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虚构小说不可靠叙述探论 被引量:3
1
作者 周宁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9-84,共6页
“非虚构小说”从命名上颠覆了小说的虚构本质,但在叙事模式上却呈现出典型虚构小说的文体特点。围绕这种跨界式的写作,学界一直争议不断,其中的核心问题在于非虚构小说如何以叙事的“虚构性”表达其主张的“真实”。“不可靠叙述”作... “非虚构小说”从命名上颠覆了小说的虚构本质,但在叙事模式上却呈现出典型虚构小说的文体特点。围绕这种跨界式的写作,学界一直争议不断,其中的核心问题在于非虚构小说如何以叙事的“虚构性”表达其主张的“真实”。“不可靠叙述”作为虚构叙事作品的一种重要叙述技巧,不仅营造了曲意幽深的艺术效果,而且体现了文本阐释的开放性、复杂性和多样性。非虚构小说的不可靠叙述从文本内的作者意图、文本外的读者接受和历史化语境三个层面分析了非虚构小说叙事“不可靠”与“真实”之间的关系。“非虚构”指涉的“真实”是立足于客观真实基础的艺术真实,它不仅包括了叙述真实、情感真实、历史真实等多个纬度,同时也是一种将不同历史背景下社会、思想、经济、政治等因素纳入文学真实问题考量的辨证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虚构小说 不可靠叙述 真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故事”的叙述策略与传播认同机制——基于彼得·海斯勒非虚构小说“中国三部曲”的考察 被引量:9
2
作者 王小英 明蔚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6-71,共6页
彼得·海斯勒"中国三部曲"在中外皆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其获得广泛认同的深层机制值得探析。从读者评论出发,究其深层原因可知,其故事文本中有很多引发认同的机制设置:首先,作为外国人,其题材选取和视角呈现上的组合,恰... 彼得·海斯勒"中国三部曲"在中外皆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其获得广泛认同的深层机制值得探析。从读者评论出发,究其深层原因可知,其故事文本中有很多引发认同的机制设置:首先,作为外国人,其题材选取和视角呈现上的组合,恰好对国内外不同的读者构成了一种认知差,使得讲述的共通话题"既熟悉又陌生";其次,叙述方式上采取的"第一人称叙述"普通人生活所带来的浸入式体验,能够更加贴近中国日常生活;最后,作者对讲述事件探究式的评价建立在同理心的基础之上,由此故事得以冲破文化的藩篱最终获得较为普遍的认同。这些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良好的中国国际形象提供了另一种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象传播 非虚构小说 中国故事 彼得·海斯勒 认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非虚构小说对现实主义文学的新发展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晶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52-57,共6页
“非虚构小说”是本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在美国兴起的一个文学流派。由于它“以小说的戏剧性技巧来叙述真人真事”。故又被称为“新新闻主义”。又因为它同传统小说的巨大差异而被人简称为“反小说”。二十多年来美国文坛流派峰起、思潮迭... “非虚构小说”是本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在美国兴起的一个文学流派。由于它“以小说的戏剧性技巧来叙述真人真事”。故又被称为“新新闻主义”。又因为它同传统小说的巨大差异而被人简称为“反小说”。二十多年来美国文坛流派峰起、思潮迭变,但它依然保持方兴未艾的势头,成为美国现实主义小说领域中一个很有影响的流派。本文拟就它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异同的比较,探究其主要的创作特点及取得成功的几个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虚构小说 美国现实主义小说 现实主义文学 文学流派 传统小说 小说 戏剧性 异同 新发展 文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虚构小说”、“元叙事”技法与经验破碎时代的文学表达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勇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4-130,共7页
在谈到文学作品与现实的关系时,余华曾有一个著名的说法,即“签约说”:“与现实签订什么样的合约,决定了一部作品完成之后是什么样的品格。因为一开始,作家就必须将作品的语感、叙述方式和故事的位置确立下来。也就是说,作家在一开始就... 在谈到文学作品与现实的关系时,余华曾有一个著名的说法,即“签约说”:“与现实签订什么样的合约,决定了一部作品完成之后是什么样的品格。因为一开始,作家就必须将作品的语感、叙述方式和故事的位置确立下来。也就是说,作家在一开始就应该让自己明白,正在叙述中的作品是一个传说,还是真实的故事?是荒诞的,还是现实的?或者两者都有?”((1))这段话还可以这样理解,那就是,读者阅读一部作品之初,也必须沿着这一“合约”所设定的方向展开,否则便可能走入岔道,或南辕北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叙事 文学作品 非虚构小说 余华 文学表达 叙述方式 荒诞 读者阅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非虚构小说简论 被引量:5
5
作者 司建国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76-79,共4页
美国非虚构小说的诞生,是骤变的大众社会政治、社会、科技文化背景使然。它是关于事实本身的小说形式,但它的影响却远远超出于事实本身。它与新新闻主义实属同一文学类型。
关键词 美国文学非虚构小说新新闻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非虚构小说在中国的出版发行及对生态文化体系建构的启示——兼论《汤姆斯河》
6
作者 王蕾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59-61,共3页
加强中国生态文化体系建设是减缓我国生态危机,修复生态系统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分析美国非虚构小说在中国的出版,阐述生态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并探讨非虚构小说《汤姆斯河》对我国生态文化体系建构的启示。
关键词 生态文化 非虚构小说 出版 《汤姆斯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虚构小说”的不可能性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骞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8-114,共7页
“非虚构小说”是一个含糊不清的概念,因其违背了小说特有的审美元素。本文以约翰·霍洛韦尔的《非虚构小说的写作》、雪莉·艾利斯的《开始写吧!非虚构文学创作》、威廉·津瑟的《写作法宝:非虚构写作指南》、马克·... “非虚构小说”是一个含糊不清的概念,因其违背了小说特有的审美元素。本文以约翰·霍洛韦尔的《非虚构小说的写作》、雪莉·艾利斯的《开始写吧!非虚构文学创作》、威廉·津瑟的《写作法宝:非虚构写作指南》、马克·克雷默等编的《哈佛非虚构写作课:怎样讲好一个故事》等西方四部“非虚构文学”的理论著作为讨论对象,结合《在冷血中》《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两部“非虚构文学”经典,论述“非虚构小说”在理论上是不成立的,而所谓“非虚构小说”的准确名称应为“非虚构叙事”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虚构小说 小说元素 虚构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戴维·洛奇的“问题小说”观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守仁 宋艳芳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4-98,共5页
戴维·洛奇结合自己的文学创作体会和理论思考,提出了"问题小说"这一小说批评概念。本文探讨了"问题小说"产生的背景,分析其实质,展示其实践,一方面是为了说明洛奇提出"问题小说"这一概念的原因及该... 戴维·洛奇结合自己的文学创作体会和理论思考,提出了"问题小说"这一小说批评概念。本文探讨了"问题小说"产生的背景,分析其实质,展示其实践,一方面是为了说明洛奇提出"问题小说"这一概念的原因及该概念的深层内涵,另一方面是为了厘清这一概念以及"寓言体小说"、"非虚构小说"等类似标签所寓示的当代小说的发展进程,揭示当代学者和作家面对"小说之死"的困境,力图以创新求发展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问题小说 寓言体小说 非虚构小说 小说之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说新闻化及其美学倾向
9
作者 郭光华 《中国文学研究》 1989年第4期74-79,73,共7页
在一切艺术形态中,真善美三者之间互相联系,尤以真为最基本。艺术作品真实性的价值必须是创作者全力追求的。 小说真实性的价值的实现有诸多手段,新闻化就是其中之一。它大致包括(一)在叙述中借助新闻语言制造新闻真实效果;(二)在体裁... 在一切艺术形态中,真善美三者之间互相联系,尤以真为最基本。艺术作品真实性的价值必须是创作者全力追求的。 小说真实性的价值的实现有诸多手段,新闻化就是其中之一。它大致包括(一)在叙述中借助新闻语言制造新闻真实效果;(二)在体裁上与新闻联姻。它们的全部目的在于实现“真实”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实小说 非虚构小说 美学倾向 新闻语言 驼道 真实性 实有性 自我中心化 作品 制造新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城市文学”的一种解读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冰茹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6-63,共8页
主持人的话:小说家哲贵在这期的《身份迁徙与心灵蜕变——我对城市文学的理解》一文中说:他的“小说中的人物被誉为‘创造这个时代的人’,恰恰相反,在我的认识里,他们是‘被这个时代绑架的人’,他们还没有进入商业文明的思想准备... 主持人的话:小说家哲贵在这期的《身份迁徙与心灵蜕变——我对城市文学的理解》一文中说:他的“小说中的人物被誉为‘创造这个时代的人’,恰恰相反,在我的认识里,他们是‘被这个时代绑架的人’,他们还没有进入商业文明的思想准备,却被强力推到前台,他们的思维和感情依然停留在农业和工业时代,这正是他们备受煎熬的起源。”作为小说家的哲贵,不仅有敏锐的观察生活的直觉,而且有很好的理论素养。他对城市生活的这一发现,应该说是非常准确的。“备受煎熬”,久而久之便会积劳成疾。无独有偶,二。一三年最具城市文学意味的作品,应该是李兰妮的《我因思爱成病——狗医生周乐乐和病人李兰妮》。这应该是一部非虚构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文学 解读 非虚构小说 小说 商业文明 工业时代 观察生活 理论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看见“她们”——阎连科新作《她们》读札 被引量:2
11
作者 季进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7-90,共4页
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就出现了“非虚构写作”的概念,美国作家卡波特(Truman Capote)的《冷血》就是公认的早期“非虚构小说”的代表作。此后“非虚构写作”在西方大行其道,蔚为大观。2015年,白俄罗斯女作家S·A·阿列克... 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就出现了“非虚构写作”的概念,美国作家卡波特(Truman Capote)的《冷血》就是公认的早期“非虚构小说”的代表作。此后“非虚构写作”在西方大行其道,蔚为大观。2015年,白俄罗斯女作家S·A·阿列克谢耶维奇(Svetlana Alexandravna Alexievich)就凭其“非虚构写作”的卓越成就,而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她曾做过多年的记者,先后创作了《战争中没有女人》《切尔诺贝利的悲鸣》《二手时间》等非虚构作品,影响广泛,评委会称颂其“复调式的写作为我们时代的苦难与勇气筑起了一座丰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列克谢耶维奇 阎连科 非虚构小说 切尔诺贝利 诺贝尔文学奖 《二手时间》 《冷血》 虚构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识即罪恶》仍应编入《热风》中——与胡尹强先生商榷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作桥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59-62,共4页
关键词 鲁迅杂文 存在主义小说 鲁迅研究 朱谦之 鲁迅小说 故事体 非虚构小说 《一件小事》 《野草》 鲁迅先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