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非虚构小说不可靠叙述探论 |
周宁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3
|
|
2
|
“中国故事”的叙述策略与传播认同机制——基于彼得·海斯勒非虚构小说“中国三部曲”的考察 |
王小英
明蔚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9
|
|
3
|
论非虚构小说对现实主义文学的新发展 |
王晶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8 |
3
|
|
4
|
“非虚构小说”、“元叙事”技法与经验破碎时代的文学表达 |
徐勇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5
|
美国非虚构小说简论 |
司建国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5
|
|
6
|
美国非虚构小说在中国的出版发行及对生态文化体系建构的启示——兼论《汤姆斯河》 |
王蕾
|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7
|
“非虚构小说”的不可能性 |
李骞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8
|
戴维·洛奇的“问题小说”观 |
王守仁
宋艳芳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9
|
小说新闻化及其美学倾向 |
郭光华
|
《中国文学研究》
|
1989 |
0 |
|
10
|
关于“城市文学”的一种解读 |
郭冰茹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11
|
看见“她们”——阎连科新作《她们》读札 |
季进
|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12
|
《智识即罪恶》仍应编入《热风》中——与胡尹强先生商榷 |
吴作桥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