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我指涉的游戏:数字时代中国科幻电影的非透明性
1
作者 田茵子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7-124,共8页
数字时代的中国科幻电影通过“再媒介化”融合了电视节目、小品、电子游戏等其他艺术形式,从而逐渐生成了自身的非透明性特质,实现了对沉浸的传统观看模式的有力颠覆;当被抽离出来的观众与电影媒介持续发生交互,数字时代的中国科幻电影... 数字时代的中国科幻电影通过“再媒介化”融合了电视节目、小品、电子游戏等其他艺术形式,从而逐渐生成了自身的非透明性特质,实现了对沉浸的传统观看模式的有力颠覆;当被抽离出来的观众与电影媒介持续发生交互,数字时代的中国科幻电影凭借作品的未完成态、内部时空与地理的不连贯性、人物之虚实交错的暧昧性等元素将自身的非透明性发展为了独特的审美旨趣,即这是一种为观众提供新颖体验的“后电影”式进化,又是反复暴露自身媒介属性的“元电影”式言说。在此意义上,数字时代的科幻电影成为一场自我指涉的游戏,并暗示着由技术与艺术嵌合而成的“物”正在以一种新的真实介入人类的感知秩序,悄然宣告着物我间性的未来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电影 自我指涉 媒介 非透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动性、反思性与政治——威廉斯与韦伯 被引量:7
2
作者 陈德中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5-85,共11页
威廉斯认为,近代以来的思想家单一地强调了能动性的主观方面,即能动者的理性反思能力与意志决断能力。而一个完整的人类实践说明还同时需要注意能动性的客观方面,如环境、性情与概念配置的历史性特点。韦伯则更进一步,指出"个体自... 威廉斯认为,近代以来的思想家单一地强调了能动性的主观方面,即能动者的理性反思能力与意志决断能力。而一个完整的人类实践说明还同时需要注意能动性的客观方面,如环境、性情与概念配置的历史性特点。韦伯则更进一步,指出"个体自决原则"与"社会支配原则"的对峙,是个体在现代秩序中的基本命运特征。威廉斯与韦伯之别,在于威廉斯仍强调反思平台之于现代生活的重要性,而韦伯思想则涵盖了这一维度,但远不限于这一维度。遵循韦伯的思路,本文认为,现代社会是透明与非透明、反思与非反思、等级与平等特性并置,我们生活在一个"交叠的现代性"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动性 反思性 个体自决 社会支配 非透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