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椎板开窗减压Coflex动态固定治疗中度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
15
1
作者
易红蕾
朱晓东
+4 位作者
张伟
陈家瑜
张涤清
季欣然
李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34-838,共5页
目的:探讨椎板开窗减压Coflex棘突间撑开装置动态固定治疗中度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2007年10月至2008年7月,采用椎板开窗减压后Coflex棘突间撑开装置动态固定治疗32例中度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为L4/5节段。男14例,女18例,年龄38~60...
目的:探讨椎板开窗减压Coflex棘突间撑开装置动态固定治疗中度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2007年10月至2008年7月,采用椎板开窗减压后Coflex棘突间撑开装置动态固定治疗32例中度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为L4/5节段。男14例,女18例,年龄38~60岁,平均47岁。对患者术前、术后及不同随访时间分别摄腰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测量手术间隙椎间隙前、后缘高度,椎间孔高度及活动范围,同时对患者进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结果:术后随访19~30个月,平均25个月,术后3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的ODI及VAS均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末次随访较术后3个月和1年继续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椎间隙后缘高度及椎间孔高度较术前增加(P<0.05),但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高度有下降,椎间隙前缘高度与术前比较略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手术节段保持一定活动度,但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椎板开窗减压后应用Coflex棘突间撑开装置动态固定治疗中度腰椎管狭窄症的近中期疗效满意,能较好地维持手术节段椎间隙及椎间孔高度,减少手术节段活动度,预防椎间隙塌陷及腰椎不稳,远期疗效尚需更长期的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棘突
动态固定
非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Coflex动态稳定装置在L5/S1退变性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
11
2
作者
周洋
徐华梓
+3 位作者
池永龙
吴立军
杨建生
陈一衡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27-632,共6页
目的:探讨Coflex动态稳定装置在L5/S1退变性疾病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首先在腰椎CT像上测量100例(男女各50例)骶骨发育正常成人S1棘突的解剖参数和Coflex假体的大小,并进行比较。然后于2007年11月~2010年2月对46例腰椎退...
目的:探讨Coflex动态稳定装置在L5/S1退变性疾病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首先在腰椎CT像上测量100例(男女各50例)骶骨发育正常成人S1棘突的解剖参数和Coflex假体的大小,并进行比较。然后于2007年11月~2010年2月对46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在椎管减压后棘突间置入Coflex动态稳定装置,按置入节段不同,分为L4/5组和L5/S1组。L4/5组患者25例,年龄33~73岁,平均50.6岁,随访17~39个月,平均25个月;L5/S1组21例,年龄34~65岁,平均48.8岁,随访16~38个月,平均24个月。观察术前和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VAS疼痛评分,手术节段椎体间背侧高度、腹侧高度和椎间孔高度,手术节段和上相邻节段活动度(ROM)及上相邻节段椎间盘MRI信号Pfirmann分级。结果:男性S1棘突的长、宽、高分别为20.48±5.82mm、14.94±3.56mm、18.78±5.08mm,女性分别为18.81±3.45mm、11.58±2.95mm、17.39±3.72mm;与Coflex假体比较,70例S1棘突能支撑假体,30例S1棘突过短但通过将Coflex假体倒置置入可得到解决。两组患者均成功置入Coflex假体,L5/S1组12例因S1棘突过短而将Coflex假体倒置置入。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ODI及VA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各时间点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手术节段椎体间腹侧高度、背侧高度及椎间孔高度均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手术节段ROM均较术前减少(P<0.05),上位相邻节段ROM较术前无明显改变(P>0.05),以上各指标末次随访时的变化程度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L4/5组5例、L5/S1组1例上相邻节段椎间盘MRI信号分级加重1级。结论:在椎管减压后置入Coflex动态稳定装置治疗L5/S1退变性疾病可行且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变性疾病
非融合术
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
Coflex装置
L5/S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椎板开窗减压Coflex动态固定治疗中度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
15
1
作者
易红蕾
朱晓东
张伟
陈家瑜
张涤清
季欣然
李明
机构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
出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34-838,共5页
文摘
目的:探讨椎板开窗减压Coflex棘突间撑开装置动态固定治疗中度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2007年10月至2008年7月,采用椎板开窗减压后Coflex棘突间撑开装置动态固定治疗32例中度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为L4/5节段。男14例,女18例,年龄38~60岁,平均47岁。对患者术前、术后及不同随访时间分别摄腰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测量手术间隙椎间隙前、后缘高度,椎间孔高度及活动范围,同时对患者进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结果:术后随访19~30个月,平均25个月,术后3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的ODI及VAS均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末次随访较术后3个月和1年继续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椎间隙后缘高度及椎间孔高度较术前增加(P<0.05),但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高度有下降,椎间隙前缘高度与术前比较略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手术节段保持一定活动度,但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椎板开窗减压后应用Coflex棘突间撑开装置动态固定治疗中度腰椎管狭窄症的近中期疗效满意,能较好地维持手术节段椎间隙及椎间孔高度,减少手术节段活动度,预防椎间隙塌陷及腰椎不稳,远期疗效尚需更长期的随访。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棘突
动态固定
非融合术
Keywords
Lumbar spinal stenosis Spinous process Dynamic stabilization Nonfusion
分类号
R681.5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Coflex动态稳定装置在L5/S1退变性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
11
2
作者
周洋
徐华梓
池永龙
吴立军
杨建生
陈一衡
机构
温州医学院附属二院骨科医院脊柱外科
出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27-632,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0970702)
文摘
目的:探讨Coflex动态稳定装置在L5/S1退变性疾病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首先在腰椎CT像上测量100例(男女各50例)骶骨发育正常成人S1棘突的解剖参数和Coflex假体的大小,并进行比较。然后于2007年11月~2010年2月对46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在椎管减压后棘突间置入Coflex动态稳定装置,按置入节段不同,分为L4/5组和L5/S1组。L4/5组患者25例,年龄33~73岁,平均50.6岁,随访17~39个月,平均25个月;L5/S1组21例,年龄34~65岁,平均48.8岁,随访16~38个月,平均24个月。观察术前和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VAS疼痛评分,手术节段椎体间背侧高度、腹侧高度和椎间孔高度,手术节段和上相邻节段活动度(ROM)及上相邻节段椎间盘MRI信号Pfirmann分级。结果:男性S1棘突的长、宽、高分别为20.48±5.82mm、14.94±3.56mm、18.78±5.08mm,女性分别为18.81±3.45mm、11.58±2.95mm、17.39±3.72mm;与Coflex假体比较,70例S1棘突能支撑假体,30例S1棘突过短但通过将Coflex假体倒置置入可得到解决。两组患者均成功置入Coflex假体,L5/S1组12例因S1棘突过短而将Coflex假体倒置置入。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ODI及VA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各时间点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手术节段椎体间腹侧高度、背侧高度及椎间孔高度均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手术节段ROM均较术前减少(P<0.05),上位相邻节段ROM较术前无明显改变(P>0.05),以上各指标末次随访时的变化程度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L4/5组5例、L5/S1组1例上相邻节段椎间盘MRI信号分级加重1级。结论:在椎管减压后置入Coflex动态稳定装置治疗L5/S1退变性疾病可行且有效。
关键词
腰椎退变性疾病
非融合术
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
Coflex装置
L5/S1
Keywords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
Nonfusion
Interspinous dynamic stabilization device
Coflex
L5/S1
分类号
R681.5 [医药卫生—骨科学]
R687.3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椎板开窗减压Coflex动态固定治疗中度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评价
易红蕾
朱晓东
张伟
陈家瑜
张涤清
季欣然
李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Coflex动态稳定装置在L5/S1退变性疾病中的应用
周洋
徐华梓
池永龙
吴立军
杨建生
陈一衡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