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宁波市城区儿童非致死性溺水危险因素调查研究
被引量:2
- 1
-
-
作者
朱银潮
李辉
黄亚琴
李小勇
陈洁平
-
机构
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江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鄞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出处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56-558,共3页
-
基金
宁波市科技局科技惠民项目(2016C51009)
-
文摘
目的了解宁波市城区儿童非致死性溺水发生现状和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城区16所学校1~9年级学生共13882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宁波市城区儿童非致死性溺水发生率为9.2%。多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290)、小学低年级(OR=1.476)、有溺水高危行为(OR=2.173)是儿童溺水的危险因素,而独生子女(OR=0.791)、上下学成人陪同(OR=0.718)、高知识知晓率(OR=0.995)和高信念持有率(OR=0.991)则是儿童溺水的保护因素。结论流动儿童是溺水的高危人群,需要开展包括儿童的社会大众溺水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干预。
-
关键词
非致死性溺水
流动儿童
危险因素
-
分类号
R725.9
[医药卫生—儿科]
-
-
题名广东省清远市农村留守儿童非致死性溺水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 2
-
-
作者
朱旭豪
李伟南
孟瑞琳
徐浩锋
周志珊
-
机构
清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东药科大学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清远市清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出处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5-230,共6页
-
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资助(A2013073)
-
文摘
目的了解广东省清远市农村留守儿童非致死性溺水伤害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为防溺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清远市清新区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共抽取3~8年级学生6095名,其中农村留守儿童3041名(49.89%)。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由学生集体匿名自填。结果近1年中,农村留守儿童发生非致死性溺水率是11.4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跟家长相处好/一般(OR=0.51/0. 67)、儿童溺水相关知识知晓程度高/中(OR=0.52/0.66)可以降低非致死性溺水的发生率;8~10岁(OR=2.44)、11~13岁(OR=1.68)、在无成人陪伴下到开放水域游泳(OR=1.49)、捕鱼(OR=1.42)、打闹(OR=2.55)、跳水或潜水(OR=2.60)为危险因素,会增加非致死性溺水的发生率。CHAID决策树分析显示,在近1年内没有跳/潜水但在池塘周围跟同学打闹、平时跟同学相处较差的学生,溺水发生率最高(50.00%)。结论农村留守儿童作为弱势群体,容易发生溺水伤害,需要开展安全健康教育,同时注重培养农村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与人际社交关系。
-
关键词
非致死性溺水
危险因素
农村
留守儿童
-
Keywords
Non-fatal drowning
Risk factors
Rural area
Left-behind children
-
分类号
R193
[医药卫生—卫生事业管理]
-
-
题名宁波市流动儿童溺水相关知识、信念和行为水平调查
被引量:9
- 3
-
-
作者
朱银潮
李辉
黄亚琴
陈洁平
丁可
-
机构
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江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鄞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出处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60-863,共4页
-
文摘
目的了解宁波市流动儿童的溺水相关知、信、行水平,为制定相应的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选取8所民工子弟学校7760名中小学生进行了《宁波市学生溺水状况调查表》问卷。结果宁波市流动儿童的溺水相关知识知晓率为46.0%,正确信念持有率为77.9%,溺水高危行为发生率为10.0%,27.5%的学生自我报告至少有1种溺水高危行为。男生对"只要游泳水平高,单独游泳还是会发生溺水的"和"当遇同伴溺水,如果自己游泳水平高,下水救人还是危险的"等信念的持有率分别为83.4%和91.3%,均低于女生的87.6%(χ2=26.40,P<0.01)和93.2%(χ2=9.32,P<0.01)。男生的6种溺水高危行为发生率均高于女生,男女生各种溺水高危行为发生率在一年级的时候基本持平,但是在七八年级时差别达到了峰值。结论流动儿童的溺水相关认知水平低,溺水高危行为发生率高,需要对他们开展防溺水知识、风险识别、自我控制等方面的健康教育。
-
关键词
非致死性溺水
流动儿童
知识、信念和行为
伤害
-
Keywords
Non-fatal drowning
Floating children
Knowledge,attitude and behavior
Injury
-
分类号
R726.5
[医药卫生—儿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