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再造传统与消费文化:一个滇西北古城的非遗实践
被引量:2
- 1
-
-
作者
杨秋月
-
机构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
出处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0年第2期55-63,共9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南少数民族水稻生产实践与稻作农业文化遗产的传承研究”(17BMZ059)阶段性成果。
-
文摘
进入21世纪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倡导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日益受到重视,"非遗保护"从一个生僻的概念迅速变成具有重大公众影响的文化观念和社会文化实践。以剑川布扎的非遗实践为例,借用霍布斯鲍姆的"发明传统"和费瑟斯通的"消费文化"这两个概念,结合田野调查材料,探讨非遗实践中的传统主义和现代性及其内在联系。传统主义的概念在本文里指有两个面向,在物的层面上指的是布扎创作形象上的仿古和对传统文化的借用;在人的层面上指的是行动者以传统为导向的种种作为。在非遗的语境里,再造传统并不意味着要继续、保护或复兴古老习俗,相反,它标志着传统作为现代文化生产的方式,因而,传统通过现代性变得不仅可及,而且可思考。
-
关键词
再造传统
消费文化
布扎
非遗实践
-
Keywords
tradition reconstructing
consumption culture
Buzha
intangible heritage practice
-
分类号
C958
[社会学—民族学]
-
-
题名重审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20年
被引量:5
- 2
-
-
作者
高艳芳
-
机构
安阳师范学院
-
出处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5-114,共10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白蛇传经典的建构与阐释”(21FZW082)
河南省教育规划项目“民俗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023YB0171)。
-
文摘
自2003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引介到国内以来,我国的非遗研究迅速跟进,经历了从非遗概念研究到辩证关系思考,从“物观”主导到“人观”引导,从基本理论到非遗实践,从研究之“学”到学科之“学”的研究进程。对国家战略和人民需求的关注及对海外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在地化活化运用是研究取得不俗成绩的关键。研究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重复研究的频繁、研究视野的不开阔和研究指导性的不足。鉴于此,未来的非遗研究应秉持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研究取向,以推动非遗学科的建设发展,助力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保护
非遗实践
学科建设
-
Keyword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e heritage
practice of intangible culture heritag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