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部碎裂岩体巷道变形破坏机制与支护效应连续-非连续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世瑞 江权 +3 位作者 邱士利 周小平 寇永渊 刘建坡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3,共12页
金川二矿深部碎裂岩体具有“岩块强度高,岩体强度低”的显著特点,巷道围岩具有显著的大变形特征,导致喷锚网或衬砌等支护结构破坏频繁,严重威胁采矿生产安全。以该矿深部巷道现场工程为背景,首先,通过现场调查和实测确定该矿深部巷道围... 金川二矿深部碎裂岩体具有“岩块强度高,岩体强度低”的显著特点,巷道围岩具有显著的大变形特征,导致喷锚网或衬砌等支护结构破坏频繁,严重威胁采矿生产安全。以该矿深部巷道现场工程为背景,首先,通过现场调查和实测确定该矿深部巷道围岩具有典型层状、碎裂状和复合结构特征,冒落和底臌为典型的破坏形式;其次,结合室内试验和现场监测数据,基于连续-非连续数值模拟分析方法 (FDEM)提出一种可破Voronoi块体模型和离散裂隙网络模型模拟巷道开挖过程,捕获围岩损伤破裂特征;最后,结合实体单元和锚杆单元模拟支护结构响应,探讨深部碎裂岩体变形破坏机制和支护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结构面间距和倾角显著影响应力释放区的位置和压力拱的形成,导致围岩变形各向异性和破裂非均匀性;锚杆、混凝土喷层+锚杆及U型钢拱架+锚杆3种支护结构对于限制围岩变形具有显著差异性,加入锚杆和衬砌能有效抑制冒落区,限制顶拱位移,但不能有效抑制底板隆起;超前注浆、加长锚杆和钢拱架是控制深部碎裂岩体巷道大变形的重要措施。研究结果可为深部碎裂岩体巷道变形控制与支护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裂岩体 变形 深部巷道 连续-连续分析 支护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与瓦斯突出的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模拟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永茜 杨军 张玉贵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97-801,共5页
依据煤层裂隙分布规律和瓦斯运移特征,推导了瓦斯渗流量与瓦斯压力关系方程和瓦斯对煤体作用的瞬时平衡方程,并采用惯性阻尼与黏性阻尼联合方法求解,提高了计算精度,提出煤与瓦斯突出后稳定区的划分。运用改进的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 依据煤层裂隙分布规律和瓦斯运移特征,推导了瓦斯渗流量与瓦斯压力关系方程和瓦斯对煤体作用的瞬时平衡方程,并采用惯性阻尼与黏性阻尼联合方法求解,提高了计算精度,提出煤与瓦斯突出后稳定区的划分。运用改进的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模拟了鹤壁煤电股份有限公司十煤矿煤巷掘进时一次煤与瓦斯突出过程。模拟结果与实际案例数据统计结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与瓦斯突出 连续变形分析(dda) 裂隙 瓦斯运移 渗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一煤层钻孔割缝卸压增透的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模拟 被引量:2
3
作者 高亚楠 程红梅 +1 位作者 李玺茹 Man-chu Ronald Yeung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068-2073,共6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钻-割-抽"一体化技术的卸压效果,以非连续变形分析为手段,并引入大变形理论对DDA源程序进行了二次开发,建立煤层钻孔割缝的数值模型,对煤层钻孔割缝的卸压效果进行分析,进一步解释了工程中的"瓶塞效应&qu... 为了进一步研究"钻-割-抽"一体化技术的卸压效果,以非连续变形分析为手段,并引入大变形理论对DDA源程序进行了二次开发,建立煤层钻孔割缝的数值模型,对煤层钻孔割缝的卸压效果进行分析,进一步解释了工程中的"瓶塞效应"机理;考察了缝槽的高度、宽度以及构造应力对卸压效果的影响,指出相对于缝槽高度,缝槽宽度的变化对卸压效果的影响可以忽略;构造应力的增加,使卸压效率降低,应增加割缝的高度。此外,还给出了多个缝槽切割后煤层应力释放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割缝 卸压 连续变形分析 缝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连续变形分析(DDA)线性方程组的高效求解算法 被引量:1
4
作者 付晓东 盛谦 +1 位作者 张勇慧 冷先伦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71-1178,共8页
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对大规模工程问题的数值模拟耗时太长,其中线性方程组求解耗时可占总计算时间的70%以上,因此,高效的线性方程组解法是重要研究课题。首先,阐述了适用于DDA方法的基于块的行压缩法和基于试验-误差迭代格式的非0... 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对大规模工程问题的数值模拟耗时太长,其中线性方程组求解耗时可占总计算时间的70%以上,因此,高效的线性方程组解法是重要研究课题。首先,阐述了适用于DDA方法的基于块的行压缩法和基于试验-误差迭代格式的非0位置记录;然后,针对DDA的子矩阵技术,将块雅可比迭代法(BJ)、预处理的块共轭梯度法(PCG,包括Jacobi-PCG、SSOR-PCG)引入DDA方法,重点研究了线性方程组求解过程中的关键运算;最后,通过两个洞室开挖算例,分析了各线性方程组求解算法在DDA中的计算效率。研究表明:与迭代法相比,直解法无法满足大规模工程计算需要;BJ迭代法与块超松弛迭代法(BSOR)的效率差别不大,但明显不如PCG迭代法。因此,建议采用PCG迭代法求解DDA线性方程组,特别是SSOR-PCG值得推广;如果开展并行计算研究,Jacobi-PCG是较好的选择,当刚度矩阵惯性优势明显时,BJ迭代法同样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连续变形分析 子矩阵技术 刚度矩阵存储 线性方程组求解 块雅可比迭代与预处理的块共轭梯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在高海拔高烈度地区公路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杨中福 廖怀军 +2 位作者 张元才 黄丹 王羽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3-57,62,共6页
分析了天山某公路边坡发育的工程地质特征,并结合高海拔高烈度地区公路冻融作用强烈的特征,引入了冻融折减系数,采用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模拟了该段边坡变形破坏全过程。结果显示,在各种内外营力的综合作用下,目前该段边坡处于时效... 分析了天山某公路边坡发育的工程地质特征,并结合高海拔高烈度地区公路冻融作用强烈的特征,引入了冻融折减系数,采用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模拟了该段边坡变形破坏全过程。结果显示,在各种内外营力的综合作用下,目前该段边坡处于时效变形阶段,变形破坏主要集中于浅表部;DDA模拟结果表明,在天然状态下该段边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在地震工况及地震+冻融工况下易于发生浅表层的滑移式崩塌。结合以上边坡变形破坏特征,提出了采用清除坡表危岩+插别加固的综合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变形分析 冻融折减系数 时效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连续变形分析的精度改进方法及研究趋势 被引量:7
6
作者 刘泉声 蒋亚龙 何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46-1761,共16页
由石根华提出的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理论严密且计算较为高效,在模拟块体滑移、转动和张开等大变形、大位移问题方面具备独特优势,因而在岩土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然而DDA方法在提出初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精度问题,对此石根华... 由石根华提出的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理论严密且计算较为高效,在模拟块体滑移、转动和张开等大变形、大位移问题方面具备独特优势,因而在岩土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然而DDA方法在提出初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精度问题,对此石根华及国内外学者就问题产生原因和改进方法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基于部分相关成果的研究学习,对改进原始DDA计算精度的各类方法进行归纳探讨,主要包括:(1)DDA块体内部应力位移场的精度控制;(2)块体接触问题处理方法的改进;(3)人为参数的合理选取;(4)能量耗散机制的考虑;(5)人工边界的改进等方面。对以上方法的改进效果和计算效率进行了简要分析和讨论,在此基础上对DDA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概述,为该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变形分析(dda) 精度 应力场 接触 人为参数 能量耗散 人工边界 研究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连续变形分析中时间步及弹簧刚度取值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邬爱清 冯细霞 卢波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91-897,共7页
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是一种隐式求解的动力学计算方法,且采用在块体界面加减刚硬弹簧的方式来满足块体界面无张拉和无嵌入的接触准则,其中时间步长和弹簧刚度两个物理量的取值直接影响DDA的计算结果。基于对DDA时间步和弹簧刚度在程序... 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是一种隐式求解的动力学计算方法,且采用在块体界面加减刚硬弹簧的方式来满足块体界面无张拉和无嵌入的接触准则,其中时间步长和弹簧刚度两个物理量的取值直接影响DDA的计算结果。基于对DDA时间步和弹簧刚度在程序运行过程中的调整策略和块体接触的简化力学概念模型,研究了惯性力在DDA收敛求解中的作用过程。采用数值模拟试验对自由落体和斜面单滑块模型在3种力学状态下的相关力学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模拟,研究了时间步长单一因素对计算结果的影响规律,并初步确定了时间步长的合理取值区间。在此基础上,采用斜面单滑块模型,研究了时间步长和弹簧刚度对计算结果的共同影响,确定了不同时间步长条件下弹簧刚度的合理取值区间。研究成果表明,合适的时间步长和弹簧刚度的取值组合构成一个单连通参数取值域,当时间步和弹簧刚度的取值组合位于此"域"范围内时,DDA的计算结果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变形分析(dda) 惯性力 弹簧刚度 时间步 自由落体 斜面单滑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中的阻尼问题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付晓东 盛谦 张勇慧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057-2062,共6页
定量研究了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中的黏性阻尼与数值阻尼。首先,基于Newmark直接积分法,推导了块体系统的运动方程。其次,通过动力学中的黏性阻尼理论建立了DDA中动力系数、时间步长与黏性阻尼比的关系式,探讨了DDA中的常加速度积分... 定量研究了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中的黏性阻尼与数值阻尼。首先,基于Newmark直接积分法,推导了块体系统的运动方程。其次,通过动力学中的黏性阻尼理论建立了DDA中动力系数、时间步长与黏性阻尼比的关系式,探讨了DDA中的常加速度积分方案的数值阻尼分区及阻尼比计算方法,进而得到两种阻尼共同作用时的阻尼比表达式,并分析了频域内阻尼比的分布情况。最后,以谐振激励下的块体振动为例,通过对比不同阻尼作用下块体位移的DDA计算值与理论解,验证了本文提出的阻尼比计算公式的正确性。研究表明:黏性阻尼对低频的衰减作用明显,数值阻尼则可以很快地消除高频干扰,而二者共同作用下可降低阻尼的频率相关性。该研究成果为DDA的振动、波动等动力计算的阻尼取值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变形分析(dda) 阻尼问题 NEWMARK法 黏性阻尼 数值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的深部沿空掘巷围岩变形破坏及控制机制对比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江贝 李术才 +6 位作者 王琦 朱维申 王德超 王富奇 王洪涛 阮国强 邵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353-2360,共8页
利用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DARF)对单节理锚固试件在单轴压缩条件下的变形破坏及裂隙扩展过程进行分析,并以深部厚顶煤综放沿空掘巷——赵楼煤矿11302工作面轨道巷为工程背景,应用DDARF对沿空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及控制机制进行研究,同时... 利用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DARF)对单节理锚固试件在单轴压缩条件下的变形破坏及裂隙扩展过程进行分析,并以深部厚顶煤综放沿空掘巷——赵楼煤矿11302工作面轨道巷为工程背景,应用DDARF对沿空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及控制机制进行研究,同时利用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及现场试验进行对比验证。重点分析了沿空巷道围岩裂隙演化规律,并定义裂隙率cR及裂隙减少率rR两个指标对DDARF计算中的沿空巷道裂隙演化规律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DDARF方法对单节理试件在无锚和加锚条件下的单轴压缩试验计算与室内试验结果相吻合;对沿空掘巷过程中巷道围岩变形情况进行DDARF计算,结果显示,围岩变形呈现沿空帮>顶板>实体帮>底板的变化趋势,与模型及现场试验监测数据相符;根据cR及rR两个指标对计算得到的无锚和加锚沿空巷道围岩裂隙发育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沿空巷道围岩破坏趋势为cI cII cIIIR?R?R,与变形趋势相一致;虽然锚固效果明显,但由于Ⅰ区、Ⅱ区本身围岩破碎严重,支护后裂隙率最大的cIR仍然是裂隙率最小的cIIIR的2.13倍,为了维护围岩稳定性,除了进行锚杆(索)非对称支护外,还应对Ⅰ区、Ⅱ区关键部位增加支护措施。DDARF方法关于沿空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的计算结果与实际工程相近,可有效开展裂隙演化与变形破坏机制研究,分析此类巷道的控制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厚煤层 沿空掘巷 连续变形分析方法 裂隙定量统计 模型试验 现场试验 变形破坏 控制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裂全过程模拟的改进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 被引量:8
10
作者 徐栋栋 邬爱清 +4 位作者 李聪 汪斌 蒋昱州 曾平 杨永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69-1178,共10页
研究工程岩体中裂纹的萌生、扩展和贯通机制以及后续沿着软弱结构面的滑动机制对于揭示岩体变形和破坏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对于模拟由宏观结构面切割而成的离散块体系统的滑动变形具有与生俱来的优势,但在... 研究工程岩体中裂纹的萌生、扩展和贯通机制以及后续沿着软弱结构面的滑动机制对于揭示岩体变形和破坏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对于模拟由宏观结构面切割而成的离散块体系统的滑动变形具有与生俱来的优势,但在模拟岩体由连续到非连续的破坏演化过程方面存在不足。通过引入虚拟节理技术将连续区域离散为子块体,并设定虚拟节理强度为岩石本身强度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DDA对于岩体连续特性的模拟。但这种方式仅考虑虚拟节理达到抗拉强度之前的黏结作用,而忽略了岩石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中应变软化阶段的强度。因此,通过在子块体间插入一种能够描述岩石应变软化阶段的应变软化黏结单元的方式对上述不足进行了改进,进一步加强了DDA对于岩体连续特性的模拟,并保留了DDA在非连续变形模拟方面的优势。最后,将其应用于求解几个典型的破裂问题。结果表明,模拟的破裂路径与参考解较为一致,证实了改进DDA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连续变形分析 虚拟节理 节理单元 破裂路径 断裂能释放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动覆岩活动规律的非连续变形分析动态模拟 被引量:9
11
作者 吴洪词 张小彬 +1 位作者 包太 胡兴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86-492,共7页
在现场观测的基础上 ,采用非连续变形分析 (DDA) ,分别对初次来压前和周期来压前采场上覆岩层的变形、结构模式、形态与关键层等进行动态模拟 .结果表明 :DDA模拟显示了随着工作面的推进 ,上覆岩层变形、破裂、结构、运动的动态过程 ,... 在现场观测的基础上 ,采用非连续变形分析 (DDA) ,分别对初次来压前和周期来压前采场上覆岩层的变形、结构模式、形态与关键层等进行动态模拟 .结果表明 :DDA模拟显示了随着工作面的推进 ,上覆岩层变形、破裂、结构、运动的动态过程 ,模拟是可行的 ;初次来压前 ,上覆岩梁移动同步协调一致 ,且布置在梁中部咬合处下方的监测点 1和 2的垂直位移几乎相等 ,说明断裂岩梁在此处互相联锁咬合而取得平衡 ,从而形成了具有 3个咬合点的“三咬拱”结构 ;周期来压前 ,各监测点垂直方向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特性曲线形状极为相似 ,表明断裂岩梁在移动下沉过程中 ,同步协调一致 ,仍然处于联锁咬合状态 ,且随着岩梁的下沉运动 ,位移与速度有趋于定值的趋势 ,说明岩梁形成了咬合岩梁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岩 连续变形分析 位移 动态模拟 初次来压 周期来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连续变形正分析中的块体相互侵入问题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晓亮 江在森 +3 位作者 王双绪 张希 陈兵 薛富平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3年第1期58-63,共6页
依据非连续变形正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 ,提出了一种考虑多块体运动系统中特定块体边界允许适量侵入的方法———子矩阵调整法 ,并给出了相应的调整公式。以青藏块体东北缘及其周围地区为例 ,考虑特定块体边界不同程度的侵入 ,模拟得到 :... 依据非连续变形正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 ,提出了一种考虑多块体运动系统中特定块体边界允许适量侵入的方法———子矩阵调整法 ,并给出了相应的调整公式。以青藏块体东北缘及其周围地区为例 ,考虑特定块体边界不同程度的侵入 ,模拟得到 :(1)考虑侵入后 ,的确使模拟的结果得到明显改善 ;(2 )用子矩阵调整法考虑特定块体边界适度侵入是切实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变形分析 块体侵入 子矩阵调整法 青藏块体 dda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连续变形岩石断裂分析中的一种全长剪切锚杆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云娟 李术才 +2 位作者 朱维申 王文 王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93-297,共5页
锚杆从锚固方式上可划分两种:端部锚固方式和全长锚固方式。全长锚固锚杆作为工程支护中的一种重要锚杆类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非连续变形分析(DDA)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的非连续变形的岩石断裂分析(DDARF)方法中锚杆为端锚形式,且只... 锚杆从锚固方式上可划分两种:端部锚固方式和全长锚固方式。全长锚固锚杆作为工程支护中的一种重要锚杆类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非连续变形分析(DDA)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的非连续变形的岩石断裂分析(DDARF)方法中锚杆为端锚形式,且只考虑了锚杆的轴向作用,而忽略了锚杆作用力对锚固岩体的侧向限制。为了更好地理解锚杆的支护机制,考虑锚杆的剪切作用,提出了DDARF中一种新的锚固形式——全长剪切锚杆支护形式。用改进的全长剪切锚杆支护方法对一公路隧道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与端锚支护形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全长剪切锚杆支护方法是有效的,锚固效果比端锚支护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杆 连续变形的岩石断裂分析(ddaRF) 全长锚固 剪切作用 公路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penMP的非连续变形分析并行计算方法 被引量:9
14
作者 付晓东 盛谦 张勇慧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401-2407,共7页
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严格满足平衡要求和能量守恒,具有完全的运动学及数值可靠性,但对大规模岩土工程问题的数值模拟耗时太长,尤其是线性方程组求解,并行计算可以很好地解决该问题。首先基于DDA方法的基本理论,阐述了适用于DDA方法... 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严格满足平衡要求和能量守恒,具有完全的运动学及数值可靠性,但对大规模岩土工程问题的数值模拟耗时太长,尤其是线性方程组求解,并行计算可以很好地解决该问题。首先基于DDA方法的基本理论,阐述了适用于DDA方法中的基于块的行压缩法和基于"试验-误差"迭代格式的非零位置记录;其次,引入块雅可比迭代法并行求解DDA方法的线性方程组,并改进了相应的非零存储方法;最后,基于OpenMP实现了DDA线性方程组求解并行计算,并将其应用于地下洞室群的破坏过程分析,以加速比为并行效率的指标评价,结果表明,该并行计算策略可以极大提高DDA的计算效率,而且适合各种规模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连续变形分析 并行计算 块雅可比迭代法 零存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破坏非连续变形分析弹脆性本构模型的二次开发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术才 陈云娟 +3 位作者 朱维申 赵成龙 李利平 尹福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144-2149,共6页
岩石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DARF成功实现了模拟岩体裂纹萌生、扩展、贯通、破碎的全过程,但算法只考虑了岩体的线弹性本构模型,没有分析岩体的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为更符合真实岩体工程,同时扩展岩石非线性本构模型的应用范围,分别采用... 岩石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DARF成功实现了模拟岩体裂纹萌生、扩展、贯通、破碎的全过程,但算法只考虑了岩体的线弹性本构模型,没有分析岩体的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为更符合真实岩体工程,同时扩展岩石非线性本构模型的应用范围,分别采用摩尔-库仑强度准则和最大拉应力强度准则对岩体进行剪切和拉伸破坏判断;对理想弹脆性本构模型进行算法分析,并在VC++平台下程序实现;对"自定义"的岩体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弹脆性本构模型与室内单轴压缩试验进行比较分析;将岩体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弹脆性本构模型应用于大型地下洞室开挖,并与线弹性本构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中自定义岩体弹脆性本构模型是可行的,它能够反映岩体变形的非线性特征,与室内试验吻合度较好;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弹脆性本构模型应用于大型地下工程,能更安全且真实地分析洞室围岩的稳定性,进而更好地指导地下洞室的防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连续变形分析 弹脆性本构 强度准则 程序编制 室内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土边坡稳定性非连续变形分析新方法 被引量:8
16
作者 林育梁 陈小亮 杨扬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254-258,共5页
许多膨胀土边坡在长期的地质和干湿循环的自然气候作用下裂隙逐渐发展,以致被裂隙分割成块体系统。将膨胀土边坡看成是一个具有非饱和土本构关系、块体间存在摩擦力和膨胀力和具有牵引式滑动及时空效应特点的块体系统,建立了一种新的边... 许多膨胀土边坡在长期的地质和干湿循环的自然气候作用下裂隙逐渐发展,以致被裂隙分割成块体系统。将膨胀土边坡看成是一个具有非饱和土本构关系、块体间存在摩擦力和膨胀力和具有牵引式滑动及时空效应特点的块体系统,建立了一种新的边坡稳定性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并应用于某高速公路段膨胀土边坡稳定性的分析中,获到了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边坡稳定性 连续变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水作用下非饱和土压缩过程的微观非连续变形数值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强 李同录 +3 位作者 李华 沈伟 李萍 张常亮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5-143,共9页
研究非饱和土微结构的动态演化规律对认识非饱和土宏观物理力学行为的本质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岩土学界对此尚不清楚。文章提出利用毛细水算法进行非饱和土压缩数值试验,研究其宏观变形过程中土水作用与孔隙的演变规律。首先参考黄土... 研究非饱和土微结构的动态演化规律对认识非饱和土宏观物理力学行为的本质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岩土学界对此尚不清楚。文章提出利用毛细水算法进行非饱和土压缩数值试验,研究其宏观变形过程中土水作用与孔隙的演变规律。首先参考黄土骨架颗粒的形态和优势颗粒的大小,建立了540μm×400μm理想的非饱和土微观结构模型;其次利用毛细水模型计算某一含水率下水分分布及毛细力,并将此毛细力施加于土粒之间;然后施加外荷载,对含水率为5%、10%、18%的3个模型土样进行压缩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模拟获得的压缩曲线与同工况试验曲线表现出了相同的变化规律,表明该模拟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土体在压缩过程中的宏观变形特征;在压缩过程中,随土体的变形,饱和度和基质吸力分别呈上升和下降趋势,且变化程度与含水率有关,表现为含水率越高,饱和度涨幅越大,而基质吸力却在土样干燥和近饱和时降幅较大;土体孔隙结构的演化形式与体积含水率有关,低含水率时孔隙以收缩变形为主,高含水率时以大孔隙压密为更小类型的孔隙为主。模拟结果可作为实验结果的有益补充,加深对土体宏观变形行为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土 微观结构 毛细作用 侧限压缩 连续变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电站地下洞室群分步开挖的非连续变形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付晓东 盛谦 张勇慧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68-574,共7页
利用大岗山水电站的地质勘探资料建立不同贯穿节理组合下地下洞室群的DDA模型,分析了洞室群开挖的破坏模式,并简单阐述其破坏机制。基于Monte-Carlo方法模拟节理的随机分布,结合大岗山水电站的开挖设计方案,对地下洞室群在分步开挖过程... 利用大岗山水电站的地质勘探资料建立不同贯穿节理组合下地下洞室群的DDA模型,分析了洞室群开挖的破坏模式,并简单阐述其破坏机制。基于Monte-Carlo方法模拟节理的随机分布,结合大岗山水电站的开挖设计方案,对地下洞室群在分步开挖过程中的位移及应力演化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洞室群开挖完成后,洞周块体的位移均指向洞内,尾调室上下游与主厂房上游的变形较大;洞周块体的大主应力均平行于洞室边界线,尾调室的应力释放比较明显,其边墙块体发生了滑移;洞室群在开挖过程中互相影响,其中主变室受主厂房和尾调室的影响比较明显。研究结果指出了洞室群开挖过程中需要关注和加固的具体部位,为工程支护措施的优化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洞室群 连续变形分析 分步开挖 破坏模式 位移及应力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中的锚杆模拟 被引量:13
19
作者 姜清辉 丰定祥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6-178,共3页
提出了三维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中锚杆的简化模型,给出了相应的算法和公式。算例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锚杆的加固效果。
关键词 三维连续变形分析 锚杆 模型 加固效果 节理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稳定渗流作用的岩体边坡稳定非连续变形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沈振中 姜媛媛 王金男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9-41,共3页
建立了分析边坡非稳定渗流场的有限元模型;考虑库水位降落的非稳定渗流的影响,应用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分析了岩体边坡的变形规律,并确定了边坡断层的极限内摩擦角;利用传统安全系数的概念,分析了某水库水位降落时边坡的稳定性,得到了该... 建立了分析边坡非稳定渗流场的有限元模型;考虑库水位降落的非稳定渗流的影响,应用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分析了岩体边坡的变形规律,并确定了边坡断层的极限内摩擦角;利用传统安全系数的概念,分析了某水库水位降落时边坡的稳定性,得到了该边坡稳定安全系数随库水位降速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在现行水库运用方式下该边坡是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边坡 稳定渗流 连续变形分析 边坡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