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言语交流与课堂教学 被引量:12
1
作者 谭晓玉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46-51,共6页
非言语交流与课堂教学谭晓玉华东师大教育系一、问题的提出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言语和非言语协调统一的交流过程,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既重视言语交流,又重视非言语交流。但长期以来,人们只强调教学中的言语交流,忽视非言语交... 非言语交流与课堂教学谭晓玉华东师大教育系一、问题的提出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言语和非言语协调统一的交流过程,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既重视言语交流,又重视非言语交流。但长期以来,人们只强调教学中的言语交流,忽视非言语交流。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课堂就是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言语交流 言语行为 言语信息 课堂教学活动 教师 文化个性 基本特征 交际过程 言语符号 行为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言语交流在图书馆服务工作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新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0-72,共3页
非言语交流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形式 ,文章分析了非言语交流对言语交流的辅助和补偿作用 。
关键词 非言语交流 图书馆服务工作 图书馆员 读者 人际交往 补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有氧训练课中的非言语交流 被引量:2
3
作者 陈莉萍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6期128-130,134,共4页
非言语交流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近几年来逐渐被人重视起来。由于有氧训练课教学所存在特殊性 ,人们已经认识到了非言语交流研究不仅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而且是营造课堂氛围、决定教学效果的要素之一。在有氧训练教学... 非言语交流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近几年来逐渐被人重视起来。由于有氧训练课教学所存在特殊性 ,人们已经认识到了非言语交流研究不仅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而且是营造课堂氛围、决定教学效果的要素之一。在有氧训练教学中运用非言语提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训练 非言语交流 教学效果 体育教学 课堂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小学课堂教学的非言语交流 被引量:2
4
作者 谭晓玉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2期119-124,共6页
论中小学课堂教学的非言语交流谭晓玉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向量信息传递的动态系统。师生非言语交流在此系统中对教、学双方乃至整个教学活动产生着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 论中小学课堂教学的非言语交流谭晓玉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向量信息传递的动态系统。师生非言语交流在此系统中对教、学双方乃至整个教学活动产生着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决定着学校教学目标的最终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言语交流 言语行为 中小学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活动 教师 学业成绩 智力因素 空间形态 认知结构 心理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言语交流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国星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01年第5期71-72,共2页
关键词 非言语交流 课堂教学 课堂交流 师生感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堂中的非言语交流
6
作者 梁艺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7年第S1期121-123,共3页
影响课堂的非言语交流的因素主要是表情、姿态、沉默和教室的其他因素等。课堂教学离不开师生间的言语交流,但也不可缺少非言语交流,在探讨课堂中的非言语交流之前必须具备这样的观念:言语交流与非言语交流是动态的结合,没有固定的模式... 影响课堂的非言语交流的因素主要是表情、姿态、沉默和教室的其他因素等。课堂教学离不开师生间的言语交流,但也不可缺少非言语交流,在探讨课堂中的非言语交流之前必须具备这样的观念:言语交流与非言语交流是动态的结合,没有固定的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言语的流动多是单向的。实践证明:“满堂灌”的方式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今天的课堂,大多数情况下,不仅有言语交流,也有非言语交流,这两种交流是交叉运用或伴随出现,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言语交流 教师 言语信息 课堂行为 课堂教学 课堂活动 教学效果 皮亚杰 教学内容 时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决策》面试中的非言语交流技巧
7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2-112,共1页
人际交在中我们是同时使用有声语言、副语言、体态语三种手段进行交流的,也就是说:表达=有声语言+副语言+体态语。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交际过程中,35%的信息通过言语传递,65%的信息由非言语(副语言、体态语)来传递,由此非言... 人际交在中我们是同时使用有声语言、副语言、体态语三种手段进行交流的,也就是说:表达=有声语言+副语言+体态语。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交际过程中,35%的信息通过言语传递,65%的信息由非言语(副语言、体态语)来传递,由此非言语交流的作用可略窥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言语交流 交流技巧 《决策》 面试 有声语言 副语言 体态语 交际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学过程中的非言语交流
8
作者 何华敏 《教育理论与实践》 1988年第5期53-56,36,共5页
人类社会的交往是靠信息的交流得以实现的。一般说来,这种交流可以分为言语的和非言语的两种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言语交流是最主要的交际手段,“而大部分非言语交流不是代替言语而是伴随言语”(克特·W·巴克语)出现。... 人类社会的交往是靠信息的交流得以实现的。一般说来,这种交流可以分为言语的和非言语的两种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言语交流是最主要的交际手段,“而大部分非言语交流不是代替言语而是伴随言语”(克特·W·巴克语)出现。但尽管如此,非言语交流却具有言语交流取代不了的价值。在有些情境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言语交流 教学过程 言语信息 学生 教师 老师 理论与实践 注意力 动作 课堂纪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师口语教学中非言语因素的训练 被引量:1
9
作者 彭则翔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3-45,共3页
幼师口语教学中非言语因素的训练彭则翔一、非古语交流在幼师口话中的作用非言语交流即指在口语交际过程中为有声语言的交流传递着信息的(如动作、神情、情境、背景等)无声言语的总称。现在各师范院校的口语教材都设有“态势语”训练... 幼师口语教学中非言语因素的训练彭则翔一、非古语交流在幼师口话中的作用非言语交流即指在口语交际过程中为有声语言的交流传递着信息的(如动作、神情、情境、背景等)无声言语的总称。现在各师范院校的口语教材都设有“态势语”训练项目。虽然教材对态势语的解释不尽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因素 口语教学 非言语交流 幼儿教师 幼师 态势语 口语课 口语表达 教育教学 幼儿园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播音员与电视观众的非语言交流
10
作者 肖晓琳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1987年第3期76-79,共4页
人们在观赏优美动人的舞剧或诙谐幽默的哑剧时,往往可以从演员的扬眉转眸、举于投足之中感受到丰富的信息和情感,心与心在无言中靠近,情与情在无言中相通。社会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人类的非言语交流”。
关键词 电视播音员 非言语交流 有声语言 电视观众 传播效果 传播内容 情感 诙谐幽默 社会心理学 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医患交流的开拓之作高也陶《临床交流学概论》一书再版发行
11
作者 李恩昌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2年第2期261-261,共1页
高也陶编著的《临床交流学概论》一书于1989年由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经作者修改后于2010年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最早的临床交流学专著,吴孟超院士为该书作序。该书分绪论;符号、言语与机体;言语活动;非言语交流;临床交... 高也陶编著的《临床交流学概论》一书于1989年由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经作者修改后于2010年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最早的临床交流学专著,吴孟超院士为该书作序。该书分绪论;符号、言语与机体;言语活动;非言语交流;临床交流的背景;临床交流的相互作用;临床交流与病人安全;临床交流的技巧;临床交流的哲学与伦理九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交流 医患交流 发行 非言语交流 同济大学 相互作用 病人安全 出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语初探 被引量:1
12
作者 兰家广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1期67-72,共6页
本文认为,对体语仔细观察,不仅有助于对自然语言的理解,同时还能真实地发现谈话者不肯在言谈中直接透露的实情。了解和研究富有异国情趣的体语,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对外交流的需要。体语一般具有先天性,但多数是后天学成的,体语的这... 本文认为,对体语仔细观察,不仅有助于对自然语言的理解,同时还能真实地发现谈话者不肯在言谈中直接透露的实情。了解和研究富有异国情趣的体语,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对外交流的需要。体语一般具有先天性,但多数是后天学成的,体语的这种可传授性,因民族文化背景、社会风尚等不同,而表现出其民族性、时代性、社会性、临时和规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言语交流 体语 类型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项填补国内空白的创造性研究——评《教师体态语言艺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作仁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4期110-111,共2页
关于教师体态语言的研究,在国内,迄今基本上是一个空白的领域。虽然也有零星的论文发表,但就笔者所掌握的信息看,还未见有专门的研究者在这一领域开展系统的探讨。如今,这一“空白”被李振村和庄锦英两位年轻同志富有开创性的工作填补上... 关于教师体态语言的研究,在国内,迄今基本上是一个空白的领域。虽然也有零星的论文发表,但就笔者所掌握的信息看,还未见有专门的研究者在这一领域开展系统的探讨。如今,这一“空白”被李振村和庄锦英两位年轻同志富有开创性的工作填补上了!这使我感到惊喜和欣慰。在课堂教学的师生交往中,教师借以传布信息的手段主要由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构成。对于言语行为,人们很早便开始从宏观到微观全面细致地进行研究。应当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态语言 语言艺术 课堂教学 教师 创造性 非言语交流 言语行为 师生交往 论文发表 空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