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力参数对非阻塞性颗粒阻尼减振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张超 侯炳坤 +2 位作者 黑晓涛 王雷 陈天宁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69,167,共7页
针对非阻塞性颗粒阻尼(Non-obstructive Particle Damping,NOPD)在微重力、超重及离心等非常态环境中减振效果较差的问题,采用重力加速度表征这些非常态物理环境,利用离散元法(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研究重力参数对NOPD减振特性... 针对非阻塞性颗粒阻尼(Non-obstructive Particle Damping,NOPD)在微重力、超重及离心等非常态环境中减振效果较差的问题,采用重力加速度表征这些非常态物理环境,利用离散元法(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研究重力参数对NOPD减振特性的影响,同时还分析NOPD最优填充比及最优粒径比等结构参数在不同重力条件下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重力加速度在0.7~1.0 g之间时NOPD减振效果最好。在微重力环境下,当重力参数变化时,NOPD最优填充比为0.85,最优粒径比为0.45。而当重力加速度大于1 g时,NOPD最优填充比及最优粒径比均随重力加速度的增加而减小,且其最优范围也均有所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非阻塞性颗粒阻尼 常态物理环境 重力参数 填充比 粒径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阻塞性微颗粒阻尼柱阻尼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赵玲 刘平 卢媛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5,共5页
针对三个非阻塞性微颗粒阻尼空心柱,分别采用铁粉、铅粉和砂粒作为填充颗粒,通过自由振动实验,研究颗粒填充率、质量比、空腔结构形式、颗粒材料类型等因素对构件阻尼特性的影响,探索构件的合理空腔结构形式。实验结果表明:颗粒填充率... 针对三个非阻塞性微颗粒阻尼空心柱,分别采用铁粉、铅粉和砂粒作为填充颗粒,通过自由振动实验,研究颗粒填充率、质量比、空腔结构形式、颗粒材料类型等因素对构件阻尼特性的影响,探索构件的合理空腔结构形式。实验结果表明:颗粒填充率和质量比是柱阻尼的显著影响因素,设计颗粒阻尼柱时选取合适的质量比或填充率可以获得最大程度的阻尼增大效果。另外,多空腔结构形式、多空腔填充颗粒方案以及选用合理的颗粒材料类型均有助于柱阻尼的提高。不管采用金属颗粒还是非金属颗粒,颗粒质量比宜控制在0.3~0.5的范围。当颗粒用量不大时,选用铅粉、铁粉等金属颗粒比采用非金属颗粒能获得更大的结构阻尼。实验结果可为非阻塞性微颗粒阻尼柱的合理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阻塞性微颗粒阻尼 填充率 质量比 空腔结构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阻塞性微颗粒阻尼机理的散体元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毛宽民 陈天宁 黄协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80-84,89,共6页
基于作者所建立的球状散体元模型,从细观上详细研究了非阻塞性微颗粒阻尼(NOPD) 的机理,为NOPD 的进一步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对微颗粒组合体与主结构相互耦合运动的计算机仿真,对微颗粒组合体与主结构之间能量传... 基于作者所建立的球状散体元模型,从细观上详细研究了非阻塞性微颗粒阻尼(NOPD) 的机理,为NOPD 的进一步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对微颗粒组合体与主结构相互耦合运动的计算机仿真,对微颗粒组合体与主结构之间能量传递及其运动过程中的能量损耗的定量计算分析,得到了NOPD 阻尼机理的一般性结论:NOPD 的摩擦耗能与冲击耗能具有相同数量级的阻尼效应,但微颗粒粒径越小,摩擦耗能就越明显大于冲击耗能;NOPD 具有较宽的减振频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颗粒阻尼 散体元法 非阻塞性 NO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臂梁的非阻塞性微颗粒阻尼减振模型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毛宽民 陈天宁 黄协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35-38,共4页
基于作者曾建立的非阻塞性微颗粒阻尼(NonObstructive Particle Damping ,简称NOPD) 球体元模型,根据振型叠加原理,建立了悬臂梁NOPD 减振模型,并建立了NOPD 作用下悬臂梁强迫振动响... 基于作者曾建立的非阻塞性微颗粒阻尼(NonObstructive Particle Damping ,简称NOPD) 球体元模型,根据振型叠加原理,建立了悬臂梁NOPD 减振模型,并建立了NOPD 作用下悬臂梁强迫振动响应迭代计算公式;对悬臂梁NOPD 减振进行了计算机仿真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同时对NOPD 在悬臂梁上的放置位置进行了优化研究.研究结果为NOP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颗粒阻尼 悬臂梁 减振模型 非阻塞性 NO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病一级预防对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胸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谭静 高敬 +3 位作者 张迎花 司瑾 左雪冰 李静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1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措施对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胸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内科收治的因胸痛疑诊冠心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为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 目的探讨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措施对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胸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内科收治的因胸痛疑诊冠心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为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的患者109例。采用标准化问卷调查记录患者临床资料,随访1年进行用药指导、健康知识宣教和心理疏导,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生活质量,行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检测。结果与基线比较,随访1年时患者应用抗血小板药物(59.6%比19.3%,χ2=37.178,P<0.00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48.6%比28.4%,χ2=9.374,P=0.002)、β1受体阻滞剂(54.1%比22.9%,χ2=22.389,P<0.001)和他汀类药物(69.7%比22.0%,χ2=49.955,P<0.001)的比例均显著增加,FMD(8.7%±6.0%比7.0%±6.2%,t=3.966,P<0.001)和SF-36生活质量评分(69.7±9.0比65.0±8.9,t=5.437,P<0.001)均显著改善。结论本研究观察到,在以胸痛就诊的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人群中,心血管病一级预防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胸痛 心血管疾病 一级预防 血管内皮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轻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张海华 俞梦越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72-977,共6页
目的:探讨年轻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入选2009年1月至2013年7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AMI)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年龄≤40岁的患者共593例,按照造影结果分为MINOCA组(n=32... 目的:探讨年轻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入选2009年1月至2013年7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AMI)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年龄≤40岁的患者共593例,按照造影结果分为MINOCA组(n=32)和冠状动脉阻塞性心肌梗死组(AMI-CAD组,n=561),比较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和药物治疗情况。结果:MINOCA占AMI的5.4%。MINOCA组合并高血压(15.6%vs.40.5%,P=0.005)、糖尿病(3.1%vs.17.3%,P=0.046)和高脂血症(62.5%vs.78.8%,P=0.046)的比例均低于AMI-CAD组。两组患者在所累及的心脏部位、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比例和左心室射血分数<50%比例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INOCA组总胆固醇水平[(3.94±0.86)mmol/L vs.(4.41±1.21)mmol/L,P=0.028]和糖化血红蛋白[(5.81±0.77)%vs.(6.15±1.22)%,P=0.025]均低于AMI-CAD组。MINOCA组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75.0%vs.95.5%,P<0.001)和β受体阻滞剂(78.1%vs.91.3%,P<0.001)治疗比例均低于AMI-CAD组,而钙拮抗剂(40.6%vs.16.8%,P=0.001)治疗比例高于AMI-CAD组(P均<0.05)。MINOCA组再住院率明显低于AMI-CAD组(6.3%vs.33.2%,P=0.001)。结论:年轻MINOCA患者传统危险因素少于AMI-CAD患者,临床表现则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 年轻人群 危险因素 痉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动态血压升高与运动性高血压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张悦 黄刚 +8 位作者 刘晓翰 何韵 朱煜欣 王天博 李静廷 蒋晖 陈丽芳 张震 徐俊波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28-1132,共5页
目的:运动性高血压(hypertensive response to exercise,HRE)与不良心血管事件有关,早期识别和适当干预HRE对预防心血管事件非常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non-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NOCAD)患者动态血... 目的:运动性高血压(hypertensive response to exercise,HRE)与不良心血管事件有关,早期识别和适当干预HRE对预防心血管事件非常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non-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NOCAD)患者动态血压升高与HRE之间的潜在联系。方法:纳入517名疑似冠心病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判断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选取其中的NOCAD患者,根据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CPET)期间的血压情况诊断HRE。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动态血压升高和HRE之间的关系。结果:最终共有347名NOCAD患者纳入统计分析。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1.15±9.14)岁,其中42.4%为男性。约51.3%的患者有高血压,13.8%的患者有糖尿病。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动态血压升高是HRE的危险因素(OR=2.163,95%CI=1.094~4.275,P=0.026)。在按性别分层进行亚组分析后,发现在女性NOCAD患者中,动态血压升高是发生HRE的危险因素(OR=3.310,95%CI=1.387~7.902,P=0.007),而在男性NOCAD患者中,没有发现动态血压升高与HRE相关(OR=1.154,95%CI=0.370~3.603,P=0.805)。结论:在NOCAD患者特别是女性NOCAD患者中,动态血压升高与发生HRE相关。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早期诊断HRE,并进一步指导这些患者在心脏康复时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 心肺运动试验 运动性高血压 动态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联合尼可地尔对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疾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郭艳娇 张克成 +4 位作者 王丽杰 韩培天 王文州 王田林 李文慧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139-142,共4页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联合尼可地尔对(ischaemic non-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ies,INOCA)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自2019年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经冠状动脉造影或冠脉CTA检查证实为INOCA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联合尼可地尔对(ischaemic non-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ies,INOCA)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自2019年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经冠状动脉造影或冠脉CTA检查证实为INOCA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100例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其中对照组加用尼可地尔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分析两种方案的疗效,比较两种方案下患者的LVEF、LVEDD、IVSD、E/E′等心功能指标及FMD、PAT、NO等血管内皮功能的水平,记录两种方案下心绞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17例,有效29例,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功能、心绞痛情况在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明显升高,LVEDD、IVSD、E/E′明显下降,发作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发作次数减少,疼痛程度降低,且观察组心功能指标上升或下降后的数值及整体心绞痛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在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MD、PAT、NO明显升高,且观察组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上升后的数值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为10.00%(5例/50例)与对照组的14.00%(7例/50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尼可地尔治疗INOCA患者可通过调节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左室舒张功能,达到减轻心绞痛程度,提高疗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保心丸 尼可地尔 非阻塞性冠脉缺血性疾病 左室舒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对伴缺血的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7
9
作者 周宙 刘杨 +3 位作者 王震 王咏 张娟 杨传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04-809,共6页
目的:分析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DNN)预测伴缺血的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INOCA)患者存在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VD)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微循环阻力指数(IMR)测定和24小时动态心... 目的:分析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DNN)预测伴缺血的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INOCA)患者存在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VD)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微循环阻力指数(IMR)测定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的伴有缺血的INOCA患者81例。CMVD定义为IMR≥25。据此患者分为非CMVD组(n=40)和CMVD组(n=41)。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低频与高频比值(LF/HF)与IMR的之间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CMVD的独立预测因素,采用ROC曲线分别评估SDNN、LF/HF、SDNN联合LF/HF对CMVD的预测价值。结果:CMVD患者占51%(41/81)。CMVD组中女性患者较多,且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和有缺血性心脏病家族史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非CMVD组(P均<0.05)。CMVD组SDNN低于非CMVD组[(101.15±24.53)mm vs.(133.78±29.68)mm,P<0.01],而LF/HF(2.52±1.22 vs.2.00±0.93,P=0.03)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8.5,P=0.002)、吸烟(OR=7.5,P=0.007)以及SDNN<100 ms(OR=4.6,P=0.018)均是CMVD的独立预测因素。此外,SDNN=99.5 ms能够较为可靠地预测INOCA患者的CMVD(灵敏度为82.9%,特异度为77.5%)。结论:SDNN<100 ms是INOCA患者存在CMVD的独立预测因素,而CMVD是引起INOCA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认为自主神经系统在INOCA患者的微循环功能障碍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 心率变异性 微循环阻力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理论在预测非阻塞性颗粒阻尼能量耗散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方江龙 王小鹏 +1 位作者 陈天宁 张凯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17,共6页
为了准确分析颗粒阻尼(NOPD)的能量耗散机理,拓宽颗粒阻尼在工程中的应用范围,根据分子动理论基本原理,建立非阻塞性颗粒阻尼能量耗散的定量模型。在振动流化床颗粒系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当阻尼器内部的颗粒充分流化时,颗粒之间的... 为了准确分析颗粒阻尼(NOPD)的能量耗散机理,拓宽颗粒阻尼在工程中的应用范围,根据分子动理论基本原理,建立非阻塞性颗粒阻尼能量耗散的定量模型。在振动流化床颗粒系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当阻尼器内部的颗粒充分流化时,颗粒之间的物质输运和能量耗散由颗粒之间的碰撞主导;将阻尼器内部颗粒的运动与气体分子的运动进行类比,建立非阻塞性颗粒阻尼的能量守恒方程;通过求解颗粒系统的广义温度,得到非阻塞性颗粒阻尼能量耗散功率的定量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颗粒阻尼的能量耗散功率随着颗粒直径的增大、颗粒层数的增多、材料密度的增加以及振动强度的提高逐渐提高。与现有模型相比,提出的模型颗粒阻尼的能量耗散功率不依赖颗粒内部速度梯度,因而具有更大的实际应用范围,也为更精确地描述非阻塞性颗粒阻尼的能量耗散机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阻塞性颗粒阻尼 动理论 能量耗散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阻塞性颗粒阻尼加筋板振动功率流的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雁梅 黄协清 陈天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1-65,共5页
针对工程上常用的加筋板结构 ,推导出了加筋板振动方程 ,并用拉普拉斯变换法对方程进行了求解 ,从理论上分析了激励位置、肋骨和非阻塞性颗粒阻尼 (NOPD)对板结构振动功率流的影响规律 .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表明 :NOPD能有效地抑制振动... 针对工程上常用的加筋板结构 ,推导出了加筋板振动方程 ,并用拉普拉斯变换法对方程进行了求解 ,从理论上分析了激励位置、肋骨和非阻塞性颗粒阻尼 (NOPD)对板结构振动功率流的影响规律 .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表明 :NOPD能有效地抑制振动能量流的输入及峰值功率流 ,从而有利于降低板的噪声辐射 ;当肋骨数目一定时 ,激励位置靠近加筋板结构的边角、沿矩形板的长度方向加肋和选择比重较大的NOPD ,均更有利于减少输入到结构中的能量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阻塞性颗粒阻尼 加筋板 功率流 减振降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尼可地尔对非阻塞性冠脉缺血性疾病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郭艳娇 张克成 +4 位作者 王丽杰 韩培天 王文州 王田林 李文慧 《辽宁中医杂志》 2023年第12期61-64,共4页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尼可地尔对非阻塞性冠脉缺血性疾病(ischemia with non-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INOCA)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医院收治的112例INOCA患者为研...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尼可地尔对非阻塞性冠脉缺血性疾病(ischemia with non-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INOCA)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医院收治的112例INOC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56例(给予常规方案+尼可地尔)和观察组56例(给予常规方案+尼可地尔+复方丹参滴丸)。比较用药前后两组INOCA患者心功能指标、微循环指标及氨基末端前体脑钠肽原(amino-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的差异,并统计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率和3个月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INOCA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发现两组INOCA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r fraction,LVEF)、左室舒张早期快速充盈峰E峰/左室舒张晚期充盈A峰(E/A)较前升高,而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nterventriallar septal end diastdic thickness,IVSD)、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end diastolic thickness,LVPWD)、二尖瓣E峰流速/二尖瓣环e′速度(E/E’)则较前下降,且组间比较提示观察组上述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INOCA患者微循环指标、血清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发现两组INOCA患者心肌平台期强度、再充盈平均速度及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功能(coronary flow reserve function,CFR)较前升高,而NT-proBNP、hs-CRP则较前下降,且组间比较提示观察组上述微循环指标、血清因子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NOCA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率、3个月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尼可地尔治疗INOCA可改善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功能,降低相关血清因子的表达,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 尼可地尔 非阻塞性冠脉缺血性疾病 左室舒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的病因及预后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依曼 黄宝涛 +1 位作者 时瑞娟 陈茂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2-137,153,共7页
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是一种多病因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率约占急性心肌梗死的5%~25%,近年来在临床上引起普遍关注。由于最新的心肌梗死定义发生了一定变化,使得MINOCA的病因分类也随之有所不同,并且受不同病因的影响,MINOC... 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是一种多病因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率约占急性心肌梗死的5%~25%,近年来在临床上引起普遍关注。由于最新的心肌梗死定义发生了一定变化,使得MINOCA的病因分类也随之有所不同,并且受不同病因的影响,MINOCA患者的预后情况目前尚无定论。本文结合第四版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及近年来国内外MINOCA的相关研究,进一步总结归纳了MINOCA的病因及诊断流程,并对其短期预后、中长期预后分别进行了分析阐述,建议诊断为MINOCA的患者应积极探索其潜在病因,以期针对性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并希望未来开展进一步研究探索MINOCA不同的病因对预后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 病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MI危险评分对ST段抬高型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7
14
作者 黄思壮 高斯德 +1 位作者 林徐泽 俞梦越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91-1096,共6页
目的:探究TIMI危险评分对ST段抬高型冠状动脉(冠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冠脉造影并诊断为ST段抬高型MINOCA患者461例,根据患者TIMI危险... 目的:探究TIMI危险评分对ST段抬高型冠状动脉(冠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冠脉造影并诊断为ST段抬高型MINOCA患者461例,根据患者TIMI危险评分分为低危组(≤3分,n=157)和中高危组(>3分,n=304),收集患者临床数据并进行随访(中位随访时间41.7个月),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随访时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并进行Cox回归分析评估MACE的影响因素,绘制Kaplan-Meier曲线及ROC曲线。结果:低危组和中高危组患者的MACE发生率分别为8.9%和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低危组与较低的MACE风险独立相关(HR=0.468,95%CI:0.258~0.849,P=0.013)。ROC曲线分析提示TIMI危险评分对ST段抬高型MINOCA患者具有一定的预后预测价值(AUC为0.679)。结论:TIMI危险评分对ST段抬高型MINOCA患者远期预后具有潜在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 TIMI危险评分 危险因素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中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隆吉俐 王浩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90-993,共4页
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INOCA)是指排除了其他心肌损伤原因,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小于50%的心肌缺血。最初研究认为INOCA患者的预后良好,然而更大规模的长期研究表明,INOCA患者的死亡率和新发心血管事件风险均增加。IN... 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INOCA)是指排除了其他心肌损伤原因,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小于50%的心肌缺血。最初研究认为INOCA患者的预后良好,然而更大规模的长期研究表明,INOCA患者的死亡率和新发心血管事件风险均增加。INOCA的主要发病机制为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CMVD)、心外膜冠状动脉痉挛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等,其中CMVD是主要发病机制。CMVD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检查等缺乏特异性,诊断CMVD需要借助医学影像学新技术,本文就INOCA中的CMVD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微血管障碍 冠状动脉痉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相关危险因素与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唐子健 李树仁 +2 位作者 许文华 申泽雪 陈佳仑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1年第4期390-393,共4页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在女性中更为常见,可能与女性具有特殊生理(高冠状动脉内皮剪切力、遗传倾向)、特殊时期(妊娠期、绝经期)及特定疾病(精神心理及自身免疫疾病)等因素相关。本文就以上危险因素与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之间的关系作...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在女性中更为常见,可能与女性具有特殊生理(高冠状动脉内皮剪切力、遗传倾向)、特殊时期(妊娠期、绝经期)及特定疾病(精神心理及自身免疫疾病)等因素相关。本文就以上危险因素与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 女性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视化非阻塞性压迫止血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浩 孙倩 周晓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78-1081,共4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术中应用可视化非阻塞性压迫止血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9月至1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接受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的220例患者中21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06)和观察组(n=107)。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术中应用可视化非阻塞性压迫止血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9月至1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接受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的220例患者中21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06)和观察组(n=107)。对照组采用常规桡动脉压迫器减压穿刺处止血治疗,观察组采用可视化指脉氧体积描记波监测下非阻塞性压迫穿刺处止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桡动脉压迫器压迫时长、术后1 h压迫疼痛程度、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术后24 h桡动脉闭塞(RAO)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压迫器压迫时长显著短于对照组[(1.93±0.44)h比(9.66±0.76)h,t=91.166,P<0.001];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0.76±0.97)分比(3.54±1.27)分,t=17.982,P<0.001];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87%比11.32%,χ^(2)=7.746,P=0.005),RAO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87%比14.15%,χ^(2)=10.937,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可视化非阻塞性压迫止血可减轻患者压迫疼痛程度,降低压力性损伤和RAO发生率,且可缩短压迫器压迫时长,减少减压次数,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脉氧体积描记波 非阻塞性压迫止血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桡动脉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以及药物治疗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蒋冀渊 陈新新 +1 位作者 徐秉正 王斌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0年第2期164-167,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药物治疗策略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六家医学合作中心350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MINOCA组204例,冠状动脉阻塞性心肌梗死(阻塞性MI)组329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药物治疗策略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六家医学合作中心350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MINOCA组204例,冠状动脉阻塞性心肌梗死(阻塞性MI)组3299例,比较不同类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药物治疗策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他汀类以及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与MINOCA及其亚组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与冠状动脉阻塞性MI组相比,MINOCA组患者的年龄较小[(58.5±8.3)岁比(62.5±10.7)岁,t=5.242,P<0.01]、糖尿病比例较少(27.0%比45.1%,χ2=25.580,P<0.01)、DAPT使用率较低(46.1%比83.1%,χ2=169.54,P<0.01)。对于MINOCA亚组预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他汀类(HR=0.70,95%CI:0.46~0.85,P=0.002)、β受体阻滞剂(HR=0.89,95%CI:0.50~0.97,P=0.023)、DAPT(HR=0.67,95%CI:0.40~0.84,P=0.002)能够降低因斑块糜烂或破裂导致MINOCA的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而ACEI/ARB与1年内MACE发生无独立相关性;并且上述药物均无显著增加出血事件的趋势。结论MINOCA患者药物治疗策略需个体化,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和DAPT对于因斑块糜烂或破裂导致的MINOCA预后有显著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 药物疗法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性充血指数预测非阻塞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中远期预后
19
作者 范华平 成小凤 +3 位作者 何云 刘婷 潘文旭 晋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36-840,共5页
目的探讨反应性充血指数(reactive hyperemia index,RHI)与非阻塞性急性冠脉综合征(non-obstructive acute coronary syndrome,Nob ACS)患者中远期心脏不良事件(cardiac adverse events,AEs)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收... 目的探讨反应性充血指数(reactive hyperemia index,RHI)与非阻塞性急性冠脉综合征(non-obstructive acute coronary syndrome,Nob ACS)患者中远期心脏不良事件(cardiac adverse events,AEs)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收集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7月NobACS住院患者290例,依据RHI是否<1.67分为内皮功能障碍(abnormal endothelial function,AEF)组166例,内皮功能正常(normal endothelial function,NEF)组124例,随访(14.0±4.5)个月,记录AEs,包括全因死亡、缺血性卒中、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和因心血管事件再次住院,通过生存分析比较两组AEs事件的差异。结果 AEF组、NEF组分别失访10例、7例。共有59例AEs事件发生。与NEF组比较,AEF组因心血管事件再次住院率显著升高(P<0.05),全因死亡、缺血性卒中、非致命性心肌梗死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总AEs事件率显著升高(P<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提示RHI<1.67(校正后HR=2.20,95%CI=1.24~3.92,P<0.01)是AEs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RHI可用于Nob ACS患者的中远期预后判断,RHI<1.67是NobACS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阻塞性急性冠脉综合征 反应性充血指数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外科术后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的发生机制及诊疗进展
20
作者 赵迎静 沈骁 +1 位作者 洪亮 章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3153-3157,共5页
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non-obstructive mesenteric ischemia,NOMI)是由于血管痉挛导致局部血流灌注受损而引起一系列消化道功能紊乱的疾病,同时也是重症监护室内常见的肠道并发症,尤其见于心脏手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且病死率较高... 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non-obstructive mesenteric ischemia,NOMI)是由于血管痉挛导致局部血流灌注受损而引起一系列消化道功能紊乱的疾病,同时也是重症监护室内常见的肠道并发症,尤其见于心脏手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且病死率较高,是一种极其凶险的疾病。心脏外科手术旨在改善患者预后,然而NOMI的并发很容易被忽视,从而阻碍术后患者的恢复。NOMI的发生发展速度快,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易被误诊为其他胃肠道并发症。因此,及时有效的诊断NOMI是影响心脏外科术后预后最重要的因素。本文系统回顾了目前心脏外科术后导致NOMI的相关研究,对NOMI的发生原因、机制、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做了全面的综述,并着重介绍NOMI诊断手段的最新进展,以期为临床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对NOMI的准确鉴别及及时干预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阻塞性肠系膜缺血 心脏外科手术 并发症 诊断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