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PX4基因多态性与非贲门胃癌的关系
1
作者 陈雅茹 高芳 +2 位作者 董文杰 褚宁 贾彦彬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9-404,共6页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GPX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在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031例对象,包括506例正常体检者和525例非贲门胃癌患者;对GPX4基因rs4807542、rs713041、rs2074451、rs3746162四个位点使用聚合酶链...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GPX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在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031例对象,包括506例正常体检者和525例非贲门胃癌患者;对GPX4基因rs4807542、rs713041、rs2074451、rs3746162四个位点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进行基因分型;用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计算各位点在4种遗传模型下与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的关联性。结果rs713041的CT+TT基因型相对于CC基因型而言降低了非贲门胃癌的发病风险(OR=0.699,95%CI:0.537~0.910);rs2074451的GT+TT基因型相对于GG基因型而言降低了非贲门胃癌的发病风险(OR=0.681,95%CI:0.520~0.893);由GPX4四个SNP构建的G-C-G-C单体型与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增加相关(OR=1.262,95%CI:1.035~1.539),G-T-T-C单体型与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降低相关(OR=0.784,95%CI:0.656~0.937);GPX4 rs4807542、rs713041、rs2074451、rs3746162的四阶交互作用在非贲门胃癌的发生风险中起到了协同效应(P<0.05)。结论GPX4 rs713041、rs2074451与非贲门胃癌易感性相关;由GPX4 rs4807542、rs713041、rs2074451、rs3746162构成的G-C-G-C单体型是非贲门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而G-T-T-C单体型是保护因素;且GPX4 rs4807542、rs713041、rs2074451、rs3746162的交互作用与非贲门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 单核苷酸多态性 非贲门胃癌 单体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AD1/TEAD4基因多态性与非贲门胃癌变关系的研究
2
作者 阎小霞 董文杰 +2 位作者 张云翔 高芳 贾彦彬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3-868,共6页
目的探讨TEA转录因子1(TEAD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rs2304733、TEA转录因子4(TEAD4)SNPrs7135838和rs1990330与非贲门胃癌变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正常对照组血清样本中抗幽门螺杆菌(Hp)的特异性抗... 目的探讨TEA转录因子1(TEAD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rs2304733、TEA转录因子4(TEAD4)SNPrs7135838和rs1990330与非贲门胃癌变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正常对照组血清样本中抗幽门螺杆菌(Hp)的特异性抗体,根据抗体滴度将470例正常对照组分为Hp感染阴性组(n=223)和阳性组(n=247)。在450例非贲门胃癌病例组和470例对照组中,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各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采用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评估各SNP位点与非贲门胃癌变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TEAD1、TEAD4各SNP位点均与Hp感染没有关联;TEAD1 rs2304733与非贲门胃癌的发病风险相关,与携带TT基因型者相比,携带CT基因型及CC基因型者均增加了非贲门胃癌的发病风险(CTvsTT:OR=2.321,95%CI:1.690~3.188;CCvsTT:OR=5.140,95%CI:1.080~24.463);TEAD4 rs1990330与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相关,与携带GG基因型者相比,携带GT基因型者增加了非贲门胃癌的发病风险(OR=2.405,95%CI:1.480~3.908);TEAD4 rs7135838与非贲门胃癌的发病风险无关联;TEAD1rs2304733、TEAD4 rs7135838以及rs1990330对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在包头地区汉族人群中,TEAD1 rs2304733、TEAD4 rs1990330在Hp感染中不起主要作用,在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中可能起一定作用;TEAD4 rs7135838在Hp感染以及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中可能均不起主要作用;TEAD1 rs2304733、TEAD4 rs1990330对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的协同效应最强,为最佳交互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A转录因子1 TEA转录因子4 基因多态性 幽门螺杆菌 非贲门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R5基因多态性与非贲门胃癌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高芳 卫星如 +3 位作者 马立聪 田旭阳 党彤 贾彦彬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4-117,共4页
目的探讨TLR5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的关系,为非贲门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用病例对照关联研究的方法,在包头地区汉族人群中收集了288例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非贲门胃癌的患者和281例正常对... 目的探讨TLR5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的关系,为非贲门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用病例对照关联研究的方法,在包头地区汉族人群中收集了288例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非贲门胃癌的患者和281例正常对照。用Taq Man法对TLR5基因SNP rs34270714、rs5744174、rs851139、rs17163737进行基因分型;Haploview 4.0软件被用来构建单体型,同时运用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计算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评估各等位基因、基因型及单体型与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包头地区汉族人群中TLR5基因SNP rs17163737与非贲门胃癌的发病风险相关联,与携带GG基因型的人群比较,GT基因型携带者非贲门胃癌的发病风险提高1.605倍(GT vs GG:OR=1.605,95%CI=1.131~2.280),其余SNP与非贲门胃癌的发病风险无关联(P>0.05)。同时,单体型分析结果显示:rs5744174-rs851139-rs17163737存在强连锁不平衡,构成单体型区域(Block);然而各单体型均与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无关联。结论包头汉族人群中TLR5基因SNP rs17163737 GT基因型携带者非贲门胃癌的发病风险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LR5 基因多态性 非贲门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GLL4基因多态性与非贲门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7
4
作者 杨霞 董文杰 +5 位作者 高芳 武金宝 马立聪 党彤 孟宪梅 贾彦彬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36-639,共4页
目的探讨残留样蛋白质家族成员4(VGLL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关联研究的方法,在包头地区汉族人群中收集450例经病理学确诊的非贲门胃癌病例,同时收集450例正常体检人群作为对照;采用... 目的探讨残留样蛋白质家族成员4(VGLL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关联研究的方法,在包头地区汉族人群中收集450例经病理学确诊的非贲门胃癌病例,同时收集450例正常体检人群作为对照;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对VGLL4 SNP rs1803489、rs7617620、rs13078528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在包头地区汉族人群中VGLL4 rs1803489与非贲门胃癌的发病风险关联,与GG基因型携带者相比,AG基因型携带者非贲门胃癌的发病风险增加(AGvs GG:OR=1.511,95%CI=1.095~2.085);VGLL4 rs7617620、rs13078528与非贲门胃癌的发病风险没有关联。结论在包头地区汉族人群中,VGLL4 rs1803489在非贲门胃癌的发病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VGLL4 rs7617620、rs13078528在非贲门胃癌的发病中不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留样蛋白家族成员4 单核苷酸多态性 非贲门胃癌 遗传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AP基因多态性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马立聪 田旭阳 +5 位作者 王兴宇 高芳 董文杰 武金宝 党彤 贾彦彬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500-1504,共5页
目的探讨Yes相关蛋白(YA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rs11225163和rs1820453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的关联性,为胃癌及Hp感染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Taqman探针法对427例非贲门胃癌患者和381例正常对照者... 目的探讨Yes相关蛋白(YA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rs11225163和rs1820453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的关联性,为胃癌及Hp感染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Taqman探针法对427例非贲门胃癌患者和381例正常对照者进行基因分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血清抗Hp抗体滴度,用以确定感染情况。采用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法计算OR值及其95%CI,用以评估2个SNP在共显性、显性、超显性、隐性和附加等5种遗传模式下与Hp感染以及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的关联性。采用Haploview 4.2软件构建单体型,分析单体型与Hp感染及非贲门胃癌感染之间的关联性。结果SNP rs11225163和rs1820453在共显性、显性、超显性、隐性和附加等5种遗传模式下与Hp感染无关联,两位点之间未构成单体型块。SNP rs11225163和rs1820453在共显性、显性、超显性、隐性和附加等5种遗传模式下与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无关联,两位点之间未构成单体型块。结论YAP基因SNP位点rs11225163和rs1820453在Hp感染及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中可能不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es相关蛋白 幽门螺杆菌 非贲门胃癌 基因多态性 关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Z基因多态性与非贲门胃癌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巧巧 高芳 +3 位作者 董文杰 阎小霞 陈雅茹 贾彦彬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54-1858,共5页
目的研究含PDZ结合基序的转录共激活因子(TAZ)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在460例非贲门胃癌病例和470例对照中,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TAZ rs16861985、rs1055153、rs6... 目的研究含PDZ结合基序的转录共激活因子(TAZ)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在460例非贲门胃癌病例和470例对照中,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TAZ rs16861985、rs1055153、rs6783790、rs12490239进行基因分型,采用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分析各SNP与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TAZ rs16861985与非贲门胃癌的发病风险关联,与携带CC基因型者相比,携带GC基因型者非贲门胃癌的发病风险增加(OR=1.547,95%CI:1.145~2.089);TAZ rs1055153与非贲门胃癌的发病风险关联,与携带GG基因型者相比,携带GT+TT基因型者非贲门胃癌的发病风险降低(OR=0.570,95%CI:0.400~0.814);TAZ rs6783790、rs12490239与非贲门胃癌的发病风险无关联;在TAZ rs16861985、rs1055153、rs6783790、rs12490239构建的单体型中,C-G-A-A单体型降低了非贲门胃癌的发生风险(OR=0.761,95%CI:0.612~0.945),G-G-A-G单体型增加了非贲门胃癌的发生风险(OR=1.894,95%CI:1.314~2.730);TAZ rs16861985、rs1055153、rs6783790、rs12490239的四阶交互作用与非贲门胃癌的发病风险相关(P<0.05)。结论TAZ rs16861985、rs1055153在非贲门胃癌发生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TAZ rs16861985、rs1055153、rs6783790、rs12490239的C-G-A-A单体型降低了非贲门胃癌的发生风险,而G-G-A-G单体型增加了非贲门胃癌的发生风险;TAZ基因rs16861985、rs1055153、rs6783790、rs12490239的交互作用在非贲门胃癌的发生中起到了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PDZ结合基序的转录共激活因子(TAZ) 单核苷酸多态性 非贲门胃癌 单体型 关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AP在非贲门胃癌的表达及其基因多态性与YAP表达水平的关系
7
作者 马立聪 田旭阳 +2 位作者 刘得利 白雪峰 贾彦彬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99-1503,共5页
目的检测Yes相关蛋白(YAP)在非贲门胃癌和癌旁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YA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YAP蛋白表达水平的关联性,初步探讨YAP与非贲门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为胃癌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非贲门胃癌组织126例和癌... 目的检测Yes相关蛋白(YAP)在非贲门胃癌和癌旁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YA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YAP蛋白表达水平的关联性,初步探讨YAP与非贲门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为胃癌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非贲门胃癌组织126例和癌旁正常组织104例,分别设置为病例组和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非贲门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YAP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Taqman探针法进行基因分型。采用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法计算比值比(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CI),用以评估SNP rs11225163和rs1820453在共显性、显性、超显性、隐性和附加5种遗传模式下与YAP蛋白表达水平的关联性。采用Haploview 4.2软件构建单体型,并分析单体型与YAP蛋白表达水平的关联性。结果YAP蛋白在非贲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胃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YAP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大小无关联(P>0.05)。SNP rs11225163和rs1820453在共显性、显性、超显性、隐性和附加5种遗传模式下与YAP蛋白表达水平无关联。结论YAP可能参与了非贲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es相关蛋白 非贲门胃癌 蛋白表达 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β基因+252位点多态性及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非贲门型胃癌易感性的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郑玮玮 陈金通 +2 位作者 刘益娟 俞星 王承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1566-1571,共6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基因+252位点多态性和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对非贲门型胃癌易感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非贲门型胃癌患者215例为病例组,以同期...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基因+252位点多态性和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对非贲门型胃癌易感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非贲门型胃癌患者215例为病例组,以同期21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按Lauren标准将胃癌患者进行病理分型,分析各TNF-β基因+252位点多态性基因型分布与Hp感染、非贲门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与Hp感染阴性者相比,Hp感染阳性者患胃癌的危险度更高(OR=1.881, 95%CI 1.277~2.770)。与G/G基因型相比,G/A和A/A型患者患胃癌危险度更高[OR值分别为1.950(1.151~3.303)、2.226(1.260~3.932)]。在对照组中,Hp感染阴性和阳性患者基因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01,P=0.246)。在病例组中,Hp感染阳性患者G/A、A/A比例高于Hp感染阴性患者(χ~2=6.265,P=0.044)。肠型胃癌患者中G/A+A/A基因型频率相比对照组增加(χ~2=11.325,P=0.003)。携带TNF-β基因+252位点A等位基因与Hp感染存在交互作用。结论 TNF-β基因+252位点G/A基因型和A/A基因型与非贲门型胃癌的易感性有关,TNF-β基因与Hp感染存在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胃癌 TNF-β+252 基因多态性 Hp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