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非酒精性脂肪肝体外细胞模型对藏药“松蒂”基原植物中6个多酚类化合物的活性评价 被引量:2
1
作者 阿都莫子力 魏荣锐 +7 位作者 秦伟瀚 冯海青 任刚 朱继孝 万鑫浩 金重先 蒋伟 钟国跃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592-2598,共7页
目的研究源自“松蒂”基原植物中6个多酚类化合物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体外细胞模型各项指标及脂滴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SRB法确定各化合物对LO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化合物预处理LO2细胞24 h后,加入油酸诱导LO2细胞诱导非酒精性脂肪... 目的研究源自“松蒂”基原植物中6个多酚类化合物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体外细胞模型各项指标及脂滴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SRB法确定各化合物对LO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化合物预处理LO2细胞24 h后,加入油酸诱导LO2细胞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细胞模型,检测各组细胞TG、MDA、SOD水平,并采用油红O染色法观察各组细胞内脂滴的形成。结果油酸(200μmol/L)诱导LO2细胞24 h后,模型组细胞内脂滴形成增多,TG水平增多(P<0.01)。药物干预后,山柰酚(25、50μmol/L)及100μmol/L异槲皮苷、没食子酸、白桦林烯酮、芦丁均能降低细胞内TG水平(P<0.05,P<0.01);50μmol/L山柰酚及100μmol/L没食子酸、金丝桃苷、芦丁、白桦林烯酮能提高SOD水平(P<0.05,P<0.01),异槲皮苷(50、100μmol/L)提高SOD水平(P<0.05);异槲皮苷、金丝桃苷、芦丁在50、100μmol/L下能降低MDA水平(P<0.05,P<0.01),50μmol/L山柰酚及100μmol/L没食子酸、白桦林烯酮降低MDA水平(P<0.01),且细胞内红色脂滴形成情况与TG水平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论“松蒂”类药材中山柰酚、异槲皮苷、没食子酸、金丝桃苷、芦丁和白桦林烯酮均可不同程度减少细胞内TG水平,抑制细胞内MDA水平同时提高SOD水平,并减少细胞内脂滴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蒂 多酚 非酒精性脂肪肝体外细胞模型 T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五养肝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循环外泌体溶血甘油磷脂的调控作用
2
作者 陈光亚 向星亮 +4 位作者 曾兆祥 黄荣增 金姝娜 肖明中 宋成武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82-1388,共7页
目的研究地五养肝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小鼠循环外泌体溶血甘油磷脂(Lyso-GPLs)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尺寸排阻色谱法分离血液中循环外泌体,运用透射电镜观察外泌体的外观、粒径仪检测外泌体直径分布、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外泌... 目的研究地五养肝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小鼠循环外泌体溶血甘油磷脂(Lyso-GPLs)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尺寸排阻色谱法分离血液中循环外泌体,运用透射电镜观察外泌体的外观、粒径仪检测外泌体直径分布、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外泌体表面特异性蛋白CD9,CD63及TSG101的表达;将24只雄性KM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复方给药组,8只/组,正常组给予标准饲料,模型组和复方给药组饲喂高脂饲料,喂养1周后,各给药组小鼠按剂量给予地五养肝胶囊内容物,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给药4周。末次给药后,各小鼠麻醉后取血分离血清,检测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观察其对NAFLD的改善作用并提取血清中循环外泌体;同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筛选NAFLD小鼠循环外泌体中Lyso-GPLs类成分生物标志物,观察地五养肝方对标志物的调控作用。结果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外泌体大小在100 nm左右,形状为典型的具有清晰双层膜的茶托样结构;粒径结果显示循环外泌体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37.5 nm;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外泌体表面特异性蛋白CD9,CD63及TSG101的存在;模型组小鼠血清中TC、HDL-C、LDL-C和AS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经地五养肝方治疗后,TC、LDL-C、AST、ALT水平显著回调(P<0.01),并筛选出43个经地五养肝方治疗后呈现显著回调趋势(P<0.01)的Lyso-GPLs标志物成分。结论地五养肝方防治NAFLD的作用机制涉及对循坏外泌体溶血甘油磷脂的改善和调控作用,为其防治慢性肝病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科学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五养肝方 循环 液质联用 溶血甘油磷脂 酒精性脂肪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寡糖对体外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细胞模型的降脂机理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沈欣 赵梦瑶 +2 位作者 邱勇隽 夏泉鸣 赵黎明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1-47,77,共8页
为探讨壳寡糖在体外对肝脂质积累的抑制效果及潜在作用机制,选用油酸钠诱导HepG2细胞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细胞模型,通过油红O染色及各试剂盒检测胞内总脂质积累、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实时定量PC... 为探讨壳寡糖在体外对肝脂质积累的抑制效果及潜在作用机制,选用油酸钠诱导HepG2细胞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细胞模型,通过油红O染色及各试剂盒检测胞内总脂质积累、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脂代谢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发现,4.0 mg/mL的壳寡糖对肝脂质蓄积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降低了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2(DGAT2)、肝X受体α(LXR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孕烯醇酮X受体(PXR)和分化簇36(CD36)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壳寡糖可以通过调节脂肪酸吸收和甘油三酯合成通路从而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细胞模型中的脂质积累。希望本研究能够为利用壳寡糖开发具有降脂护肝功能的膳食补充剂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寡糖 酒精性脂肪肝 细胞模型 降脂机理 CD36 DGAT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脂毒性肝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iR-192-5p通过Rictor/Akt/FoxO1信号通路激活巨噬细胞 被引量:45
4
作者 刘晓琳 范建高 +2 位作者 LIU XL PAN Q CAO HX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218-2218,共1页
【据Hepatology 2020年5月报道】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脂毒性肝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iR-192-5p通过Rictor/Akt/FoxO1信号通路激活巨噬细胞(作者Liu XL等)肝脏巨噬细胞可被多种因素如肠道菌群代谢物以及受损的肝细胞释放物等激活。在非... 【据Hepatology 2020年5月报道】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脂毒性肝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iR-192-5p通过Rictor/Akt/FoxO1信号通路激活巨噬细胞(作者Liu XL等)肝脏巨噬细胞可被多种因素如肠道菌群代谢物以及受损的肝细胞释放物等激活。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生发展中,巨噬细胞向促炎表型(M1)的极化是一个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外泌体可传递多种生物学成分如microRNA、蛋白质以及脂质等,因此被作为细胞间通讯的重要媒介。在NAFL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外泌体在肝细胞与巨噬细胞对话中的作用尚未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脂毒性 FOXO1 巨噬细胞 细胞间通讯 NAFLD 释放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建立及免疫细胞机制探讨 被引量:8
5
作者 陈一平 肖百全 +3 位作者 张景鸿 刘位位 肖亚强 李超乾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82-886,共5页
目的 建立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并探讨肝脏不同淋巴细胞在该模型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饲料)和模型组(基础饲料联合肠内营养液灌胃),实验12周及16周时,测定小鼠体质量、肝指数、血清总胆固醇(TC)、... 目的 建立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并探讨肝脏不同淋巴细胞在该模型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饲料)和模型组(基础饲料联合肠内营养液灌胃),实验12周及16周时,测定小鼠体质量、肝指数、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病理学检查观察肝脏脂肪浸润表现。造模16周后,流式细胞术检测肝脏自然杀伤(NK)细胞、辅助性T(Th)细胞、自然杀伤T(NKT)细胞数量及IL4+自然杀伤T(NKT)细胞。结果 模型组小鼠肝指数、TC、LDL、ALT、AST水平明显增高(P<0.05)。病理学切片显示,肝脏脂肪沉积明显,脂质滴分布于整个小鼠肝脏。NKT细胞数目明显增加(P<0.05),IL4^+NKT细胞数目增加更为明显(P<0.01)。结论 通过基础饲料联合肠内营养液灌胃的方法能成功构建中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在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中,NKT细胞数量明显增加,活性明显增强,可能是该疾病的治疗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脂肪肝 动物模型 小鼠 NKT细胞 NK细胞 TH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及细胞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马晓月 李钦钦 +4 位作者 陆华贞 马继艳 林宇宁 陈婉君 陈永欣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0-127,共8页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建模方法一直是研究的重点,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和细胞模型对于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用的造模方法有高脂高糖饲料、胆碱-蛋...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建模方法一直是研究的重点,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和细胞模型对于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用的造模方法有高脂高糖饲料、胆碱-蛋氨酸缺乏(MCD)、药物诱导、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诱导等。其中,大鼠、小鼠、基因鼠及细胞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中使用最频繁,因此本文重点围绕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大鼠、小鼠、基因缺陷鼠及细胞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脂肪肝 动物模型 细胞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patology|髓系细胞特异性IL-6信号通过促进富含microRNA-223外泌体释放缓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的纤维化
7
作者 侯昕 邓海燕 +2 位作者 HOU X YIN S REN R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14-414,共1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许多细胞因子有关,尤其是IL-6。然而,IL-6在NAFLD中的作用尚未明确。该研究主要是探讨髓系细胞特异性IL-6信号如何通过调控髓系细胞中抗纤维化microRNA-223(miR-233),影响NAFLD。安徽医科大学的Hou等招募了N...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许多细胞因子有关,尤其是IL-6。然而,IL-6在NAFLD中的作用尚未明确。该研究主要是探讨髓系细胞特异性IL-6信号如何通过调控髓系细胞中抗纤维化microRNA-223(miR-233),影响NAFLD。安徽医科大学的Hou等招募了NAFLD患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和健康对照,并测定其血清IL-6和可溶性IL-6受体α(sIL-6R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安徽医科大学 髓系细胞 NAFLD 抗纤维化 细胞因子 micro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的柴胡人参药对血清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细胞模型的毒性评估和脂肪变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凯利 肖铁刚 +4 位作者 张强 张力 孟胜喜 余忠海 王兵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048-4057,共10页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浓度的柴胡人参药对血清对混合脂肪酸诱导的HepG2细胞模型脂肪变的影响,探讨NAFLD细胞模型的建立,筛选出药物血清最佳的效应浓度。方法HepG2常规培养后,分为正常组(C)组,模型组1(M1×)、模型组2(M2×),将C组加...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浓度的柴胡人参药对血清对混合脂肪酸诱导的HepG2细胞模型脂肪变的影响,探讨NAFLD细胞模型的建立,筛选出药物血清最佳的效应浓度。方法HepG2常规培养后,分为正常组(C)组,模型组1(M1×)、模型组2(M2×),将C组加入含10%的小牛血清DMEM培养基继续培养,模型组分别加入两种不同体积配置混合脂肪酸0.5 mmol·L^(-1)(13.5μL油酸+6.5μL棕榈酸)和1 mmol·L^(-1)(27μL油酸+13μL棕榈酸)造模,选出最佳的模型后,将正常组大鼠血清(Zq组)、吡格列酮组大鼠血清(P组)和药对组大鼠血清(Y组)按不同浓度干预细胞24 h,用CCK-8试剂盒检测各组血清毒性,对造模组细胞进行油红O染色和TG含量检测,筛选出含药血清最佳的效应浓度。结果①1 mmol·L^(-1)混合脂肪酸可使脂肪变细胞着色明显,其平均光密度值和TG含量显著高于0.5 mmol·L^(-1)浓度组(P<0.01);②每组含药血清IC50浓度分别为:Zq组:44.27%,是Y组:32.34%,P组:36.00%;IC10浓度分别为:Zq组:10.26%,Y组:10.84%,P组:11.49%,各组含药血清浓度≤10%时,对于HepG2细胞来说较为安全;③与M组相比,10%浓度的含药血清均能够较显著的减少HepG2细胞内脂滴蓄积,显著降低细胞内甘油三脂(TG)含量(P<0.01)。结论1 mmol·L^(-1)油酸:棕榈酸(2:1)可成功诱导HepG2细胞脂肪变模型,并且10%浓度的柴胡人参药对血清的作用最强,能有效改善HepG2细胞的脂肪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脂肪肝 细胞模型 柴胡人参药对 血清浓度 吡格列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人类非酒精性肝病的小鼠模型
9
作者 唐致恒 刘讷鸥 郑瑞茂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69-369,共1页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为当前全球最常见慢性肝病,且呈低龄化趋势,其俗称为"脂肪肝";其病理特征,为肝细胞脂肪变性;其病因,可排除酗酒史及其他肝病因素;其发病率高,西方国家达15%~30%,我国达15%...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为当前全球最常见慢性肝病,且呈低龄化趋势,其俗称为"脂肪肝";其病理特征,为肝细胞脂肪变性;其病因,可排除酗酒史及其他肝病因素;其发病率高,西方国家达15%~30%,我国达15%;该病初期,为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simple fatty liver,NAFL)病情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病 脂肪性肝炎 单纯性脂肪肝 肝硬化 细胞脂肪变性 慢性肝病 NASH 低龄化趋势 肝癌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在肝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子明 王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1-164,共4页
外泌体是膜衍生的纳米级的囊泡,携带着大量的蛋白质、核酸、脂质和代谢产物等,能够被大多数细胞释放和摄取。在各种类型肝脏损伤的状态下,外泌体在持续分泌的同时,其内容物可能发生定性和定量的变化,再将生物信息传递给邻近或者远距离... 外泌体是膜衍生的纳米级的囊泡,携带着大量的蛋白质、核酸、脂质和代谢产物等,能够被大多数细胞释放和摄取。在各种类型肝脏损伤的状态下,外泌体在持续分泌的同时,其内容物可能发生定性和定量的变化,再将生物信息传递给邻近或者远距离受体细胞后,可引发受体细胞相关通路的改变,从而加速或者延缓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并对机体其它远处器官产生影响,在细胞通讯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该篇综述报道了外泌体的生物学特征,强调了其在肝脏损伤中扮演的不同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囊泡 肝损伤 细胞通讯 酒精性肝病 酒精性肝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菜发酵提取物的体外降血脂功能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邓茜莹 李缓缓 +3 位作者 曾荣急 李桂玲 刘静雯 李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9-113,共5页
对紫菜的微生物发酵产物进行功能分析研究。采用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以固态、液态2种发酵方式发酵紫菜,利用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细胞模型对紫... 对紫菜的微生物发酵产物进行功能分析研究。采用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以固态、液态2种发酵方式发酵紫菜,利用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细胞模型对紫菜发酵提取物的体外降血脂活性进行评价。紫菜经过发酵后水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升高,还原糖含量显著下降;枯草芽孢杆菌液态发酵醇提物在高浓度下的抑脂率高达73%,与阳性对照洛伐他汀的结果接近;高浓度下枯草芽孢杆菌液态发酵水提物对胞内总甘油三酯(total triglyceride,TG)含量相较于模型组下降了8.4%;枯草芽孢杆菌固、液态发酵醇提物对胞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含量具有显著下调作用,相较于模型组分别下降了20.3%和18.2%。结果表明,紫菜经发酵后具有潜在的降血脂功能,进一步为紫菜的活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菜 微生物发酵 酿酒酵母菌 枯草芽孢杆菌 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细胞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