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珠单抗治疗缺血型和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视网膜体积变化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邢振 王淑娜 +4 位作者 孙艳 张宇鹏 邢秀明 杨凯莉 赵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7-222,共6页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对比雷珠单抗治疗缺血型和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BRVO-ME)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视网膜体积变化的异同。方法 回顾性分析缺血型组34例(34眼)和非缺血型组21例(21眼)的BRVO-ME患者...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对比雷珠单抗治疗缺血型和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BRVO-ME)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视网膜体积变化的异同。方法 回顾性分析缺血型组34例(34眼)和非缺血型组21例(21眼)的BRVO-ME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均进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并对治疗前及治疗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和黄斑区视网膜体积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后1 d时最佳矫正视力(logMAR)缺血型组为0.63±0.37,非缺血型组为0.44±0.2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视网膜外层、视网膜全层以及视网膜全层Farafovea分区、Perifovea分区的视网膜体积,治疗前缺血型组分别为(6.42±1.90)mm^(3)、(8.75±1.82)mm^(3)、(3.20±0.87)mm^(3)、(5.10±0.89)mm^(3),非缺血型组分别为(5.52±1.57)mm^(3)、(7.83±1.56)mm^(3)、(2.80±0.71)mm^(3)、(4.66±0.77)mm^(3);治疗后1 d缺血型组分别为(4.97±1.18)mm^(3)、(7.46±1.47)mm^(3)、(2.62±0.60)mm^(3)、(4.53±0.80)mm^(3),非缺血型组分别为(4.25±0.48)mm^(3)、(6.58±0.56)mm^(3)、(2.26±0.26)mm^(3)、(4.06±0.40)mm^(3);治疗后1周缺血型组分别为(4.40±0.82)mm^(3)、(6.90±0.85)mm^(3)、(2.38±0.36)mm^(3)、(4.24±0.49)mm^(3),非缺血型组分别为(4.04±0.35)mm^(3)、(6.33±0.49)mm^(3)、(2.15±0.19)mm^(3)、(3.95±0.35)mm^(3),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视网膜外层和视网膜全层的视网膜体积与基线对比变化量,治疗后1个月时缺血型组分别为(-2.48±2.38)mm^(3)、(-2.54±2.38)mm^(3),非缺血型组分别为(-1.31±1.58)mm^(3)、(-1.38±1.58)mm^(3),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雷珠单抗治疗缺血型和非缺血型BRVO-ME患者疗效均较好,治疗后短期视力预后非缺血型组较缺血型组患者好,缺血型组患者视网膜体积高于非缺血型组,长期治疗后两组患者视力预后和视网膜体积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缺血 非缺血型 视网膜体积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珠单抗联合577 nm微脉冲激光治疗非缺血型CRVO继发ME的效果观察
2
作者 覃蓓 刘晓辉 秦程 《华夏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04-208,共5页
目的观察雷珠单抗联合577 nm微脉冲激光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继发黄斑水肿(ME)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4例非缺血型CRVO继发ME患者。根据患者自行选择是否接受微脉冲激光治疗,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7例(17只眼)。对照... 目的观察雷珠单抗联合577 nm微脉冲激光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继发黄斑水肿(ME)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4例非缺血型CRVO继发ME患者。根据患者自行选择是否接受微脉冲激光治疗,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7例(17只眼)。对照组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577 nm微脉冲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1个月、3个月、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总注药次数及按需治疗次数。结果治疗后的3个月、6个月,观察组BCVA优于对照组,CM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注药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按需治疗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珠单抗联合577 nm微脉冲激光治疗非缺血型CRVO继发ME,疗效显著,可改善视力,降低黄斑厚度,减少总注药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雷珠单抗 577 nm微脉冲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黄斑区血管密度 被引量:2
3
作者 颜智鹏 姚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65-1167,共3页
目的采用OCT血管成像系统对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患者黄斑区血管密度进行观察研究。方法对确诊为非缺血型CRVO的32例(32眼)患者双眼均行OCT血管成像检查,分别获得患眼与健眼黄斑区3 mm×... 目的采用OCT血管成像系统对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患者黄斑区血管密度进行观察研究。方法对确诊为非缺血型CRVO的32例(32眼)患者双眼均行OCT血管成像检查,分别获得患眼与健眼黄斑区3 mm×3 mm范围表层、深层血管密度及视网膜厚度,比较患眼与健眼黄斑区表层血管密度的差异;分析患眼黄斑区表层血管密度与视网膜水肿的相关性;探讨非缺血型CRVO黄斑区表层及深层血管密度变化与疾病病程的关系。结果非缺血型CRVO患眼整体范围表层血管密度为(44.73±3.24)%,健眼为(51.24±2.45)%,患眼与健眼整体范围及各象限表层血管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非缺血型CRVO患眼黄斑区周围表层血管密度较健眼明显降低。非缺血型CRVO患眼黄斑区表层血管密度与视网膜厚度(即水肿程度)呈负相关(Y=-0.462X+55.047,R2=0.842)。病程1周、1个月、2个月的非缺血型CRVO患眼表层血管密度分别为:(47.47±2.90)%、(42.37±2.74)%、(38.54±3.90)%,而深层血管密度分别为:(42.87±2.15)%、(39.49±2.34)%、(38.32±3.02)%,表层血管密度随病程延长逐渐降低,而深层血管密度在病变初期即出现明显下降。结论非缺血型CRVO眼黄斑区血管密度较健眼明显降低,且与黄斑区水肿程度呈负相关,同时其深层血管密度降低可能早于表层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血管密度 OCT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抗VEGF治疗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陈蓓 陈凡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26-429,共4页
目的:探究雷珠单抗与康柏西普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03/2018-05收治的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患者80例80眼,随机分为A组(40例)和B组(40例),分别行玻璃体腔内注射雷... 目的:探究雷珠单抗与康柏西普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03/2018-05收治的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患者80例80眼,随机分为A组(40例)和B组(40例),分别行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和康柏西普治疗。随访3mo,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眼压、CMT、黄斑中心体积(CMV)、BCVA、玻璃体腔注射次数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wk,1、2、3mo,B组患者CMT、CMV、BCVA均明显优于A组(P<0.05)。随访3mo,B组患者视力提高比例显著高于A组(65%vs 38%,P<0.05),玻璃体腔注射次数显著低于A组(P<0.05),但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5%vs 0%)无明显差异(P=0.999)。结论:与雷珠单抗比较,康柏西普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在改善视力,降低CMT和CMV,减少玻璃体腔注射次数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雷珠单抗 康柏西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联合曲安奈德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引起的黄斑囊样水肿 被引量:8
5
作者 杨天舒 王伟 杨煜生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29期143-144,共2页
目的观察激光联合球后注射曲安奈德与单纯视网膜光凝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引起的黄斑囊样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3例(53眼)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9例,29眼)行视网膜光凝联合球后注射曲安奈德;对照组(24例,24眼)进行单纯... 目的观察激光联合球后注射曲安奈德与单纯视网膜光凝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引起的黄斑囊样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3例(53眼)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9例,29眼)行视网膜光凝联合球后注射曲安奈德;对照组(24例,24眼)进行单纯视网膜光凝。治疗后1,3,6个月分别观察2组视力和黄斑水肿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6个月视力均获提高或稳定,但从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观察看,观察组视力提高者较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3个月总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总有效率两组均为100%,但显效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光联合联合球后注射曲安奈德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引起的黄斑囊样水肿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光凝治疗,加速黄斑水肿的吸收,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光凝 曲安奈德 黄斑囊样水肿 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非缺血型CRVO伴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娟 赵薇 +3 位作者 杨雪莉 尹智坚 于成和 李才锐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37-540,共4页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合并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12/2018-12非缺血型CRVO合并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66例66眼资料,其中3...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合并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12/2018-12非缺血型CRVO合并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66例66眼资料,其中30例患者30眼接受雷珠单抗和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无创正压通气(观察组),36例36眼患者仅接受雷珠单抗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3、6mo的病变部位视网膜厚度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视网膜厚度、BCVA比较均有差异(P<0.05)。治疗3、6mo,观察组患者视网膜厚度、BCV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对照组患者治疗3、6mo视网膜厚度的无差异(P>0.05),其余各时间点及观察组的各时间点两两比较有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3、6mo BCVA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3、6mo BCVA均显著优于患者治疗1mo(P<0.05),其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有利于提高非缺血型CRVO合并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对比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胡媛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34期133-134,共2页
目的对比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效果。方法 108例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采用康柏西普治疗,对照组采用雷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对比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效果。方法 108例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采用康柏西普治疗,对照组采用雷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及治疗12个月视力水平以及黄斑中心凹厚度;治疗次数。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视力为(3.4±0.2),黄斑中心凹厚度为(505±33)μm,对照组患者视力为(3.5±0.2),黄斑中心凹厚度为(506±31)μ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3、0.108,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视力为(3.8±0.3),黄斑中心凹厚度为(412±31)μm,对照组患者视力为(3.7±0.3),黄斑中心凹厚度为(416±30)μ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63、0.129,P>0.05)。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视力为(4.9±0.4),黄斑中心凹厚度为(262±23)μm,对照组患者视力为(4.3±0.3),黄斑中心凹厚度为(335±26)μm,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053、11.592,P<0.05)。观察组治疗次数为(13.6±1.3)次,对照组为(19.7±1.6)次,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323,P<0.05)。结论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均能有效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但康柏西普治疗更具长期价值且治疗次数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康柏西普 雷珠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成药迈之灵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刘世龙 吴娟 《环球中医药》 CAS 2014年第S1期51-51,共1页
目的探讨中成药迈之灵的眼科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确诊为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迈之灵治疗组20例,曲克芦丁治疗组20例,分别给予迈之灵和曲克芦丁片口服,2片每日,3次口服,1个月为一个疗程,随访3个月,比较... 目的探讨中成药迈之灵的眼科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确诊为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迈之灵治疗组20例,曲克芦丁治疗组20例,分别给予迈之灵和曲克芦丁片口服,2片每日,3次口服,1个月为一个疗程,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力、OCT黄斑水肿厚度变化。结果治疗1个月,迈之灵治疗组视力提高优于芦丁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迈之灵治疗组并发黄斑水肿6例(6眼),对照组13例(13眼),迈之灵治疗组发生率低于曲克芦丁组(P<0.05)。结论迈之灵治疗非缺血性视网膜静脉阻塞安全有效,疗效优于曲克芦丁组,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 迈之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曲安奈德、利多卡因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任丽娟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第16期88-90,共3页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曲安奈德、利多卡因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2例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6例。对照组予以康柏西普治疗,治疗组采用桃...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曲安奈德、利多卡因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2例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6例。对照组予以康柏西普治疗,治疗组采用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曲安奈德、利多卡因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黄斑中央视网膜厚度(CRT)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16/16),高于对照组的62.5%(10/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RT均小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曲安奈德、利多卡因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桃红四物汤加减 曲安奈德 利多卡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例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复明汤联合西医治疗观察
10
作者 党万利 谷志彬 王晓盈 《临床眼科杂志》 2003年第5期467-468,共2页
目的 探讨复明汤联合西医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效果。方法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眼底镜检查用于诊断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并对其疗效观察 ;治疗前后均行视力及常规检查 ,用中药复明汤... 目的 探讨复明汤联合西医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效果。方法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眼底镜检查用于诊断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并对其疗效观察 ;治疗前后均行视力及常规检查 ,用中药复明汤及球后注射地塞米松、全身用胞二磷胆碱、维生素、能量合剂等支持疗法。观察时间两个月。结果 经 FFA确诊的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 30例 (36只眼 )中 :视力提高≥ 5行者 6只眼 ,视力≥ 2行者 2 4只眼 ,无效者 6只眼。视力恢复时间 2~ 7周 ,水肿消退时间 2~ 6周 ,出血吸收时间 3~ 8周 ,有效率 83.3%。结论 采用复明汤联合西药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 ,出血吸收好 ,视力恢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 复明汤 中西医结合 治疗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眼底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动脉炎型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接英 阮方 +1 位作者 李上 郭纯刚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44-646,654,共4页
目的探讨非动脉炎型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首诊于我院的66例(83眼)NAION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视力、眼压、视野、荧光素眼底... 目的探讨非动脉炎型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首诊于我院的66例(83眼)NAION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视力、眼压、视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OCT等检查结果,并对患者全身疾病进行相关分析,观察治疗过程中视力、视野恢复情况及眼底变化。结果在NAION患者中单眼49眼,双眼先后发病13眼,双眼同时发病4眼,其中,70%双眼先后发病的患者在对侧眼出现NAION时,先发病眼视力得到改善。OCT检查发现:NAION患者的视盘水肿主要发生于视盘的上方和下方,形成"双驼峰"状改变。在发病早期20眼发生黄斑中央凹神经上皮层脱离。发生黄斑渗出的眼中80%合并糖尿病。结论颞侧视盘的神经纤维层增厚牵拉所导致的中心凹神经纤维层脱离,可能是早期NAION视力低的因素。双眼发病的NAION患者,可能存在双眼视盘供血代偿机制,来减轻一侧视盘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炎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缺血再灌注 黄斑 视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对视网膜静脉阻塞分型及预后评估的作用分析
12
作者 陈风月 高亚林 +1 位作者 沈萍 李新惠 《临床眼科杂志》 2009年第4期323-325,共3页
目的分析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对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分型及预后评估的作用。方法96例(96只眼)RVO患者进行FFA及眼科常规检查,并进行随访。结果28只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中5只眼为缺血型,23只眼为非缺血型,其中有3只眼转化为... 目的分析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对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分型及预后评估的作用。方法96例(96只眼)RVO患者进行FFA及眼科常规检查,并进行随访。结果28只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中5只眼为缺血型,23只眼为非缺血型,其中有3只眼转化为缺血型。有新生血管5只眼。伴有黄斑水肿18只眼,黄斑缺血1只眼;68只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中缺血型40只眼,非缺血型28只眼,有2只眼转化为缺血型。有新生血管14只眼。伴有黄斑水肿30只眼,黄斑缺血29只眼。结论FFA检查不仅能给RVO分型,而且能很好地判断患者视网膜血管的改变,可以起到推断预后的作用,并作为选择治疗和观察疗效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视网膜静脉阻塞 缺血 非缺血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在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诊治中的分析
13
作者 曹泽刚 李仁芳 +2 位作者 熊斌 沈华墨 罗琰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10期93-94,共2页
目的探究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确定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分型,并确定有效治疗方法 ,评价FFA在CRVO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00例(100眼)CRV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100眼进行FFA检查,对检察结果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 10... 目的探究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确定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分型,并确定有效治疗方法 ,评价FFA在CRVO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00例(100眼)CRV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100眼进行FFA检查,对检察结果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 100眼中早期CRVO动脉血管正常18眼(18%)。中期CRVO阻塞侧动脉血管出现异常主要表现为粗细不均匀40眼(40%)。晚期CRVO阻塞侧动脉血管出现异常主要表现为粗细不均匀42眼(42%)。100眼早期CRVO静脉血管均有扩张或渗漏现象发生。100例毛细血管发生变化患者中属于缺血型CRVO 22例(22%),患者发病早期眼底毛细血管呈现梯田的形状,无灌注。非缺血型CRVO 78例(78%),具体表现为毛细血管扩张导致荧光素渗漏。100例患者全部出现视盘水肿现象,表面由于毛细血管舒张,导致荧光素渗漏。缺血型CRVO患者中有10例患者重新建立了侧支循环。结论 FFA是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方面的重要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缺血 非缺血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GA对NAION与视神经炎的鉴别诊断作用
14
作者 吕沛霖 王润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119-121,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ICGA对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型视神经病变与视神经炎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资料完整的不易确诊视盘水肿患者27例27眼,经眼底照相后,采用视网膜血管和脉络膜血管双项造影检查。同期对年龄性别匹配20例20眼正常对照眼进... 目的:初步探讨ICGA对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型视神经病变与视神经炎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资料完整的不易确诊视盘水肿患者27例27眼,经眼底照相后,采用视网膜血管和脉络膜血管双项造影检查。同期对年龄性别匹配20例20眼正常对照眼进行造影检查,对脉络膜血管造影的连续图像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对照眼20例ICGA检查结果显示早期视盘周围脉络膜血管区荧光充盈正常。27眼视盘水肿者接受ICGA检查后,从ICGA造影早期连续图片的表现特点将视盘水肿可明确分为缺血性和非缺血性;缺血性早期连续像表现为一过性的视盘缺血区与脉络膜区域性低荧光相对应,可直接判定缺血范围和缺血程度,随即血管荧光充盈正常,16眼考虑为对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型视神经病变,11眼早期连续像表现为视盘周围脉络膜血管区荧光快速充盈,与正常对照眼表现相同,考虑为视神经炎。结论:对一些视盘水肿鉴别诊断存在困惑或疑难时,脉络膜血管造影有一过性视盘脉络膜区域性荧光充盈缺损为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型视神经病变的特征性改变,该变化有助于视盘水肿性疾病的鉴别,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炎性前部缺血视神经病变 视神经炎 脉络膜血管造影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