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教师的非语言符号的教育意义 |
孙雅文
|
《海外英语》
|
2014 |
2
|
|
2
|
影像叙事中的视觉非语言符号探究 |
米高峰
张艺川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5 |
5
|
|
3
|
非语言符号在访谈节目中的运用 |
张建慧
|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
2021 |
0 |
|
4
|
基于非语言符号的街道可读性调查与评价——以洛阳市老城区为例 |
谭少华
陈璐瑶
|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
2019 |
3
|
|
5
|
教师的非语言符号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 |
张冠文
|
《山东教育科研》
北大核心
|
2002 |
12
|
|
6
|
基于非语言符号系统的养老社区交往空间塑造 |
陶舒晨
曹康
|
《规划师》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7
|
解读非语言符号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 |
李女仙
何新闻
|
《家具与室内装饰》
|
2007 |
3
|
|
8
|
双重乐感能力培养中对非语言符号的关照 |
陈怡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9
|
非语言符号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研究 |
孟亚玲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10
|
试析非语言符号在妈祖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从图形—背景理论的角度 |
吴晓红
|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
2011 |
2
|
|
11
|
非语言符号在英语电影解读中的作用探析 |
周玉花
|
《电影评介》
|
2009 |
1
|
|
12
|
《女王的棋局》中的非语言符号性隐喻 |
魏姝
|
《海外英语》
|
2023 |
1
|
|
13
|
电影《红楼梦》中的非语言符号运用探析 |
孟亚玲
魏继宗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14
|
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的影视非语言符号——以《包宝宝》为例 |
张帆
|
《海外英语》
|
2022 |
1
|
|
15
|
江西道教文化传播的视觉性非语言符号 |
魏军
赵阳
|
《宜春学院学报》
|
2017 |
0 |
|
16
|
现实主义青春片中非语言符号的价值塑造--以《送你一朵小红花》为例 |
杨翥鹏
张笑晗
|
《艺术家》
|
2022 |
0 |
|
17
|
浅谈《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非语言符号传播 |
闫伟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18
|
从语言符号论角度谈“网络语言”中的非语言符号 |
纪丽宏
|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
2006 |
6
|
|
19
|
浅析非语言符号在微电影广告中的表征作用 |
胡丽红
|
《电影评介》
|
2012 |
1
|
|
20
|
浅析德育课教学中的非语言符号传播及其德育功能 |
王霞
|
《安康师专学报》
|
2006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