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机器学习的非色散红外CO_(2)浓度观测仪的校准方案
1
作者
卢芷若
曹畅
+4 位作者
李旭辉
胡凝
肖薇
徐家平
刘远泽
《中国环境监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0-224,共15页
利用非色散红外CO_(2)浓度观测仪器进行高密度组网观测是准确量化城市CO_(2)排放量和明晰城市大气CO_(2)浓度时空变化精细特征的重要手段。基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与相关企业联合研发的一款非色散红外CO_(2)浓度观测仪器,开展了跨季节的...
利用非色散红外CO_(2)浓度观测仪器进行高密度组网观测是准确量化城市CO_(2)排放量和明晰城市大气CO_(2)浓度时空变化精细特征的重要手段。基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与相关企业联合研发的一款非色散红外CO_(2)浓度观测仪器,开展了跨季节的外场平行比对实验,明确了环境要素对该仪器的影响。采用机器学习方法结合校准效果评价指标,构建了一套中等观测精度、切实可行的城市高密度组网观测校准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大气温度、大气湿度等是影响非色散红外CO_(2)浓度观测仪器性能的主要环境要素,且这一影响呈现显著的季节差异;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校准结果可知,RF和Lasso回归的校准性能更为稳定;最优训练集时长为7 d,零点漂移的维护频率可控制在2个月;当外推比例较高时(大于50%),采用机器学习和线性回归的混合模型可有效提升校准效果。该研究可为非色散红外CO_(2)浓度观测仪器的校准提供方法参考,从而为城市CO_(2)浓度高密度组网观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
色散
红外
co
_(2)
浓度
观测
仪器
机器学习
校准
城市高密度组网
温室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非色散红外CO_(2)传感器温度补偿方法研究
被引量:
7
2
作者
潘甫钱
胡斌
+1 位作者
梁晓瑜
俞跃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87-894,共8页
针对非色散红外CO_(2)传感器受温度影响导致测量精度低的问题,设计了单光路双通道的非色散红外CO_(2)传感器,提出一种BP神经网络补偿气室温度的新方法。本文分析了温度对传感器的光源、探测器以及对气体吸收系数的影响,并将BP神经网络...
针对非色散红外CO_(2)传感器受温度影响导致测量精度低的问题,设计了单光路双通道的非色散红外CO_(2)传感器,提出一种BP神经网络补偿气室温度的新方法。本文分析了温度对传感器的光源、探测器以及对气体吸收系数的影响,并将BP神经网络补偿气室温度方法与其他补偿方法进行了实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补偿气室温度方法优于其他补偿方法,在测量10~20浓度范围内的CO_(2)时,最大相对误差为298,重复性实验显示RSD为122,为非色散红外CO_(2)传感器补偿温度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
_(
2
)
浓度
气室温度补偿
BP神经网络
非
色散
红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机器学习的非色散红外CO_(2)浓度观测仪的校准方案
1
作者
卢芷若
曹畅
李旭辉
胡凝
肖薇
徐家平
刘远泽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生态系统碳源汇重点开放实验室
耶鲁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环境中心
襄阳市气象局
耶鲁大学环境学院
江苏省气候中心
出处
《中国环境监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0-224,共15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YFA06075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2005143)
+2 种基金
中国气象局生态系统碳源汇重点开放实验室重点项目(ECSS-CMA202302)
江苏省气象局重点科研项目(KZ202206)
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23ss10)。
文摘
利用非色散红外CO_(2)浓度观测仪器进行高密度组网观测是准确量化城市CO_(2)排放量和明晰城市大气CO_(2)浓度时空变化精细特征的重要手段。基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与相关企业联合研发的一款非色散红外CO_(2)浓度观测仪器,开展了跨季节的外场平行比对实验,明确了环境要素对该仪器的影响。采用机器学习方法结合校准效果评价指标,构建了一套中等观测精度、切实可行的城市高密度组网观测校准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大气温度、大气湿度等是影响非色散红外CO_(2)浓度观测仪器性能的主要环境要素,且这一影响呈现显著的季节差异;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校准结果可知,RF和Lasso回归的校准性能更为稳定;最优训练集时长为7 d,零点漂移的维护频率可控制在2个月;当外推比例较高时(大于50%),采用机器学习和线性回归的混合模型可有效提升校准效果。该研究可为非色散红外CO_(2)浓度观测仪器的校准提供方法参考,从而为城市CO_(2)浓度高密度组网观测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非
色散
红外
co
_(2)
浓度
观测
仪器
机器学习
校准
城市高密度组网
温室气体
Keywords
NDIR
co
_(
2
)
co
ncentration monitoring instrument
machine learning
calibration
urban high-density network
greenhouse gases
分类号
X85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非色散红外CO_(2)传感器温度补偿方法研究
被引量:
7
2
作者
潘甫钱
胡斌
梁晓瑜
俞跃
机构
中国计量大学计量测试工程学院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出处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87-894,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o.2022YFC3004504)
中国特检院青年基金项目(No.2021青年09)资助。
文摘
针对非色散红外CO_(2)传感器受温度影响导致测量精度低的问题,设计了单光路双通道的非色散红外CO_(2)传感器,提出一种BP神经网络补偿气室温度的新方法。本文分析了温度对传感器的光源、探测器以及对气体吸收系数的影响,并将BP神经网络补偿气室温度方法与其他补偿方法进行了实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补偿气室温度方法优于其他补偿方法,在测量10~20浓度范围内的CO_(2)时,最大相对误差为298,重复性实验显示RSD为122,为非色散红外CO_(2)传感器补偿温度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
co
_(
2
)
浓度
气室温度补偿
BP神经网络
非
色散
红外
Keywords
co
_(
2
)
co
ncentration
air chamber temperature
co
mpensation
BP neural network
non dispersive infrared
分类号
TH744 [机械工程—光学工程]
TP212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机器学习的非色散红外CO_(2)浓度观测仪的校准方案
卢芷若
曹畅
李旭辉
胡凝
肖薇
徐家平
刘远泽
《中国环境监测》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非色散红外CO_(2)传感器温度补偿方法研究
潘甫钱
胡斌
梁晓瑜
俞跃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