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负载型加氢精制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贺 殷长龙 +3 位作者 赵蕾艳 王晓 柳云骐 刘晨光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11-817,共7页
从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孔结构性质以及加氢活性等方面对不同种类的非负载型加氢精制催化剂进行了概述,并分析了其优缺点。其中,磷化态单金属催化剂的活性较高,但由于制备成本较高,目前工业化应用较难;与双金属催化剂相比,三金属催化剂的... 从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孔结构性质以及加氢活性等方面对不同种类的非负载型加氢精制催化剂进行了概述,并分析了其优缺点。其中,磷化态单金属催化剂的活性较高,但由于制备成本较高,目前工业化应用较难;与双金属催化剂相比,三金属催化剂的活性更高,发展前景较好。与传统的负载型加氢精制催化剂相比,非负载型加氢精制催化剂无需载体且活性组分含量高,具有更高的加氢活性,可以满足社会对油品清洁度的要求。非负载型加氢精制催化剂的制备成本高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降低催化剂的制备成本、提高催化剂的加氢活性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负载型加氢精制催化剂 加氢脱硫 加氢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负载型加氢精制催化剂的制备及工业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迪 张景成 刘晨光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43-648,664,共7页
从催化剂的制备技术、催化活性等方面对新一代非负载型加氢精制催化剂进行了综述,并简要地介绍了其工业应用情况,指出了其优势和局限。工业实践证明,非负载型加氢精制催化剂活性更高,能够满足人类对清洁油品的需求。文章最后还对其制备... 从催化剂的制备技术、催化活性等方面对新一代非负载型加氢精制催化剂进行了综述,并简要地介绍了其工业应用情况,指出了其优势和局限。工业实践证明,非负载型加氢精制催化剂活性更高,能够满足人类对清洁油品的需求。文章最后还对其制备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油品 负载 加氢精制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活性非负载型加氢催化剂的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乐 龙湘云 +1 位作者 陈若雷 李大东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0-35,共6页
使用新型合成方法制备了高活性非负载型 Ni-W-Mo 加氢催化剂,并采用 X 射线粉末衍射仪(XRD)、BET 吸附测试法、透射电镜(TEM)对其进行了表征和分析;以甲苯和噻吩为模型化合物,对该催化剂的加氢性能和加氢脱硫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使用新型合成方法制备了高活性非负载型 Ni-W-Mo 加氢催化剂,并采用 X 射线粉末衍射仪(XRD)、BET 吸附测试法、透射电镜(TEM)对其进行了表征和分析;以甲苯和噻吩为模型化合物,对该催化剂的加氢性能和加氢脱硫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非负载型 Ni-W-Mo加氢催化剂具有较多的活性中心数以及均匀分布的活性结构,显示出比负载型催化剂更高的加氢脱芳和加氢脱硫活性。以柴油为原料在中型加氢装置上对催化剂的加氢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非负载型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可以达到工业负载型参比剂的近7倍,加氢脱氮活性为负载型参比剂的近3倍;在较为缓和的反应条件下,采用非负载型催化剂可以得到符合欧 V 排放标准的清洁柴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 活性 加氢处理 催化剂 加氢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苯并噻吩类硫化物在非负载型NiMoW催化剂上加氢脱硫反应机理 被引量:15
4
作者 殷长龙 翟西平 +1 位作者 赵蕾艳 刘晨光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91-997,共7页
研究了二苯并噻吩(DBT)、4-甲基二苯并噻吩(4-MDBT)和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4,6-DMDBT)在非负载型NiMoW催化剂上的加氢脱硫反应产物分布及反应机理,给出了它们在非负载型催化剂上加氢脱硫反应网络。研究发现,由于甲基的空间位阻效应,二... 研究了二苯并噻吩(DBT)、4-甲基二苯并噻吩(4-MDBT)和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4,6-DMDBT)在非负载型NiMoW催化剂上的加氢脱硫反应产物分布及反应机理,给出了它们在非负载型催化剂上加氢脱硫反应网络。研究发现,由于甲基的空间位阻效应,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加氢脱硫转化率顺序为4,6-DMDBT≈4-MDBT<DBT,而非负载型NiMoW催化剂具有很高的芳环加氢活性,有利于烷基取代的芳环加氢,减弱空间位阻效应,使烷基取代的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得到有效脱除。DBT的脱硫产物会被进一步加氢,其产物分布与联苯加氢产物相似。4-MDBT有两种预加氢脱硫反应路径,甲基取代的苯环由于甲基的供电子效应会被优先加氢。非负载型催化剂存在的L酸中心会使部分4-MDBT和4,6-DMDBT通过脱甲基反应生成DBT再进行脱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并噻吩 4-甲基二苯并噻吩 4 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 加氢脱硫 反应网络 负载NiMoW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催化制备过氧化物交联聚乙烯管材专用料 被引量:5
5
作者 阚林 李传峰 +1 位作者 左胜武 梅利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9-203,共5页
采用负载型非茂金属(SSTS)催化剂催化乙烯淤浆聚合,制备了交联聚乙烯管材专用料(sPE);通过过氧化物交联sPE、挤出成型了过氧化物交联聚乙烯(sPEXa)管材;考察了氢气分压和共聚单体对SSTS催化剂活性的影响;测试了sPE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 采用负载型非茂金属(SSTS)催化剂催化乙烯淤浆聚合,制备了交联聚乙烯管材专用料(sPE);通过过氧化物交联sPE、挤出成型了过氧化物交联聚乙烯(sPEXa)管材;考察了氢气分压和共聚单体对SSTS催化剂活性的影响;测试了sPE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MWD)、力学性能和流变行为及sPEXa管材的交联度和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SSTS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的过程平稳、共聚效应显著,SSTS催化剂在乙烯-己烯共聚时的活性比乙烯均聚时的活性提高了43%;sPE中不含粒径小于75μm的细粉,其重均相对分子质量高达296 564,MWD=4.05;sPE的流变行为呈明显的"剪切变稀",有利于挤出加工;sPEXa管材在95℃、4.8 MPa静液压力下无泄漏和无破裂的持续时间长于1 875 h,长于行业要求的1 000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茂金属催化剂 淤浆聚合 交联聚乙烯 过氧化物交联聚乙烯管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对非负载型镍催化剂甲烷裂解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微 所艳华 +2 位作者 高彦华 姬磊 赵丽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107-111,共5页
采用沉淀法分别以乙醇洗涤和以乙醇洗涤后再以水洗涤氢氧化镍,焙烧制备了不同形貌非负载型镍催化剂,对催化剂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表征,分析了催化剂暴露的晶面,考察了CO_2对该催化剂CH4裂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气氛中引入~8%(vol... 采用沉淀法分别以乙醇洗涤和以乙醇洗涤后再以水洗涤氢氧化镍,焙烧制备了不同形貌非负载型镍催化剂,对催化剂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表征,分析了催化剂暴露的晶面,考察了CO_2对该催化剂CH4裂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气氛中引入~8%(vol)的CO_2可显著提高Ni-et的甲烷裂解性能;同时也可小幅提高Ni-etwt的甲烷裂解性能;适量CO_2的存在可阻止活性较低的非负载型镍的活性位在反应过程中被产物碳包裹,从而有效提高其活性。活性较高的Ni-etwt催化剂不易因被产物碳包裹而失活,使CO_2对其裂解活性影响较小。当CO_2含量较高(~50%)时,CO_2的存在会使更多反应掉的CH4不能全部转化为碳纳米材料和氢气,降低甲烷裂解的选择性;因此,过高含量的CO_2不利于催化剂催化甲烷裂解制氢和碳纳米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裂解 二氧化碳 负载催化剂 晶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聚合制备UHMWPE 被引量:3
7
作者 李传峰 左胜武 +2 位作者 郭峰 马忠林 梅利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2-36,共5页
在淤浆聚合条件下采用新型负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SSTU)制备了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考察了聚合温度、预聚合、助催化剂用量等聚合条件对催化剂活性、UHMWPE堆密度、粒径分布、粘均相对分子质量、力学性能、结晶性能和微观形... 在淤浆聚合条件下采用新型负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SSTU)制备了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考察了聚合温度、预聚合、助催化剂用量等聚合条件对催化剂活性、UHMWPE堆密度、粒径分布、粘均相对分子质量、力学性能、结晶性能和微观形貌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聚合温度和助催化剂用量有利于催化剂活性发挥,而降低聚合温度和不预络合时可以得到高粘均相对分子质量的UHMWPE。由SSTU聚合得到的UHMWPE粒径分布均匀,细粉含量低(质量分数小于0.5%),结晶性能和力学性能好,在微观形貌上与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制备的UHMWPE有显著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茂金属催化剂 淤浆聚合 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 性能 粘均相对分子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化成胶和磷改性对非负载型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曾鹤 李鹤鸣 +2 位作者 王晨 施岩 王海彦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1-187,共7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Ni-Mo非负载型加氢脱硫催化剂,利用XRD,BET,SEM,Py-IR,NH3-TPD,LRS,HRTEM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老化时间、成胶温度及助剂磷对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表征结果显示,催化剂的晶型由成胶温度决定,老化促进晶...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Ni-Mo非负载型加氢脱硫催化剂,利用XRD,BET,SEM,Py-IR,NH3-TPD,LRS,HRTEM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老化时间、成胶温度及助剂磷对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表征结果显示,催化剂的晶型由成胶温度决定,老化促进晶型更加完善;制备催化剂适宜的成胶温度和老化时间分别为80℃和3 h。磷改性使催化剂的酸强度减弱,酸量增加,催化剂中钼酸盐结构由四面体配位向八面体配位转变,平均堆垛层数、平均片长和活性Mo原子比例均增大,金属Mo更易形成高堆垛层数的Mo S2片晶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在280℃、4.0 MPa、液时空速2.0 h-1和V(氢)∶V(油)=500的条件下,磷改性使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由94.0%提高到9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催化剂 老化时间 成胶温度 磷改性 加氢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对Ni-Mo-W非负载型催化剂加氢脱硫性能的改进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晨 王海彦 +2 位作者 施岩 贾未鸣 曾鹤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5-49,共5页
非负载型催化剂近年来已逐渐成为石油馏分加氢精制催化剂的研究热点,然而对其研究还远不够深入,金属分散性差、利用率低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在Ni-Mo-W非负载型催化剂制备过程中引入助剂聚乙二醇(PEG),采用XRD、N_2物理吸脱附、NH_3-TPD和... 非负载型催化剂近年来已逐渐成为石油馏分加氢精制催化剂的研究热点,然而对其研究还远不够深入,金属分散性差、利用率低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在Ni-Mo-W非负载型催化剂制备过程中引入助剂聚乙二醇(PEG),采用XRD、N_2物理吸脱附、NH_3-TPD和SEM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织构性质、酸性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以PEG为助剂制备的催化剂金属分散性更好,孔隙结构发达,具有更大的酸量和良好的微观形貌,加氢脱硫(HDS)活性显著提升。PEG对催化剂HDS性能的改进程度随PEG分子量的增大而降低,当PEG分子量为400时,Ni-Mo-W非负载型催化剂具有最佳的HDS性能,对FCC柴油的脱硫率可达99.8%,加氢柴油硫含量仅为11μ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Mo-W负载催化剂 聚乙二醇改性 加氢脱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含量对非负载型Ni-Mo-W加氢处理催化剂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鹤鸣 李东胜 +1 位作者 富玉 李晓鸥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2-77,共6页
Ni-Mo-W为活性金属组分,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系列催化剂前体,然后通过用磷酸二氢铵容液浸渍制得改性的NiMo-W-P催化剂。采用XRD、BET、NH_3-TPD、HRTEM和GC-PFPD等手段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磷含量对催化剂在裂化柴油加氢处理... Ni-Mo-W为活性金属组分,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系列催化剂前体,然后通过用磷酸二氢铵容液浸渍制得改性的NiMo-W-P催化剂。采用XRD、BET、NH_3-TPD、HRTEM和GC-PFPD等手段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磷含量对催化剂在裂化柴油加氢处理中的加氢脱硫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磷的最佳浸渍量为质量分数1.5%,磷改性使L酸B酸酸量增加,金属Mo更容易形成高堆垛层数的MoS_2片晶结构,延长催化剂使用寿命,提高加氢脱硫活性。在T=280℃、p(H_2)=4.0MPa、LHSV=2.0h-1和Vg(H_2)/VL(oil)=500条件下,可将催化裂化柴油中的4-甲基二苯丙噻吩,4,6-二甲基二苯丙噻吩,2,4,6-三甲基二苯丙噻吩深度脱除,加氢脱硫率由93%提高到99.78%,硫含量由4000μg/g降至8.8μ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催化剂 Ni-Mo-W-P 磷含量 柴油 加氢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系非负载型催化剂的结构及其脱硫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晨 王海彦 +2 位作者 施岩 贾未鸣 曾鹤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60-1467,共8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Ni-Mo,Ni-W,Ni-Mo-W非负载型催化剂,利用XRD,LRS,BET,NH_3-TPD,HRTEM等手段对催化剂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并以催化裂化柴油为原料考察了催化剂的脱硫(HDS)性能。表征结果显示,Ni系非负载型催化剂中Mo/W八面体配位对...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Ni-Mo,Ni-W,Ni-Mo-W非负载型催化剂,利用XRD,LRS,BET,NH_3-TPD,HRTEM等手段对催化剂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并以催化裂化柴油为原料考察了催化剂的脱硫(HDS)性能。表征结果显示,Ni系非负载型催化剂中Mo/W八面体配位对其微观结构和HDS性能影响较大,具有较多且复杂八面体配位的Ni-Mo-W三金属催化剂硫化还原效果较好、比表面积相对较大、强酸中心数量较多、活性相微观形貌良好,且堆叠层数较高,具有一定的曲率,对深度脱硫十分有利。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Ni系非负载型催化剂的HDS性能显著优于参比负载型催化剂FHUDS-2的HDS性能,且Ni-Mo-W非负载型催化剂的HDS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系负载催化剂 加氢脱硫 催化裂化柴油 八面体配位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Mo-W非负载型催化剂加氢脱硫性能的改进及结构探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婉竹 王晨 +3 位作者 施岩 孙娜 王海彦 赵玉柱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3-78,共6页
在共沉淀法制备三元(Ni-Mo-W)非负载型催化剂过程中加入聚乙二醇(PEG),采用XRD、BET及微反活性评价考察PEG的最佳相对分子质量及加入量,采用Py-IR,SEM,TEM等后续表征分析最佳条件下PEG对催化剂性质和脱硫活性的影响,采用XRD、LRS对Ni-M... 在共沉淀法制备三元(Ni-Mo-W)非负载型催化剂过程中加入聚乙二醇(PEG),采用XRD、BET及微反活性评价考察PEG的最佳相对分子质量及加入量,采用Py-IR,SEM,TEM等后续表征分析最佳条件下PEG对催化剂性质和脱硫活性的影响,采用XRD、LRS对Ni-Mo-W复合氧化物的结构进行深入探究。结果表明:在PEG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0、加入量为Mo物质的量的20%时,催化剂对劣质柴油的脱硫率最高,可达99.8%;此条件下的Ni-Mo-W非负载型催化剂形态规整,活性组分分布均匀,相互间排列有序,孔隙最为发达,酸位得到充分暴露。合成的Ni-Mo-W复合氧化物是具有不同Mo、W配位的新型Ni基化合物,Ni-W构成主体及表层,内部填充部分主要由Ni-Mo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负载催化剂 聚乙二醇 劣质柴油 加氢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Mo-W非负载型催化剂加氢脱硫性能的改进 被引量:7
13
作者 武瑞明 张少华 +3 位作者 王晓蔷 么志伟 施岩 陈洁静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20-326,共7页
以相对分子质量为600的聚乙二醇(PEG600)为分散剂、硅藻土为黏结剂对Ni-Mo-W非负载型催化剂进行了改性,采用XRD、N_2吸附-脱附、NH_3-TPD、HRTEM等方法对改性前后的催化剂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催化剂的加氢脱硫(HDS)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EG... 以相对分子质量为600的聚乙二醇(PEG600)为分散剂、硅藻土为黏结剂对Ni-Mo-W非负载型催化剂进行了改性,采用XRD、N_2吸附-脱附、NH_3-TPD、HRTEM等方法对改性前后的催化剂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催化剂的加氢脱硫(HDS)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EG600使非负载型催化剂的颗粒尺寸减小,孔隙结构更发达,强酸中心数量增多,活性相平均堆叠层数达4.3层,且活性相分布更均匀。Ni-Mo-W-PEG600的HDS活性显著提高,340℃下最高脱硫率为99.6%,加氢柴油硫含量仅为18.6μg/g。加入硅藻土后的Ni-Mo-W-PEG600-DE的比表面积进一步增大,机械强度由4.2 N/mm提升至16.2 N/mm,催化剂的最高脱硫率可达9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Mo-W负载催化剂 聚乙二醇 硅藻土 加氢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负载型NiMoW催化剂催化萘一步加氢合成十氢萘 被引量:12
14
作者 殷长龙 刘欢 +1 位作者 张胜 刘晨光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3-58,共6页
采用XRD、HRTEM方法对高活性硫化态非负载型NiMoW催化剂进行表征,并在连续流动高压加氢微反装置上对该非负载型NiMoW催化剂催化萘一步加氢合成十氢萘进行研究.XRD、HRTEM结果表明,高活性硫化态非负载型NiMoW催化剂具有明显的Ni3S2、MoS2... 采用XRD、HRTEM方法对高活性硫化态非负载型NiMoW催化剂进行表征,并在连续流动高压加氢微反装置上对该非负载型NiMoW催化剂催化萘一步加氢合成十氢萘进行研究.XRD、HRTEM结果表明,高活性硫化态非负载型NiMoW催化剂具有明显的Ni3S2、MoS2/WSz特征衍射峰,MoS2/WS2片晶长度5~10 nm,堆垛层数3~5层,均高于负载型参比催化剂.萘加氢合成十氢萘的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240℃、压力6.0 MPa、体积空速1.0h-1的条件下,萘的转化率可达到100%,十氢萘的选择性为99.1%,高于参比催化剂上十氢萘选择性约52.9百分点;反应温度、压力的提高及空速的降低,有利于萘的转化及十氢萘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态催化剂 负载催化剂 萘加氢 十氢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助剂对Ni-Mo-W非负载型催化剂微观结构及其加氢脱硫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许佳翠 赵悦 +3 位作者 贺新 施岩 杨爽 郎暑秋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49-1254,共6页
在水热法制备Ni-Mo-W非负载型催化剂过程中一次性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助剂,得到Ni-Mo-W-SDBS非负载型催化剂。利用XRD、BET、N_2吸附-脱附、NH3-TPD、SEM等手段分析了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并考察了其加氢脱硫活性。表征结果显示,N... 在水热法制备Ni-Mo-W非负载型催化剂过程中一次性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助剂,得到Ni-Mo-W-SDBS非负载型催化剂。利用XRD、BET、N_2吸附-脱附、NH3-TPD、SEM等手段分析了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并考察了其加氢脱硫活性。表征结果显示,Ni-Mo-W-SDBS非负载型催化剂的颗粒尺寸较小、金属分散性好、孔隙结构发达、弱酸中心数量多,活性组分分布均匀。SDBS适宜的添加量为30%(基于Mo的物质的量)。Ni-Mo-W-SDBS-30%对FCC柴油的脱硫率可达99.8%,所得加氢柴油的残硫量仅为12μg/g,十六烷值可达4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Mo—W负载催化剂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加氢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负载型NiMoW加氢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和性能评价 被引量:9
16
作者 孔妍 殷长龙 +4 位作者 柳云骐 赵瑞玉 张孔远 王嘉玮 刘晨光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30-738,共9页
以NiMoW复合氧化物为前躯体制备高活性非负载型NiMoW加氢催化剂,考察了制备过程中黏结剂、胶溶剂、熟化处理等因素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采用BET、XRD、SEM、TEM、强度测定、堆密度测定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采用模拟柴油体系和真实柴... 以NiMoW复合氧化物为前躯体制备高活性非负载型NiMoW加氢催化剂,考察了制备过程中黏结剂、胶溶剂、熟化处理等因素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采用BET、XRD、SEM、TEM、强度测定、堆密度测定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采用模拟柴油体系和真实柴油为原料对催化剂进行活性评价。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黏结剂、胶溶剂以及适宜的熟化处理方法,不但可以保持催化剂原有活性相结构,而且能减小催化剂颗粒度,增大比表面积及孔容、孔径,提高催化剂的机械强度。在345℃、7.0 MPa、空速2.0h-1条件下,采用熟化处理制备的NiMoW-H催化剂,可将柴油中的硫质量分数由3690μg/g降低到9μg/g,而NiMoP/Al2O3参比催化剂仅降低到103μ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催化剂 柴油 超深度加氢脱硫 NiMoW 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负载型催化剂上柴油深度加氢脱硫工艺条件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赵蕾艳 殷长龙 +1 位作者 刘欢 刘晨光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8-43,共6页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非负载型Ni-Mo-W催化剂并对其进行表征,研究催化裂化(FCC)柴油在该催化剂上的深度加氢脱硫过程,考察反应温度、反应压力、空速和氢油比等工艺条件对柴油深度加氢脱硫效果的影响,并与工业化NiMo/Al2O3催化剂的加氢...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非负载型Ni-Mo-W催化剂并对其进行表征,研究催化裂化(FCC)柴油在该催化剂上的深度加氢脱硫过程,考察反应温度、反应压力、空速和氢油比等工艺条件对柴油深度加氢脱硫效果的影响,并与工业化NiMo/Al2O3催化剂的加氢活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340℃、反应压力为6.0MPa、体积空速为1.5h-1、氢油体积比为600的条件下,非负载型Ni-Mo-W催化剂可使胜华FCC柴油的脱硫率达到99.84%,脱氮率达到99.96%,与工业化NiMo/Al2O3催化剂相比,非负载型Ni-Mo-W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加氢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催化剂 柴油 深度加氢脱硫 工艺条件 加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前躯体对非负载型Ni-Mo-W柴油加氢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白振江 王亚萍 +1 位作者 殷长龙 刘晨光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45,共6页
以硝酸镍和碱式碳酸镍为Ni前躯体,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一系列Ni-Mo-W复合氧化物,并采用BET,XRD,SEM等手段对合成的复合氧化物进行表征,考察Ni前躯体对Ni-Mo-W复合氧化物结构的影响。采用混捏法制备了非负载型Ni-Mo-W催化剂,在20 mL高... 以硝酸镍和碱式碳酸镍为Ni前躯体,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一系列Ni-Mo-W复合氧化物,并采用BET,XRD,SEM等手段对合成的复合氧化物进行表征,考察Ni前躯体对Ni-Mo-W复合氧化物结构的影响。采用混捏法制备了非负载型Ni-Mo-W催化剂,在20 mL高压加氢微反装置上以劣质催化裂化柴油为原料考察了非负载型催化剂的加氢性能。结果表明:以硝酸镍为Ni前躯体合成的复合氧化物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较小,Ni-Mo-W复合程度较低,而以碱式碳酸镍为Ni前躯体时则倾向于形成晶相弥散且晶粒尺寸较小的介孔Ni-Mo-W复合氧化物;以大孔体积低比表面积的碱式碳酸镍为Ni前躯体制备的非负载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加氢脱硫、加氢脱氮活性,脱硫率高达99.91%,脱氮率高达99.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合成 负载催化剂 Ni前躯体 柴油 加氢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合成Ni-Mo非负载型催化剂及催化加氢性能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欢 殷长龙 +1 位作者 赵蕾艳 刘晨光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9-24,共6页
采用水热反应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Ni、Mo比例的多孔Ni-Mo复合金属氧化物,用XRD,BET,SEM分析手段对其结构、孔性质等进行表征,并将Ni-Mo复合金属氧化物制备成Ni-Mo非负载型加氢催化剂,在连续流动高压微反装置上考察了其加氢脱硫、加氢脱... 采用水热反应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Ni、Mo比例的多孔Ni-Mo复合金属氧化物,用XRD,BET,SEM分析手段对其结构、孔性质等进行表征,并将Ni-Mo复合金属氧化物制备成Ni-Mo非负载型加氢催化剂,在连续流动高压微反装置上考察了其加氢脱硫、加氢脱氮和芳烃加氢饱和反应活性。结果表明,Ni-Mo复合金属氧化物具有钼酸镍铵晶相,而硫化态非负载型催化剂则具有MoS2和Ni3S2晶相,并且随着镍含量的增加,合成的Ni-Mo复合金属氧化物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呈增加的趋势,而孔径则表现出双介孔的特征;当Ni、Mo摩尔比为1∶1时,制备的非负载型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反应性能,加氢脱硫率达到100%,加氢脱氮率和加氢饱和率分别达到62.3%和2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反应 超低硫柴油 加氢脱硫 负载催化剂 Ni-Mo复合金属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硅材料及其负载型催化剂去除挥发性有机物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晓东 王吟 +1 位作者 杨一琼 陈丹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33-1646,共14页
介孔硅材料由于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均一的孔结构和大的孔径,常被用于分离、吸附和催化等领域.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介孔硅材料及其负载型催化剂去除各类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烃类、甲醇、甲醛、丙酮、苯、甲苯、萘、... 介孔硅材料由于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均一的孔结构和大的孔径,常被用于分离、吸附和催化等领域.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介孔硅材料及其负载型催化剂去除各类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烃类、甲醇、甲醛、丙酮、苯、甲苯、萘、乙酸乙酯等.讨论了介孔硅材料的结构对VOCs吸附过程的影响;介绍了不同催化剂消除各类VOCs的催化性能及反应机理,并重点评述了甲苯在不同催化剂上的研究进展.分析结果表明,介孔硅材料的表面环境、孔道结构以及宏观形貌是影响VOCs分子在介孔硅材料上吸附的主要因素;贵金属催化剂的应用需要提高其抗中毒性以及降低成本;过渡金属的研究应着重于研发高活性的负载型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催化剂.最后对国内外介孔硅材料及其负载型催化剂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今后催化剂的设计可以从"氧化硅载体"和"介孔孔道"两个方面展开,这将为设计合适的催化剂处理各类VOCs污染物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硅材料 负载催化剂 挥发性有机物 吸附 催化氧化 贵金属 贵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