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血栓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腔内治疗 被引量:4
1
作者 叶开创 陆信武 +7 位作者 李维敏 黄英 黄新天 陆民 刘晓兵 殷敏毅 施慧华 蒋米尔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3期57-59,共3页
目的评价腔内治疗非血栓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nonthrombotic 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NIVCS)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6月到2008年6月在我科行NIVCS腔内治疗的技术成功率、疗效及并发症。结果研究期间... 目的评价腔内治疗非血栓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nonthrombotic 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NIVCS)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6月到2008年6月在我科行NIVCS腔内治疗的技术成功率、疗效及并发症。结果研究期间,共收治68例NIVCS患者,男性21例,女性47例;左下肢64例,右下肢4例;年龄37~86岁,平均49.6岁;均采用经患肢股静脉穿刺行髂静脉受压段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术,对61例合并有浅静脉曲张患者同时予曲张浅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技术成功率100%。术后随访14~48个月(平均26.7个月),髂静脉通畅率100%(68/68),肿胀缓解率79.2%(42/53),溃疡治愈率76.2%(16/21),疼痛缓解率75.0%(18/24),1例静脉曲张复发,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及介入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腔内治疗NIVCS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安全性高、疗效确切且无严重并发症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治疗 支架 激光 非血栓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行静脉造影在非血栓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2
作者 叶开创 陆信武 +4 位作者 李维敏 黄英 黄新天 陆民 蒋米尔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98-1100,1103,共4页
目的探讨顺行静脉造影在非血栓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NIVC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6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经左下肢顺行静脉造影诊断的NIVCS(A组+B组)和原发性下肢静脉慢性功能不全(C... 目的探讨顺行静脉造影在非血栓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NIVC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6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经左下肢顺行静脉造影诊断的NIVCS(A组+B组)和原发性下肢静脉慢性功能不全(CVI)患者(C组)的病例资料,NIVCS患者均经静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确诊。A组采用受压髂静脉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术和曲张浅静脉腔内激光(EVLA)治疗,B组和C组均接受EVLA治疗,随访比较各组疗效。结果顺行静脉造影检查共发现91例NIVCS患者(A组39例,B组52例)和554例原发性CVI患者(C组)。随访1~24个月,A组和C组疗效确切,而B组效果欠佳。结论顺行静脉造影诊断NIVCS的特异性高,对NIVCS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即顺行静脉造影诊断的NIVCS患者在治疗浅静脉返流的同时常需处理髂静脉的回流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行静脉造影 诊断 静脉受压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在非血栓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诊治中的价值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翔 周斌 +3 位作者 陈国君 洪毅 葛进 李钦传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22-826,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技术在非血栓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NIVCS)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 823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下肢静脉造影患者共324例,CT和临床症状高度怀疑NIVCS且造影...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技术在非血栓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NIVCS)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 823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下肢静脉造影患者共324例,CT和临床症状高度怀疑NIVCS且造影无法明确腔内治疗手术指征时进一步作IVUS检查,造影或IVUS检测结果明确髂静脉狭窄>50%时行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结果本组确诊NIVCS患者165例,其中单纯静脉造影确诊81例(49.1%),进一步由IVUS确诊84例(50.9%)。造影、IVUS显示平均狭窄率分别为(33±18)%、(78±16)%(狭窄病变直径与IVUS导管直径相等时狭窄率为100%)(P<0.01)。以IVUS为标准,默认IVUS检测狭窄率>50%为阳性,则髂静脉造影灵敏度为49%。本组患者保守治疗34例,植入支架131例(左侧病变102例,右侧病变21例,双侧病变8例)。随访6~36个月,平均27.4个月,术后12个月支架一期通畅率100%。结论 NIVCS诊断和治疗中采用IVUS检查能更为准确地评估狭窄率、检测管径、评估支架植入后情况,在部分髂静脉造影无法明确狭窄率及腔内介入手术指征情况下,可为治疗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 血管腔内治疗 支架 静脉受压综合征 血管成形术 May-Thurner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侧非血栓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特征及腔内治疗的疗效研究
4
作者 徐红豆 杨亮 +4 位作者 姚双龙 王韬 许晴 胡世兵 徐旭然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0-374,共5页
目的探究右侧非血栓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NIVCS)的临床和影像特征以及腔内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9年1月至2024年2月江苏大学附属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下肢静脉造影的影像资料,选取一组临床上诊断为右侧非血栓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目的探究右侧非血栓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NIVCS)的临床和影像特征以及腔内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9年1月至2024年2月江苏大学附属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下肢静脉造影的影像资料,选取一组临床上诊断为右侧非血栓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并且行腔内治疗的患者,分析其临床及影像特征、技术成功率、术后临床改善情况及支架通畅率。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30.2个月(3~58个月),共24例患者(年龄42~73岁)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比例明显高于女性[男性∶女性=22(91.7%)∶2(8.3%),P<0.001]。根据CEAP(clinical etiologic anatomic pathophysiologic)分级,C3级14例,C4级9例,C6级1例。影像显示患者最常受压的部分是髂外静脉近心端占62.5%(15/24),其次为髂总静脉分叉段近心端为20.8%(5/24),外压结构最常为髂内外动脉58.3%(14/24),其次为髂外动脉与骶骨20.8%(5/24)。技术成功率100%(24/24),且每例患者均仅植入1枚支架(直径12~14 mm,长度80~90 mm),其中最常应用的支架类型为Smart control,占79.2%(19/24)。随访期间,患者水肿缓解率为85.7%(18/21),溃疡的愈合率100%(1/1),所有支架均保持通畅。结论右侧非血栓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更常见于男性患者,因受压部位常位于髂静脉中远心端,术中植入支架可能很少影响对侧髂静脉血流,血管腔内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治疗 右侧血栓性静脉压迫综合征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综合介入治疗 被引量:28
5
作者 崔艳峰 徐浩 +5 位作者 祖茂衡 顾玉明 李国均 张庆桥 魏宁 许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02-606,共5页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发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8例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发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经颈静脉插管溶栓、左髂静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治疗,部分血栓已蔓延至下腔静脉的患者在溶栓前行...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发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8例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发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经颈静脉插管溶栓、左髂静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治疗,部分血栓已蔓延至下腔静脉的患者在溶栓前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结果 28例患者均在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术中造影检查明确诊断;5例行可回收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所有患者均经颈静脉置入溶栓导管于髂股静脉进行溶栓治疗,髂股静脉血栓溶解率100%,溶栓后均予以球囊扩张左髂总静脉,其中6例置入髂静脉支架。术后肢体肿胀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随访3~12个月临床效果满意。结论采用滤器置入、经颈静脉溶栓、髂静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治疗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发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受压综合征 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溶栓 球囊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伴与不伴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比较 被引量:10
6
作者 汪海洋 孙建明 +2 位作者 陈以宽 张骞 祁小桐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27-631,共5页
目的评估腔内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伴与不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下肢静脉造影确诊并经血管腔内治疗的148例IVC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伴发DVT,分为非血栓性IVCS(NIVCS组,n=... 目的评估腔内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伴与不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下肢静脉造影确诊并经血管腔内治疗的148例IVC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伴发DVT,分为非血栓性IVCS(NIVCS组,n=81)、血栓性IVCS(TIVCS组,n=67)。术后随访患肢症状改善情况及髂静脉通畅性。结果 148例患者中4例接受单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141例接受PTA+支架植入术,3例手术失败,技术成功率为97.97%(145/14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46%(14/148),无严重并发症发生。NIVCS组63例术后3~6个月接受二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曲张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均获成功。术后NIVCS组、TIVCS组患者症状均得到缓解,腔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53%、94.03%(P=0.410)、髂静脉通畅率分别为96.30%、91.04%(P=0.316)。平均随访15.6(6~30)个月,TIVCS组有2例DVT复发,NIVCS组无静脉曲张复发;NIVCS组、TIVCS组患者腔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59%、90.90%(P=0.465),但NIVCS组髂静脉通畅率明显高于TIVCS组(92.65%对80.00%,P=0.038)。结论腔内治疗IVCS患者效果良好,并发症少。血栓性IVCS患者腔内治疗的中远期髂静脉通畅率低于非血栓性IVCS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治疗 静脉受压综合征 静脉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手术治疗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继发左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 被引量:5
7
作者 周忠信 符方勇 +1 位作者 林智琪 潘春球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1-134,共4页
目的探讨复合手术治疗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继发左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LDVT)的操作要点和疗效。方法 36例IVCS继发急性LDVT,予以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2例术中明确为IVCS合并陈旧性LDVT急性发作,放弃左髂静脉支架置入术。34例经左股... 目的探讨复合手术治疗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继发左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LDVT)的操作要点和疗效。方法 36例IVCS继发急性LDVT,予以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2例术中明确为IVCS合并陈旧性LDVT急性发作,放弃左髂静脉支架置入术。34例经左股静脉切开,以Fogarty上行取栓,远心端序贯挤压取栓。2例予以覆膜支架,32例予以裸支架植入髂总静脉。术后常规抗凝溶栓,动态监测患肢周径、D-二聚体、血清纤维蛋白原(FBG)和血管通畅情况。结果 2例髂静脉支架展开不良行球囊扩张后残留血栓经裸支架挤入管腔中,予以接触溶栓5-7 d;1例裸支架向后移位予以再次支架纠正;3例因溶栓致FBG下降出现自限性出血。34例取栓患者治疗第3、6、30和180天患肢周径与治疗前存在统计学差异(踝上5 cm:F=3.060,P=0.030;膝下10 cm:F=3.114,P=0.028;膝上10 cm:F=2.961,P=0.034),治疗第3、6、30和180天的D-二聚体水平与治疗前有显著差异(F=3.869,P=0.011),治疗第3、6、30和180天的FBG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F=1.163,P=0.345),总显效率83.3%(26/34),总有效率91.2%(31/34)。结论针对IVCS合并急性LDVT,尽可能地取净血栓恢复血流通道后,以支架径向支撑狭窄或闭塞的髂总静脉,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受压综合征 静脉血栓 血栓切除术 复合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发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导管取栓与介入治疗 被引量:4
8
作者 杨轲 王雅 马从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291-2292,共2页
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发急性髂股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单纯抗凝和溶栓治疗血栓复发率和血栓后遗症发生率高,2008年3月至2010年6月,我院对17例该病患者采用导管取栓与介入综合治疗措施.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受压综合征 导管取栓 溶栓治疗 并发 股深静脉血栓形成 介入综合治疗 疗效满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伴左下肢深静脉血栓43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杰 吴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3-164,共2页
髂静脉受乐综合征主要是南于存髂总动脉与第五腰椎共同压迫左髂总静脉而引起的左下肢静脉回流障碍的症候群.临床表现为下肢静脉曲张、肿胀,皮肤色素沉着、溃疡等。此综合征双侧均可发生,但以左侧多见,所以多称为左髂静脉受斥综合征... 髂静脉受乐综合征主要是南于存髂总动脉与第五腰椎共同压迫左髂总静脉而引起的左下肢静脉回流障碍的症候群.临床表现为下肢静脉曲张、肿胀,皮肤色素沉着、溃疡等。此综合征双侧均可发生,但以左侧多见,所以多称为左髂静脉受斥综合征,即Cockett综合征。下肢静脉回流障碍,静脉内膜继发增生、粘连、狭窄甚至闭塞,致髂静脉回流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受压综合征 左下肢深静脉血栓 静脉回流障碍 COCKETT综合征 诊治 下肢静脉曲张 皮肤色素沉着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旋转DSA在非血栓性髂静脉受压病变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强 王涛 +2 位作者 梁思渊 周龙 丁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80-484,共5页
目的探讨3D旋转DSA导引在非血栓性髂静脉受压病变(NIVCL)支架植入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台州市立医院收治的108例NIVCL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和造影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54例,采用3D旋转DSA导引... 目的探讨3D旋转DSA导引在非血栓性髂静脉受压病变(NIVCL)支架植入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台州市立医院收治的108例NIVCL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和造影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54例,采用3D旋转DSA导引下髂静脉支架植入)和对照组(54例,采用传统正斜位DSA导引下支架植入)。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对比剂用量、X射线当量及支架植入情况。两组患者一期处理下肢浅静脉曲张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支架植入、支架内通畅情况,并发症,静脉疾病临床严重度评分(VCSS)和静脉功能障碍评分(VDS),浅静脉曲张复发率等。结果观察组平均对比剂用量、手术时间、X射线当量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左右侧植入支架与左侧续接第2枚支架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76,P=0.485);术后VCSS评分、VDS评分,肿胀、疼痛比例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观察组术后支架内通畅率100%,对照组有2例术后15 d出现全肢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两组间VCSS评分、VDS评分、下肢静脉曲张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旋转DSA与传统正斜位DSA相比能更快更好地显示NIVCL患者髂静脉受压位置及程度,有助于准确评估支架与静脉管腔关系,导引支架顺利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静脉受压病变 3D旋转DSA 静脉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伴髂静脉受压综合征一站式介入治疗临床效果和流程分析 被引量:26
11
作者 刘文导 李锦伟 +3 位作者 梁晓聪 黄准 孟凡喆 常钢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9-73,共5页
目的探讨一站式经皮机械清除血栓(PMT)和髂静脉成形术治疗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伴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安全性、有效性及流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接受一站式PMT、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 目的探讨一站式经皮机械清除血栓(PMT)和髂静脉成形术治疗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伴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安全性、有效性及流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接受一站式PMT、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髂静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的41例急性左下肢DVT伴IVCS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置入下腔静脉滤器,PMT、PTA和支架植入术同期完成,术后达到Ⅲ级静脉开通患者同期取出滤器,其余经足背留置针小剂量溶栓。术后第1、3、6个月门诊随访,下肢静脉彩色超声评估下肢深静脉和髂静脉血流通畅情况。结果 41例患者一站式介入治疗均获成功,显效率87.8%(n=36),总有效率100%。AngioJet导管抽吸时间为110~480 s,平均(317.25±83.58) s。静脉Ⅲ级开通38例(92.7%),均一期取出下腔静脉滤器;Ⅱ级开通3例(7.3%),尿激酶溶栓时间为(32.00±16.67) h。41例同期植入髂静脉支架52枚。前13例患者手术时间为平均(134.78±38.94) min,随后28例手术时间缩短为(97.47±24.38) min。平均住院时间(5.21±0.63) d。术后发生1例腘静脉穿刺假性动脉瘤,1例溶栓中一过性症状性肺栓塞。所有患者入院与出院时患肢周径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 1)。随访中41例患者左下肢深静脉和髂静脉支架内血流通畅,未见血栓复发。结论一站式PMT和髂静脉成形术治疗急性左下肢DVT伴IVCS患者安全有效。建立一站式介入治疗流程,有助于规范手术操作,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患者手术舒适度,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受压综合征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经皮机械清除血栓 一站式腔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与单侧下肢肿胀 被引量:29
12
作者 楼文胜 顾建平 +4 位作者 何旭 陈亮 陈国平 苏浩波 宋进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在单侧下肢肿胀病因诊断中的意义及其介入治疗价值。方法左下肢肿胀者32例,经下肢静脉造影确诊为髂静脉受压,所有32例均以左股静脉为穿刺入路,以10或12mm直径的球囊对髂静脉受压或闭塞段行预扩张,然后置入直径... 目的探讨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在单侧下肢肿胀病因诊断中的意义及其介入治疗价值。方法左下肢肿胀者32例,经下肢静脉造影确诊为髂静脉受压,所有32例均以左股静脉为穿刺入路,以10或12mm直径的球囊对髂静脉受压或闭塞段行预扩张,然后置入直径为10~16mm的自膨式支架。所有病例术后口服抗凝药治疗6个月。结果所有病例左下肢肿胀均于术后2d内逐渐消失,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7例随访资料显示支架通畅率为100%,无深静脉栓塞发生。结论早期发现和治疗髂静脉受压能防止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受压综合征 静脉血栓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病因及诊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3
作者 吴霜 顾建平 楼文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33-737,共5页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是左侧髂总静脉受横跨前方的右侧髂总动脉和后方腰骶椎共同压迫引起的下肢和盆腔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常表现为下肢肿胀、静脉曲张、皮肤色素沉着、反复发作的浅表静脉炎、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目前主要诊断方法有...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是左侧髂总静脉受横跨前方的右侧髂总动脉和后方腰骶椎共同压迫引起的下肢和盆腔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常表现为下肢肿胀、静脉曲张、皮肤色素沉着、反复发作的浅表静脉炎、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目前主要诊断方法有超声、CT、MRI及静脉造影等。传统的IVCS治疗方法效果差、并发症多,腔内治疗已逐渐成为有效方法。近年对IVCS病因及发病机制、影像诊断方法及腔内治疗评估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本文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受压综合征 影像诊断 治疗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与DSA诊断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胡蓝月 顾建平 +2 位作者 王利伟 楼文胜 殷信道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01-305,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静脉造影(MSCTV)及DSA静脉造影在诊断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及继发血栓形成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8例临床可疑IVCS患者的MSCTV及溶栓治疗前后DSA图像数据,测量MSCTV图像中受压髂静脉的前后内径,计算受压程度,...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静脉造影(MSCTV)及DSA静脉造影在诊断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及继发血栓形成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8例临床可疑IVCS患者的MSCTV及溶栓治疗前后DSA图像数据,测量MSCTV图像中受压髂静脉的前后内径,计算受压程度,并采用列联表卡方检验比较MSCTV及溶栓治疗前后DSA对IVCS的检出率差异。结果 MSCTV发现IVCS 29例,DSA在溶栓治疗前发现IVCS 20例,溶栓治疗后发现IVCS 29例。MSCTV与溶栓前DSA对IVCS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0.01<P<0.05),MSCTV与溶栓后DSA对IVCS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05)。结论在IVCS诊断中,MSCTV的准确性明显优于溶栓治疗前DSA检查,可作为IVCS诊断的首选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静脉受压综合征 静脉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血管成像在髂静脉受压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15
作者 冯敏 王书智 +3 位作者 顾建平 卢铃铨 殷信道 王丽萍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髂静脉受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9例临床怀疑髂股静脉病变的患者进行2D-TOFMRA检查。结果MRA发现髂静脉受压24例,其中左侧髂总静脉受压17例,左侧髂总静脉和右侧髂外静脉同时受压4例,单纯右侧髂外静脉受压...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髂静脉受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9例临床怀疑髂股静脉病变的患者进行2D-TOFMRA检查。结果MRA发现髂静脉受压24例,其中左侧髂总静脉受压17例,左侧髂总静脉和右侧髂外静脉同时受压4例,单纯右侧髂外静脉受压3例。结论2D-TOFMRA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是诊断髂静脉受压的有效方法,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受压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影像诊断进展 被引量:26
16
作者 沈莉 顾建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5-78,共4页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是较常见的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常继发下肢肿胀、静脉淤滞性皮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及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等。目前常用的影像诊断方法包括超声、CT、MR及DSA,本文就各影像学方法对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诊断作一综述。
关键词 静脉受压综合征 影像诊断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诊断 被引量:5
17
作者 孙明华 余强 范新东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96-998,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的诊断价值.方法 19例临床疑似IVCS的患者行MSCTA检查,由左足背静脉注射对比剂80 mL,注射速率1 mL/s,延迟50 ~ 70 s扫描,准直20 mm,螺距1.375,总扫描时间约35 s,重建层厚2.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的诊断价值.方法 19例临床疑似IVCS的患者行MSCTA检查,由左足背静脉注射对比剂80 mL,注射速率1 mL/s,延迟50 ~ 70 s扫描,准直20 mm,螺距1.375,总扫描时间约35 s,重建层厚2.5 mm,间隔1.25 mm,用容积再现(VR)和曲面重建(CPR)进行图像重建.结果 MSCTA诊断IVCS 18例,1例未见异常.该19例患者后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n=16)和手术(n=3)证实,MSCTA的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 MSCTA对IVCS的诊断有较大价值,是对下肢顺行静脉造影很好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静脉受压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静脉造影诊断
18
作者 王红 闫国田 毛亚群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静脉造影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8例先天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其中8例行股静脉插管造影。结果:18例先天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髂静脉造影表现均为静脉血管受压改变及侧支循环的... 目的:探讨先天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静脉造影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8例先天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其中8例行股静脉插管造影。结果:18例先天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髂静脉造影表现均为静脉血管受压改变及侧支循环的形成。结论:先天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髂静脉造影表现较典型,改变传统造影方式是发现并诊断C IVCS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受压 受压综合征 静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附二例报告)
19
作者 王祖良 畅坚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2年第6期556-557,T022,共3页
本文报告2例由血管造影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结合文献讨论了主要问题。2例均为女性,30和16岁。受压部位为最好发的左髂总静脉近心段,具典型的造影征象。强调了认识本病的临床重要性。
关键词 静脉受压 综合征 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腔内治疗:112例报告 被引量:8
20
作者 焦健 于小滨 李晓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79-883,共5页
目的探讨腔内介入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9月~2015年6月,对112例Cockett综合征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其中狭窄性病变103例,髂静脉闭塞9例。CEAP分级C2级45例,C3级23例,C4级19例,C5级11例,C6级14例。经静脉造影诊断... 目的探讨腔内介入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9月~2015年6月,对112例Cockett综合征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其中狭窄性病变103例,髂静脉闭塞9例。CEAP分级C2级45例,C3级23例,C4级19例,C5级11例,C6级14例。经静脉造影诊断明确。经患肢股静脉入路,对髂静脉狭窄段进行球囊扩张,测量低压扩张下的球囊最小径评估狭窄程度及强度,狭窄程度>50%行支架置入。闭塞病变先经8 mm球囊扩张,合并血栓形成者行髂静脉置管溶栓,溶栓后行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术后观察肢体症状改善情况,随访彩超及下肢静脉造影。结果 9例行单纯PTA,103例置入支架,术毕造影盆腔侧支血管显影消失22例,明显减少56例,轻度减少34例。术后1个月,43例下肢肿胀患者小腿周径差从(2.56±0.88)cm降至(0.93±0.71)cm(t=20.24,P=0.000);14例活动性溃疡面积从(6.34±3.78)cm^2降至(2.13±1.88)cm^2(t=7.19,P=0.000)。随访造影86例,随访时间2~45个月,平均19.2月,术后12个月未置入支架组通畅率76.2%,置入支架组12、24、36个月通畅率分别为96.7%、88.6%、86.1%,有统计学差异(log rankχ~2=30.32,P=0.000)。支架≥16 mm组12、24个月通畅率均为95.2%,支架<16 mm组12、24个月通畅率分别为97.0%、93.3%,无统计学差异(log rankχ~2=0.39,P=0.532)。1例合并血栓者术后1个月支架再次血栓形成,1例术后8个月对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78例有术后12个月造影结果,6例未置入支架者发生再狭窄5例,置入支架患者通畅率为95.8%(69/72),未发现支架移位。结论腔内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临床疗效满意,支架的应用可提高髂静脉的中远期通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受压综合征 血管成形术 溶栓 支架 诊断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