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哲学与大脑:作为非还原性神经哲学的世界—大脑关系——格奥尔格·诺赫夫教授访谈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向群 《哲学分析》 CSSCI 2021年第2期185-195,共11页
格奥尔格·诺赫夫(Georg Northoff)是国际知名的神经科学家、精神病学家和哲学家,现为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心灵健康研究所心灵、脑影像与神经伦理学研究室主任、教授。他长期关注心灵和大脑问题,善于从神经科学、哲学和精神病学的跨学... 格奥尔格·诺赫夫(Georg Northoff)是国际知名的神经科学家、精神病学家和哲学家,现为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心灵健康研究所心灵、脑影像与神经伦理学研究室主任、教授。他长期关注心灵和大脑问题,善于从神经科学、哲学和精神病学的跨学科综合视角来研究心灵问题,从而将心灵和意识问题从单纯的哲学议题转为神经科学和哲学的跨学科综合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科学家 加拿大渥太华 跨学科综合 精神病学 格奥尔格 神经伦理学 非还原性 心灵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性教育研究初探 被引量:12
2
作者 杨全印 王江 《开放教育研究》 2001年第1期30-32,29,共4页
复杂性是二十一世纪的科学 ,其基本属性包括 :非线性、混沌、突现、非还原性。复杂性研究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为教育研究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以复杂性理论为指导 ,重新构筑教育研究的大厦 ,教育研究应注重非线性思维、混沌... 复杂性是二十一世纪的科学 ,其基本属性包括 :非线性、混沌、突现、非还原性。复杂性研究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为教育研究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以复杂性理论为指导 ,重新构筑教育研究的大厦 ,教育研究应注重非线性思维、混沌思维、突现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教育研究 线 混沌 非还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dostar体外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原雪 邹畅 +2 位作者 蒋利平 张韫 陈亚利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9-363,共5页
目的:比较重组人内皮抑素恩度TM(EndostarTM)和毕赤酵母表达的内皮抑素(endostatin)在不同温度及不同pH条件下的稳定性,通过检测对内皮细胞的增殖抑制比较Endostar在4℃和37℃下的生物活性。方法:将Endostar和endostatin于4℃保存或37... 目的:比较重组人内皮抑素恩度TM(EndostarTM)和毕赤酵母表达的内皮抑素(endostatin)在不同温度及不同pH条件下的稳定性,通过检测对内皮细胞的增殖抑制比较Endostar在4℃和37℃下的生物活性。方法:将Endostar和endostatin于4℃保存或37℃放置96 h后进行不同条件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比较Endostar和endostatin之间以及它们在不同温度放置后的电泳行为,采用兔源多克隆抗体进行Western blot验证。同时检测在两种温度下的Endostar对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在还原性电泳中Endostar和endostatin在20 kD左右处均只出现一条带。在3种酸性非还原电泳条件下,endostatin出现明显的"smear"现象,无法观察到主要条带,Endostar在酸性不连续非还原电泳条件下只出现一条带,而在两种连续非还原电泳中虽然也出现"smear"现象,但是主要条带仍然存在,Endostar和en-dostatin在37℃放置96 h后与它们保存在4℃的样品相比,在各种电泳条件下有相似的电泳行为,Western blot验证了相应电泳的结果。在两种温度下的Endostar对于HUVEC的增殖抑制作用基本相同。结论:Endostar和endostatin具有相似的热稳定性,但在酸性条件下Endostar较endostatin更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还原性电泳 恩度 ENDOSTATIN 重组人内皮抑素 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岩型铀矿的微生物成矿作用研究述评 被引量:5
4
作者 赵龙 董廷旭 +5 位作者 蔡春芳 金若时 蒋婷婷 魏佳林 杜华明 李建国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523-3543,共21页
目前,砂岩型铀矿是全球应用最为广泛和最有前景的铀矿类型,也是我国最主要的工业铀矿类型。本文展示了当今世界最新的铀资源分布和组成,强调了砂岩型铀矿在世界和中国铀矿资源中的重要性,梳理了实验室条件下微生物对U(VI)的还原性富集... 目前,砂岩型铀矿是全球应用最为广泛和最有前景的铀矿类型,也是我国最主要的工业铀矿类型。本文展示了当今世界最新的铀资源分布和组成,强调了砂岩型铀矿在世界和中国铀矿资源中的重要性,梳理了实验室条件下微生物对U(VI)的还原性富集和非还原性富集机理,归纳了地质条件下微生物参与砂岩型铀矿的成矿证据。微生物对铀富集作用的实验研究,主要体现在还原性和非还原性富集两个方面。微生物对U(VI)的还原性富集研究最为深入,包括微生物的细胞色素、菌毛和电子穿梭体在U(VI)的还原过程中的作用。微生物对U(VI)的非还原性富集表现在微生物表面吸附、表面络合沉淀和细胞内积聚作用。微生物参与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的证据,可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直接证据主要有铀矿物形态学特征、P元素含量和矿物纳米晶体尺寸;间接证据主要有黄铁矿硫同位素和方解石碳同位素组成以及相应烃类包裹体特征。在未来的研究工作中,应重视微区实验方法在砂岩型铀矿中的应用,以及含油气/煤盆地上覆地层的砂岩型铀矿找矿工作,应探索更加适当的指标和评价体系以量化微生物对砂岩型铀矿的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微生物成矿 还原 非还原性 富集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玉米淀粉生产海藻糖 被引量:1
5
作者 谢盛良 《农产品加工》 2006年第8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玉米淀粉生产 海藻糖 非还原性 生物分子结构 无脊椎动物 分子构成 生物特征 生命过程 生物制剂 农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