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张往锁
曹夏昕
曹建华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09-415,共7页
以中国改进型压水堆核电站CPR1000为研究对象,在其蒸汽发生器二次侧设计了一套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PRHRS),该系统采用在蒸汽发生器二次侧建立自然循环的方式间接带走堆芯余热,确保事故条件下堆芯安全。用RELAP5/MOD3.2程序对系统进行了...
以中国改进型压水堆核电站CPR1000为研究对象,在其蒸汽发生器二次侧设计了一套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PRHRS),该系统采用在蒸汽发生器二次侧建立自然循环的方式间接带走堆芯余热,确保事故条件下堆芯安全。用RELAP5/MOD3.2程序对系统进行了合理的简化并建模,在全场断电(SBO)事故条件下模拟了PRHRS的瞬态响应过程,并对高位水箱的容积、PRHRS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冷热中心高度差以及PRHRS的投入时间等影响PRHRS工作特性的相关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增加高位水箱的容积和增大换热面积均有助于二次侧余热排出系统带走一回路的堆芯余热;降低冷热中心高度差对PRHRS的自然循环能力影响不大;余热排出系统投入时间越早,蒸汽发生器二次侧水位越高,越有利于一次侧余热的排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R1000
非能动余热排除系统
RELAP5
MOD3
2
全厂断电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地下核电厂二次侧余热非能动空冷应用可行性探讨
2
作者
张涛
陈鸿慎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26-231,共6页
地下核电厂可达性不如地面核电厂,因此设置足够可靠的措施保证堆芯热量能及时排除显得尤为重要。空气作为便捷、经济的冷却热阱,在火力发电中已有广泛应用。通过模拟消防领域火旋风的形成条件和烟囱效应产生条件,提出了一种地下核电站...
地下核电厂可达性不如地面核电厂,因此设置足够可靠的措施保证堆芯热量能及时排除显得尤为重要。空气作为便捷、经济的冷却热阱,在火力发电中已有广泛应用。通过模拟消防领域火旋风的形成条件和烟囱效应产生条件,提出了一种地下核电站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除系统,并对其非能动排热性能进行了分析。初步计算表明:该系统可实现地下核电站二次侧余热的非能动空冷排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核电厂
非能动余热排除系统
空冷排热
冷却热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张往锁
曹夏昕
曹建华
机构
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科华核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出处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09-415,共7页
基金
核能开发项目资助(科工二司[2008]700号)
文摘
以中国改进型压水堆核电站CPR1000为研究对象,在其蒸汽发生器二次侧设计了一套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PRHRS),该系统采用在蒸汽发生器二次侧建立自然循环的方式间接带走堆芯余热,确保事故条件下堆芯安全。用RELAP5/MOD3.2程序对系统进行了合理的简化并建模,在全场断电(SBO)事故条件下模拟了PRHRS的瞬态响应过程,并对高位水箱的容积、PRHRS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冷热中心高度差以及PRHRS的投入时间等影响PRHRS工作特性的相关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增加高位水箱的容积和增大换热面积均有助于二次侧余热排出系统带走一回路的堆芯余热;降低冷热中心高度差对PRHRS的自然循环能力影响不大;余热排出系统投入时间越早,蒸汽发生器二次侧水位越高,越有利于一次侧余热的排出。
关键词
CPR1000
非能动余热排除系统
RELAP5
MOD3
2
全厂断电
敏感性
Keywords
CPR1000
PRHRS
RELAP5/MOD3.2
SBO
sensitivity
分类号
TL133 [核科学技术—核能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下核电厂二次侧余热非能动空冷应用可行性探讨
2
作者
张涛
陈鸿慎
机构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26-231,共6页
文摘
地下核电厂可达性不如地面核电厂,因此设置足够可靠的措施保证堆芯热量能及时排除显得尤为重要。空气作为便捷、经济的冷却热阱,在火力发电中已有广泛应用。通过模拟消防领域火旋风的形成条件和烟囱效应产生条件,提出了一种地下核电站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除系统,并对其非能动排热性能进行了分析。初步计算表明:该系统可实现地下核电站二次侧余热的非能动空冷排热。
关键词
地下核电厂
非能动余热排除系统
空冷排热
冷却热阱
分类号
TM623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敏感性分析
张往锁
曹夏昕
曹建华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地下核电厂二次侧余热非能动空冷应用可行性探讨
张涛
陈鸿慎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