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特点及介入术后的预后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武刚 程璐 谢玉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40-1243,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预后。方法选择2009年278例冠心病行PCI患者,分为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合并2型糖尿病组(CTO-DM组)137例和单纯冠状动脉闭塞病变组(单纯CTO组...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预后。方法选择2009年278例冠心病行PCI患者,分为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合并2型糖尿病组(CTO-DM组)137例和单纯冠状动脉闭塞病变组(单纯CTO组)141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PCI后随访结果。结果 CTO-DM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水平高于单纯CTO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单纯CT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布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血管分布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7~18个月,在随访期内两组患者分别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显示两组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率、血管内再狭窄部位再次血运重建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CTO-DM与单纯CTO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术后预后有显著差异,前者血管病变程度重,且PCI后远期预后相对理想,但ISR率和再次血运重建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冠状动脉 糖尿病 支架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涂球囊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冉坤 王超 +1 位作者 赵渝 向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66-1572,共7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药涂球囊(DCB)对比非药涂球囊(UCB)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DCB和UCB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文...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药涂球囊(DCB)对比非药涂球囊(UCB)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DCB和UCB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再狭窄率、晚期管径丢失、术后1年靶病变血运重建率、术后1年通畅率、术后1年的死亡率及截肢率。结果共纳入11个试验,1853名患者共有2150处动脉病变,其中DCB组有1110名患者,1288处动脉病变;UCB组有743名患者,862处动脉病变。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UCB组相比,DCB成形术明显降低了术后6个月的再狭窄率(15.2%vs 39.0%;OR:0.28;95%CI:0.17~0.48;P<0.000 01)、晚期管径丢失(-0.05~0.56 vs 0.54~1.7;WMD:-0.57;95%CI:-0.93^-0.21)和术后1年靶病变血运重建率(13.0%vs 28.1%;OR:0.39;95%CI:0.23~0.64;P=0.0002),提高了术后1年的通畅率(71.8%vs 52.9%;OR:2.32;95%CI:1.21~4.43;P=0.001),而两组的死亡率(4.8%vs 5.0%;OR:1.00;95%CI:0.62~1.63;P=0.99)及截肢率(3.4%vs 2.9%;OR:1.41;95%CI:0.74~2.70;P=0.3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UCB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相比,DCB成形术是一种疗效更显著,安全性无明显差异的腔内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内成形术 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 药涂球囊 药涂球囊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动态血压升高与运动性高血压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张悦 黄刚 +8 位作者 刘晓翰 何韵 朱煜欣 王天博 李静廷 蒋晖 陈丽芳 张震 徐俊波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28-1132,共5页
目的:运动性高血压(hypertensive response to exercise,HRE)与不良心血管事件有关,早期识别和适当干预HRE对预防心血管事件非常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non-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NOCAD)患者动态血... 目的:运动性高血压(hypertensive response to exercise,HRE)与不良心血管事件有关,早期识别和适当干预HRE对预防心血管事件非常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non-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NOCAD)患者动态血压升高与HRE之间的潜在联系。方法:纳入517名疑似冠心病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判断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选取其中的NOCAD患者,根据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CPET)期间的血压情况诊断HRE。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动态血压升高和HRE之间的关系。结果:最终共有347名NOCAD患者纳入统计分析。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1.15±9.14)岁,其中42.4%为男性。约51.3%的患者有高血压,13.8%的患者有糖尿病。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动态血压升高是HRE的危险因素(OR=2.163,95%CI=1.094~4.275,P=0.026)。在按性别分层进行亚组分析后,发现在女性NOCAD患者中,动态血压升高是发生HRE的危险因素(OR=3.310,95%CI=1.387~7.902,P=0.007),而在男性NOCAD患者中,没有发现动态血压升高与HRE相关(OR=1.154,95%CI=0.370~3.603,P=0.805)。结论:在NOCAD患者特别是女性NOCAD患者中,动态血压升高与发生HRE相关。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早期诊断HRE,并进一步指导这些患者在心脏康复时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 心肺运动试验 运动性高血压 动态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对伴缺血的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7
4
作者 周宙 刘杨 +3 位作者 王震 王咏 张娟 杨传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04-809,共6页
目的:分析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DNN)预测伴缺血的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INOCA)患者存在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VD)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微循环阻力指数(IMR)测定和24小时动态心... 目的:分析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DNN)预测伴缺血的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INOCA)患者存在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VD)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微循环阻力指数(IMR)测定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的伴有缺血的INOCA患者81例。CMVD定义为IMR≥25。据此患者分为非CMVD组(n=40)和CMVD组(n=41)。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低频与高频比值(LF/HF)与IMR的之间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CMVD的独立预测因素,采用ROC曲线分别评估SDNN、LF/HF、SDNN联合LF/HF对CMVD的预测价值。结果:CMVD患者占51%(41/81)。CMVD组中女性患者较多,且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和有缺血性心脏病家族史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非CMVD组(P均<0.05)。CMVD组SDNN低于非CMVD组[(101.15±24.53)mm vs.(133.78±29.68)mm,P<0.01],而LF/HF(2.52±1.22 vs.2.00±0.93,P=0.03)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8.5,P=0.002)、吸烟(OR=7.5,P=0.007)以及SDNN<100 ms(OR=4.6,P=0.018)均是CMVD的独立预测因素。此外,SDNN=99.5 ms能够较为可靠地预测INOCA患者的CMVD(灵敏度为82.9%,特异度为77.5%)。结论:SDNN<100 ms是INOCA患者存在CMVD的独立预测因素,而CMVD是引起INOCA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认为自主神经系统在INOCA患者的微循环功能障碍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 心率变异性 微循环阻力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定性定量经冠脉超声心肌声学造影对非闭塞性病变心肌灌注水平的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红 黄岚 +9 位作者 宋耀明 耿昭华 于学军 晋军 覃军 赵刚 高云华 刘政 杨丽 夏红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2180-2183,共4页
目的探讨经冠状动脉超声心肌声学造影(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MCE)评价非完全闭塞性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与心肌灌注水平二者关系时,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的特点。方法35例住院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测冠状动脉病变程... 目的探讨经冠状动脉超声心肌声学造影(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MCE)评价非完全闭塞性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与心肌灌注水平二者关系时,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的特点。方法35例住院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经冠状动脉注射造影剂行实时MCE,采用记分的方式对结果进行视觉定性分析,并由定量分析得到以下参数造影剂峰值密度(A)、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峰值时间(time to peak intensity,TP);利用统计学方法对相应心肌节段的组织灌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5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正常6例(17%),其余29例(83%)至少有1支血管狭窄≥50%;MCE检测210个心肌节段中有167个(79.6%)获得较满意图像,定性分析从中发现异常心肌灌注节段17个(12.2%),均来自病变组;而定量分析显示,与正常组比较,轻度狭窄组无明显变化,中度狭窄组AUC明显降低(P<0.05),重度狭窄组A、AUC和TP值均产生显著变化(P<0.05)。结论MCE定性分析能直观检测病变血管所对应心肌的异常灌注状况,而定量分析能更好的反映病变血管与心肌灌注水平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超声心肌声学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 非闭塞性冠状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中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隆吉俐 王浩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90-993,共4页
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INOCA)是指排除了其他心肌损伤原因,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小于50%的心肌缺血。最初研究认为INOCA患者的预后良好,然而更大规模的长期研究表明,INOCA患者的死亡率和新发心血管事件风险均增加。IN... 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INOCA)是指排除了其他心肌损伤原因,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小于50%的心肌缺血。最初研究认为INOCA患者的预后良好,然而更大规模的长期研究表明,INOCA患者的死亡率和新发心血管事件风险均增加。INOCA的主要发病机制为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CMVD)、心外膜冠状动脉痉挛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等,其中CMVD是主要发病机制。CMVD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检查等缺乏特异性,诊断CMVD需要借助医学影像学新技术,本文就INOCA中的CMVD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缺血伴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微血管障碍 冠状动脉痉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相关危险因素与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唐子健 李树仁 +2 位作者 许文华 申泽雪 陈佳仑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1年第4期390-393,共4页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在女性中更为常见,可能与女性具有特殊生理(高冠状动脉内皮剪切力、遗传倾向)、特殊时期(妊娠期、绝经期)及特定疾病(精神心理及自身免疫疾病)等因素相关。本文就以上危险因素与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之间的关系作...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在女性中更为常见,可能与女性具有特殊生理(高冠状动脉内皮剪切力、遗传倾向)、特殊时期(妊娠期、绝经期)及特定疾病(精神心理及自身免疫疾病)等因素相关。本文就以上危险因素与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 女性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性病变的介入治疗
8
作者 许桂枝 马业新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8-189,共2页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治疗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 37例患者按病程分为 3组 ,A组 (急性心肌梗死组 ,病程 2~ 9h) 13例 ,B组 (病程≤ 3个月 ) 11例 ,C组 (病程 >3个月 ) 13例。A组行直接PTC...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治疗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 37例患者按病程分为 3组 ,A组 (急性心肌梗死组 ,病程 2~ 9h) 13例 ,B组 (病程≤ 3个月 ) 11例 ,C组 (病程 >3个月 ) 13例。A组行直接PTCA ,其余 2组行择期PTCA。结果 :A组 13支血管成功 12支 (92 .3% ) ,发生急性血管闭塞 1例 ;B组 12支血管成功 11支 (91.6 % ) ;C组 14支血管成功 10支 (71.4% )。无并发症发生。共植入支架 2 1个 (5 3.8% )。随访 2~ 2 6个月效果良好。结论 :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性病变 ,急性期及梗死早期PTCA成功率高 ,随着闭塞时间延长成功率下降 ,但介入治疗仍可改善相当一部分患者预后 ,且无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动脉闭塞性疾病 血管成形术 PTCA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82例 被引量:6
9
作者 高长青 李伯君 +6 位作者 肖苍松 吴扬 王刚 马晓辉 姜胜利 刘国鹏 盛炜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66-667,共2页
目的总结582例非体外循环辅助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手术技巧及术后处理的临床经验,并对其疗效及治疗经验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回顾1998年10月~2005年4月共完成OPCAB 582例,男506例,女76例,年龄35~86岁,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558例... 目的总结582例非体外循环辅助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手术技巧及术后处理的临床经验,并对其疗效及治疗经验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回顾1998年10月~2005年4月共完成OPCAB 582例,男506例,女76例,年龄35~86岁,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558例,术前合并其他疾病480例.结果搭桥为2.6±1.3支/例,搭桥术后辅助呼吸时间为3.2±1.2h,术后住院为7±1.6天,心绞痛症状均消失.死亡2例,再次开胸止血1例,其余患者术后无纵隔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均痊愈出院.近、中期随访临床效果满意.结论 OPCAB由于避免了体外循环,减少了手术创伤和全身炎症反应,缩短了术后恢复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低,对高危患者具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分流术 体外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280例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鑫 徐明 +5 位作者 邱志兵 史宏伟 穆心伟 蒋英硕 赵阳 郭子黄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目的 :探讨微创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OPCAB)手术方法及评价其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2 8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人中左主干病变 3 8例 ( 13 6% ) ,单支、双支和三支系统病变为 12、2 9和2 3 9例。均经正中切口行OPCAB ,... 目的 :探讨微创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OPCAB)手术方法及评价其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2 8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人中左主干病变 3 8例 ( 13 6% ) ,单支、双支和三支系统病变为 12、2 9和2 3 9例。均经正中切口行OPCAB ,人均旁路移植 3 3 8支 ( 1~ 5支 )。应用左乳内动脉 2 61例 ,桡动脉 2例 ,17例为大隐静脉。结果 :2 73例病人顺利完成手术 ,3例转成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2 2 4例病人均在手术后 0~ 12 (平均 5 9±4 6)小时顺利拔除气管插管 ,其中 5例手术终在手术室拔除气管插管后回重症监护病房。胸腔引流量 ( 2 5 0± 98)ml,10 3例病人未输血。2例手术后 5天和 9天大面积脑梗塞分别于手术后 18天和 2 9天死亡 ,其余均康复出院。结论 :对于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病人 ,OPCAB是一项安全、可行和有效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冠状动脉疾病 脱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斑块积分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许智超 侯攀 +4 位作者 唐文栋 朱婷芳 马超群 李攀 赵仙先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85-390,共6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积分和内中膜厚度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就诊、同时行颈动脉超声和首次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608例,根据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结果将其分为CTO...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积分和内中膜厚度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就诊、同时行颈动脉超声和首次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608例,根据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结果将其分为CTO组(150例)和非CTO组(45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并对冠状动脉CTO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ROC曲线分析颈动脉斑块积分、内中膜厚度及多个危险因素构成的综合预测变量对CTO的预测价值。结果CTO组患者的年龄、男性比例、BMI、高血压病患者比例、血肌酐水平、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两侧颈动脉斑块平均厚度、总斑块积分、平均内中膜厚度均高于非CTO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高BMI、高血肌酐水平、高总斑块积分及高平均内中膜厚度是CTO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颈动脉总斑块积分、平均内中膜厚度及综合预测变量(年龄、BMI、血肌酐、总斑块积分、平均内中膜厚度的联合参数)的AUC值(95%CI)分别为0.676(0.637~0.713)、0.633(0.593~0.671)和0.738(0.701~0.772),综合预测变量的AUC值与总斑块积分、平均内中膜厚度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颈动脉总斑块积分和平均内中膜厚度对冠状动脉CTO有一定预测价值,综合年龄、BMI、血肌酐、总斑块积分、平均内中膜厚度的联合参数对CTO的预测效能优于两者单独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超声检查 斑块积分 冠状动脉疾病 动脉闭塞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不同时间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徐承义 曾秋棠 +3 位作者 苏晞 宋丹 彭剑 鄢华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6年第5期368-374,共7页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开通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的临床特点,评价其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组358例择期PCI治疗的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患者,分为非慢性完全闭塞(non-CTO)组(闭塞时间2周-3个月,126...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开通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的临床特点,评价其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组358例择期PCI治疗的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患者,分为非慢性完全闭塞(non-CTO)组(闭塞时间2周-3个月,126例)和慢性完全闭塞(CTO)组(闭塞时间〉3个月,232例)。对两组基线临床资料、冠状动脉影像特征、PCI术中使用的技术及器械、术后1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与non-CTO组比较,CTO组PCI治疗成功率低(75.4%比85.3%,χ^2=4.397,P=0.005),但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1%比19.0%,χ^2=0.216,P=0.642)。两组间在介入路径、指引导管直径选择及导丝、支架数目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造影剂使用量、介入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在特殊器械及技术应用方面CTO组显著多于non-CTO组,如微导管的使用(47.4%比28.6%,χ^2=12.004,P〈0.001)、影像技术的支持(血管内超声或光学相干断层成像)(4.7%比0.8%,χ^2=3.928,P=0.047)、冠状动脉旋磨术的应用(5.6%比1.6%,χ^2=3.281,P=0.005)、对侧造影技术(38.4%比17.5%,χ^2=16.676,P〈0.001)及逆向导丝技术(5.6%比0,χ^2=7.326,P=0.007)的应用等。12个月的随访显示,CTO组总体MACE事件发生率低于non-CTO组(3.7%比16.0%,χ^2=7.084,P=0.008)。结论 PCI开通冠状动脉闭塞病变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安全性。PCI治疗CTO病变较开通闭塞时间〈3个月的闭塞病变需使用更多的特殊器械和专项技术,PCI治疗的成功率前者低于后者,但远期预后却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动脉硬化 闭塞性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点追踪显像对急性冠状动脉闭塞早期左室节段旋转的评价 被引量:2
13
作者 范莉 颜紫宁 +4 位作者 黄俊 宋香廷 芮逸飞 沈丹 陈冬亮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397-399,403,共4页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显像(STI)评价兔急性冠状动脉闭塞早期左室节段旋转角度,探讨该方法对左室节段功能评估的敏感性。方法:健康新西兰兔46只,开胸行左冠状动脉前支结扎术建立急性冠状动脉闭塞模型,在术前及术后10 min两次采集胸骨旁左室...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显像(STI)评价兔急性冠状动脉闭塞早期左室节段旋转角度,探讨该方法对左室节段功能评估的敏感性。方法:健康新西兰兔46只,开胸行左冠状动脉前支结扎术建立急性冠状动脉闭塞模型,在术前及术后10 min两次采集胸骨旁左室长轴、心尖四腔及两腔切面、左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心尖水平切面动态二维图像;测量常规参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应用STI技术分析左室三水平共18个节段的旋转角度。结果 :①LVEDD、LVESD、LVFS、LVEDV、LVESV、LVEF术后较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左室二尖瓣水平术前下壁及后间隔旋转角度最大,前壁及侧壁旋转角度最小,术后各节段间旋转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尖水平及乳头肌水平术前及术后各节段间旋转角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左室二尖瓣水平前间隔、后间隔、下壁及后壁的旋转角度术后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前壁及侧壁旋转角度术后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心尖水平及乳头肌水平各节段旋转角度术后较术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闭塞早期用STI评价左室节段旋转角度可以敏感的反映左室节段功能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冠状动脉疾病 心室功能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tax积分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新发房颤的预测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一帆 董士勇 +5 位作者 肖锋 王进 宋波 李西慧 杨阳 李岩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16-420,共5页
目的 探讨Syntax积分系统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术后早期新发房颤预测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3年4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接受择期OPCAB治疗的81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入选患者术前的Syntax积... 目的 探讨Syntax积分系统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术后早期新发房颤预测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3年4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接受择期OPCAB治疗的81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入选患者术前的Syntax积分,并收集术前、手术相关及术后信息,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寻找术后早期新发房颤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 本组患者术前Syntax积分为5.0-58.5(29.5±10.2)分,术后早期新发房颤总发生率为25.9%(21/8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早期新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为Syntax积分(RR=1.110,95%CI 1.038-1.188,P=0.002)和监护室停留时间(RR=1.028,95%CI 1.008-1.047,P=0.005),独立保护性因素为远端吻合口数量(RR=0.354, 95%CI 0.137-0.917,P=0.033)。根据Syntax积分分层(≤22分,23-32分,≥33分)后3组间术后早期新发房颤发生率(分别为9.1%、23.1%、3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ROC曲线分析显示,Syntax积分对术后早期新发房颤具有明显预测价值(AUC=0.704,95%CI 0.579-0.828,P=0.006)。结论 Syntax积分和监护室停留时间是OPCAB术后早期新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远端吻合口数量是其独立保护因素。Syntax积分可预测OPCAB术后早期房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SYNTAX积分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体外循环 术后并发症 心房颤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健 刘平 +4 位作者 赵艳芳 李小卫 徐建新 葛华 陈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501-503,50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4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其中101例冠心病患者按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分组,分别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 目的:探讨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4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其中101例冠心病患者按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分组,分别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计算出non-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比较各组血清non-HDL-C水平的差异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并与103例非冠心病对照组比较。结果:冠心病组血清non-HDL-C显著高于非冠心病对照组(P<0.05),①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血清non-HDL-C水平越高,以3支病变组升高最为明显,与单支病变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②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越重,血清non-HDL-C水平也越高,血清non-H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呈正相关关系(r=0.332,P<0.001)。结论:血清non-H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硬化范围及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关系,是一项可用于评估冠心病风险的简便实用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俞国军 严飞 +2 位作者 朱涛 刘正 霍强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5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59例老年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资料,根据术后是否新发心房颤动分为两组,分析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旁路移植血管支数、术...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59例老年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资料,根据术后是否新发心房颤动分为两组,分析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旁路移植血管支数、术后电解质变化、循环血容量变化、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等因素与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相关性。结果 35例患者术后出现心房颤动,发生率22.01%(35/159)。在单因素分析中,心房颤动组患者与非心房颤动组患者比较,年龄[(66.9±5.0)岁比(64.9±3.7)岁,P=0.009]、术前射血分数(42.66%±7.51%比45.94%±8.46%,P=0.039)、术前血氧饱和度(Sp O2,89.67%±6.14%比92.00%±5.34%,P=0.029)、旁路移植血管支数[(3.3±1.4)支比(2.7±1.2)支,P=0.017]、术前3 d脑钠肽(BNP)水平[(850.88±711.55)pg/ml比(523.20±682.57)pg/ml,P=0.014]、术后3 d BNP水平[(2 276.45±1 281.82)pg/ml比(1 444.47±1 163.38)pg/ml,P=0.000]、术后3 d血钾[(3.59±0.24)mmol/L比(4.01±0.62)mmol/L,P=0.000]、术后3 d血钙[(2.31±0.21)mmol/L比(2.23±0.07)mmol/L,P=0.000]、住院天数[(21.5±5.4)d比(19.4±4.8)d,P=0.026]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87,95%CI:0.776~0.976)、合并心脏瓣膜病(OR:0.149,95%CI:0.034~0.658)、术前Sp O2(OR:1.092,95%CI:1.012~1.117)、旁路移植血管支数(OR:0.543,95%CI:0.349~0.845)、术后3 d BNP水平(OR:1.000,95%CI:0.999~1.000)、术后3 d血钾(OR:3.842,95%CI:1.227~12.029)、术后3 d血钙(OR:0.007,95%CI:0.000~0.520)与术后新发心房颤动具有显著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 年龄〉65岁、合并心脏瓣膜病、术前Sp O2〈90%、旁路移植血管支数〉3支、围术期电解质紊乱是老年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体外循环 老年人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ST段抬高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比较 被引量:18
17
作者 张晓锋 李盛彧 +3 位作者 史俊忠 杜日映 卢敏 张学军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7年第6期449-451,共3页
目的比较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AMI)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AMI)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回顾NSTEAMI与STEAMI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分析二者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的支数、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情况。结果... 目的比较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AMI)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AMI)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回顾NSTEAMI与STEAMI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分析二者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的支数、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情况。结果NSTEAMI组的多支病变率为76.00%、≥75%的严重狭窄率为53.00%,侧支循环率为36.00%,三者均高于STEAMI组,而完全闭塞率为10.00%,低于STEAMI组。两组间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病变血管的构成上组间无差异。结论NSTEAMI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高于STEAMI,完全闭塞率低于后者,二者具有不同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小艳 杨勇 +6 位作者 张旭 钟玉全 陈希奎 王康 唐贵超 林德智 郭传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1期3827-3831,共5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否是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高危人群。方法连续纳入2011-01-01至2015-01-30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期间曾行冠状动脉CT造影并且3个月内曾行腹部CT的患者,记录基线资料、临床诊断,根据病史及影像...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否是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高危人群。方法连续纳入2011-01-01至2015-01-30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期间曾行冠状动脉CT造影并且3个月内曾行腹部CT的患者,记录基线资料、临床诊断,根据病史及影像学指标分为NAFLD组与非NAFLD组,根据2016美国冠状动脉CT专家共识分析冠状动脉,判断有无易损斑块,记录易损斑块的数量和狭窄评分。结果纳入本研究的患者有603例,其中NAFLD组124例,非NAFLD组479例,185(30.7%)例患者冠状动脉CT造影有易损斑块。NAFLD组易损斑块的比例高于非NAFLD组(46.0%比26.7%,P<0.001);NAFLD组有≥2个易损斑块的患者比例高于非NAFLD组(12.9%比5.4%,P=0.004);NAFLD组狭窄≥50%的易损斑块比例高于非NAFLD组(29.0%比13.6%,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AFLD是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危险因素[OR(95%CI)=2.12(1.37,3.26),P=0.001)]。结论 NAFLD患者是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易损斑块 冠状动脉CT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6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孔烨 杭钧彪 +3 位作者 瞿晓红 朱良纲 周健 章剑锋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05-808,共4页
目的:总结分析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在冠心病外科的治疗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1999年6月至2004年12月施行OPCAB患者,共460例,占同期单纯冠状动脉旁路手术的98.7%。其中男性356例(77.4%);年龄≥70岁的高龄病例240例(52.... 目的:总结分析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在冠心病外科的治疗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1999年6月至2004年12月施行OPCAB患者,共460例,占同期单纯冠状动脉旁路手术的98.7%。其中男性356例(77.4%);年龄≥70岁的高龄病例240例(52.2%)。根据术前外科高危因素将全组分为高危病例组(265例,57.6%)和普通病例组(195例,42.4%)。全组457例经正中胸骨切口完成OPCAB,3例行胸腔镜辅助下左前外侧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VATS-CAB)。21例65岁以下患者施行了全动脉化OPCAB。结果:3例(0.6%)术中转为体外循环下手术,其余457例手术均于非体外循环下完成。平均桥血管数为(2.98±1.12)支/例。手术死亡8例,总死亡率1.74%,其中普通组1.0%,高危组2.3%。83例(18.0%)术后给予正性药物支持,11例(2.4%)术后应用主动脉内囊反搏支持。460例中68.9%的病例手术当天拔除气管插管,全组平均ICU治疗时间(43.8±20.7)h。术后并发症依次为肺部感染(3.7%)、呼吸衰竭(1.1%)、肺动脉栓塞(1.1%)、胸骨感染(1.1%)、需透析治疗的肾功能衰竭(0.8%)、脑血管意外(0.6%)、二次开胸止血(0.6%)和围术期心肌梗死(0.4%)等。结论:OPCAB技术应用于冠状动脉外科临床治疗早期效果满意,且对于高危病例,其临床应用可能更具有潜在优越性。不断优化和完善OPCAB的外科技术,以及默契的麻醉配合,是保障OPCAB手术高实施率和低术式转换率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功能恢复的效果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军 徐志云 +5 位作者 邹良健 张宝仁 梅举 王连才 邵文玉 金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8-260,共3页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EC CABG)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NEC CABG)心功能恢复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连续 12 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其中EC CABG组 6 9例 ...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EC CABG)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NEC CABG)心功能恢复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连续 12 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其中EC CABG组 6 9例 ,手术在体外循环下进行 ;NEC CABG组 5 1例 ,不用体外循环 ,心脏跳动下完成旁路移植手术。应用肺动脉漂浮导管连续监测心排血量 (CO)、心排血指数 (CI)、左心室每搏功指数 (LVSWI) ,记录围术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使用情况、机械通气时间、正性肌力药物用量、血液超滤的使用情况、手术时间、输血量等。 结果 :NEC CABG组CO、CI、LVSWI较EC CABG组恢复快 ;NEC CABG组使用IABP(1.9% )较EC CABG组 (8.6 % )明显降低 (P <0 .0 5 ) ;NEC CABG组机械通气时间较EC CABG组短 ,正性肌力药物使用量明显减少 ,且EC CABG组多需要进行血液超滤。 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显示了良好的心功能恢复效果 ,加快了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功能恢复 冠状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