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娩非药物镇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高峰 陈京立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20期32-34,共3页
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但其所导致的疼痛不仅可以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还可激发一系列的神经内分泌和心理反应,导致各种机能和代谢的病理改变。因此,分娩时的疼痛控制已成为产科医疗护理的主要目标之一。目前,有药物和非药物两... 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但其所导致的疼痛不仅可以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还可激发一系列的神经内分泌和心理反应,导致各种机能和代谢的病理改变。因此,分娩时的疼痛控制已成为产科医疗护理的主要目标之一。目前,有药物和非药物两种分娩镇痛方法,它们使用两种完全不同的措施来达到镇痛的目的。药物镇痛虽然效果显著,但是所有的镇痛药物都不同程度地透过胎盘,故可能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而且高水平的镇痛效果并不一定就获得较高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科 分娩 非药物镇痛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药物镇痛方法在第一产程不同时段中应用的临床效果观察
2
作者 张新平 宋树坤 许淑健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17-618,共2页
目的观察100例产妇在第一产程不同时段应用非药物镇痛方法后的效果评价。方法选择2007年8月~2008年8月在我院分娩产妇共100例,将病例分为两组(观察组A组与B组),同时选择42例为对照组(C组),分别对产痛、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及新生儿窒息... 目的观察100例产妇在第一产程不同时段应用非药物镇痛方法后的效果评价。方法选择2007年8月~2008年8月在我院分娩产妇共100例,将病例分为两组(观察组A组与B组),同时选择42例为对照组(C组),分别对产痛、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及新生儿窒息率进行比较。结果三组在分娩方式、分娩疼痛比较、产程时间及新生儿窒息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非药物镇痛方法能减轻产痛,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提高自然分娩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药物镇痛 剖宫产 第一产程 新生儿窒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药物镇痛在产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侯纪湘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19期173-174,共2页
关键词 非药物镇痛 分娩 产科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药物性分娩镇痛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龙翠燕 《华夏医学》 CAS 2008年第4期870-872,共3页
关键词 分娩 非药物镇痛 心理疗法 舒适体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程中非药物性分娩镇痛的最佳证据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戚芳 郭琳 +3 位作者 毕淼 王晓娇 张铮 顾春怡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48-51,共4页
目的降低产妇产程中的疼痛程度,提高产妇分娩满意度。方法基于JBI循证保健中心持续质量改进模式,收集非药物性分娩镇痛最新最佳证据,制定10条审查指标,并对2019年8~9月121例产妇(实施前组)进行基线审查,分析证据应用的障碍因素,制定相... 目的降低产妇产程中的疼痛程度,提高产妇分娩满意度。方法基于JBI循证保健中心持续质量改进模式,收集非药物性分娩镇痛最新最佳证据,制定10条审查指标,并对2019年8~9月121例产妇(实施前组)进行基线审查,分析证据应用的障碍因素,制定相应的循证实践计划,并进行证据应用。证据应用后再次审查110例产妇(实施后组),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将最佳证据引入到临床实践后,9项审查指标的执行率较基线审查结果提升(P<0.05,P<0.01)。两组产妇不同时期疼痛评分、分娩满意度评分、第二产程耗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非药物性分娩镇痛最佳证据的应用,缓解了产妇在分娩不同时期的疼痛情况,提升了产妇对分娩过程的满意度,且不增加产妇和新生儿不良分娩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妇 分娩镇痛 产科 药物镇痛 循证实践 证据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医疗机构分娩镇痛现状调查研究 被引量:37
6
作者 王燕 罗碧如 +1 位作者 徐鑫芬 姜梅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6-19,41,共5页
目的了解我国医疗机构分娩镇痛现状,为今后助产士培训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对2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 256所医疗机构分娩镇痛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1 256所医疗机构,具备药物镇痛技术976所(77.7%),具备非药物镇... 目的了解我国医疗机构分娩镇痛现状,为今后助产士培训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对2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 256所医疗机构分娩镇痛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1 256所医疗机构,具备药物镇痛技术976所(77.7%),具备非药物镇痛技术1 243所(99.0%)。非药物镇痛措施以心理支持(1 092所,82.8%),自由体位(907所,73.0%),拉玛泽呼吸法(887所,71.4%)为主。三级医院具备药物镇痛及非药物镇痛技术的比例显著高于二级医院;妇幼保健医院及专科医院具备药物镇痛技术的比例显著高于综合医院(均P<0.017);医疗机构中主张硬膜外麻醉者主要为产科医生(653所,68.2%),其次是产妇(579所,60.4%)、麻醉科医生(518所,54.1%)、家属(445所,46.5%)、助产士(436所,45.5%)。我国医疗机构未开展非药物镇痛措施的主要原因是人力资源不足(239所,69.5%)以及助产士未经培训(190所,55.2%)。结论我国医疗机构对非药物分娩镇痛的作用未足够重视,人力资源不足以及助产士未经相关培训阻碍了非药物镇痛措施的普及和开展,应采取措施针对阻碍因素进行干预以推动非药物镇痛措施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 镇痛 药物镇痛 硬膜外麻醉 非药物镇痛 助产士 麻醉护理 产科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长三角地区产妇分娩镇痛服务实施现状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戚芳 孙丽萍 +3 位作者 朱新丽 毛丽萍 郭琳 顾春怡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了解我国泛长三角地区产妇分娩镇痛服务实施现况,为构建适用于临床情境的分娩镇痛循证实践方案并推动助产机构分娩镇痛服务的有效开展提供前期基础。方法根据非药物性和药物性分娩镇痛相关指南、系统评价、证据总结等最佳证据及推... 目的了解我国泛长三角地区产妇分娩镇痛服务实施现况,为构建适用于临床情境的分娩镇痛循证实践方案并推动助产机构分娩镇痛服务的有效开展提供前期基础。方法根据非药物性和药物性分娩镇痛相关指南、系统评价、证据总结等最佳证据及推荐意见,自行设计产妇分娩镇痛查检表,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泛长三角地区9所助产医疗机构分娩的单胎头位产妇863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863例产妇接受了不同形式的非药物性分娩镇痛服务,其中联合使用药物性分娩镇痛服务的产妇为532例(61.6%)。非药物性分娩镇痛中产时陪伴服务各条目实施率为44.5%~85.5%;呼吸及放松技术各条目实施率为62.3%~92.4%;冷热敷、经皮电神经刺激法、水中待产及分娩、无菌水注射、芳香疗法的开展比例为0~45.4%。药物性分娩镇痛服务各条目实施率为66.3%~99.1%。结论我国泛长三角地区产妇药物性分娩镇痛服务实施状况相对较好,非药物性分娩镇痛服务的实施现状仍有待改善。需要进一步构建分娩镇痛循证实践方案,用于指导助产医疗机构分娩镇痛服务的科学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妇 自然分娩 分娩镇痛 药物镇痛 药物镇痛 循证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娩镇痛方法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黄童莹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8年第4期198-200,共3页
分娩镇痛是用非药物、药物或精神疗法减少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疼痛,使产妇顺利分娩,是促进产时保健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对分娩镇痛的方法、作用原理及其临床应用效果做一阐述,为指导临床规范化选择分娩镇痛方式。
关键词 分娩疼痛 分娩镇痛 药物镇痛 心理干预 椎管内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袋鼠式护理在缓解婴儿注射疼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9
作者 王华维 李清 +1 位作者 刘建华 柴红玉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期43-44,共2页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对婴儿肌内注射疼痛的干预效果。方法便利抽取在注射室接受肌内注射的婴儿100例,采用自身对照法,单日注射为干预组,双日注射为对照组。干预组在肌内注射前15~20min直至肌内注射后2min整个过程实施直立袋鼠式护理;对...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对婴儿肌内注射疼痛的干预效果。方法便利抽取在注射室接受肌内注射的婴儿100例,采用自身对照法,单日注射为干预组,双日注射为对照组。干预组在肌内注射前15~20min直至肌内注射后2min整个过程实施直立袋鼠式护理;对照组在接受肌内注射的过程中,不进行干预,常规给予肌内注射。分别记录两组疼痛面容、啼哭开始时间和持续时间。结果干预组婴儿肌内注射时疼痛面容和啼哭开始的时间显著晚于对照组(P<0.05),疼痛面容和啼哭持续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袋鼠式护理能有效缓解婴儿肌内注射疼痛,且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肌内注射 袋鼠式护理 疼痛 非药物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乳气味刺激用于新生儿疼痛干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肜 何婧 +1 位作者 于玲 张勇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15,39,共4页
介绍新生儿嗅觉发育机制,母乳气味刺激传导机制,母乳气味刺激在新生儿疼痛干预的研究进展,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关于母乳气味的嗅觉刺激对新生儿影响的认识,为进一步改善住院新生儿临床照护模式提供思路。
关键词 新生儿 母乳 嗅觉刺激 疼痛 非药物镇痛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距式松弛技术对初产妇分娩过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倩 徐宇红 章洁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时距式松弛技术对初产妇分娩过程的影响。方法将自然临产健康初产妇根据是否有意愿行硬膜外自控镇痛或非药物镇痛分为硬膜外自控镇痛组(PCEA组,n=294)和时距式松弛训练组(n=235)。宫口开2 cm后,时距式松弛训练组予时距式松弛训... 目的探讨时距式松弛技术对初产妇分娩过程的影响。方法将自然临产健康初产妇根据是否有意愿行硬膜外自控镇痛或非药物镇痛分为硬膜外自控镇痛组(PCEA组,n=294)和时距式松弛训练组(n=235)。宫口开2 cm后,时距式松弛训练组予时距式松弛训练镇痛,PCEA组予椎管内药物镇痛,观察两组分娩过程、分娩结局及分娩体验。结果两组产妇干预前、后单次阵痛痛觉时距、单次阵痛心率增快时距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时距式松弛训练组干预后疼痛视觉评分、分娩舒适度评分较PCEA组高,干预后产程时长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时距式松弛训练组产妇相较于PCEA组缩宫素使用率及阴道器械助产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时距式松弛技术可帮助产妇减轻分娩疼痛,缩短产程,减少产科干预,增加分娩舒适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产妇 自然分娩 疼痛 产程 硬膜外自控镇痛 非药物镇痛 放松训练 时距式松弛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无痛静脉穿刺干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董晴雪 孙静 +2 位作者 王菲 龚相易 夏璇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3年第4期622-626,共5页
静脉穿刺是静脉输液中不可缺少的护理操作程序,同时也是住院患儿因疼痛或恐惧抵触情绪较高的有创操作。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儿童无痛静脉穿刺的干预措施,包括药物性、非药物性镇痛,旨在为未来临床选择最佳镇痛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 患儿 静脉穿刺 非药物镇痛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针联合拉玛泽减痛法对分娩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陆淑静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29期227-228,共2页
目的探讨水针联合拉玛泽减痛法对分娩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6月在本院门诊产前检查有自然分娩意向的足月妊娠单胎头位初产妇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拉玛泽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为水针联合拉玛泽减痛法。观察产程、... 目的探讨水针联合拉玛泽减痛法对分娩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6月在本院门诊产前检查有自然分娩意向的足月妊娠单胎头位初产妇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拉玛泽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为水针联合拉玛泽减痛法。观察产程、疼痛减轻效果比较、产后出血及新生儿情况。结果水针联合拉玛泽减痛法分娩时与拉玛泽组和对照组比,疼痛减轻,产程时间缩短,产后出血量减少,新生儿窒息率降低,剖宫产率和阴道助产率降低。结论水针联合拉玛泽减痛法是一种良好的非药物性镇痛模式,可提高产科自然分娩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玛泽 分娩影响 药物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棒棒糖缓解婴幼儿术后疼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8
14
作者 孟玮亿 徐红 +1 位作者 李倩 方志慧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2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棒棒糖用于缓解婴幼儿术后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42例2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进行自身对照研究,患儿从手术室返回病房的6h内,在其哭吵时给予棒棒糖舔吮。舔吮棒棒糖前后均记录患儿FLACC疼痛评分、心率、血氧饱和度及镇痛的... 目的探讨棒棒糖用于缓解婴幼儿术后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42例2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进行自身对照研究,患儿从手术室返回病房的6h内,在其哭吵时给予棒棒糖舔吮。舔吮棒棒糖前后均记录患儿FLACC疼痛评分、心率、血氧饱和度及镇痛的起效时间及持续有效时间。结果患儿均接受至少2次棒棒糖舔吮干预,缓解术后疼痛有效率>80%,3min后开始起效,持续有效时间>60min。干预后患儿FLACC疼痛评分显著下降,心率和血氧饱和度保持稳定状态并优于干预前(均P<0.01)。结论舔吮棒棒糖能快速、有效、安全地缓解婴幼儿术后疼痛,是一种方便、廉价的非药物性镇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术后疼痛 镇痛 棒棒糖 药物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