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3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宽电压输入双接地单相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 被引量:6
1
作者 王众 姚志垒 +1 位作者 王勤 肖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11-919,共9页
针对现有双接地光伏逆变器在阴影条件下由于欠压而停机的问题,提出一种宽电压输入双接地单相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该拓扑由升压单元和双接地逆变器构成,逆变器无共模漏电流,且在阴影条件仍能正常工作。采用多模态协同控制,减小逆变器... 针对现有双接地光伏逆变器在阴影条件下由于欠压而停机的问题,提出一种宽电压输入双接地单相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该拓扑由升压单元和双接地逆变器构成,逆变器无共模漏电流,且在阴影条件仍能正常工作。采用多模态协同控制,减小逆变器各元器件的电压应力,并使得升压单元只需在欠压时工作,减少升压单元承受的功率,减小逆变器体积和重量;每个模态只有1个功率管高频开关,提高了逆变器的效率。详细分析拓扑构成、工作原理和控制策略。最后,搭建一台原理样机,验证理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电压输入 双接地 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 阴影条件 多模态协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B10三相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共模电流抑制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郭小强 魏宝泽 +4 位作者 贾晓瑜 卢志刚 王宝诚 孙孝峰 张纯江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5-142,共8页
以FB10三相非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一种新型载波调制方法解决共模电流问题,与空间矢量调制方法相比,提出的载波调制方法有效简化了开关逻辑的产生过程。文中对该方法的共模电压特性和共模电流特性进行了分析... 以FB10三相非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一种新型载波调制方法解决共模电流问题,与空间矢量调制方法相比,提出的载波调制方法有效简化了开关逻辑的产生过程。文中对该方法的共模电压特性和共模电流特性进行了分析,并设计了系统静止坐标系无锁相环并网控制方案,最后和传统方案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以实现FB10光伏并网逆变器系统共模电压恒定,具有良好的共模电流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B10拓扑 隔离系统 并网逆变 共模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漏电流抑制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14
3
作者 廖志凌 崔晓晨 +1 位作者 熊颖杰 Jih-Sheng Lai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100-107,128,共9页
漏电流抑制是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系统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为了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国内外研究成果,从单相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出发,对漏电流抑制技术研究的三个主要问题——漏电流分析模型、开关调制方式、新型非隔离逆变电路拓扑... 漏电流抑制是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系统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为了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国内外研究成果,从单相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出发,对漏电流抑制技术研究的三个主要问题——漏电流分析模型、开关调制方式、新型非隔离逆变电路拓扑分别进行了研究与总结,并分析比较了各种拓扑结构的优缺点。最后对提高可抑制漏电流非隔离并网逆变器的性能、提高系统逆变效率给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 隔离 漏电流 逆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相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拓扑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建华 嵇保健 赵剑锋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37-743,共7页
从直流旁路单元和交流旁路单元的概念出发,提出无漏电流非隔离式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拓扑的两种类型及其构建方式,涵盖了近年来工业界和学术界提出的一系列无漏电流新型拓扑,并演绎出若干新型拓扑。这类新型拓扑与部分现有拓扑共同构成... 从直流旁路单元和交流旁路单元的概念出发,提出无漏电流非隔离式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拓扑的两种类型及其构建方式,涵盖了近年来工业界和学术界提出的一系列无漏电流新型拓扑,并演绎出若干新型拓扑。这类新型拓扑与部分现有拓扑共同构成开关旁路单元无漏电流逆变器族,其拓扑演绎规律为逆变器拓扑族的标准化筛选提供新的思路。仿真与实验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离单相逆变 共模电压 漏电流 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地型无漏电流单相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 被引量:13
5
作者 曹晨晨 廖志凌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63-1072,1399,共11页
介绍一种新型共地型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只需要5个功率开关、一个电容、和一个滤波器。采用一种简单的单极性正弦脉宽调制(sinusoidalpulsewidthmodulation,SPWM)技术对逆变器进行调制,以减小开关损耗、输出电流纹波,并降低滤波要求... 介绍一种新型共地型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只需要5个功率开关、一个电容、和一个滤波器。采用一种简单的单极性正弦脉宽调制(sinusoidalpulsewidthmodulation,SPWM)技术对逆变器进行调制,以减小开关损耗、输出电流纹波,并降低滤波要求。新型逆变器拓扑的主要优点是:1)光伏电池的负端直接和电网中性点相连,完全消除漏电流,而传统的拓扑只能抑制漏电流;2)所用器件少,成本低;3)损耗低,效率高;4)具有无功功率传输的能力;5)相对于半桥型拓扑来说,不需要很高的直流输入。详细介绍新型拓扑的工作原理及模态、调制方式和控制策略,并将该新型拓扑与几种传统拓扑进行性能对比,所提出拓扑的漏电流抑制能力和效率均优于传统拓扑。最后设计1kVA的实验样机,给出实验结果,证明所提出拓扑在光伏并网系统中的有效性,为实际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电 隔离 并网逆变 漏电流 PR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可消除共模电流的新型单相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拓扑 被引量:1
6
作者 陈良 孔林婷 陈增禄 《电子测量技术》 2018年第17期59-64,共6页
为解决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系统共模电流大,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可消除共模电流的新型单相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拓扑。该拓扑在续流阶段切断了电网与光伏电池板的联系,使整个电网周期中高频共模电压始终保持为恒值,从而有效... 为解决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系统共模电流大,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可消除共模电流的新型单相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拓扑。该拓扑在续流阶段切断了电网与光伏电池板的联系,使整个电网周期中高频共模电压始终保持为恒值,从而有效消除了共模电流。首先详细介绍了电路的拓扑结构及工作原理,分析了电路的工作状态和重要波形。随后提出基于此拓扑的共模电压模型,阐明所研究的拓扑可消除共模电流的机理。最后对理论分析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拓扑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模电流 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 并网发电 拓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零电压转换H6结构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 被引量:13
7
作者 肖华锋 刘隰蒲 兰科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3-370,共8页
非隔离型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漏电流和效率是两个关键指标。非隔离型并网逆变器相比隔离型结构有效率优势,但到目前为止,非隔离型并网逆变器的高频开关仍然工作在硬开关状态。提出一种零电压转换H6结构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通过引入... 非隔离型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漏电流和效率是两个关键指标。非隔离型并网逆变器相比隔离型结构有效率优势,但到目前为止,非隔离型并网逆变器的高频开关仍然工作在硬开关状态。提出一种零电压转换H6结构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通过引入两组谐振支路可实现高频主开关的零电压开通和零电压关断,高频辅助开关管的零电流开通,及续流二极管的零电压开通和零电压关断。论文详细分析新型逆变器的工作模态、软开关条件、占空比约束条件和谐振参数设计方法,并通过一台100kHz、1kW样机验证新型逆变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逆变 隔离 零电压开通 谐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零电流转换H6结构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 被引量:5
8
作者 肖华锋 刘隰蒲 兰科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2-39,共8页
非隔离型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漏电流和效率是两个关键指标。非隔离型并网逆变器相比隔离型结构有效率优势,但到目前为止,非隔离型并网逆变器的高频开关仍然工作在硬开关状态。提出一种零电流转换H6结构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通过引入... 非隔离型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漏电流和效率是两个关键指标。非隔离型并网逆变器相比隔离型结构有效率优势,但到目前为止,非隔离型并网逆变器的高频开关仍然工作在硬开关状态。提出一种零电流转换H6结构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通过引入两组谐振支路可以实现高频主开关的零电流关断,及高频辅助开关管的零电流开通。详细分析了新型逆变器的工作模态、软开关条件、占空比约束条件和谐振参数设计方法,并通过一台50?kHz、1?kW原理样机验证新型逆变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逆变 隔离 零电流关断 谐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相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拓扑推演与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廖志凌 曹晨晨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47-51,共5页
针对单相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具有的漏电流问题,对单相非隔离半桥型和全桥型两大类拓扑进行拓扑演化推导,建立了一个桥式拓扑演化网络,研究分析了单相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拓扑的特点,明确了拓扑之间的相互联系,总结出各种桥式拓扑之... 针对单相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具有的漏电流问题,对单相非隔离半桥型和全桥型两大类拓扑进行拓扑演化推导,建立了一个桥式拓扑演化网络,研究分析了单相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拓扑的特点,明确了拓扑之间的相互联系,总结出各种桥式拓扑之间的演化规律。并利用总结出的演化规律推导出一种新型拓扑,进一步证明了所提出的演化规律。最后通过PSIM仿真软件进行验证,证明了所提出新型拓扑所具有的漏电流抑制功能的有效性和演化规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电 隔离 并网逆变 漏电流 拓扑推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高效单相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 被引量:4
10
作者 童鑫 惠晶 《电源学报》 CSCD 2014年第5期51-55,共5页
研究了一种新型高效、高可靠性的单相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利用相互独立的2只耦合电感隔离并网输出电压的正负半波,逆变桥拓扑为H6对称结构,使网侧电压与光伏组件安全隔离,能彻底去除高频分量,有效抑制共模电流。新型逆变器每只开关管... 研究了一种新型高效、高可靠性的单相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利用相互独立的2只耦合电感隔离并网输出电压的正负半波,逆变桥拓扑为H6对称结构,使网侧电压与光伏组件安全隔离,能彻底去除高频分量,有效抑制共模电流。新型逆变器每只开关管串联一只隔离二极管,解决了传统电压型全桥逆变器存在桥臂直通的短路问题,不需设置"死区"切换时间,改善了交流侧输出波形质量,提高了逆变器效率。经对3 kW实验样机测试和比对分析,验证了逆变器的性能优于传统H4隔离式全桥拓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电 并网逆变 隔离 共模电流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MOSFET的H_6桥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
11
作者 王丛 惠晶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2期140-144,共5页
在非隔离型光伏并网系统中,抑制共模电流是一个关键技术问题。根据目前的研究现状,分析了一种H6拓扑结构,其主要特点是能够使续流回路避开MOSFET的反并联二极管,使此拓扑具有高效、稳定、输出电流失真度小等优点。文中详细分析了H6拓扑... 在非隔离型光伏并网系统中,抑制共模电流是一个关键技术问题。根据目前的研究现状,分析了一种H6拓扑结构,其主要特点是能够使续流回路避开MOSFET的反并联二极管,使此拓扑具有高效、稳定、输出电流失真度小等优点。文中详细分析了H6拓扑的工作原理和调制方式,并与其他拓扑的器件损耗作对比,经过1 kW试验样机验证了此拓扑可很好地抑制共模电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 隔离 共模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雪消融算法的光伏并网逆变器低电压穿越模型多阶段参数辨识方法
12
作者 程杉 蔡子威 +2 位作者 张旭军 黄永章 徐恒山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7-58,共12页
为获得准确的光伏逆变器低电压穿越(low-voltage-ride-through,LVRT)模型参数以满足光伏并网系统安全可靠的要求,提出了基于雪消融算法(snow-ablation-optimizer,SAO)的光伏并网逆变器低电压穿越模型多阶段参数辨识方法。首先,基于光伏... 为获得准确的光伏逆变器低电压穿越(low-voltage-ride-through,LVRT)模型参数以满足光伏并网系统安全可靠的要求,提出了基于雪消融算法(snow-ablation-optimizer,SAO)的光伏并网逆变器低电压穿越模型多阶段参数辨识方法。首先,基于光伏发电系统低电压穿越输出曲线特性,建立了光伏低电压穿越控制数学模型并分析故障暂态过程,明确了低电压穿越过程的核心控制参数。其次,针对内环PI控制参数与LVRT的耦合性和相关性问题,提出多阶段辨识策略。最后,依据实际工程参数对光伏逆变器建模,利用雪消融算法对内环控制参数与LVRT参数进行辨识,仿真算例表明了所提辨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逆变 低电压穿越 相关性分析 雪消融算法 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增量学习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故障诊断
13
作者 公铮 丁家伟 +1 位作者 刘允浩 李武能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57,共10页
现有基于离线学习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故障诊断技术在更新模型参数时需要在整个数据集上重新训练模型,存在辨别新增故障类型困难和模型灵活性不足的问题。针对以上缺点,提出一种结合多尺度形态学和增量学习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故障诊断方法。... 现有基于离线学习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故障诊断技术在更新模型参数时需要在整个数据集上重新训练模型,存在辨别新增故障类型困难和模型灵活性不足的问题。针对以上缺点,提出一种结合多尺度形态学和增量学习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故障诊断方法。首先,通过多尺度形态学滤波处理三相电流故障信号,使用滑动窗口分割处理过的信号后得到故障数据集,并将故障数据集分为历史数据集和新增数据集;然后,利用一维卷积神经网络学习历史数据,通过最近均值分类器辨别历史故障类型;最后,采用牧群算法构建代表样本,在原有损失函数中加入蒸馏损失,并重新训练模型,实现对新增故障类型的辨别。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辨别新增故障类型和历史故障类型,克服灾难性遗忘,使得模型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逆变 增量学习 数学形态学 故障诊断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电网下光伏并网逆变器稳定性改进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曾建斌 杨洋 +2 位作者 曾晋 尹序臻 谢斯炜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7-392,共6页
弱电网下,公共耦合点处电压易发生畸变,使锁相环输出相位偏离,从而降低系统相位裕度,进而造成并网电流畸变。为补偿产生的相位差,提出一种基于小信号补偿的控制策略,推导系统的小信号输出阻抗模型,分析相位偏差产生的原因。通过采用改... 弱电网下,公共耦合点处电压易发生畸变,使锁相环输出相位偏离,从而降低系统相位裕度,进而造成并网电流畸变。为补偿产生的相位差,提出一种基于小信号补偿的控制策略,推导系统的小信号输出阻抗模型,分析相位偏差产生的原因。通过采用改进的小信号补偿控制策略来补偿因耦合作用造成锁相环输出相位的偏移,确保系统在电网阻抗发生突变时也能保持一个良好的相位裕度。通过样机实验说明了所提理论推导的准确性和改进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电 弱电网 并网逆变 相位补偿 锁相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回归的光伏并网逆变器非线性特征补偿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聪 张琦 +2 位作者 梁欢 杨惠 孙向东 《太阳能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共9页
针对死区等非线性特征对光伏并网逆变器电能质量的影响,该文借助数据驱动的补偿方法与传统控制相结合,研究一种并网逆变器动静态特征优化方法。首先利用重复控制器作为数据在线训练的依据,从机理上阐明数据来源和数据的有效性;其次利用... 针对死区等非线性特征对光伏并网逆变器电能质量的影响,该文借助数据驱动的补偿方法与传统控制相结合,研究一种并网逆变器动静态特征优化方法。首先利用重复控制器作为数据在线训练的依据,从机理上阐明数据来源和数据的有效性;其次利用近似线性回归方法获得数据模型,降低了数据驱动方法对存储空间的依赖度,保障了必要的补偿带宽,并解决了数据应用的可实现性问题;再将该模型作用于传统低阶控制器的补偿回路,使系统在具备足够稳定裕度的前提下实现良好的控制精度。数据相关性分析以及实验结果证明了该补偿方法具有可实现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逆变 死区 线性特征 数据驱动 在线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光伏逆变器控制参数辨识 被引量:3
16
作者 罗建 孙越 江丽娟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33,共10页
精准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模型是研究大规模光伏接入下电力系统故障特性的重要工具。目的为了解决现有光伏逆变器仿真模型与实际工作中的光伏逆变器特性相差较大的问题,方法提出采用参数辨识的方法构建逆变器的辨识模型。以重庆云阳某1 MW... 精准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模型是研究大规模光伏接入下电力系统故障特性的重要工具。目的为了解决现有光伏逆变器仿真模型与实际工作中的光伏逆变器特性相差较大的问题,方法提出采用参数辨识的方法构建逆变器的辨识模型。以重庆云阳某1 MW光伏电站为实际参照模型,首先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将逆变器的工作区间划分为3个阶段,利用数学扰动法分别对3个阶段中的待辨识参数划分灵敏度高低等级,并由此提出不同阶段不同灵敏度参数分步辨识策略;其次,分阶段采集实际光伏电站工作数据,对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获得各待辨识参数的初始取值范围,设计同步辨识参数实验作为参照;最后提出改进的混沌遗传粒子群优化算法(chaos genetic algorithm of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CGAPSO)作为辨识算法,分步分工作阶段辨识相关参数,通过对比参数的同步辨识结果,验证所提方法的优越性,并将辨识结果代入仿真模型。结果结果表明,低灵敏度参数的同步辨识结果误差远超过可接受范围,而CGAPSO分步辨识出的相关参数误差皆在1.1%以下,精度远高于同步辨识结果。结论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构建的辨识模型输出数据与实际逆变器工作数据契合度高,可准确反映逆变器实际工作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逆变 逆变控制策略 参数辨识 数学扰动法 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在农村户用光伏中的应用
17
作者 翟燕飞 《农村电工》 2025年第4期32-32,共1页
1光伏逆变器类型逆变器作为光伏发电系统中的核心组件,根据不同的应用发电场景和性能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集中式逆变器。集中式逆变器集中处理多个光伏组串的直流—交流变换,然后并入电网,适用于光照均匀的大型光伏电站。集中式... 1光伏逆变器类型逆变器作为光伏发电系统中的核心组件,根据不同的应用发电场景和性能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集中式逆变器。集中式逆变器集中处理多个光伏组串的直流—交流变换,然后并入电网,适用于光照均匀的大型光伏电站。集中式逆变器便于管理、可靠性高、电能质量高、集成度高、功率密度大,但存在维护成本高、占地面积大等问题。综上,其不适用于农村户用光伏等小规模光伏发电场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 农村户用 微型并网逆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点钳位非隔离全桥光伏并网逆变器 被引量:31
18
作者 张犁 孙凯 +3 位作者 冯兰兰 吴红飞 徐明 邢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16-22,172,共7页
针对光伏发电系统对非隔离逆变电路的需求,提出构成一类中点钳位非隔离全桥光伏并网逆变器的2种基本开关单元:中点钳位正单元(positive-neutral point clamped cell,P-NPCC)和中点钳位负单元(negative-neutral point clampedc ell,N-NP... 针对光伏发电系统对非隔离逆变电路的需求,提出构成一类中点钳位非隔离全桥光伏并网逆变器的2种基本开关单元:中点钳位正单元(positive-neutral point clamped cell,P-NPCC)和中点钳位负单元(negative-neutral point clampedc ell,N-NPCC)。提出由2种基本单元构造中点钳位全桥逆变器拓扑的生成机理和推演方法,按照该方法可以得到现有的中点钳位非隔离全桥光伏并网逆变器拓扑,如oH5、FB-DCBP以及一族新的中点钳位非隔离全桥并网逆变器拓扑。以所提PN-NPC拓扑为例详细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并实验比较了PN-NPC和Heric拓扑的变换效率和共模特性。所提拓扑的共模电压为恒定值,且其变换效率和共模特性均优于Heric拓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点钳位 并网逆变 漏电流 共模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漏电流抑制机理分析与改进 被引量:24
19
作者 唐婷 石祥花 +2 位作者 黄如海 许津铭 谢少军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25-31,共7页
共模电流抑制是非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文中给出了单相逆变拓扑的共模回路统一等效模型,该模型将所有隔离类和非隔离类拓扑统一起来,适用于所有桥类拓扑的漏电流抑制机理分析。对现有桥类逆变拓扑按漏电流抑制机理... 共模电流抑制是非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文中给出了单相逆变拓扑的共模回路统一等效模型,该模型将所有隔离类和非隔离类拓扑统一起来,适用于所有桥类拓扑的漏电流抑制机理分析。对现有桥类逆变拓扑按漏电流抑制机理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归类。在此基础上,对H5拓扑、Heric拓扑及一种H6拓扑进行了改进。一方面,通过拓扑结构的改变,用共模电压恒定的漏电流抑制途径取代改变共模阻抗的抑制途径,漏电流抑制效果得以提高;另一方面,通过调制策略的优化,逆变器可以实现非单位功率因数运行。在一台5kW单相改进型H5拓扑并网逆变器上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逆变 隔离 漏电流 机理分析 调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隔离型H6桥单相光伏逆变器无功补偿调制及并网电流波形改善控制 被引量:17
20
作者 刘斌 粟梅 +2 位作者 林小峰 孙尧 王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50-1060,共11页
为满足新的并网标准对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无功补偿功能的要求,针对非隔离型H6桥单相光伏逆变器,该文提出一种具有无功补偿功能的分段调制策略。分析与讨论了H6桥单相拓扑输出无功功率时,在输出电压过零点及电流过零点,并网电流产生畸变... 为满足新的并网标准对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无功补偿功能的要求,针对非隔离型H6桥单相光伏逆变器,该文提出一种具有无功补偿功能的分段调制策略。分析与讨论了H6桥单相拓扑输出无功功率时,在输出电压过零点及电流过零点,并网电流产生畸变的原因。采用比例–积分–谐振(proportion integration resonance,PIR)控制器来抑制并网电流的直流分量。并通过构造PIR全程滑模面,推导并网电流滑模控制律,平滑了H6桥在两种调制模式的过渡过程,改善了并网电流的波形控制。最后,搭建了5 k V?A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实验系统,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以及所提调制方法与控制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离 单相并网逆变 无功补偿 比例–积分–谐振控制 全程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