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自适应代理模型的非能动系统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晨阳 夏庚磊 +2 位作者 彭敏俊 徐青蓝 陈果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3-389,共7页
许多先进反应堆采用非能动设计来提高安全性,开展可靠性分析研究是推动其广泛应用的重要环节。由于非能动安全系统依赖于自然循环等物理法则实现系统功能,更容易受到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热工水力过程失效是导致非能动系统失效的主要原... 许多先进反应堆采用非能动设计来提高安全性,开展可靠性分析研究是推动其广泛应用的重要环节。由于非能动安全系统依赖于自然循环等物理法则实现系统功能,更容易受到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热工水力过程失效是导致非能动系统失效的主要原因,而传统的故障树等方法无法分析这类失效概率。本文通过热工水力结果训练代理模型,并基于自适应抽样策略有效减少热工水力程序调用次数,通过高度非线性测试函数验证了算法的计算效率,并应用于某一体化压水堆的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计算结果表明:采用自适应克里金模型相比于传统蒙特卡罗与传统克里金模型方法具有更高的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动安全系统 可靠性 代理模型 概率安全分析 一体化压水堆 RELAP5 自适应抽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丁超立方抽样在非能动系统可靠性分析中的应用与发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蒋立志 蔡琦 +1 位作者 张永发 时浩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79-887,共9页
拉丁超立方抽样(Latin Hypercube Sampling,LHS)方法具有较好的空间填充特性和良好的概率性质,广泛应用于计算机仿真领域,以解决复杂系统计算机仿真的巨大运算代价问题和复杂系统的精确替代模型建立问题。本文介绍了LHS方法在非能动系... 拉丁超立方抽样(Latin Hypercube Sampling,LHS)方法具有较好的空间填充特性和良好的概率性质,广泛应用于计算机仿真领域,以解决复杂系统计算机仿真的巨大运算代价问题和复杂系统的精确替代模型建立问题。本文介绍了LHS方法在非能动系统可靠性分析中的优势,综述了LHS的改进方法、优化方法及样本扩展方法,给出LHS方法在核能领域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指出LHS方法应用于非能动系统可靠性分析中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丁超立方抽样 非能动系统 可靠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子集模拟法非能动系统功能故障概率评估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冬青 王宝生 +1 位作者 姜晶 张建民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3-50,共8页
针对非能动系统多维不确定性参数和小功能故障概率问题,提出基于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子集模拟的可靠性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引入适当的中间失效事件,将小功能故障概率表达为一系列较大的中间失效事件条件概率乘积的形式,进而利用马尔可... 针对非能动系统多维不确定性参数和小功能故障概率问题,提出基于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子集模拟的可靠性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引入适当的中间失效事件,将小功能故障概率表达为一系列较大的中间失效事件条件概率乘积的形式,进而利用马尔可夫链模拟的条件样本点来计算条件失效概率。以AP1000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为研究对象,考虑热工水力学模型和输入参数的不确定性,对其进行功能故障概率评估。结果表明:与其它概率评估方法相比,子集模拟法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同时又能保证很高的计算精度;对非能动安全系统非线性功能函数有很强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能动系统 功能故障 概率安全评估 马尔可夫链 子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敏度分析方法在非能动系统可靠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谢国锋 童节娟 郑艳华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18-621,共4页
在研究核电站安全时,热工水力非能动系统的可靠性研究基于所建立的热工水力学数值模型。模型通常极其复杂,具有多个输入参数,且输入参数具有不确定性,对模型输出的不确定性的影响又各不相同。灵敏度分析的目的是将各参数对模型输出的不... 在研究核电站安全时,热工水力非能动系统的可靠性研究基于所建立的热工水力学数值模型。模型通常极其复杂,具有多个输入参数,且输入参数具有不确定性,对模型输出的不确定性的影响又各不相同。灵敏度分析的目的是将各参数对模型输出的不确定性的影响进行排序,找出显著的影响参数。本文首先描述灵敏度分析的方法,然后应用秩转换回归分析方法计算HTR-10余热排出系统模型各参数的灵敏度,找出关键影响因素,将模型简化,并对简化模型应用响应面方法计算了失效概率。简化模型算得的失效概率与原模型的很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能动系统 可靠性 不确定性分析 灵敏度分析 蒙特卡罗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层交叉熵方法的舰船核动力装置非能动系统可靠性评估 被引量:6
5
作者 蔡琦 蒋立志 张永发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81-685,共5页
为高效、精确地进行非能动系统热工水力可靠性(thermal-hydraulic reliability,TH-R)评估,引入多层交叉熵(multi-level cross entropy,MCE)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小失效率、隐式模型问题。以某型核动力装置非能动余热排出试验系统为算例进... 为高效、精确地进行非能动系统热工水力可靠性(thermal-hydraulic reliability,TH-R)评估,引入多层交叉熵(multi-level cross entropy,MCE)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小失效率、隐式模型问题。以某型核动力装置非能动余热排出试验系统为算例进行验证,给出6种分布参数更新策略下的系统失效率估计过程。仿真结果表明:MCE方法能在较少运算量下精确估计出系统失效率,且估计值变异系数较小;选择相对较小的中间失效率和平滑参数,能使重要抽样密度函数的采样中心更加靠近设计点附近的重要区域,提高评估精度。相关方法和结论有助于从可靠性角度增强对非能动系统热工水力过程不确定性的认识,可作为非能动系统性能评估与优化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交叉熵方法 舰船核动力装置 非能动系统 热工水力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相自然循环非能动系统静态分岔特性和参数效应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徐济鋆 杨燕华 +3 位作者 匡波 姚伟 张荣华 佟立丽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14,共6页
耗散结构在流体动力学中存在 ,两相自然循环非能动系统稳定性是耗散结构在多相流体动力学中的问题 ,运用分岔理论及其DERPAR数值方法给出系统随参数变化的演化过程的静态分岔解图图谱。以静态分岔解图呈现的迟滞现象 (多平衡解 )定义了... 耗散结构在流体动力学中存在 ,两相自然循环非能动系统稳定性是耗散结构在多相流体动力学中的问题 ,运用分岔理论及其DERPAR数值方法给出系统随参数变化的演化过程的静态分岔解图图谱。以静态分岔解图呈现的迟滞现象 (多平衡解 )定义了输热能力限、静态漂移稳定性准则、稳定性裕度、比质量流量输热能力、分岔现象消失—呈单值性的临界参数区的系统演化的自组织特性的物理本质—系统的稳态和时间相关态随着特征参数的演化。用低压下的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分析进行比较 ,变化趋势吻合 ,尚需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自然循环 耗散结构 分岔解图 稳定性 输热能力 非能动系统 静态分岔 核反应堆 传热 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能动系统功能可靠性的IVR-ERVC保温层几何优化与可靠性评估 被引量:2
7
作者 谭国成 匡波 +4 位作者 张中伟 倪超 任志豪 张世顺 林继铭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7-313,共7页
针对CPR1000在严重事故条件下实施熔融物堆内滞留-压力容器外部冷却(IVR-ERVC)方案的保温层几何参数优化设计需求,按设计参数及关键参量可能范围及分布,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LHS)确定输入参数组合,运用Relap5/Mod3程序进行不确定性传递... 针对CPR1000在严重事故条件下实施熔融物堆内滞留-压力容器外部冷却(IVR-ERVC)方案的保温层几何参数优化设计需求,按设计参数及关键参量可能范围及分布,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LHS)确定输入参数组合,运用Relap5/Mod3程序进行不确定性传递计算。根据计算结果,进行参数对ERVC功能及行为的敏感性分析;基于提出的ERVC相关功能可靠性准则与统计分析,进行CPR1000一类非能动ERVC保温层设计参数名义值的初步选取。进一步在确定保温层结构参数基础上,进行ERVC功能可靠性分析,为CPR1000概率安全评价提供ERVC系统可靠性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物堆内滞留-压力容器外部冷却 保温层参数 优化 非能动系统功能可靠性 不确定性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能动系统可靠性评价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郭海宽 赵新文 +2 位作者 蔡琦 张永发 黄丽琴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04-720,共17页
本文首先详细解释了非能动系统可靠性概念,分析各种非能动系统可靠性评价方法的特点,对比各种方法之间的区别,并指出这些可靠性评价方法共同存在的不足:没有一种方法可同时兼顾非能动系统设备可靠性与功能可靠性,不能科学地整合两者的... 本文首先详细解释了非能动系统可靠性概念,分析各种非能动系统可靠性评价方法的特点,对比各种方法之间的区别,并指出这些可靠性评价方法共同存在的不足:没有一种方法可同时兼顾非能动系统设备可靠性与功能可靠性,不能科学地整合两者的可靠性,并且未将非能动系统整体可靠性融合进概率安全评价(PSA)模型;针对各种方法存在的不足,本文在国内外研究基础上提出研究问题与思路,而且展望了非能动系统可靠性评价方法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能动系统可靠性 设备可靠性 功能可靠性 P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能动系统可靠性评价方法综述 被引量:2
9
作者 崔成鑫 黄挺 陈炼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40-1046,共7页
随着非能动系统在核电站中实际应用,非能动系统可靠性分析也逐渐成为电厂概率安全评价的重要内容,国际上针对该问题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形成了几种评价非能动系统可靠性评价的方法。本文章简要介绍几种非能动系统可靠性评价方法,对各... 随着非能动系统在核电站中实际应用,非能动系统可靠性分析也逐渐成为电厂概率安全评价的重要内容,国际上针对该问题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形成了几种评价非能动系统可靠性评价的方法。本文章简要介绍几种非能动系统可靠性评价方法,对各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并结合目前研究现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能动系统可靠性 概率安全分析 非能动系统 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反应堆非能动系统物理过程敏感参数识别的迭代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海宽 赵新文 +1 位作者 蔡琦 黄丽琴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8-174,共7页
核反应堆非能动系统参数敏感性分析是系统可靠性不确定性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系数在刻画系统物理过程的成功准则参数敏感性方面存在缺陷,针对此问题提出迭代法,其综合了输入参数与成功准则的相关系数、偏相关系数以及输入参数之间... 核反应堆非能动系统参数敏感性分析是系统可靠性不确定性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系数在刻画系统物理过程的成功准则参数敏感性方面存在缺陷,针对此问题提出迭代法,其综合了输入参数与成功准则的相关系数、偏相关系数以及输入参数之间的相关系数三方面信息,通过实例验证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迭代法适合分析参数对成功准则的偏相关性,能识别出更为精确的敏感参数,为进一步提高非能动系统物理过程的可靠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系数 偏相关系数 敏感性分析 成功准则 物理过程 非能动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AST方法的核动力装置非能动系统全局参数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蒋立志 蔡琦 +1 位作者 张永发 时浩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5-70,共6页
为提高核动力装置非能动系统参数敏感性分析的精度和效率,实现更加精确的非能动系统热工水力行为分析、识别对系统运行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因此采用FAST方法以某型非能动余热排出试验系统的热工水力模型作为算例进行了全局参数敏感性分析... 为提高核动力装置非能动系统参数敏感性分析的精度和效率,实现更加精确的非能动系统热工水力行为分析、识别对系统运行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因此采用FAST方法以某型非能动余热排出试验系统的热工水力模型作为算例进行了全局参数敏感性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电加热功率、冷凝器换热管污垢因子、热阱温度、热阱压力这4个参数对系统行为的影响较为显著,需在系统优化设计、运行管理过程中进行适当改进、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幅度敏感性测试 核动力装置 非能动系统 全局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能动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在AP1000非能动ERVC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崔成鑫 常华健 +1 位作者 黄挺 陈炼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793-1800,共8页
由于核电厂安全水平要求的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非能动系统被用于先进反应堆堆型中,但对这些非能动系统可靠性评价的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本文根据非能动系统可靠性评价流程,通过RELAP5热工水力学程序模拟非能动系统物理过程,对AP1000反... 由于核电厂安全水平要求的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非能动系统被用于先进反应堆堆型中,但对这些非能动系统可靠性评价的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本文根据非能动系统可靠性评价流程,通过RELAP5热工水力学程序模拟非能动系统物理过程,对AP1000反应堆压力容器外部冷却(ERVC)系统进行了可靠性评价。通过计算得到了压力容器下封头温度等参数的累积密度分布曲线,根据不同的成功准则即可获得AP1000ERVC系统的可靠性。该非能动系统可靠性评价结果可用于核电厂PSA模型中,以更好地指导核电厂设计及提高核电厂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靠性评价 非能动系统 反应堆压力容器外部冷却 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MCMC和子集模拟的非能动系统热工水力可靠性评估
13
作者 蒋立志 蔡琦 张永发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95-702,共8页
基于修正Metropolis-Hastings(MMH)算法的子集模拟(SS)方法在较低失效率水平下候选样本接受率降低、失效率估计误差增大、稳健性较差。为进一步提高SS用于反应堆非能动系统热工水力可靠性评估的精度、效率和稳健性,引入一种基于自适应... 基于修正Metropolis-Hastings(MMH)算法的子集模拟(SS)方法在较低失效率水平下候选样本接受率降低、失效率估计误差增大、稳健性较差。为进一步提高SS用于反应堆非能动系统热工水力可靠性评估的精度、效率和稳健性,引入一种基于自适应条件采样(aCS)的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MCMC)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MCMC和SS的非能动系统热工水力可靠性评估方法。以某型核动力装置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试验系统为例,给出了基于aCS的子集模拟(aCS-SS)与基于MMH的子集模拟(MMH-SS)在不同失效率水平下的性能比较。计算结果表明:较低失效率水平下aCS-SS能更好地使候选样本接受率在目标值附近保持稳定,失效率估计的精度和稳健性均高于MMH-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 自适应条件采样 子集模拟 非能动系统 热工水力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乏燃料水池的非能动冷却系统及其高效热交换器的设计及应用
14
作者 张向南 李云屹 +2 位作者 白博峰 韩旭 张斯亮 《核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4-169,共6页
以建设核电领域的乏池冷却试验装置为契机,为探究非能动冷却系统的特性,设计并应用了非能动冷却系统以及其中的高效热交换器。蒸汽发生器选用紧凑度高、传热系数大、流动阻力小的板式传热元件,冷凝器选用质量轻、集成度高、耐腐蚀性好... 以建设核电领域的乏池冷却试验装置为契机,为探究非能动冷却系统的特性,设计并应用了非能动冷却系统以及其中的高效热交换器。蒸汽发生器选用紧凑度高、传热系数大、流动阻力小的板式传热元件,冷凝器选用质量轻、集成度高、耐腐蚀性好的扁管蛇形翅片传热元件。试验装置成功启动并能够稳定运行,通过试验研究证明非能动冷却系统以及其中的高效热交换器可满足乏池冷却的试验要求,为后续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提供了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乏池 能动冷却系统 高效热交换器 板式传热元件 扁管 蛇形翅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条件下非能动堆芯补水系统安注特性数值分析
15
作者 唐济林 王庶光 +5 位作者 单家浩 张晋雷 李东阳 谭思超 田瑞峰 邱立青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35-2340,共6页
针对非能动堆芯补水系统在海洋条件下的安注运行特性和安全分析的问题,本文建立了流体附加惯性力模型。通过对系统分析程序ARSAC二次开发,获得了能够模拟海洋条件下非能动堆芯补水系统安注过程的计算程序,并开展了初步验证和非能动堆芯... 针对非能动堆芯补水系统在海洋条件下的安注运行特性和安全分析的问题,本文建立了流体附加惯性力模型。通过对系统分析程序ARSAC二次开发,获得了能够模拟海洋条件下非能动堆芯补水系统安注过程的计算程序,并开展了初步验证和非能动堆芯补水系统安注特性数值模拟。研究表明:附加惯性力模型及相应的程序节点模型能够预测海洋条件对非能动堆芯补水系统的影响。起伏工况下,非能动堆芯补水系统安注流量呈周期性波动,其振幅受起伏加速度和周期影响;摇摆条件不同,形成的附加惯性力存在显著差异,安注流量的波动特性显著不同;倾斜工况会改变非能动堆芯补水系统冷热两端的高度差,从而影响安注流量。本文可为海洋条件下非能动系统的设计及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摆运动 起伏运动 倾斜 非能动系统 堆芯补水箱 自然循环 安注特性 系统分析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空气混合对流换热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鹏 王国栋 +3 位作者 李万总 黄思洋 周明慧 刘宇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1-782,共12页
为论证大型非能动核电厂空气导流板优化方案的可行性,搭建了安全壳冷却能力验证试验台架(COCOVET)。本文选取COCOVET空气冷却试验工况,采用粒子图像测速(PIV)手段将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PCS)环腔的空气流动可视化,通过对比试验数据和... 为论证大型非能动核电厂空气导流板优化方案的可行性,搭建了安全壳冷却能力验证试验台架(COCOVET)。本文选取COCOVET空气冷却试验工况,采用粒子图像测速(PIV)手段将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PCS)环腔的空气流动可视化,通过对比试验数据和程序模拟结果,研究PCS环腔空气强迫对流和自然对流并存的混合对流换热现象,论证导流板优化方案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PCS环腔下降段空气到达导流板尾部区域后,大部分空气折流180°进入上升段,沿导流板向上流动,少量空气沿冷却面继续向下流动。在无导流板区域,加热面传热方式以偏自然对流类型为主,加热面热流密度沿高度方向基本不变。在有导流板区域,PCS环腔上升段存在明显的入口效应,加热面热流密度呈现迅速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安全壳安全分析程序计算值和试验值符合良好,适用于模拟空气混合对流换热过程。研究结果验证了大型非能动核电厂导流板优化方案可行性,也丰富了空气混合对流换热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导流板 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 空气混合对流换热 程序适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DBC工况下流动传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梁潇 肖术芳 +1 位作者 陶俊 谢小飞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5-394,共10页
拓展非能动安全系统的应用场景、简化安全系统及支持系统的设计、提高电厂经济性是三环路压水堆优化创新的主要方向之一,使用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PCS)应对设计基准工况(DBC)是重要技术选项,在DBC工况下利用PCS有效导出安全壳内热量,... 拓展非能动安全系统的应用场景、简化安全系统及支持系统的设计、提高电厂经济性是三环路压水堆优化创新的主要方向之一,使用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PCS)应对设计基准工况(DBC)是重要技术选项,在DBC工况下利用PCS有效导出安全壳内热量,使安全壳内温度、压力及相应的放射性释放满足限值要求。本文基于三环路压水堆开式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采用RELAP/SCDAP-SIM程序建模,开展该系统在DBC工况下的流动传热特性研究,分析影响该系统应对DBC可行性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不改变换热器形式的情况下,为了应对DBC工况,换热器传热管数量与严重事故工况相比将增加约2.5倍,该系统在安全壳内的布置成为限制其可行性的关键因素。传热管管径和壁厚对系统自然循环能力和导热功率影响较小。系统冷热芯位差不能过高,否则无法建立有效的自然循环。蒸汽冷凝换热系数是系统导热功率的关键影响因素,有必要开展在DBC环境条件下安全壳内蒸汽冷凝换热实验,获得与真实条件更加符合的换热系数。本文研究成果为PCS应对DBC相关的系统、换热器设计及工程验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 流动传热特性 设计基准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能动堆芯补水系统注水特性二维数值仿真分析
18
作者 张辉 张明乾 吕兴兵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44-1054,共11页
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针对非能动堆芯补水系统重力驱动的注水过程进行了二维模拟分析。对注水过程中的蒸汽直接接触冷凝、相变、传热、热分层、密度差驱动力等关键物理现象及模型进行了验证,并对扩散器设置、不同工况参数边界... 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针对非能动堆芯补水系统重力驱动的注水过程进行了二维模拟分析。对注水过程中的蒸汽直接接触冷凝、相变、传热、热分层、密度差驱动力等关键物理现象及模型进行了验证,并对扩散器设置、不同工况参数边界条件对于注水速率的影响开展了敏感性分析,相关分析结果与经验验证的系统级分析软件事故分析结果吻合较好,为结合工程需求的进一步分析和方案评估探索了方法,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动堆芯补水系统 计算流体动力学 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概念熔盐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中钠热管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成龙 田文喜 +3 位作者 苏光辉 张大林 巫英伟 秋穗正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254-2260,共7页
高温钠热管作为一种高效的换热装置,在导热性、等温性以及非能动特性方面具有显著的优点。将高温钠热管应用到新概念熔盐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工作通过数值方法研究了高温钠热管在熔盐堆事故工况下的瞬态运行... 高温钠热管作为一种高效的换热装置,在导热性、等温性以及非能动特性方面具有显著的优点。将高温钠热管应用到新概念熔盐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工作通过数值方法研究了高温钠热管在熔盐堆事故工况下的瞬态运行特性。钠热管的物理模型主要包括管壁、吸液芯及蒸汽区3个耦合传热区域。通过对上述3个区域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并采用有限元的方法,利用FORTRAN进行编程,最终得到高温钠热管启动过程中的温度、速度、压力分布。结果表明:熔盐堆事故状态下,钠热管从启动到稳态过程中其运行特性良好且具有很高的传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堆 能动余热排出系统 钠热管 瞬态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厂断电事故下AP1000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瞬态特性数值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宝生 王冬青 +2 位作者 董化平 姜晶 张建民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14-1521,共8页
在一维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基础上建立了AP1000反应堆主冷却剂系统及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数学模型,并编制了用于该系统瞬态特性分析的动态仿真程序PRHRSDSC。模拟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在全厂断电事故下的瞬态响应过程,并将计算结果... 在一维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基础上建立了AP1000反应堆主冷却剂系统及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数学模型,并编制了用于该系统瞬态特性分析的动态仿真程序PRHRSDSC。模拟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在全厂断电事故下的瞬态响应过程,并将计算结果与西屋公司的LOFTRAN程序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系统可依靠自然循环有效导出堆芯余热,一回路冷却剂温度维持在过冷状态,峰值压力未超过运行压力限值,各参数的变化趋势符合良好,证明了建模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lOOO 能动余热排出系统 自然循环 全厂断电 瞬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