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博静 韩国宏 樊代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245-249,共5页
肝硬化是门静脉高压的最常见原因,但仍有约20%的门静脉高压继发于非肝硬化因素,称为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NCPH),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较高。NCPH是一组异源性的肝脏血管疾病,临床上多见的是特发性门静脉高压(IPH)、肝外门静脉血管阻塞(... 肝硬化是门静脉高压的最常见原因,但仍有约20%的门静脉高压继发于非肝硬化因素,称为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NCPH),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较高。NCPH是一组异源性的肝脏血管疾病,临床上多见的是特发性门静脉高压(IPH)、肝外门静脉血管阻塞(EHPVO),以及布加综合征、先天性肝纤维化和结节再生性增生等少见病。此类患者常常具有门静脉高压的证据,如反复发生的静脉曲张出血和脾脏肿大,但肝功能保存尚好。目前尚无诊断NCPH的统一标准,对其诊断仍是一个挑战。临床上往往采用排除性诊断,必要时可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来确诊。介绍了IPH和EHPVO的发病机制、病理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策略的选择,若能有效控制上消化道出血,NCPH被认为是预后相对良好的一类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 特发门静脉高压 肝外门静脉血管阻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管理现状 被引量:2
2
作者 徐京杭 于岩岩 徐小元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57-1459,共3页
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并非罕见,其临床管理策略有别于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按照发病机制和病因的不同,可分为肝前性、肝性和肝后性门静脉高压症,其中肝性可进一步分为窦前性、窦性和窦后性。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与病理学检查及时诊... 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并非罕见,其临床管理策略有别于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按照发病机制和病因的不同,可分为肝前性、肝性和肝后性门静脉高压症,其中肝性可进一步分为窦前性、窦性和窦后性。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与病理学检查及时诊断,并启动相应治疗是临床管理的关键。然而本组疾病异质性强,不易诊断,亟需临床工作者提高对本组疾病的认识,以期提高临床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诊断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内窦后性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陈慧婷 周永健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69-1473,共5页
门静脉高压定义为门静脉系统压力病理性增高,其最常见的原因是肝硬化,但也见于无肝硬化时,称为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根据累及的部位,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相关疾病可分为肝前、肝内或肝后三类;肝内病因所致可进一步细分为窦前性、窦... 门静脉高压定义为门静脉系统压力病理性增高,其最常见的原因是肝硬化,但也见于无肝硬化时,称为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根据累及的部位,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相关疾病可分为肝前、肝内或肝后三类;肝内病因所致可进一步细分为窦前性、窦性和窦后性。本文将总结肝后及窦后性门静脉高压的特点,并详细讨论布加综合征和肝窦阻塞综合征不同分类,简述了其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BUDD-CHIARI综合征 静脉闭塞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311-313,共3页
特发性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门静脉高压症,无明显肝硬化特征;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慢性感染、免疫、毒物接触、凝血机制障碍等均可能参与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门静脉高压征象,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或破裂出血... 特发性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门静脉高压症,无明显肝硬化特征;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慢性感染、免疫、毒物接触、凝血机制障碍等均可能参与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门静脉高压征象,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或破裂出血、显著脾肿大,而肝功能基本正常,腹水及肝性脑病少见;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门静脉闭塞性病变,但无肝硬化改变。临床诊断主要是排他性诊断,有门静脉高压的临床证据,组织病理学检查除外肝硬化,排除引起肝硬化的慢性肝病以及引起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的其他临床疾病即可考虑本病。有关特发性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研究较少,推荐按照肝硬化所致门静脉高压指南进行治疗。预后主要取决于门静脉高压的严重程度及其并发症的处理,一般优于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静脉闭塞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内窦前性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夏帅 吴晓宁 +2 位作者 王冰琼 何志颖 尤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64-1468,共5页
肝内窦前性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是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的一种类型,患者出现门静脉高压相关症状而无肝硬化病理证据,肝静脉压力梯度正常或轻微异常。因其病因复杂,极易漏诊、误诊,因此需要结合影像学与组织学检查明确诊断,适时启动降... 肝内窦前性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是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的一种类型,患者出现门静脉高压相关症状而无肝硬化病理证据,肝静脉压力梯度正常或轻微异常。因其病因复杂,极易漏诊、误诊,因此需要结合影像学与组织学检查明确诊断,适时启动降门静脉压治疗,预防性抗凝治疗的效果有待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静脉闭塞疾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前性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的诊疗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杨佳琪 尚玉龙 韩英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60-1463,共4页
肝前性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是一组由非肝硬化因素导致的门静脉高压性疾病,目前认为这组疾病的病因主要与JAK2突变、血液高凝状态有关。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脾肿大等,患者肝功能正常或仅有轻微异常。对肝前性非肝硬化性... 肝前性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是一组由非肝硬化因素导致的门静脉高压性疾病,目前认为这组疾病的病因主要与JAK2突变、血液高凝状态有关。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脾肿大等,患者肝功能正常或仅有轻微异常。对肝前性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其影像学特点,同时还需排除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治疗方面主要采取抗凝治疗和内镜下治疗,患者预后一般较好。本文系统梳理了肝前性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的主要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静脉血栓栓塞 诊断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例HIV单一感染者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特征分析
7
作者 张丽丽 胡建华 +1 位作者 勾春燕 吕文良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106-2109,共4页
HIV感染者在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RRT)治疗后生存期大大延长,除了典型的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外,肝脏疾病仍是HIV感染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2],在HIV感染者中,常伴有HBV或HCV的合并感染,... HIV感染者在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RRT)治疗后生存期大大延长,除了典型的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外,肝脏疾病仍是HIV感染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2],在HIV感染者中,常伴有HBV或HCV的合并感染,与HIV合并感染会加速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纤维化进程,导致肝硬化更快发展,并最终导致腹水、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肝性脑病等并发症[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免疫缺陷综合征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抗病毒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失代偿期门静脉高压症病理生理及分子机制改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樊强 吴广博 +2 位作者 赵劲博 郑磊 罗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9-384,共6页
多种病因引起的肝硬化可导致门静脉高压症。处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预后显著不佳。由多种并发症引起的患者内环境紊乱通常会演变为肝内外器官功能衰竭。对于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肝硬化,在早期尚可应用一些缓解药物,但目前关... 多种病因引起的肝硬化可导致门静脉高压症。处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预后显著不佳。由多种并发症引起的患者内环境紊乱通常会演变为肝内外器官功能衰竭。对于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肝硬化,在早期尚可应用一些缓解药物,但目前关于肝硬化失代偿期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疾病进展的机制尚不明确,也缺乏针对疾病进展的有效治疗方案。因此,揭示肝硬化失代偿期门静脉高压症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及寻找治疗疾病的有效药物靶点,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该文总结了在肝硬化失代偿期肝内外器官衰竭的病理生理改变,简述了肝内血管阻力、门静脉系统、心血管系统及炎症介质等相关细胞分子调节机制。通过全面分析肝硬化失代偿期门静脉高压症的病理生理发展进程,能够更好地理解引起病情恶化或缓解的潜在细胞分子机制,有助于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对疾病分期的正确把握。此外,发现阻断疾病恶化的药物治疗靶点将指导临床工作者更好地应对难治性门静脉高压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 病理生理机制 治疗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非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妊娠:关于孕产妇和胎儿管理及结果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高普均 赵优优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37-437,共1页
【据《J Hepatol》2018年12月报道】题:特发性非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妊娠:关于孕产妇和胎儿管理及结果的多中心研究(作者Andrade F等)特发性非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INCPH)患者中有15%是育龄妇女。为确定INCPH女性妊娠的孕产妇和胎儿结局... 【据《J Hepatol》2018年12月报道】题:特发性非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妊娠:关于孕产妇和胎儿管理及结果的多中心研究(作者Andrade F等)特发性非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INCPH)患者中有15%是育龄妇女。为确定INCPH女性妊娠的孕产妇和胎儿结局,来自葡萄牙佩德罗-希斯帕诺医院的Andrade等回顾性分析了VALDIG网络中心随访的INCPH妇女临床资料,这些女性在肝病随访期间怀孕次数≥1次。16例妇女在确诊为INCPH后24个月(5~66个月)内共发生24例妊娠。4例在妊娠前有部分门静脉血栓形成。在妊娠时,16例女性中有2例出现腹水,其他均无症状。在这24例妊娠中,有4例流产,1例异位妊娠,1例在怀孕20周时医疗终止妊娠。在达到妊娠20周的其他18例中(14例患者),有9例早产和9例足月分娩。所有婴儿在分娩时均健康,但1例在第1天死于不明原因,1例在第22天死于感染性脑膜炎,二者都是早产儿。尽管在怀孕期间应用了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但2例母亲腹水恶化,2例母亲静脉曲张出血。1例产妇在产后早期出现门静脉主干血栓。3例患者发生外阴出血,其中2例接受抗凝治疗。在最后一次分娩结束27个月(9~93个月)的中位随访后,16例女性均存活且无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多中心研究 胎儿结局 妊娠前 孕产妇 特发 管理 门静脉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肝性脑病为首发症状的特发性非肝硬化门静脉高压1例报告 被引量:1
10
作者 陶禹 智一晓 +2 位作者 庞梦圆 苏洁 华瑞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537-2538,共2页
门静脉高压症是指由于门静脉压力持续增高引发的一系列症候群,主要表现为腹水、门-腔侧支循环开放、脾功能亢进及脾大等,其最常见原因为肝硬化,约占90%左右,然而,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只占10%左右,其主要分为慢性门静脉血栓形成和特发... 门静脉高压症是指由于门静脉压力持续增高引发的一系列症候群,主要表现为腹水、门-腔侧支循环开放、脾功能亢进及脾大等,其最常见原因为肝硬化,约占90%左右,然而,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只占10%左右,其主要分为慢性门静脉血栓形成和特发性非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其中特发性非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更为罕见,其是一种病因不明,且由非肝硬化因素所致的肝内门静脉闭塞所引起的肝脏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肝内型门静脉高压,其显著特点是肝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其最常见且致死率极高的一种并发症,而以肝性脑病为并发症的则更为罕见^([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脑病 活组织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时间的规律性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义国 闫明先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8期617-618,共2页
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时间的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 40 2例病人 5 16次上消化道出血的时间。结果  1天 2 4小时中 ,5~ 6时为出血的第 1高峰期 ,16~ 17时为第 2高峰期 ,2 3时为第 3高峰期。夜间出血 362例 ,... 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时间的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 40 2例病人 5 16次上消化道出血的时间。结果  1天 2 4小时中 ,5~ 6时为出血的第 1高峰期 ,16~ 17时为第 2高峰期 ,2 3时为第 3高峰期。夜间出血 362例 ,发生率为 70 16 % ,白天出血 15 4例 ,发生率为 2 9 84% ,出血发生的时间昼夜差异显著 (P <0 0 1)。夜间死亡 5 2例 ,死亡率为 14 36 % ,白天死亡 10例 ,死亡率为 6 49% ,昼夜死亡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及死亡的时间是有规律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 上消化道出血 时间 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4例特发性非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12
作者 韦新焕 张晶 +4 位作者 张志丽 刘焱 范丽娟 宋健 张月宁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70-1577,共8页
目的 特发性非硬化性门静脉高压(INCPH)是一种少见的引起门静脉高压的病因,对INCPH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辅助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选取北京佑安医院2019年1月-2022年7月经肝穿刺病理明确诊断为INCPH的住院患者74例,并以同期住院的... 目的 特发性非硬化性门静脉高压(INCPH)是一种少见的引起门静脉高压的病因,对INCPH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辅助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选取北京佑安医院2019年1月-2022年7月经肝穿刺病理明确诊断为INCPH的住院患者74例,并以同期住院的332例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其人口学指标、实验室指标、胃镜、肝弹性检查、病理检查及并发症等资料,进行组间差异比较,并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LSM、APRI、FIB-4对INCPH的鉴别诊断能力,采用DeLong检验方法进行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INCPH患者中46.55%的患者起病时无明显症状,43.24%患者曾被误诊为肝硬化。INCPH患者合并消化道出血比例明显多于肝硬化患者(62.16%vs 41.27%,χ^(2)=10.67,P<0.01),但合并中-重度腹水患者比例明显少于肝硬化患者(16.21%vs 29.82%,χ^(2)=34.98,P<0.01),无肝性脑病发生。病理方面,89.19%(66/74)患者病理表现为典型的闭塞性门静脉病。INCPH患者肝功能指标、MELD评分、Child-Pugh评分等指标明显优于肝硬化患者,肝硬度值[9.05(7.18~12.33) vs 25.32(16.21~47.23),Z=-8.41,P<0.01]、APRI评分[0.70(0.41~1.28) vs 1.35 (0.80~2.39),Z=-6.21,P<0.01]、FIB-4指数[2.99(1.62~4.81) vs 6.68(4.06~10.42),Z=-8.39,P<0.01]均较肝硬化低。LSM、FIB-4、APRI对INCPH与肝硬化患者具有很好的鉴别诊断能力,尤其是LSM的AUC达到0.92(0.87~0.96),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68%和81.60%。结论 INCPH患者起病较隐匿,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而肝功能相对较好,尤其是LSM<14.5 kPa的患者,临床遇到此类患者需警惕INCPH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门静脉 特发硬化门静脉高压 肝硬化 并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原发性肝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文静 张志云 +3 位作者 张艳华 马剑萍 李代京 张梦琪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7-31,共5页
目的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原发性肝癌腹腔镜同期联合手术并发症危险因素,为完善围手术期并发症预防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105例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并发症独立危险因... 目的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原发性肝癌腹腔镜同期联合手术并发症危险因素,为完善围手术期并发症预防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105例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并发症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手术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为68.57%。肺部感染、门静脉血栓和胸水发生率分别为25.71%、33.33%和28.57%。术前Child-Pugh分级、MELD评分、血红蛋白、术后卧床时间和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是总体手术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均P<0.05)。吸烟、术前MELD评分、术前腹水、手术方式、术后卧床时间和胃管留置时间是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术前Child-Pugh分级、血小板、术前腹水和手术方式是门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均P<0.05)。年龄和术前MELD评分是术后胸水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原发性肝癌腹腔镜同期联合手术面临较高的手术并发症风险,应针对危险因素加强专科护理,以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并发 术后感染 门静脉血栓 胸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15
14
作者 吴胜利 仵正 +1 位作者 王瑞涛 白纪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14-716,F0003,共4页
目的分析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及溶栓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行脾切除加贲门周... 目的分析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及溶栓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71例。根据抗凝剂使用情况将其分为3组:A组23人(术后早期应用抗凝药);B组29人(术后血小板>300×109/L时使用抗凝药);C组19人(术后未使用抗凝药)。比较各组门静脉系统血栓发生率和血栓分布特点以及发生血栓后经溶栓治疗后的效果,分析术前和手术相关因素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关系。结果脾静脉直径和术前低血小板计数是脾切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独立风险因素。脾切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总的发生率为40.8%(29/71),A、B和C组分别为26.1%(6/23)、44.8%(13/29)和52.6%(10/19),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脾切断流术后门静脉及主要分支均可发生血栓,其中脾静脉血栓占72.4%。溶栓治疗后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完全消融率为76.2%(16/21),而脾静脉血栓完全消融率仅23.8%(5/2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24,P=0.001)。结论脾静脉直径和术前低血小板计数是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独立风险因素。预防性使用抗凝药对降低门静脉系统血栓的发生率无显著作用。发生血栓后经全身溶栓治疗,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消融率高于脾静脉血栓消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系统血栓 脾切除 风险因素 肝炎后肝硬化 门脉高压 溶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232例手术治疗的临床与病理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文淑 孙艳玲 +7 位作者 潘登 赵妮娜 张宇 周光德 徐晨 李志伟 闫慧颖 赵景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38-639,641,共3页
目的 评估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EED)加脾切除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 (PH)并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并探讨慢性淤血性脾肿大 (CCS)的脾纤维化机制。方法 分析 2 32例肝硬化PH并脾功能亢进实施EED加脾切除术治疗病例的临床资料 ,并... 目的 评估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EED)加脾切除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 (PH)并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并探讨慢性淤血性脾肿大 (CCS)的脾纤维化机制。方法 分析 2 32例肝硬化PH并脾功能亢进实施EED加脾切除术治疗病例的临床资料 ,并采用组织病理观察、抗波形蛋白(Vm)、α 平滑肌肌动蛋白 (α SMA)及CD6 8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CCS脾纤维化改变。结果  2 32例术后 (出院时)外周血PLT、WBC、PTA及血清Alb指标较术前均明显改善 (P<0 0 1或P <0 0 5 ) ,仅 2 5 9%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 ,经处理后均痊愈出院。切除脾脏体积 14 2 3 6 7± 738 6 9cm3 ,CCS脾组织内Vm阳性成纤维细胞、α SMA阳性肌纤维母细胞明显增多 ,CD6 8阳性巨噬细胞比例增加。结论 EED加脾切除术是解除肝硬化患者脾功能亢进、缓解PH、减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 ;注重围手术期及术中护理是保证手术效果的重要环节 ;巨噬细胞系统的活化 ,成纤维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 肝硬化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脾切除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无创诊断 被引量:5
16
作者 沈柏用 陈曼 +3 位作者 詹维伟 龚启明 彭承宏 李宏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11-614,共4页
目的 分析彩色Doppler超声检查参数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初步提出在中国部分人群中上述参数的正常参考值。方法 2001年7月~2004年3月间,符合人选标准的共99例可疑肝硬化患者和部分正常人群(因其他疾病接受腹... 目的 分析彩色Doppler超声检查参数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初步提出在中国部分人群中上述参数的正常参考值。方法 2001年7月~2004年3月间,符合人选标准的共99例可疑肝硬化患者和部分正常人群(因其他疾病接受腹部手术的志愿者,在手术中取肝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经肝穿刺或手术中取肝组织活检分为正常组(n=51)和肝硬化组(n=48),分别经Doppler超声检测门静脉流速(PVV)、肝动脉搏动指数(HA-PI),计算肝血管指数(LVI),根据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在诊断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症方面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推算出正常参考值。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肝硬化组的PVV明显降低,(11.0+2.5)em/s vs(16.9+2.9)cm/s(P〈0.001);HA-PI明显增高,1.2+0.2 vs 0.9+0.2(P<0.001);LVI显著降低,9.1+0.6w19.1+1.9(P<0.001)。对于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PVV为14em/s时,分别为91.7%和91.7%;HA.PI为1.1时,分别为82.6%和83.3%;LVI为10时,分别为93.8%和93.8%。结论 彩色Doppler超声检查参数中,以LVI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可作为无创性早期诊断参数之一,并可为活体部分肝移植供体的选择提供一个初步的遴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 肝血管指数 DOPPLER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围手术期经鼻饲肠内营养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宇 严谨 +3 位作者 邵丽芳 褚静茹 谭秋菊 陈素红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年第3期68-69,共2页
自1999年6月至2000年12月,我科对159例接受门-奇断流手术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经鼻管饲肠内营养,患者营养状况明显改善,肝脏储备功能增加,术后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 围手术期 经鼻饲 肠内营养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8
作者 刘文娜 戴光荣 宁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3431-3433,共3页
门静脉高压症(portalhypertension.PHT)是肝硬化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异常的综合征.可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vaficealbleeding,EVB)、腹水及肝性脑病等,其病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 门静脉高压症(portalhypertension.PHT)是肝硬化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异常的综合征.可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vaficealbleeding,EVB)、腹水及肝性脑病等,其病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预防PHT的发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方向。在解决这个问题上,必须明确PHT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发病机制,且近20年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血流动力学变化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血流动力学异常 门静脉系统 脑病 生活质量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术式对活动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脏血流动力学和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志华 蔡含芝 +2 位作者 赵安新 李西灵 杨洪信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09-310,共2页
活动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 30例随机分为断流组和分流组。同期内科保守治疗的同类患者 30例为对照组。手术后分流组的门静脉血流量 (PVF)、自由门静脉压 (FPP)和肝总血流量 (HTF)显著下降 ,R15ICG明显增加 ,与断流组比较差异显著 (... 活动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 30例随机分为断流组和分流组。同期内科保守治疗的同类患者 30例为对照组。手术后分流组的门静脉血流量 (PVF)、自由门静脉压 (FPP)和肝总血流量 (HTF)显著下降 ,R15ICG明显增加 ,与断流组比较差异显著 (均P <0 0 5 )。治疗后 1年断流组的肝炎好转率优于分流组 (P <0 0 5 ) ,肝功能正常率显著高于其它两组 (均P <0 0 5 )。表明断流术有利于肝炎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 血流动力学 肝功能 门奇断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潘卫东 许瑞云 +3 位作者 刘 波 陈幼明 姚春斓 刘 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512-514,共3页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与各相关困素的关系,探讨PHG的发病机制。方法:对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159例病人,分别进行门静脉压力、肝功能状态、肝硬化程度、食管与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脾功能亢进程度、乙肝病毒...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与各相关困素的关系,探讨PHG的发病机制。方法:对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159例病人,分别进行门静脉压力、肝功能状态、肝硬化程度、食管与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脾功能亢进程度、乙肝病毒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等项目的检测,分析各因素与PHG轻重的相关关系。结果:Ⅰ,Ⅱ,Ⅲ级 PHG的自由门静脉压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F=0.029,P=0.972)。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与PHG轻重无相关性(r=0.140,P二0.153)。Ⅰ,Ⅱ,Ⅲ级PHG的肝组织胶原纤维相对面积百分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25,P=0.801)。食管静脉曲张的程度与PHG的轻重明显相关(r=0.386,P<0.001)。胃底静脉曲张中Ⅰ、Ⅱ、Ⅲ级发生PHG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意义(X2=4.509,P=0.209)。脾脏功能亢进的程度与PHG轻重呈正相关(r=0.283,P=0.003)。7例PHG患者胃壁组织内均未发现HBsAg和HBcAg。HP的感染率为21.43%,有无HP感染PHG差异无显著意义(x2=0.578,P=0.7491)。结论:食管静脉曲张的程度与PHG的轻重呈正相关;胃底静脉曲张存在与否与PHG的程度不相关。脾脏功能亢进程度与PHG的程度呈正相关。门静脉压力、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和肝硬化程度与PHG的轻重无明显相关性。在PHG患者的胃组织内来发现乙肝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胃病 相关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