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在高龄白内障患者中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37
1
作者 曹燕 赵俊宏 +1 位作者 梁厚成 田莹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10期29-33,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在高龄白内障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将80例高龄白内障患者按照奇偶数字法随机均分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组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组,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在高龄白内障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将80例高龄白内障患者按照奇偶数字法随机均分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组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组,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散光度、视野缺损值、诱发电位振幅、诱发电位潜伏期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两组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均<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视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但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视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两组患者术前散光度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散光度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组患者术后1个月及3个月、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视野较本组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P<0.01),且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视野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均<0.05);4两组患者术前诱发电位振幅、平均标准偏差模式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诱发电位振幅、平均标准偏差模式均显著高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0.01);5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7.50%,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组为15.00%,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相比,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高龄白内障疗效更加显著,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 小切口超声乳化摘除 白内障 视野缺损平均值 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族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囊外摘出术疗效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迪力夏提·卡的尔 艾克莱木·艾尔肯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47-748,共2页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是中国老年人群致盲的首位病因,目前一般采用手术治疗。白内障的手术方式多种多样,其中超声乳化术是目前较先进的技术,具有切口小、术后散光小、视力恢复快等优点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地区是维吾尔族集中居住的...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是中国老年人群致盲的首位病因,目前一般采用手术治疗。白内障的手术方式多种多样,其中超声乳化术是目前较先进的技术,具有切口小、术后散光小、视力恢复快等优点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地区是维吾尔族集中居住的区域,也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成熟期)的高发区域,本研究以当地人群为基础比较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囊外摘出术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小切口摘出 新疆维吾尔族 临床比较 疗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老年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在高龄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比较 被引量:26
3
作者 姚迅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548-550,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在高龄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将120例高龄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60例。A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治疗,B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在高龄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将120例高龄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60例。A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治疗,B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视力、术后散光度数、术中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术后3天后B组的视力均要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1个月及3个月视力对比,A组的视力均要高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与术前视力相比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2)A、B两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及3个月散光度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组术后1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3)A、B两组术中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8.33%(11/60),23.33%(14/60),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高龄白内障患者,其效果与超声乳化吸出术接近,且手术费用低、操作简便、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小,适合于广泛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 小切口超声乳化摘除 高龄白内障 视力 散光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上方与颞侧巩膜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矫治术前散光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太平 刘志英 +1 位作者 梁卫丰 高鹰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4期291-292,共2页
目的 利用角膜上方与颞侧 8mm巩膜隧道切口产生不同轴向的角膜散光 ,矫治术前散光。方法 将 32例术前有散光需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白内障患者分为A、B 2组 :伴有顺规性散光 13例为A组 ,采用上方切口 ;伴有逆规性散光19例为B组 ,采... 目的 利用角膜上方与颞侧 8mm巩膜隧道切口产生不同轴向的角膜散光 ,矫治术前散光。方法 将 32例术前有散光需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白内障患者分为A、B 2组 :伴有顺规性散光 13例为A组 ,采用上方切口 ;伴有逆规性散光19例为B组 ,采用颞侧切口 ,切口长度均为 8mm。散光由角膜地形图及角膜曲率计测量确定 ,分别植入光学直径 6mm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硬性人工晶状体 ,随访视力、角膜地形图的改变。结果 术后 4周 2组患者的角膜沿切口子午线轻度变平 ,上方切口组的改变比颞侧切口改变要大 ,上方切口的散光矫正 (1.0± 0 .1)D ,颞侧切口矫正 (0 .6± 0 1)D ,2组术后角膜地形图改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角膜上方或颞侧巩膜隧道切口可以改变术前散光状态 ,但上方巩膜隧道切口改变角膜散光状态要大于颞侧巩膜隧道切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 晶状体 切口 散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熟期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二次撕囊法的疗效及其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4
5
作者 潘绍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7-230,共4页
目的探讨二次撕囊技术在过熟期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淮北市人民医院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过熟期白内障患者40例40眼,根... 目的探讨二次撕囊技术在过熟期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淮北市人民医院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过熟期白内障患者40例40眼,根据术中拟用撕囊方式的不同将术眼分成2个组。二次撕囊组共20例20眼,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中采用二次撕囊技术,即先用撕囊镊完成4 mm的小圆形撕囊,待超声乳化及IOL植入后再扩大撕囊范围至5~6 mm;常规撕囊组共20例20眼,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中采用常规撕囊法完成撕囊操作。2个组间患者人口基线特征匹配,术眼均采用同一规格的折叠式IOL。比较2个组间术眼术后裸眼视力(UCVA)、撕囊成功率以及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2个组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1 d、3 d二次撕囊组术眼UCVA分别为4.70±0.09和4.70±0.08,明显优于常规撕囊组的4.60±0.08和4.60±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7 d、1个月及3个月2个组间UC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次撕囊组术眼的撕囊成功率为100%(20/20),明显高于常规撕囊组的80%(1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P〈0.05)。术中二次撕囊组术眼未发现晶状体后囊膜破裂,常规撕囊组有4眼后囊膜破裂,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P〈0.05)。术后1 d、3 d常规撕囊组术眼轻度角膜水肿率分别为40%和45%,明显高于二次撕囊组的10%和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80、4.19,均P〈0.05),2个组术后7 d角膜均透明。2个组间术眼术后各时间点眼压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0.091,P=0.765;F时间=7.048,P〉0.05)。结论 过熟期白内障眼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采用二次撕囊技术与常规撕囊技术比较简单易行,无需特殊器械和材料,撕囊成功率高,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术后早期视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手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 疗效 安全性 连续环形撕 过熟期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自治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26
6
作者 次旦央吉 刘平 +2 位作者 格桑央宗 土登群培 扎宗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97-300,共4页
目的比较并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在西藏高海拔地区的复明效果和安全性,为西藏自治区白内障复明手术术式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7—8月在西藏自治区藏医院拟接受年... 目的比较并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在西藏高海拔地区的复明效果和安全性,为西藏自治区白内障复明手术术式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7—8月在西藏自治区藏医院拟接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手术的藏族白内障患者80例80眼,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组(小切口组)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IOL植入术组(超声乳化组),每组40例40眼。对2个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d、5d不同裸眼视力的眼数分布进行观察和比较,并比较2个组间术眼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前2个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视力、晶状体核硬度分级(Emery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d和5d,2个组间不同视力眼数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5d,小切口组与超声乳化组Ⅱ级和Ⅲ级核术眼不同视力眼数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503,P=0.478;Z=0.952,P=0.329),Ⅳ级核术眼小切口组视力≥0.5的眼数多于超声乳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501,P=0.034)。术后1d,小切口组术眼术后一过性高眼压眼数多于超声乳化组,用药后1d内眼压均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IOL植入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IOL植入术视力预后接近,可作为西藏自治区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白内障复明的首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手 小切口白内障摘出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 西藏自治区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并发白内障患者飞秒激光辅助与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后晶状体前囊膜的变化比较 被引量:12
7
作者 曾宗圣 张广斌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93-798,共6页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手术与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手术后糖尿病并发白内障患者前囊膜混浊(ACO)及前囊口大小的变化.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于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拟行白内障摘...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手术与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手术后糖尿病并发白内障患者前囊膜混浊(ACO)及前囊口大小的变化.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于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拟行白内障摘出手术的糖尿病并发白内障患者85例85眼,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组(简称飞秒激光组)43例43眼和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组(简称传统手术组)42例42眼.飞秒激光组术中采用AlconLenSx平台完成5.3mm环形截囊,传统手术组术中在AlconVERION设备引导下完成5.3mm连续居中环形撕囊.采用ACO临床分级评估ACO程度;采用ImageProPlus6软件对术毕显微镜下拍摄的图片及术后裂隙灯显微镜后照法所获取的图片前囊口面积进行测量.分别于术后1、3和6个月计算不同级别ACO的眼数分布,并比较2个组前囊口面积.结果术毕时2个组术眼晶状体前囊口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3,P=0.958).术后1、3和6个月2个组前囊口面积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别=73.602,P<0.001;F时间=378.895,P<0.001),各时间点传统手术组前囊口面积均小于飞秒激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后1个月飞秒激光组和传统手术组前囊膜Ⅰ级混浊比例分别为67.4%(29/43)和61.9%(26/4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3);术后3个月飞秒激光组前囊膜Ⅱ级混浊比例分别为11.6%(5/43),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的66.7%(28/4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6个月飞秒激光组前囊膜Ⅲ级混浊比例为14.0%(6/85),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的73.8%(31/4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糖尿病并发白内障患者选择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可降低ACO发生风险,减轻前囊口收缩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手 糖尿病 激光/治疗用途 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 晶状体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麻醉下垫压夹取式娩核在隧道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郑传流 毛春亮 朱红梅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4期292-293,共2页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下隧道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使用垫压夹取式娩核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98例(126眼)白内障患者进行表面麻醉下垫压夹取式娩核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1d、1周、1个月进...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下隧道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使用垫压夹取式娩核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98例(126眼)白内障患者进行表面麻醉下垫压夹取式娩核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1d、1周、1个月进行视力、裂隙灯、眼压、眼底镜检查。结果手术经过顺利,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视力恢复良好。术后1个月视力0.6—1.0者78眼,0.3—0.6者32眼,0.1—0.3者12眼,〈0.1者4眼。结论垫压夹取式娩核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能减少角膜内皮和后囊膜的损伤,操作简单、安全,适合广大基层医院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麻醉 隧道切口 小切口超声乳化 白内障摘出 垫压夹取式娩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与囊外摘除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邓显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888-889,共2页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简称超乳三联术),白内障囊外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简称囊外三联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近10余年患青光眼白内障在我...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简称超乳三联术),白内障囊外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简称囊外三联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近10余年患青光眼白内障在我院行超乳三联术62例(62眼)和囊外三联术60例(60眼)患者的资料,记录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散光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而术后超乳三联术组散光明显低于囊外三联术组(P<0.05)。手术并发症超乳三联术组少于囊外三联术组,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乳三联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安全有效,且效果优于囊外三联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 小梁切除 白内障摘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内劈核技术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慧娟 杜进发 +2 位作者 沈鸿波 刘松玲 曹亚菲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4-144,共1页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 劈核技 巩膜隧道 小切口 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术 硬核白内障 角膜内皮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大囊袋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人工晶状体脱位一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邱威 吴强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52-453,共2页
患者,男,52岁,因左眼视物重影2个月余,于2016年9月15日至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眼科就诊。双眼先后于2016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眼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手术顺利。术后2周验光... 患者,男,52岁,因左眼视物重影2个月余,于2016年9月15日至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眼科就诊。双眼先后于2016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眼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手术顺利。术后2周验光:右眼为0.8(-1.50 DS/-0.75 DC×160°),左眼为0.7(-2.25 DS/-1.5 DC×25°),术后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脱位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患者 超声乳化摘出 上海交通大学 后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糖尿病并发白内障患者飞秒激光辅助与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后晶状体前囊膜的变化比较》一文的更正
12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4-44,共1页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9年第37卷第10期793-798页曾宗圣、张广斌所著《糖尿病并发白内障患者飞秒激光辅助与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后晶状体前囊膜的变化比较》一文中表1的传统手术组男女性别构成比“19/24”,应为“20/22”;“有无...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9年第37卷第10期793-798页曾宗圣、张广斌所著《糖尿病并发白内障患者飞秒激光辅助与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后晶状体前囊膜的变化比较》一文中表1的传统手术组男女性别构成比“19/24”,应为“20/22”;“有无PDR”应为“有无NPDR”(NPDR: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特此更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 晶状体前 糖尿病并发白内障 飞秒激光辅助 性别构成比 N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在硬核白内障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仁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9-50,53,共3页
目的观察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疗效。方法观察2组共299例312眼Ⅲ级以上硬核白内障患者,分别应用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小切口组,161眼)和常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 目的观察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疗效。方法观察2组共299例312眼Ⅲ级以上硬核白内障患者,分别应用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小切口组,161眼)和常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超乳组,151眼),分别比较手术时间、术后视力、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术后散光及其他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差异。结果手术时间:小切口组平均(691±89)s,超乳组平均(663±97)s,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视力≥0.5者小切口组为142眼,超乳组112眼,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视力≥0.5者小切口组150眼,超乳组140眼,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4,P>0.05)。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术后第1天小切口组(10.03±2.87)%,超乳组(18.31±3.34)%;术后1个月小切口组(8.51±2.62)%,超乳组(16.11±3.76)%;2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散光(>1.0DC):小切口组25.47%,超乳组17.22%;角膜水肿:小切口组9.32%,超乳组17.22%,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虹膜脱出、后囊膜破裂、切口渗漏等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Ⅲ级以上硬核白内障,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较好的治疗选择,值得基层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 白内障摘出 超声乳化 硬核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的角膜散光变化 被引量:11
14
作者 潘福军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51-453,共3页
目的 总结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角膜散光变化。方法  39例 44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检查术前及术后 3天 ,2周 ,1、2、3、6个月等不同时期的角膜散光情况 ;计算手术产生的角膜散光... 目的 总结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角膜散光变化。方法  39例 44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检查术前及术后 3天 ,2周 ,1、2、3、6个月等不同时期的角膜散光情况 ;计算手术产生的角膜散光在各时期的变化。同期常规现代囊外手术的老年性白内障 42例 42眼作为对照。结果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术后 1、2、3、6个月的散光度接近于术前的散光值。对照组手术各时期的散光度明显高于术前的散光值。两组术后产生的角膜散光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在术后早期减少角膜散光 ,获得较快的视力恢复 ,有利于基层医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摘出 小切口 超声乳化 角膜散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地区白内障手术的安全性及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和超声乳化术的疗效比较
15
作者 才瑜 潘英姿 +3 位作者 刘晓颖 聂红平 杨松霖 晏晓明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52-855,共4页
目的探讨如何保障西藏地区高血压患者的白内障手术安全,并比较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SICS)和超声乳化术(PHACO)在西藏地区硬核白内障手术中的效果。方法监测术前、术中血压,对血压超过正常标准者予以药物控制,并观察术后前房出血和全... 目的探讨如何保障西藏地区高血压患者的白内障手术安全,并比较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SICS)和超声乳化术(PHACO)在西藏地区硬核白内障手术中的效果。方法监测术前、术中血压,对血压超过正常标准者予以药物控制,并观察术后前房出血和全身并发症,比较硬核行SICS和PHACO的术后视力及并发症。结果(1)术前用药后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和动脉压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前房出血率1.8%(8/452),未出现全身并发症。(2)PHACO组术后与术前视力差与SIC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囊破裂发生率,PHACO组7.4%(18/242),SICS组5.4%(6/112),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虹膜根部解离发生率SICS组7.1%(8/112),较PHACO组0.83%(2/242)高(P=0.035)。角膜水肿分级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藏地区白内障患者伴高血压者通过术前术中监测及用药,可降低手术风险,实施白内障手术是安全的。行超声乳化术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对视力改善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高血压 小切口白内障摘出 超声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后角膜散光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16
作者 陈勇 陈立新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4期296-298,共3页
目的评价小切口普通器械劈核法囊外摘出白内障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76例80眼白内障患者以手术切口大小分作A、B2组:A组为小切口普通器械劈核法治疗组,B组为采用大切口囊外白内障摘出法治疗组... 目的评价小切口普通器械劈核法囊外摘出白内障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76例80眼白内障患者以手术切口大小分作A、B2组:A组为小切口普通器械劈核法治疗组,B组为采用大切口囊外白内障摘出法治疗组;分别观察术后角膜散光变化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A、B2组裸眼视力≥1.0者分别为78.6%、65.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6.08,P<0.01)。A组术前平均角膜散光度为(0.92±0·87)D,术后3个月为(0.53±0.56)D,平均角膜散光度减少0.39D,两者差异有显著性(u=2.267,P<0.05)。B组术后3个月为(0.62±0.67)D,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2·016,P<0.0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后角膜散光度小,视力恢复快,简便安全,不需特殊器械,便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摘出 白内障 小切口 散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术后黄斑改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17
作者 余涵 刘海凤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3-303,共1页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 白内障摘出 临床观察 白内障超声乳化 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 白内障 虹膜损伤 角膜内皮 破裂 效果 学者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原因和处理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邢健强 郑振优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6期412-414,共3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原因及术中处理方法。方法:对白内障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出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32眼进行回顾性总结,从后囊膜破裂时间、玻璃体脱出情况、处理方法及术后视力和并发症等...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原因及术中处理方法。方法:对白内障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出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32眼进行回顾性总结,从后囊膜破裂时间、玻璃体脱出情况、处理方法及术后视力和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32眼均1期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矫正视力≥0.5者20眼,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只要经过正确处理,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并可获得良好的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 晶状体后膜破裂 严重并发症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 白内障摘除 原因 结论 正确处理 处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发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伟 张宏宇 +1 位作者 杨雨 凡文博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11-611,共1页
关键词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 白内障患者 人工晶状体植入手 人工晶体植入手 2型糖尿病患者 白内障摘除 并发 超声乳化吸除 平均年龄 前视力 诊断标准 血糖控制 对照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手术后角膜屈光动态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施彩虹 沈泽民 +2 位作者 倪卫杰 蒋 坚 傅海涛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43-346,共4页
目的 评价白内障手术不同切口造成角膜屈光的动态变化。方法 随机选取白内障囊外摘出术(ECCE)组26例30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Phaco)组21例27眼,应用ORBSCAN裂隙光扫描角膜层面照相/测厚系统,于术前和术后 3天;1、2周;1、2、3个月对... 目的 评价白内障手术不同切口造成角膜屈光的动态变化。方法 随机选取白内障囊外摘出术(ECCE)组26例30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Phaco)组21例27眼,应用ORBSCAN裂隙光扫描角膜层面照相/测厚系统,于术前和术后 3天;1、2周;1、2、3个月对术眼角膜进行检测,比较分析术后角膜屈光的变化情况。结果 ECCE组、Phaco组术后角膜总平均屈光力变化不明显(P>0.05),3天~1周主要受角膜厚度影响(P<0.05);两组术后1个月角膜总合散光分别为3.95D±2.97D和1.89D±0.30D,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角膜散光与手术时间呈二次抛物线回归关系,ECCE组在术后1个月出现散光骤变(P<0.05),但两组角膜散光均于术后3个月趋向稳定(P>0.05)。结论白内障手术后角膜屈光存在动态变化。ORBSCAN通过检测角膜前后表面曲率。角膜厚度,比较真实地反映角膜形态学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屈光 白内障 角膜地形图 白内障摘出 白内障超声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