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驱动的二维非规则采样快速傅里叶变换 被引量:3
1
作者 熊登 张剑锋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860-1867,共8页
非规则采样快速傅里叶变换(NFFT)主要用于快速计算非规则采样数据的频谱及重建.该方法为非规则采样数据频谱重建技术的核心算法.在实现NFFT算法时,高速度和高精度计算是其应用的前提和关键.本文针对二维NFFT计算效率,应用表驱动思路进... 非规则采样快速傅里叶变换(NFFT)主要用于快速计算非规则采样数据的频谱及重建.该方法为非规则采样数据频谱重建技术的核心算法.在实现NFFT算法时,高速度和高精度计算是其应用的前提和关键.本文针对二维NFFT计算效率,应用表驱动思路进行改进,将Gauss褶积算子由矩形改进为椭圆以减少计算量,将e指数计算改进为乘法以加快计算速度,并建表解决NFFT算法在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问题.本文同时给出了非规则采样地震数据NFFT谱重建方法.最后本文给出算例验证提出方法的计算速度和精度,和非规则采样地震资料重建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规则采样 非规则采样快速傅里叶变换 快速傅里叶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振动引起的非规则采样降质图像复原方法 被引量:6
2
作者 智喜洋 张伟 +1 位作者 李立源 孙晅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14,共6页
针对卫星振动引起的TDICCD相机非规则采样导致像质退化的问题,提出了非规则采样降质退化图像的复原方法.首先利用基于非均匀快速傅里叶变换的频域插值对非规则采样的几何降质退化规律进行建模,并结合遥感成像的模糊退化过程,建立非规则... 针对卫星振动引起的TDICCD相机非规则采样导致像质退化的问题,提出了非规则采样降质退化图像的复原方法.首先利用基于非均匀快速傅里叶变换的频域插值对非规则采样的几何降质退化规律进行建模,并结合遥感成像的模糊退化过程,建立非规则采样降质图像退化模型.然后利用频域插值特性将模型逆求解过程转换为Toeplitz矩阵系统的线性方程求解问题,实现了快速求解,提出非规则采样几何降质和模糊退化的综合处理方法.最后利用测试图形和真实遥感图像对方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严重模糊、几何降质及高噪声水平条件下,复原后的图像与理想图像的结构相似度仍优于0.93,而且具有较高的处理效率.该方法能有效应用于在轨振动引起的非规则采样降质的复原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振动 非规则采样 几何降质 退化模型 图像复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区域非规则采样系统ETo的最优等值线图Kriging法绘制及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史海滨 陈亚新 +2 位作者 徐英 郭克贞 何京丽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337-342,共6页
作物需水量是水资源循环与水分消耗的主要形式,也是资源分配与评价的主要依据。参考作物需水量(ETo)是其中的一个核心部分。目前国内外研究仅关注ETo计算方法及等值线图绘制,并多以传统的线性插值方法进行手工绘制或计算机绘制。而关于... 作物需水量是水资源循环与水分消耗的主要形式,也是资源分配与评价的主要依据。参考作物需水量(ETo)是其中的一个核心部分。目前国内外研究仅关注ETo计算方法及等值线图绘制,并多以传统的线性插值方法进行手工绘制或计算机绘制。而关于大区域非规则采样ETo最优等值线图绘制方法尚少见报道。ETo主要受区域性蒸发面的液体扩散及其向上空的气体紊流的空气动力学作用即环境条件影响,主要与气象和地理条件有关,具有区域性变量的特征。本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复杂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下绘制牧草ETo区域性空间变异规律和最优等值线图为目标,采用了地质统计学方法并探讨Kriging最优无偏估计方法用于大区域非规则采样条件下区域信息估计的途径。根据118万km^2面积内135个非规则分布气象站30年气象资料,通过对非规则采样信息的正则化处理,在传统最优内插估计方法基础上,进行了误差控制下的适当外推,构成了内插与外推的合理结合。在提供资源估值的同时还可提供估值误差σ_k^2。对大区域非规则网格等值线图绘制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o 最优等值线图 Kriging法 非规则采样 大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采样率地震勘探技术(MrSET)探讨
4
作者 倪宇东 姜福豪 +4 位作者 邹雪峰 蓝益军 柳兴刚 门哲 许银坡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9-1180,共12页
时间采样以及空间采样问题是地震勘探基本问题,空间采样方式包括规则采样、非均匀(非规则)采样、随机采样等.从地震波场的带限性、空间域非均匀性、地下构造多样性出发,提出多采样率地震勘探技术(MrSET),尝试组合不同空间采样方式.多采... 时间采样以及空间采样问题是地震勘探基本问题,空间采样方式包括规则采样、非均匀(非规则)采样、随机采样等.从地震波场的带限性、空间域非均匀性、地下构造多样性出发,提出多采样率地震勘探技术(MrSET),尝试组合不同空间采样方式.多采样率地震勘探观测系统设计一般应满足5项准则,探讨了多采样率数据处理基本方法,并以合成数据和实际数据的处理效果为基础,总结了多采样率地震勘探技术的7个方面优势.在相同道密度前提下,与规则采样相比,多采样率地震勘探技术更能满足复杂地震波场、弱能量绕射波与散射波充分采样的需要,是一项能提高反射地震数据成像精度的地震勘探技术,经过进一步研究将有巨大潜力成为(陆上、海洋)节点地震勘探时代常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则采样 随机采样 均匀(规则)采样 采样采样 逆散射成像 数据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缩感知的地震数据采集实践 被引量:11
5
作者 吕公河 邸志欣 +5 位作者 霍守东 罗明秋 丁建强 石太昆 舒国旭 许建国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31-841,共11页
介绍了基于压缩感知的非规则观测系统设计以及在中国西部沙漠地区实现的第一块基于压缩感知的地震数据采集。在进行压缩感知观测系统设计时采用贪心序贯算法,以逐点增加的方式确定检波点与炮点的位置并构建观测矩阵,按照观测矩阵与稀疏... 介绍了基于压缩感知的非规则观测系统设计以及在中国西部沙漠地区实现的第一块基于压缩感知的地震数据采集。在进行压缩感知观测系统设计时采用贪心序贯算法,以逐点增加的方式确定检波点与炮点的位置并构建观测矩阵,按照观测矩阵与稀疏变换矩阵的不相关性来确定观测系统,然后利用确定的观测系统,基于探区的速度模型进行正演模拟,以验证观测系统的有效性,从而确定最终的观测系统。针对中国西部沙漠试验区的具体情况设计了块状非规则(随机)采样观测系统,纵横向检波点在一定约束条件下不均匀分布、激发点近于随机不规则分布。首次采用可控震源进行了数据采集,获得了1760炮的地震数据。通过数据重建,得到了4倍密度(7.5m×7.5m的面元)数据体,偏移成像后的地震剖面品质比常规剖面(15m×15m)明显提高。与规则高密度采集相比,此次基于压缩感知的地震数据采集虽然检波点、炮点大幅度减少,但重建后的高密度规则数据的偏移成像质量有了明显提高。该稀疏采集试验不仅为后续高密度数据重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际资料和应用经验,而且对于东部复杂障碍区的地震数据采集也具有借鉴意义。采用"节点仪器+压缩感知+可控震源"的采集方式,将是一种最佳组合,会取得更高的效益和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稀疏 非规则采样 观测系统 数据重建 贪心序贯算法 高密度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表示的频域OCT图像降噪技术研究
6
作者 陈平生 龙丹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885-1888,共4页
在压缩感知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非规则采样层析数据的重建方法,主要研究了频域光学相关层析(SDOCT)数据的降噪问题。采用传统的B-scans扫描模式得到一系列具有高SNR的图像,对每一幅高SNR图像训练得到一个稀疏表示字典,然后由所得到... 在压缩感知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非规则采样层析数据的重建方法,主要研究了频域光学相关层析(SDOCT)数据的降噪问题。采用传统的B-scans扫描模式得到一系列具有高SNR的图像,对每一幅高SNR图像训练得到一个稀疏表示字典,然后由所得到的稀疏表示字典对低SNR的B-scans图像进行降噪,称这种方法为多层稀疏层析降噪算法(MSBTD)。其基本原理是在通常的SDOCT数据中,相邻的B-scans数据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噪声类型。其优点在于其不需要在大多数方位向获取超过一个B-scans数据,因此会明显降低扫描时间。尽管稀疏表示方法在图像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MSBTD算法的最大创新点在于其结合了一种常用的扫描算法,使其适用于医学上的SDOCT处理。仿真表明MSBTD算法能够取得优于传统降噪方法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关层析 压缩感知 非规则采样 稀疏表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I:基于压缩感知的高精度高效率地震资料采集技术 被引量:17
7
作者 李成博 张宇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37-542,共6页
介绍了CSI(Compressive Seismic Imaging)技术。该技术是基于压缩感知理论所开发出的一整套地震资料采集和处理综合技术,主要包括非规则最优化采样设计、地震信号的稀疏化处理、基于稀疏反演的数据重构及同时震源分离等内容。CSI利用非... 介绍了CSI(Compressive Seismic Imaging)技术。该技术是基于压缩感知理论所开发出的一整套地震资料采集和处理综合技术,主要包括非规则最优化采样设计、地震信号的稀疏化处理、基于稀疏反演的数据重构及同时震源分离等内容。CSI利用非规则最优化设计和独立同时震源作业,极大地提高了采集效率,缩短了采集周期,从而以较低成本完成高品质、高密度的三维地震资料采集。在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通过信号分离与数据重建来高保真地恢复叠前地震信号。海底节点、海上拖缆和陆地可控震源等生产项目中的应用结果表明,与宽频带处理以及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相结合,CSI提供了高质量、高精度的地下成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非规则采样 稀疏反演 高效高密度采集 叠前深度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