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资源消费型野生动物旅游者的环境态度研究——以澳大利亚海豚探索中心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丛丽 吴必虎 +1 位作者 张玉钧 David Newsome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5-302,共8页
通过对前往澳大利亚班布里海豚探索中心的访客进行调研,使用新生态范式量表,运用K-means聚类分析、方差分析等定量方法,探析游客对在野外生境中接触海豚的环境态度及差异性,主要结论如下。首先,受访者样本总体环境态度分为三类:近人类... 通过对前往澳大利亚班布里海豚探索中心的访客进行调研,使用新生态范式量表,运用K-means聚类分析、方差分析等定量方法,探析游客对在野外生境中接触海豚的环境态度及差异性,主要结论如下。首先,受访者样本总体环境态度分为三类:近人类中心主义、近生态中心主义和立场中立者,样本总体的环境态度归属近生态中心主义。其次,不同环境态度群组的人口社会学特征具有差异性。人口社会学特征中,性别和学历在环境态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龄、收入和家庭状况对环境态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最后,旅游行为中旅游经历、信息来源途径对环境态度具有显著差异,旅行同伴、消费额和停留时间对环境态度无显著性差异;重游意愿对风险感知具有显著性差异,满意度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野生动物旅游者特征和理解人与野生动物接触的复杂过程,对野生动物旅游目的地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旅游 非资源消费型 环境态度 新生态范式量表 海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资源消费型野生动物旅游风险感知研究:澳大利亚班布里海豚探索中心实证 被引量:1
2
作者 丛丽 吴必虎 +1 位作者 张玉钧 David Newsome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9-188,共10页
通过对前往澳大利亚班布里海豚探索中心的访客进行调研,运用因子分析、K-means聚类分析、方差分析等定量方法,分析游客对在野外生境中接触海豚的风险感知程度及差异性。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共识别和提取野生动物旅游风险感知量表的3个维... 通过对前往澳大利亚班布里海豚探索中心的访客进行调研,运用因子分析、K-means聚类分析、方差分析等定量方法,分析游客对在野外生境中接触海豚的风险感知程度及差异性。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共识别和提取野生动物旅游风险感知量表的3个维度:体验质量风险、舒适性风险和身体安全风险。受访者感知程度最强为体验质量因子,其次为舒适性,最后为身体安全。运用K-means聚类分析方法,依据量表均值得分,将受访者分为3类:弱风险感知、强风险感知和中等风险感知,而样本总体对接触海豚风险感知程度归属为弱风险感知,认为接触海豚是相对安全的活动。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对比不同游客特征对野生动物旅游风险感知的差异性。结果发现,人口社会学特征中,除性别外,不同年龄、收入和家庭状况在风险感知程度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旅游行为中,旅游经历、旅行同伴、消费额和停留时间对风险感知具有显著性差异,信息来源途径无显著性差异;满意度和重游意愿对风险感知都具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旅游 非资源消费型 风险感知 澳大利亚 海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资源消费型野生动物旅游风险感知研究: 澳大利亚班布里海豚探索中心实证
3
作者 丛丽 吴必虎 +1 位作者 张玉钧 David Newsome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9-188,共10页
通过对前往澳大利亚班布里海豚探索中心的访客进行调研, 运用因子分析、K-means聚类分析、方差分析等定量方法, 分析游客对在野外生境中接触海豚的风险感知程度及差异性。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 共识别和提取野生动物旅游风险感知量表的3... 通过对前往澳大利亚班布里海豚探索中心的访客进行调研, 运用因子分析、K-means聚类分析、方差分析等定量方法, 分析游客对在野外生境中接触海豚的风险感知程度及差异性。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 共识别和提取野生动物旅游风险感知量表的3个维度: 体验质量风险, 舒适性风险和身体安全风险。受访者感知程度最强为体验质量因子, 其次为舒适性, 最后为身体安全。运用K-means聚类分析方法, 依据量表均值得分, 将受访者分为3类: 弱风险感知、强风险感知和中等风险感知, 而样本总体对接触海豚风险感知程度归属为弱风险感知, 认为接触海豚是相对安全的活动。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 对比不同游客特征对野生动物旅游风险感知的差异性。结果发现, 人口社会学特征中, 除性别外, 不同年龄、收入和家庭状况在风险感知程度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旅游行为中, 旅游经历、旅行同伴、消费额和停留时间对风险感知具有显著性差异, 信息来源途径无显著性差异; 满意度和重游意愿对风险感知都具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旅游 非资源消费型 风险感知 澳大利亚 海豚
全文增补中
国外野生动物旅游研究综述 被引量:24
4
作者 丛丽 吴必虎 李炯华 《旅游学刊》 CSSCI 2012年第5期57-65,共9页
非资源消费型野生动物旅游活动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和参与其中,而且这种形式的旅游活动从长远来看,有利于解决经济发展和野生动物保护这一矛盾。国外关于野生动物旅游的研究比较系统而深入。文章通过对国外有关野生动物旅游的... 非资源消费型野生动物旅游活动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和参与其中,而且这种形式的旅游活动从长远来看,有利于解决经济发展和野生动物保护这一矛盾。国外关于野生动物旅游的研究比较系统而深入。文章通过对国外有关野生动物旅游的文献进行梳理,认为从野生动物旅游产品的角度,文献主要集中在非资源消费型、半资源消费型和资源消费型野生动物旅游的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来看,文献主要集中在动物旅游的影响研究、游客满意度的控制、社区居民的态度这三个方面。最后,文章还对国外该领域现有文献的研究局限作了简要分析,并展望其未来可能的发展走向,以期能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旅游 非资源消费型 野生动物保护 旅游者满意度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动物旅游场所涉入实证分析:以澳大利亚班布里海豚探索中心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丛丽 吴必虎 +1 位作者 张玉钧 David Newsome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15-721,共7页
对前往澳大利亚班布里海豚探索中心的访客进行调研,运用K-means聚类分析、方差分析等定量方法,分析游客对野生动物旅游中场所涉入程度及差异性。得到以下主要结论:受访者依据涉入程度不同分为浅度场所涉入、深度场所涉入和中等场所涉入... 对前往澳大利亚班布里海豚探索中心的访客进行调研,运用K-means聚类分析、方差分析等定量方法,分析游客对野生动物旅游中场所涉入程度及差异性。得到以下主要结论:受访者依据涉入程度不同分为浅度场所涉入、深度场所涉入和中等场所涉入,样本总体的场所涉入程度归属深度场所涉入;不同游客特征对野生动物旅游风险的感知具有差异性,年龄和学历对场所涉入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性别、收入和家庭状况在场所涉入上均无显著性差异;旅游行为中停留时间、场所消费、信息来源和满意度对场所涉入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果对野生动物保护、目的地管理和市场营销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旅游 非资源消费型 场所涉入 澳大利亚 海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