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合成的金属纳米颗粒在非酶葡萄糖传感器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冯鑫 高嫣亭 王风霞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5-168,共4页
纳米技术是目前最有前途和先进的学科之一,该领域涉及不同类型纳米颗粒(NPs)的合成、表征和应用。与传统的物理和化学方法相比,生物合成法因其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和效率高等受到广泛关注。生物来源的NPs因其具有可生物降解、生物相... 纳米技术是目前最有前途和先进的学科之一,该领域涉及不同类型纳米颗粒(NPs)的合成、表征和应用。与传统的物理和化学方法相比,生物合成法因其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和效率高等受到广泛关注。生物来源的NPs因其具有可生物降解、生物相容性高、易于修改、可再生和毒性小等优点,逐渐被用于纳米(nm)级新材料的制备和加工。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生物资源合成NPs的方法、机理和实例研究,讨论了生物合成的金属NPs在非酶葡萄糖传感器上的应用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合成 金属纳米颗粒 葡萄糖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t/Au双金属修饰针灸针的非酶葡萄糖传感器 被引量:1
2
作者 肖琪 刘光献 +3 位作者 陈简单 尹争志 顾春川 刘红英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59-1170,共12页
通过在不锈钢针灸针(AN)表面依次电沉积金(Au)纳米颗粒和铂(Pt)纳米颗粒,基于它们在AN表面的协同作用,实现了一种用于非酶葡萄糖检测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首先,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功能界面(Pt/Au/AN)进行表征,结果显示类似卷心菜的... 通过在不锈钢针灸针(AN)表面依次电沉积金(Au)纳米颗粒和铂(Pt)纳米颗粒,基于它们在AN表面的协同作用,实现了一种用于非酶葡萄糖检测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首先,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功能界面(Pt/Au/AN)进行表征,结果显示类似卷心菜的纳米材料均匀致密地分布在AN表面。然后,通过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阻抗法对Pt/Au/AN电极的电化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Au/AN或Pt/AN电极相比,Pt/Au/AN电极对葡萄糖氧化表现出优越的电催化活性。这表明双金属Pt/Au的接触界面是葡萄糖氧化的重要电催化位点。在pH 7.4的模拟生理介质中,制得传感器的线性范围为0.1~35 mmol·L^(-1),检测限为0.0763 mmol·L^(-1),对葡萄糖的检测表现出较高的灵敏度和良好的抗干扰性能、稳定性。此外,该传感器已成功用于人体血清葡萄糖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针 Pt/Au双金属接触界面 非酶传感器 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过渡金属材料在非酶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陈代东 田亮亮 徐茂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34-237,241,共5页
非酶电化学传感器因其灵敏度高、稳定性强、价格低廉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将非酶电化学传感器应用于葡萄糖浓度的检测对于医疗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三维过渡金属电极材料具有独特的网络结构,能够提供足够的催化活性位点和扩散通道,确保... 非酶电化学传感器因其灵敏度高、稳定性强、价格低廉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将非酶电化学传感器应用于葡萄糖浓度的检测对于医疗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三维过渡金属电极材料具有独特的网络结构,能够提供足够的催化活性位点和扩散通道,确保了电极的灵敏度和稳定性。综述了常见三维过渡金属电极的类型、特点及其在非酶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最后,对非酶葡萄糖电化学三维过渡金属材料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酶传感器 葡萄糖 三维材料 过渡金属 自支撑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铂基非酶葡萄糖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卓圆 周仕林 +3 位作者 高明慧 欧阳磊 刘晓艳 许丽娜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9-272,共4页
综述了铂基非酶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包括裸铂电极构建的非酶葡萄糖传感器、掺杂其它金属的铂基非酶葡萄糖传感器和纳米材料修饰的铂基非酶葡萄糖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引用文献38篇)。
关键词 葡萄糖传感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法制备氧化铜非酶葡萄糖传感器
5
作者 马占辉 杨耀国 +3 位作者 孙拴梅 王驰 张晓君 孙墨杰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98-1802,1810,共6页
采用微波辅助法制备了氧化铜(Cu O)材料,其结晶度好,没有杂质,呈现片层堆叠而成的块状结构。以Cu O材料修饰玻碳电极作为工作电极(Cu O/GCE),饱和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铂丝电极作为对电极,在碱性条件下对葡萄糖溶液进行电化学性能检测... 采用微波辅助法制备了氧化铜(Cu O)材料,其结晶度好,没有杂质,呈现片层堆叠而成的块状结构。以Cu O材料修饰玻碳电极作为工作电极(Cu O/GCE),饱和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铂丝电极作为对电极,在碱性条件下对葡萄糖溶液进行电化学性能检测。该传感器对520 n M到2.0 m M浓度范围内的葡萄糖溶液实现了优良的检测性能,灵敏度为2491.362μA·cm-2·m M-1,检测限为216 n M(S/N=3),在2 s内就可以完成反应。丙烯酸等物质对传感器的影响可以忽略,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辅助法 葡萄糖传感器 氧化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基纳米结构新材料在非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综述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建斌 左国防 +1 位作者 王鹏 雷新有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8年第11期6-10,20,共6页
具有优异性能的石墨烯及其衍生物是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理想的电极材料。以石墨烯纳米复合结构材料为基础的非酶电化学传感器在葡萄糖、双氧水(H_2O_2)、多巴胺(DA)、丙烯酸(AA)、尿酸(UA)、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以及脱氧核糖核酸(D... 具有优异性能的石墨烯及其衍生物是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理想的电极材料。以石墨烯纳米复合结构材料为基础的非酶电化学传感器在葡萄糖、双氧水(H_2O_2)、多巴胺(DA)、丙烯酸(AA)、尿酸(UA)、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以及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等生化分子的检测中,均表现出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检测限低以及长期稳定性好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石墨烯 纳米复合材料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酶性葡萄糖传感器
7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6-66,共1页
关键词 性葡萄糖传感器 电化学传感器 测定 血液 D型葡萄糖 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银纳米壳复合材料用作过氧化氢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邱海芳 张清凡 +1 位作者 胡婧 赵博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9-102,共4页
以石墨烯作为载体负载银纳米壳获得新型复合纳米材料,利用透射电镜等技术对复合材料的形貌及组成进行了表征.将复合材料修饰用在玻碳电极表面制作非酶电化学传感器,并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其对过氧化氢的电化学性质.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 以石墨烯作为载体负载银纳米壳获得新型复合纳米材料,利用透射电镜等技术对复合材料的形貌及组成进行了表征.将复合材料修饰用在玻碳电极表面制作非酶电化学传感器,并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其对过氧化氢的电化学性质.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该非酶传感器在磷酸缓冲溶液中对过氧化氢的还原有着稳定且快速的响应,检测限可低至1.5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纳米材料 非酶传感器 贵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cent Advances in Non-Enzymatic Electrochemical Sensors for Theophylline Detection
9
作者 Ernis Gustria Putri Yulia M T A +5 位作者 Syauqi Muhammad Iqbal Jiwanti Prastika Krisma Hartati Yeni Wahyuni Kondo Takeshi Anjani Qonita Kurnia Gunlazuardi Jarnuzi 《电化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4,共24页
Detection of target analytes at low concentrations is significant in various fields,including pharmaceuticals,healthcare,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Theophylline(TP),a natural alkaloid used as a bronchodilator to tre... Detection of target analytes at low concentrations is significant in various fields,including pharmaceuticals,healthcare,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Theophylline(TP),a natural alkaloid used as a bronchodilator to treat respiratory disorders such as asthma,bronchitis,and emphysema,has a narrow therapeutic window with a safe plasma concentration ranging from 55.5-111.0μmol·L^(-1)in adults.Accurate monitoring of TP levels is essential because too low or too high can cause se-rious side effects.In this regard,non-enzymatic electrochemical sensors offer a practical solution with rapidity,portability,and high sensitivity.This article aims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recent developments of non-enzymatic electrochemical sensors for TP detection,highlighting the basic principles,electro-oxidation mechanisms,catalytic effects,and the role of modifying materials on electrode performance.Carbon-based electrodes such as glassy carbon electrodes(GCEs),carbon paste electrodes(CPEs),and carbon screen-printed electrodes(SPCEs)have become the primary choices for non-enzymatic sensors due to their chemical stability,low cost,and flexibility in modification.This article identifies th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of various modifying materials,including nanomaterials such as carbon nanotubes(CNTs),graphene,metal oxides,and multi-element nanocomposites.These modifications enhance sensors’electron transfer,sensitivity,and selectivity in detecting TP at low concentrations in complex media such as blood plasma and pharmaceutical samples.The electro-oxidation mechanism of TP is also discussed in depth,emphasizing the hydroxyl and carbonyl reaction pathways strongly influenced by pH and electrode materials.These mechanisms guide the selection of the appropriate electrode ma-terial for a particular application.The main contribution of this article is to identify superior modifying materials that can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non-enzymatic electrochemical sensors.In a recent study,the combination of multi-element nanocomposites based on titanium dioxide(TiO_(2)),CNTs,and gold nanoparticles(AuNPs)resulted in the lowest detection limit of 3×10^(-5)μmol·L^(-1),reflecting the great potential of these materials for developing high-performance electrochemical sensors.The main conclusion of this article is the importance of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in electrode material design to support the sensitivity and selectivity of TP detection.In addition,there is still a research gap in understanding TP’s more detailed oxidation mechanism,especially under pH variations and complex environments.Therefore,further research on electrode mod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TP oxidation mechanism are urgently needed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 sta-bility of the sensor while expanding its applications in pharmaceutical monitoring and medical diagnostics.By integrating various innovative materials and technical approaches,this review is expected to be an essential reference for developing efficient and affordable non-enzymatic electrochemical sens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ophylline detection Non-enzymatic sensors Electrochemical sensors Modifier electrode Reaction mechan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氧化镍空心球的合成及其葡萄糖电化学敏感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清优 黄玮 +4 位作者 韩世坤 王小红 张可喜 涂进春 曹阳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8-342,共5页
本文采用一种简单的化学合成方法在常温下得到高度均匀分散的氧化亚铜球体,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其作为硬模板,以氯化镍作为镍源,通过化学刻蚀的方法快速获得了氢氧化镍空心球材料。经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证实所... 本文采用一种简单的化学合成方法在常温下得到高度均匀分散的氧化亚铜球体,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其作为硬模板,以氯化镍作为镍源,通过化学刻蚀的方法快速获得了氢氧化镍空心球材料。经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证实所得材料为高度均匀分散的氢氧化镍多晶材料。通过在玻碳电极(GCE)表面简单滴涂的办法制成非酶电化学传感器,用于葡萄糖浓度的直接测定。循环伏安法(CV)显示,所得样品在葡萄糖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表现出较强的电催化活性,检测限为9.98×10-7M(S/N=3),线性相关系数为0.9912,线性检测范围为9.99×10^(-6)M^4.60×10^(-4)M,灵敏度高达1122.96μA·m M^(-1)·cm^(-2),并对葡萄糖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镍 空心球 非酶传感器 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酸镍空心球的合成及其抗坏血酸电化学敏感性能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秋媚 丁雷 +1 位作者 涂进春 曹阳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43-448,共6页
本文以氧化亚铜小球为模板,采用简单温和的化学方法成功刻蚀制备出了钴酸镍空心球。通过多种表征手段对样品的形貌及组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钴酸镍为空心结构并保持了氧化亚铜的形貌,粒径约为350nm,具有多晶的特征。将该材料修饰的电... 本文以氧化亚铜小球为模板,采用简单温和的化学方法成功刻蚀制备出了钴酸镍空心球。通过多种表征手段对样品的形貌及组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钴酸镍为空心结构并保持了氧化亚铜的形貌,粒径约为350nm,具有多晶的特征。将该材料修饰的电极应用到抗坏血酸电化学传感器中,测试结果表明,其对抗坏血酸的检测极限为3×10-7 M(S/N=3),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3,线性检测范围为0.1~3mM,灵敏度高达1148.7μA·mM-1·cm-2,并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酸镍 空心球 抗坏血酸 非酶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纳米氧化铜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分析应用(英文)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皓 钱程 +1 位作者 徐海红 吴守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45-653,共9页
利用胶体晶体模板法和循环伏安电镀法成功地在铜电极表面合成了多孔纳米氧化铜薄膜,并应用于碱性溶液中葡萄糖的直接电催化氧化.制备的修饰电极在5μmol/L~3.2mmol/L的浓度范围内对葡萄糖具有线性响应关系,灵敏度为37.99A·m·... 利用胶体晶体模板法和循环伏安电镀法成功地在铜电极表面合成了多孔纳米氧化铜薄膜,并应用于碱性溶液中葡萄糖的直接电催化氧化.制备的修饰电极在5μmol/L~3.2mmol/L的浓度范围内对葡萄糖具有线性响应关系,灵敏度为37.99A·m·mol-1,达到稳定电流值所需要的时间小于3s.在3倍信噪比条件下,该传感器的检测限为0.37μmol/L,明显优于其他非酶传感器,这要归功于多孔氧化铜的结构,该结构能够增加电极表面的活性位点,提高葡萄糖氧化过程中的电子转移速率.同时,该传感器对实际血样的测定具有很高的准确度,结果表明,该多孔氧化铜材料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在非酶葡萄糖传感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模板 电沉积 葡萄糖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掺杂碳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对葡萄糖选择性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季 张苑 王玉玉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2-80,共9页
通过一步热解柠檬酸和3-氨基苯硼酸,制备了一种测定葡萄糖含量的非酶荧光生物传感器.研究表明所合成的碳点具有优异的光致发光性能,在298 nm激发光下,最大发射波长为374 nm,且荧光量子产率高达50.6%.此外,该量子点在不同pH下对葡萄糖具... 通过一步热解柠檬酸和3-氨基苯硼酸,制备了一种测定葡萄糖含量的非酶荧光生物传感器.研究表明所合成的碳点具有优异的光致发光性能,在298 nm激发光下,最大发射波长为374 nm,且荧光量子产率高达50.6%.此外,该量子点在不同pH下对葡萄糖具有较高的响应灵敏度,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表明,不同pH下,碳点对葡萄糖的响应模式具有不同的电子传递机制.其在5~100μM的浓度范围内对葡萄糖有敏感响应,检测限为0.31μM.在传感、生物医学诊断和环境监测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掺杂碳量子点 荧光生物传感器 葡萄糖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