏逆变器在阴影条件下由于欠压而停机的问题,提出一种宽电压输入双接地单相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该拓扑由升压单元和双接地逆变器构成,逆变器无共模漏电流,且在阴影条件仍能正常工作。采用多模态协同控制,减小逆变器... 针对现有双接地光伏逆变器在阴影条件下由于欠压而停机的问题,提出一种宽电压输入双接地单相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该拓扑由升压单元和双接地逆变器构成,逆变器无共模漏电流,且在阴影条件仍能正常工作。采用多模态协同控制,减小逆变器各元器件的电压应力,并使得升压单元只需在欠压时工作,减少升压单元承受的功率,减小逆变器体积和重量;每个模态只有1个功率管高频开关,提高了逆变器的效率。详细分析拓扑构成、工作原理和控制策略。最后,搭建一台原理样机,验证理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电压输入 双接地 隔离光伏并网逆变 阴影条件 多模态协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相非隔离光伏并网桥式逆变器的拓扑相通性及演化规律 被引量:9
13
作者 曾洋斌 李虹 +1 位作者 郑琼林 张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6681-6690,共10页
为解决单相非隔离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的共模电流问题,近年来大量新型的桥式拓扑被提出。然而,这些拓扑的提出具有随机性,无系统的规律可依据,不利于行业发展。基于单相非隔离光伏并网桥式逆变器,通过分析不同拓扑之间的演化过程,证明了... 为解决单相非隔离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的共模电流问题,近年来大量新型的桥式拓扑被提出。然而,这些拓扑的提出具有随机性,无系统的规律可依据,不利于行业发展。基于单相非隔离光伏并网桥式逆变器,通过分析不同拓扑之间的演化过程,证明了拓扑的相通性,提出了其演化规律。基于提出的演化规律,在现有拓扑基础上推演出一系列新型拓扑,最后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新拓扑的有效性及演化规律的正确性。提出的拓扑相通性及演化规律为更好地理解和研究现有拓扑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演化单相非隔离光伏并网桥式逆变器新型拓扑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扑演化规律 单相隔离光伏桥式逆变 拓扑相通性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高效率无漏电流单相非隔离光伏逆变器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垚 汤亚芳 +2 位作者 郝正航 秦袁 滕飞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1-128,共8页
为实现“双碳”及“铜退硅进”的目标,非隔离型逆变器在光伏新能源发电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非隔离光伏并网系统中存在的漏电流问题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为解决该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新型单级共地型无漏电流,高效率... 为实现“双碳”及“铜退硅进”的目标,非隔离型逆变器在光伏新能源发电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非隔离光伏并网系统中存在的漏电流问题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为解决该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新型单级共地型无漏电流,高效率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拓扑结构。分析了所提逆变器前级DC-DC升降压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模态,给出了其软开关实现条件。研究了新型拓扑结构的无漏电流内在机理,以及推导了其输出电压特性。搭建了基于PSIM软件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漏电流抑制拓扑相比,该拓扑结构可实现无漏电流光伏并网,而且前级DC-DC变换器可实现软开关,可在较宽输入电压范围内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电能并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离光伏逆变 漏电流抑制 软开关 共地型逆变 宽输入电压范围 PS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可消除共模电流的新型单相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拓扑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良 孔林婷 陈增禄 《电子测量技术》 2018年第17期59-64,共6页
为解决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系统共模电流大,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可消除共模电流的新型单相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拓扑。该拓扑在续流阶段切断了电网与光伏电池板的联系,使整个电网周期中高频共模电压始终保持为恒值,从而有效... 为解决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系统共模电流大,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可消除共模电流的新型单相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拓扑。该拓扑在续流阶段切断了电网与光伏电池板的联系,使整个电网周期中高频共模电压始终保持为恒值,从而有效消除了共模电流。首先详细介绍了电路的拓扑结构及工作原理,分析了电路的工作状态和重要波形。随后提出基于此拓扑的共模电压模型,阐明所研究的拓扑可消除共模电流的机理。最后对理论分析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拓扑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模电流 隔离光伏并网逆变 光伏并网发电 拓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单级非隔离型Cuk光伏逆变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岳舟 陈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103-3109,共7页
针对传统电压型逆变器的缺点,结合组合式逆变器的构造方法,提出一种可实现升降压逆变的单级非隔离型Cuk光伏逆变器。首先介绍单级非隔离型Cuk光伏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阐述系统参数的设计,然后分析非线性PWM调制方式和电压闭环... 针对传统电压型逆变器的缺点,结合组合式逆变器的构造方法,提出一种可实现升降压逆变的单级非隔离型Cuk光伏逆变器。首先介绍单级非隔离型Cuk光伏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阐述系统参数的设计,然后分析非线性PWM调制方式和电压闭环控制策略,最后通过仿真和样机试验证明该拓扑结构的正确性及控制方法的可行性。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单级非隔离型Cuk光伏逆变器具有较宽的输入电压变化范围,同时对输入电压和负载的扰动具有较强抑制作用,因此具有较重要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K变换 单级隔离逆变 线性PWM 电压闭环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单位功率因数运行下HERIC型并网逆变器软开关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锐彬 牛晨晖 +2 位作者 史明明 李明明 肖华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4975-4983,共9页
软开关技术是实现非隔离逆变器高频化及高变换效率的重要途径;同时,新的并网标准要求光伏并网逆变器具有更宽的功率因数运行范围。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高效可靠逆变器(highly efficient reliable inverter concept,HERIC)拓扑的新型... 软开关技术是实现非隔离逆变器高频化及高变换效率的重要途径;同时,新的并网标准要求光伏并网逆变器具有更宽的功率因数运行范围。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高效可靠逆变器(highly efficient reliable inverter concept,HERIC)拓扑的新型零电流转换并网逆变电路。通过谐振网络的分区域工作模式配合逆变器的无功运行分段调制策略,将软开关运行目标从单位功率因数下的两象限推广到非单位功率因数下的四象限。该文详细分析了软开关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并讨论其谐振轨迹特征、参数设计方法及器件电压电流应力等。最后通过搭建一台50k Hz、1kW原理样机验证了该新型逆变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隔离逆变器 单位功率因数 零电流转换 谐振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差拍控制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直流分量抑制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薛家祥 梁泳全 +4 位作者 张红卫 廖天发 张晓莉 沈栋 董昌文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8-21,共4页
直流分量抑制是非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国际并网认证标准中普遍要求光伏并网逆变器注入电网的直流分量不可超过额定电流的0.5%。文章在分析无差拍并网控制策略的基础上,通过对电压指令校正及电流指令校正两种控制方法... 直流分量抑制是非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国际并网认证标准中普遍要求光伏并网逆变器注入电网的直流分量不可超过额定电流的0.5%。文章在分析无差拍并网控制策略的基础上,通过对电压指令校正及电流指令校正两种控制方法的直流分量抑制效果进行对比,采用一种简单有效的直流分量检测及零点校正方法进行直流分量抑制。对3 kW单相非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进行相关试验,结果证明了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 无差拍控制 直流分量抑制 电压指令校正 电流指令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三相Buck-Boost光伏逆变器漏电流抑制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立乔 林健 +2 位作者 朱文通 张佳慕 董子亮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1-108,共8页
漏电流问题是限制非隔离型光伏逆变器广泛使用的关键因素之一。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一种可应用于光伏系统的新型三相Buck-Boost逆变器。首先介绍该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然后推导该拓扑在任意开关时刻共模电压的表达式,从而研究正... 漏电流问题是限制非隔离型光伏逆变器广泛使用的关键因素之一。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一种可应用于光伏系统的新型三相Buck-Boost逆变器。首先介绍该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然后推导该拓扑在任意开关时刻共模电压的表达式,从而研究正弦脉宽调制(SPWM)和系统共模电压及漏电流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数学模型分析逆变器的升降压能力。最后通过实验平台对上述方案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证明了上述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离型光伏逆变 漏电流 正弦脉宽调制 可升降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H7电压源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共模电压抑制 被引量:6
20
作者 金建东 窦祥 《广东电力》 2017年第8期53-58,共6页
针对典型三相非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以下简称"典型逆变器")存在共模电压的问题,在分析了共模电压与开关状态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采用具有7开关的三相H7电压源型光伏并网逆变器(以下简称"H7逆变器")拓扑和5段式... 针对典型三相非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以下简称"典型逆变器")存在共模电压的问题,在分析了共模电压与开关状态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采用具有7开关的三相H7电压源型光伏并网逆变器(以下简称"H7逆变器")拓扑和5段式空间矢量脉冲宽度调制技术,通过控制零矢量来抑制共模电压,并阐述了调制策略的实现方法。应用MATLAB/Simulink和MATLAB/Powergui平台对典型逆变器和H7逆变器进行仿真对比,典型逆变器和H7逆变器的共模电流有效值分别为0.716 A和0.411 A,且前者的共模电压基波幅值大于后者的共模电压基波幅值,说明所提方法能有效抑制共模电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离逆变 共模电压 三相H7电压源型光伏并网逆变 空间矢量脉冲宽度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