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非遗在社区”与“社区在非遗”——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非遗保护与社区营造的互动与互构
1
作者
郭永平
贾璐璐
《河南社会科学》
2025年第9期99-107,共9页
“社区”是非遗保护的实施主体。在现代化背景下,以“社区”为基点挖掘非遗保护与社区营造之间的耦合关系,以“非遗在社区”与“社区在非遗”两个关键性概念分析非遗保护与社区营造的互动与互构,是贯彻落实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针,...
“社区”是非遗保护的实施主体。在现代化背景下,以“社区”为基点挖掘非遗保护与社区营造之间的耦合关系,以“非遗在社区”与“社区在非遗”两个关键性概念分析非遗保护与社区营造的互动与互构,是贯彻落实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针,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非遗保护模式的重要路径。通过制度嵌入、结构嵌入、产业嵌入、关系嵌入,社区为非遗提供了生存空间和发展方向,推动非遗保护由扶持性向系统性转型。通过交往空间的主体营造、人文培育的符号营造、生活场域的地方营造、非遗产业的集体营造、服务居民的景观营造,非遗成为推动社区营造由工具性向人文性转化的重要引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非遗在社区
”
“
社区
在
非遗
”
互动与互构
共同体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将社区的声音带到最前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社区参与的多重实践模式
被引量:
17
2
作者
杨利慧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5-55,共11页
回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庆祝《非遗公约》通过20周年提出的“将社区的声音带到最前沿”这一倡议,本文通过一城(区)一村、国内国外的实践案例,来展现不同社区参与非遗保护的多重实践模式,以突显社区的声音及其主体性,并为更多社区最大限...
回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庆祝《非遗公约》通过20周年提出的“将社区的声音带到最前沿”这一倡议,本文通过一城(区)一村、国内国外的实践案例,来展现不同社区参与非遗保护的多重实践模式,以突显社区的声音及其主体性,并为更多社区最大限度参与保护和管理提供借鉴。通过对北京东花市街道和高碑店村的田野研究,将“非遗在社区”这一模式归总为关键性的“三在原则”:传承人长期实践在社区、非遗“活”在社区、社区长期参与在保护过程中。从“进社区”到“在社区”,标志着中国非遗保护工作在理念和实践模式上的重要创新。“社区驱动的非遗利用与乡村振兴”模式的有效性表明:只有充分尊重社区具有的主体性和能动性,非遗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促进乡村振兴。“巴塔纳生态博物馆”的保护经验体现了“以社区为中心”的《公约》精神,为各缔约国更充分发挥社区的主体作用提供了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参与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非遗在社区
社区
驱动
以
社区
为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非遗在社区”与“社区在非遗”——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非遗保护与社区营造的互动与互构
1
作者
郭永平
贾璐璐
机构
山西大学文学院/非遗研究院
出处
《河南社会科学》
2025年第9期99-107,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山陕豫民间文化资源谱系与创新性发展的实证研究”(19ZDA185)。
文摘
“社区”是非遗保护的实施主体。在现代化背景下,以“社区”为基点挖掘非遗保护与社区营造之间的耦合关系,以“非遗在社区”与“社区在非遗”两个关键性概念分析非遗保护与社区营造的互动与互构,是贯彻落实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针,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非遗保护模式的重要路径。通过制度嵌入、结构嵌入、产业嵌入、关系嵌入,社区为非遗提供了生存空间和发展方向,推动非遗保护由扶持性向系统性转型。通过交往空间的主体营造、人文培育的符号营造、生活场域的地方营造、非遗产业的集体营造、服务居民的景观营造,非遗成为推动社区营造由工具性向人文性转化的重要引擎。
关键词
“
非遗在社区
”
“
社区
在
非遗
”
互动与互构
共同体
中国式现代化
Keywords
“ICH in the Community”
“The Community in ICH”
Interaction and Mutual Construction
Community
Chinese Modernization
分类号
G1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将社区的声音带到最前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社区参与的多重实践模式
被引量:
17
2
作者
杨利慧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5-55,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神话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与当代神话学的体系建构”(18ZDA26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遗产旅游与中国神话资源的创造性转化研究”(18BZW177)。
文摘
回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庆祝《非遗公约》通过20周年提出的“将社区的声音带到最前沿”这一倡议,本文通过一城(区)一村、国内国外的实践案例,来展现不同社区参与非遗保护的多重实践模式,以突显社区的声音及其主体性,并为更多社区最大限度参与保护和管理提供借鉴。通过对北京东花市街道和高碑店村的田野研究,将“非遗在社区”这一模式归总为关键性的“三在原则”:传承人长期实践在社区、非遗“活”在社区、社区长期参与在保护过程中。从“进社区”到“在社区”,标志着中国非遗保护工作在理念和实践模式上的重要创新。“社区驱动的非遗利用与乡村振兴”模式的有效性表明:只有充分尊重社区具有的主体性和能动性,非遗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促进乡村振兴。“巴塔纳生态博物馆”的保护经验体现了“以社区为中心”的《公约》精神,为各缔约国更充分发挥社区的主体作用提供了范例。
关键词
社区
参与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非遗在社区
社区
驱动
以
社区
为中心
Keywords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UNESCO's 2003 Convention on the Safeguarding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CH-in-the community
community-driven
community-centered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非遗在社区”与“社区在非遗”——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非遗保护与社区营造的互动与互构
郭永平
贾璐璐
《河南社会科学》
20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将社区的声音带到最前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社区参与的多重实践模式
杨利慧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