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中的通假字管见
- 1
-
-
作者
马重奇
-
出处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89-95,62,共8页
-
文摘
在古代汉语里,古音通假的现象相当普遍,而且愈古的作品,通假字愈多。因此,了解古音通假的原则和用法,对阅读古文是很有帮助的。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通论(十六)“双声迭韵和古音通假”一节指出:“所谓古音通假,就是古代汉语书面语言里同音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错。语言里的‘词’是音义的结合物,古人在记录语言里的某一个‘词’的时候,往往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书写,有时写成这个样子,有时写成那个样子。两个字形体不同,意义不同。
-
关键词
古代汉语
非通假字
古音通假
说文通训定声
同源字典
异体字
王力
常用词
古今字
段玉裁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通假字分析中的几个问题
- 2
-
-
作者
张桂珍
-
出处
《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6期78-85,共8页
-
文摘
识别古籍中的通假字,是提高古书阅读能力必须逾越的一关。因此,各类古代汉语教材以及帮助初学者提高古文阅读能力的参考读物,都列有古音通假一项,并列有一定数量的通假字以帮助读者掌握。从一些书中看来,对通假字的认识和分析,意见并不一致。比如,通假字是否应包括古今字,本字与通假字之间字义上是否有关联,等等。
-
关键词
非通假字
《说文》
本义
段注
说文通训定声
古代汉语教材
古籍
古音通假
古今字
现代汉语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潜夫论》词语考释中的误用通假问题
- 3
-
-
作者
徐山
-
机构
苏州大学中文系
-
出处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66-68,共3页
-
文摘
本文考辨了《潜夫论》8条词语 ,指出汪继培笺和彭铎校正中的误用通假问题 ,其致误原因为不明原文之义或不明文字、词义的演变。
-
关键词
《潜夫论》
汪继培
彭铎
词语
考释
非通假字
训诂
-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