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具有不同限制结构的N,N-二甲基氨基烯酮类化合物的非辐射衰减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汪鹏飞 吴世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756-760,共5页
研究了具有不同限制结构的N,N-二甲氨基烯酮类化合物的非辐射衰变过程,通过研究过类化合物在不同温度下的荧光量子产率与温度的关系,计算出表观活化能,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受阻结构的各化合物,在不同极性和不同粘度的介质条件下... 研究了具有不同限制结构的N,N-二甲氨基烯酮类化合物的非辐射衰变过程,通过研究过类化合物在不同温度下的荧光量子产率与温度的关系,计算出表观活化能,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受阻结构的各化合物,在不同极性和不同粘度的介质条件下具有不同的非辐射机制,在非极性溶剂中,其非辐射机制主要是由nπ-ππ相互作用引起的分子内转换;而在高粘度极性溶剂中,分子内旋转损耗是主要的非辐射衰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氨基烯酮 辐射衰减 荧光量子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煤体三轴蠕变试验的非线性伯格斯模型 被引量:8
2
作者 屈丽娜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85-991,共7页
为解决传统伯格斯模型无法描述煤体加速蠕变的缺陷,利用RLW-500G煤岩三轴蠕变-渗流试验系统对原煤试样开展三轴压缩蠕变试验,分析了不同应力水平下煤样轴向应变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针对煤样加速蠕变过程中应变加速度与时间呈正比的关系,... 为解决传统伯格斯模型无法描述煤体加速蠕变的缺陷,利用RLW-500G煤岩三轴蠕变-渗流试验系统对原煤试样开展三轴压缩蠕变试验,分析了不同应力水平下煤样轴向应变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针对煤样加速蠕变过程中应变加速度与时间呈正比的关系,利用一个非线性黏-弹-塑性体来表示煤体加速蠕变特征,将其与伯格斯体进行串联得到一个改进的非线性伯格斯模型,推导得到该模型在三维状态下的蠕变方程表达式。利用原煤三轴压缩蠕变试验数据,采用模型辨识的方法对改进的非线性伯格斯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拟合曲线与试验结果高度吻合,相关系数平方R^2均高于0.98,能够较好地反映出煤样非衰减蠕变过程中3个阶段的变化特征,拟合结果表明改进的非线性伯格斯模型具有较高适用性及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变试验 黏-弹-塑性体 加速蠕变 伯格斯模型 非衰减蠕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饱和南宁膨胀土蠕变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曾庆国 陆沿强 《山西建筑》 2009年第4期120-121,共2页
针对不同试验条件,对非饱和南宁膨胀土进行了一系列室内对比试验研究,探讨了该膨胀土样的蠕变特性,结果表明:对于一定含水率的非饱和膨胀土样,当上部荷载为50 kPa时,其应变随时间呈衰减趋势,且随荷载增加,应变迅速发展,加载6 h后,土样... 针对不同试验条件,对非饱和南宁膨胀土进行了一系列室内对比试验研究,探讨了该膨胀土样的蠕变特性,结果表明:对于一定含水率的非饱和膨胀土样,当上部荷载为50 kPa时,其应变随时间呈衰减趋势,且随荷载增加,应变迅速发展,加载6 h后,土样应变随时间呈非衰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蠕变 饱和 非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数字地震波资料研究新疆天山中东段地区的介质衰减特征 被引量:24
4
作者 赵翠萍 张智强 +1 位作者 夏爱国 刘杰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4年第3期300-305,共6页
利用新疆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155条地震波形资料,根据S波记录得到观测振幅谱,采用遗传算法联合反演的方法研究了新疆天山中东段地区(乌鲁木齐—乌苏—库尔勒地区)的几何衰减模型、介质非弹性衰减模型。结果表明:在500 km震源距范围内,研... 利用新疆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155条地震波形资料,根据S波记录得到观测振幅谱,采用遗传算法联合反演的方法研究了新疆天山中东段地区(乌鲁木齐—乌苏—库尔勒地区)的几何衰减模型、介质非弹性衰减模型。结果表明:在500 km震源距范围内,研究区地震波的几何衰减满足三段衰减模型;研究区非弹性衰减Q值随频率f的关系为:Q(f)=344f^(0.55)。本研究为今后在该研究区利用数字地震观测资料开展震源谱的恢复和强地面运动的模拟等地震学、工程地震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天山中东段地区 弹性衰减 几何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无限位相分布的尾部衰减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宏波 侯振挺 《应用概率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84-590,共7页
本文在分布概率生成函数或Laplace-Stieltjes变换的基础上讨论一类特殊的无限位相分布的尾部衰减性质.结果表明,与有限位相分布不同,所讨论的无限位相分布不再具有几何衰减或指数衰减的性质.
关键词 无限位相分布 尾部衰减 几何衰减 指数衰减 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宁膨胀土的次固结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曾庆国 张春顺 肖宏彬 《公路工程》 2008年第1期10-13,共4页
针对非饱和及饱和南宁膨胀土进行了一系列室内试验研究,探讨了该膨胀土样的非线性流变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一方面,对于一定含水率的非饱和膨胀土,在加荷初期2 h内,随荷载增加,应变迅速发展;当施加的初始荷载较小时,6 h后,试样应变随时... 针对非饱和及饱和南宁膨胀土进行了一系列室内试验研究,探讨了该膨胀土样的非线性流变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一方面,对于一定含水率的非饱和膨胀土,在加荷初期2 h内,随荷载增加,应变迅速发展;当施加的初始荷载较小时,6 h后,试样应变随时间呈衰减趋势;当施加的初始荷载较大时,6 h后,试样应变呈现非衰减趋势,且含水率越大,非衰减趋势愈明显;饱和膨胀土样的e—lgt、e—lgp曲线与荷载是有关的;预压饱和土样的线胀率大约是无预压饱和土样线胀率的1倍。研究成果在理论学习及地基处理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次固结 非衰减 分级加载 线胀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性粘土蠕变性的尖点突变模式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琛 刘浩吾 彭越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1-13,共3页
应用突变理论的尖点突变模型分析塑性粘土的蠕变性能,建立了简单的位移~剪应力~时间(λ~τ~t)关系.该尖点突变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材料的衰减和非衰减蠕变性能,且能够描述后者中的急剧破坏阶段.实例证明,该模型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关键词 塑性粘土 蠕变性 尖点突变模式 非衰减蠕变 线性流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层的地震低频响应及识别 被引量:7
8
作者 边立恩 贺振华 黄德济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8年第6期573-576,18,共4页
常规地震资料处理中把大地看成是完全弹性介质,实际上,地层岩石孔隙中常常含有流体(油、气、水),当地震波在其中传播时要发生与频率相关的能量衰减和相位畸变,且高频成分的衰减、散射和弥散远高于低频成分。地层介质对地震波的这种选频... 常规地震资料处理中把大地看成是完全弹性介质,实际上,地层岩石孔隙中常常含有流体(油、气、水),当地震波在其中传播时要发生与频率相关的能量衰减和相位畸变,且高频成分的衰减、散射和弥散远高于低频成分。地层介质对地震波的这种选频吸收作用使得在地震波的低频成分中保留了更为丰富的反映介质性质的信息。为此,开展了储层的地震低频响应研究。首先将Korneev等提出的一维弥散粘滞型波动方程拓展为二维形式,推导出二维形式下波动方程的解;然后设计了二维透镜体储层模型,采用二维弥散粘滞型波动方程通过相位移加插值方法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室物理模拟结果类似,从理论上证实了含流体储层存在低频高能量现象(低频伴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场 弥散粘滞型波动方程 弹性衰减 低频伴影 储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磁力启动器保护算法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但扬清 朱艳伟 《煤炭技术》 CAS 2007年第1期26-28,共3页
微机保护算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综合保护的精度和速度,所以需要根据保护对象选择一种最优的算法。文章以智能磁力启动器综合保护装置为研究对象,对全波傅氏算法和半波傅氏算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提出一种适用于本保护器的半波傅氏修正算法... 微机保护算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综合保护的精度和速度,所以需要根据保护对象选择一种最优的算法。文章以智能磁力启动器综合保护装置为研究对象,对全波傅氏算法和半波傅氏算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提出一种适用于本保护器的半波傅氏修正算法,仿真结果验证了本算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保护 傅氏算法 衰减周期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云南漾濞地震序列中强(M_(S)≥5.0)地震强震动特征
10
作者 强生银 王宏伟 +2 位作者 温瑞智 任叶飞 崔建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2-248,共7页
2021年云南漾濞地震序列包括4次M_(S)≥5.0中强地震(M_(S)5.6前震、M_(S)6.4主震、M_(S)5.0和M_(S)5.2余震),这四次中强地震中强震动台站和地震烈度速报台共获得强震动记录近千组,尤其近场记录,这些记录为分析强震动特征提供了良好契机... 2021年云南漾濞地震序列包括4次M_(S)≥5.0中强地震(M_(S)5.6前震、M_(S)6.4主震、M_(S)5.0和M_(S)5.2余震),这四次中强地震中强震动台站和地震烈度速报台共获得强震动记录近千组,尤其近场记录,这些记录为分析强震动特征提供了良好契机.本文选取550组高质量的强震动记录,经过严格的记录数据处理后,采用插值方法给出了M_(S)6.4主震峰值地面加速度(PGA)和峰值地面速度(PGV)的空间分布,空间分布受震源破裂方向性和局部场地效应的影响,利用破裂方向性系数C d表示震源破裂方向性相关的强震动峰值参数的方位角相关性,反演给出了四次地震的震源破裂方向性特征,其中M_(S)6.4主震为沿NNW-SSE走向的双向非对称破裂事件,优势破裂方向为SSE,在优势破裂方向上的破裂约占整个破裂长度的85%.将四次地震PGA、5%阻尼比拟加速度反应谱(PSA)与ASK14预测模型的预测中位值进行对比,事件间残差均为负值,表明四次漾濞中强地震中地震动的震源效应相对较弱,短周期地震动的震源效应可能与地震类型相关,震源效应M_(S)5.6前震>M_(S)6.4主震>M_(S)5.2余震,事件间残差随距离增大呈上升趋势,表明漾濞地震发震区及附近区域的非弹性衰减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地震序列 强震动特征 破裂方向性 震源效应、弹性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成像到反演:叠前深度偏移的理论、实践与发展 被引量:28
11
作者 张宇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3,共23页
早期地震偏移的目标是通过寻找地下反射面的位置来落实井位。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地震偏移技术日趋精深。特别是随着叠前深度偏移的广泛应用,地震偏移结果为解释人员进行精细的地质构造描述提供了较为可靠的资料。梳理并总结了叠前深... 早期地震偏移的目标是通过寻找地下反射面的位置来落实井位。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地震偏移技术日趋精深。特别是随着叠前深度偏移的广泛应用,地震偏移结果为解释人员进行精细的地质构造描述提供了较为可靠的资料。梳理并总结了叠前深度偏移的一些重要理论和应用现状,以及为满足生产需求所发展起来的一些方法和技术。从真振幅偏移理论出发,介绍了生产中常用的Kirchhoff偏移、射线束偏移和单程波偏移等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特别讨论了逆时偏移的理论和应用。介绍了逆时偏移研究中涉及的一些重要技术方法,如叠前道集输出、各向异性偏移、非弹性衰减补偿、组合炮记录偏移、成像中的鬼波补偿、多次波成像等等。讨论了最小二乘偏移的理论、方法以及其面临的主要困难,分析了偏移反褶积和最小二乘偏移的区别。全波形反演是近十年来勘探地球物理研究的热点,真振幅偏移理论可以作为联系成像与反演的纽带,全波形反演的算法核心仍然是基于反演的真振幅逆时偏移。对全波形反演的一些重要问题,如低频缺失、走时反演、反射波反演、多参数反演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介绍了该领域所取得的一些新进展。自动化全波形反演大幅简化了处理流程、降低了工作成本、提高了成像精度。更重要的是,这一技术有助于反演出高精度的定量地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深度偏移 真振幅偏移 逆时偏移 Kirchhoff偏移 共成像点道集 各向异性偏移 弹性衰减补偿 多次波偏移 鬼波 最小二乘偏移 偏移反褶积 全波形反演 跳周现象 多参数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气泡群的参数反演
12
作者 侯森 赵梅 胡长青 《声学与电子工程》 2018年第4期5-8,共4页
为降低经典共振估计法在反演较高浓度气泡群时的误差,提出一种改进的共振估计模型,通过将非共振衰减和气泡群共振频率展宽引入到经典共振估计模型的计算之中,实现了对气泡间相互作用复杂的高浓度气泡群的反演。理论仿真表明改进的共振... 为降低经典共振估计法在反演较高浓度气泡群时的误差,提出一种改进的共振估计模型,通过将非共振衰减和气泡群共振频率展宽引入到经典共振估计模型的计算之中,实现了对气泡间相互作用复杂的高浓度气泡群的反演。理论仿真表明改进的共振估计模型得到了较好的反演结果。该方法可为反演较高浓度的气泡群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气泡群 气泡间相互作用 共振频率展宽 共振估计模型 共振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Remark on the Time Decay of Non-Newtonian Flows in R3
13
作者 YIN Gu-liang 《Chinese Quarterly Journal of Mathematics》 CSCD 2009年第1期69-74,共6页
In the study of long time asymptotic behaviors of the solutions to a class system of the incompressible non-Newtonian fluid flows in R3, it is proved that the weak solutions decay in L2 norm at (1 + t)- 3/4 and the... In the study of long time asymptotic behaviors of the solutions to a class system of the incompressible non-Newtonian fluid flows in R3, it is proved that the weak solutions decay in L2 norm at (1 + t)- 3/4 and the error of difference between non-Newtonian fluid and linear equation is also investigated. The findings are mainly based on the classic Fourier splitting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cay rates Fourier splitting methods non-Newtonian flow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