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基因的研究进展及相关网络资源 被引量:9
1
作者 徐悦凡 任鲁风 杨宇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5-71,共7页
耳聋是一种最常见的人类感觉系统缺陷 ,70 %的遗传性耳聋属于非综合征型听力缺损。据估计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基因总数在 10 0个以上 ,迄今已经有大约 80个基因座被绘制于人类染色体上 ,至少 2 3个基因得鉴定。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已鉴定... 耳聋是一种最常见的人类感觉系统缺陷 ,70 %的遗传性耳聋属于非综合征型听力缺损。据估计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基因总数在 10 0个以上 ,迄今已经有大约 80个基因座被绘制于人类染色体上 ,至少 2 3个基因得鉴定。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已鉴定的 2 3个非综合征型耳聋基因 ,并列举了与遗传性耳聋相关的部分网络资源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征遗传性听力缺损 耳基因突变 遗传性耳聋 网络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地区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耳聋临床防控模式初探 被引量:6
2
作者 刘玲 曾玉坤 +4 位作者 丁红珂 姚翠泽 余丽华 刘畅 张彦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25-631,共7页
目的对广东人群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耳聋热点基因突变筛查、基因诊断和出生缺陷临床防控模式进行初步探索,并提供人群频率、基因诊断方案等数据依据。方法应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对46587名正常听力且无耳聋家族史的育龄女性进行耳聋基因热... 目的对广东人群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耳聋热点基因突变筛查、基因诊断和出生缺陷临床防控模式进行初步探索,并提供人群频率、基因诊断方案等数据依据。方法应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对46587名正常听力且无耳聋家族史的育龄女性进行耳聋基因热点突变筛查,对携带者配偶进行相应基因的Sanger测序,对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采用基因芯片结合GJB2、SLC26A4基因测序。对相同致病基因携带者知情选择产前诊断。结果46587例广东地区正常听力且无耳聋家族史的育龄女性遗传性耳聋热点突变携带率为3.40%,其中GJB2、SLC26A4、GJB3、线粒体MT-RNR1基因在人群携带率分别为1.88%、1.17%、0.14%、0.19%;694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中,共检测到78种变异,其中2个未见报道变异根据ACMG分类指南可分为可能致病变异。共计为170例孕妇知情选择进一步产前诊断,其中25例孕妇因选择终止妊娠。结论本研究对广东人群遗传性耳聋热点突变筛查、基因诊断以及出生缺陷临床防控模式进行大样本的探索,丰富了非综合征耳聋基因突变谱,为耳聋基因突变筛查、耳聋基因诊断及遗传咨询提供了重要数据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缺陷 综合征耳聋 基因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亲结婚所致一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的调查 被引量:3
3
作者 舒安利 聂玉正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53-556,共4页
耳聋是一种最常见的人类感觉系统缺陷,在已发现的遗传性耳聋中,有70%的属于非综合征型听力缺损。据估计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基因总数在100个以上,目前已经确定了近80个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的遗传位点,其中23个基因已经被成功克隆。文... 耳聋是一种最常见的人类感觉系统缺陷,在已发现的遗传性耳聋中,有70%的属于非综合征型听力缺损。据估计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基因总数在100个以上,目前已经确定了近80个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的遗传位点,其中23个基因已经被成功克隆。文章报道一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该家系中存在2代近亲结婚,共2代13人出现聋哑症状。经遗传分析,该家系的遗传方式与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均不符合,提示此家系中的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可能为线粒体突变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征耳聋 近亲婚配 线粒体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综合征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孙悍军 袁慧军 韩东一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150-156,共7页
关键词 常染色体显性 遗传性耳聋 综合征 遗传因素 先天性耳聋 45岁以下 80岁以上 老年性耳聋 重度耳聋 发达国家 听力障碍 年龄相关 多基因病 语前聋 出生时 发病率 迟发性 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S1基因突变致非综合征型耳聋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熊奕康 王海伟 +1 位作者 黄海龙 徐两蒲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7-321,共5页
PLS1基因(OMMI:602734)编码PLS1蛋白。PLS1蛋白是一种肌动蛋白捆绑蛋白,在横结肠、小肠末端和内耳细胞中均有表达,参与微绒毛的组成,有助于维持静纤毛的稳定性。研究发现,PLS1基因突变将导致其表达的PLS1蛋白被破坏,从而导致不同程度的... PLS1基因(OMMI:602734)编码PLS1蛋白。PLS1蛋白是一种肌动蛋白捆绑蛋白,在横结肠、小肠末端和内耳细胞中均有表达,参与微绒毛的组成,有助于维持静纤毛的稳定性。研究发现,PLS1基因突变将导致其表达的PLS1蛋白被破坏,从而导致不同程度的轻度至重度进行性高频感音性耳聋。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报道了数例PLS1基因碱基替换突变突变导致常染色体显性非综合征型耳聋的病例。我们对PLS1基因突变导致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S1 DFNA76 综合征耳聋 遗传性耳聋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迟发性非综合征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聋家系表型特征及致病基因初步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王鸿涵 冯永 +9 位作者 王行炜 梅凌云 陈红胜 蒋璐 门美超 张华 李海波 刘亚兰 卢焰梅 贺楚峰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09-313,共5页
目的分析一个迟发性遗传性聋大家系的临床表型,探讨该家系耳聋患者的致病基因。方法对一个湖南籍耳聋大家系成员进行详细的病史资料采集、体格检查、听力学检查,其中两名患者做了颞骨CT检查。绘制家系图。以先证者外周血基因组DNA为模... 目的分析一个迟发性遗传性聋大家系的临床表型,探讨该家系耳聋患者的致病基因。方法对一个湖南籍耳聋大家系成员进行详细的病史资料采集、体格检查、听力学检查,其中两名患者做了颞骨CT检查。绘制家系图。以先证者外周血基因组DNA为模板对候选致病基因进行涵盖全部编码序列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纯化后用ABI 3730测序仪直接测序,用DNASTAR-Laser-gene SeqMan Pro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系谱分析得知该家系是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聋家系。患者临床表现高度一致,均表现为在9~25岁时首先出现"嗡嗡样"耳鸣,然后自觉双耳听力下降,纯音测听显示早期为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的神经性聋,之后听力下降程度逐步加重并波及低频。对候选致病基因进行突变检测,未发现致病突变。结论该家系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征,其致病基因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综合征 基因 家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聋研究现状及思考 被引量:1
7
作者 冯永 王鸿涵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3-197,共5页
研究表明,先天性聋群体中半数以上的患者是由遗传因素导致的,其中非综合征型聋约占70%,综合征型聋约占30%[1]。遗传性聋一般表现为中重度或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为患者带来严重的交流障碍,也为家庭和国家带来了十分沉重的负担,所以遗传性... 研究表明,先天性聋群体中半数以上的患者是由遗传因素导致的,其中非综合征型聋约占70%,综合征型聋约占30%[1]。遗传性聋一般表现为中重度或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为患者带来严重的交流障碍,也为家庭和国家带来了十分沉重的负担,所以遗传性聋一直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征 遗传性 重度感音神经性聋 遗传因素 先天性聋 交流障碍 中重度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致病基因的定位研究
8
作者 孙悍军 陶然 +9 位作者 杨淑芝 秦炜 曹菊阳 冯国鄞 冀飞 郭维 戴朴 袁慧军 贺林 韩东一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30-1132,共3页
目的应用连锁分析方法对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DFNA)家系进行耳聋基因的定位研究。方法通过进行家系调查、对家系成员进行全面查体及听力学检查,绘制遗传图谱。应用连锁分析的方法,首先排除此家系的遗传位点与表型相似的... 目的应用连锁分析方法对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DFNA)家系进行耳聋基因的定位研究。方法通过进行家系调查、对家系成员进行全面查体及听力学检查,绘制遗传图谱。应用连锁分析的方法,首先排除此家系的遗传位点与表型相似的已知DFNA位点连锁,然后进行全基因组扫描。结果该家系致聋基因定位在2号染色体2q13-q14.2上,最大LOD值在D2S363处,为3.22。通过单倍型分析将遗传位点定位于微卫星标记D2S1888和D2S2224之间约8.4cM的区域。对区域内的候选基因PAX8进行突变筛查,没有发现突变。结论本家系的耳聋基因定位在一个新的DFNA位点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受损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综合征耳聋 连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的遗传学特征分析
9
作者 袁虎 韩东一 +2 位作者 王秋菊 纵亮 赵亚丽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09-611,共3页
目的研究一个连续5代遗传的耳聋大家系(Z029家系),分析该家系的遗传学特征。方法利用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研究所遗传性耳聋资源收集网络采集到一个5代遗传性耳聋大家系,对具有遗传信息的47例成员进行了全身系统检查及临床听力学检测,应... 目的研究一个连续5代遗传的耳聋大家系(Z029家系),分析该家系的遗传学特征。方法利用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研究所遗传性耳聋资源收集网络采集到一个5代遗传性耳聋大家系,对具有遗传信息的47例成员进行了全身系统检查及临床听力学检测,应用Cyrillic2.1软件构建家系图谱,分析该家系的遗传学特征。结果Z029家系的表型表现为全频听力下降为主、迟发型的感音神经性耳聋,连续5代发病,男女成员均受累,每代患者的比率随着年龄增长具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符合延迟显性的特征。结论Z029家系是一个非综合征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大家系,其表型的外显率与年龄相关。该研究为进一步的致病基因定位与克隆奠定了基础,并为与年龄相关性耳聋分子病理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模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受损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综合征耳聋 染色体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综合征型X-连锁遗传性聋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李庆忠 王秋菊 韩东一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25-427,共3页
关键词 综合征X-连锁遗传性 致病基因 研究进展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nexin26与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聋的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曲雁(综述) 李云(综述) 林曦(审校)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2-195,共4页
关键词 综合征 CONNEXIN26 重度耳聋 遗传性 USHER综合征 遗传缺陷 感觉系统 周围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缺失型遗传性持续性胎儿血红蛋白综合征复合β地中海贫血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朱恒莹 陈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3268-3270,共3页
遗传性持续性胎儿血红蛋白综合征(hereditary persis-tence of fetal hemoglobin,HPFH)是由于β珠蛋白基因簇中DNA序列的碱基替换或缺失导致出生后胎儿血红蛋白(fetal hemoglobin,HbF)持续增高的遗传性血红蛋白病[1]。 HPFH可... 遗传性持续性胎儿血红蛋白综合征(hereditary persis-tence of fetal hemoglobin,HPFH)是由于β珠蛋白基因簇中DNA序列的碱基替换或缺失导致出生后胎儿血红蛋白(fetal hemoglobin,HbF)持续增高的遗传性血红蛋白病[1]。 HPFH可分为缺失型HPFH和非缺失型HPFH(nd-HPFH)。 nd-HPFH是由于γ珠蛋白基因启动子区点突变或小片段缺失所致[2]。正常成人体内血红蛋白主要是HbA,HbF含量小于总血红蛋白的1%[3]。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是由于β珠蛋白基因缺陷或缺失使β珠蛋白肽链合成减少或缺如,导致血红蛋白组分改变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可分为轻型、中间型和重型,临床表现从几乎无症状到严重贫血[4-5]。 nd-HPFH复合β地贫的HbF明显升高,高水平HbF可通过平衡珠蛋白链合成而改善贫血症状[6]。广西、广东等南方地区是国内β地贫高发区,本文就nd-HPFH复合β地贫的基因突变类型和临床表现作一综述,为β地贫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血红蛋白综合征 Β地中海贫血 胎儿血红蛋白 缺失 持续性 复合 FET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地区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GJB2、SLC26A4、GJB3、线粒体DNA12S rRNA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韩巍 兰莉 +5 位作者 杨可婕 叶清 黄维 曹祖威 刘宇清 叶惠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53-556,共4页
采集2015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听力中心门诊就诊的285例非综合征型耳聋(NSHL)患者外周血,基因芯片检测常见4个耳聋热点基因(GJB2、GJB3、SLC26A4、线粒体DNA12S rRNA基因)的9个突变位点。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听力测试、耳... 采集2015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听力中心门诊就诊的285例非综合征型耳聋(NSHL)患者外周血,基因芯片检测常见4个耳聋热点基因(GJB2、GJB3、SLC26A4、线粒体DNA12S rRNA基因)的9个突变位点。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听力测试、耳科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285例患者中122例(42%)存在基因突变,其中GJB2基因突变51例(17.89%),c.235delC、c.235-299delAT、c.235delC/IVS7-2A>G、c.299delAT检出率分别为12.98%(37例)、1.75%(5例)、1.75%(5例)、1.40%(4例);SLC26A4基因突变43例(15.09%),c.2168A>G、c.IVS7-2A>G检出率分别为3.16%(9例)、11.93%(34例);线粒体DNA12S rRNA基因突变27例(9.5%),c.1555 A>G、c.1494C>G检出率分别为8.77%(25例)、0.70%(2例);GJB3基因c.538C>T杂合突变1例(0.35%)。4个耳聋基因在贵阳、清镇、安顺、凯里和毕节地区检出率分别为9.47%(27例)、8.77%(25例)、8.07%(23例)、6.32%(18例)、10.18%(29例)。汉族、苗族、侗族、布依族和土家族4个耳聋基因检出率分别为15.79%(45例),12.28%(35例),6.32%(18例),4.91%(14例),3.50%(10例)。因此认为,GJB2基因是贵州地区NSHL患者最常见的耳聋突变基因,c.235delC位点是最常见突变位点。不同地区、民族耳聋基因突变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征耳聋 耳聋基因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综合征型聋患者耳聋相关基因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梁爽 孙喜斌 +5 位作者 韩睿 焦玉勤 王艳霄 邹建华 颜晓蓉 于丽玫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用于非综合征型聋患者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遗传性聋基因芯片试剂盒对177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基因组DNA的GJB2、SLC26A4、GJB3和mtDNA12s rRNA四个耳聋相关基因的9个致聋突变位点进行检测;对部分携带SLC... 目的探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用于非综合征型聋患者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遗传性聋基因芯片试剂盒对177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基因组DNA的GJB2、SLC26A4、GJB3和mtDNA12s rRNA四个耳聋相关基因的9个致聋突变位点进行检测;对部分携带SLC26A4基因突变的患者进行颞骨CT扫描;选取26位听力正常且无耳聋家族史的受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①在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中携带耳聋相关基因突变者占49.15%;②11例SLC26A4基因突变携带者颞骨CT均显示前庭水管扩大;③正常对照组隐性突变基因携带率为7.7%。结论遗传因素在非综合征型耳聋的致聋病因中所占的比例较高,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的SLC26A4基因检测结果与其颞骨影像学检查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聋 基因检测 基因芯片 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6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耳聋基因芯片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孙捷 韦桂玲 +1 位作者 陈俞 张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6-219,共4页
目的探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用于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遗传性聋基因芯片试剂盒对86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基因组DNA的GJB2、SLC26A4、GJB3和mtDNA12s rRNA四个耳聋相关基因的9个致聋突变位点进行检测;对所有患者... 目的探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用于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遗传性聋基因芯片试剂盒对86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基因组DNA的GJB2、SLC26A4、GJB3和mtDNA12s rRNA四个耳聋相关基因的9个致聋突变位点进行检测;对所有患者进行颞骨高分辨率CT(HRCT)、头颅MRI、内听道扫描,耳蜗水成像。结果在86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中携带所检测热点耳聋相关基因突变者占51.16%;其中GJB2基因突变携带者24例(27.91%,24/86),GJB3基因突变携带者2例,SLC26A4基因突变携带者19例,颞骨CT均显示前庭水管扩大,而且均伴有耳蜗发育畸形,表现为蜗顶发育不全;mtDNA12s rRNA基因突变0例,考虑与样本量少有关。结论遗传性聋基因芯片试剂盒可以考虑作为新疆地区耳聋患者的快速诊断方法,但基因测序法应作为必要补充。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的SLC26A4基因检测结果与其颞骨影像学检查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聋 基因检测 基因芯片 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12SrRNA突变频谱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郑斌娇 彭光华 +9 位作者 陈波蓓 方芳 郑静 伍越 梁玲芝 南奔宇 唐霄雯 朱翌 吕建新 管敏鑫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95-704,共10页
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突变是引起耳聋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12S rRNA基因是药物性耳聋与非综合征型耳聋相关的突变热点区域。文章收集了浙江省各地区非综合征型及药物性耳聋患者标本318例,对其进行临床和分子遗传学评估... 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突变是引起耳聋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12S rRNA基因是药物性耳聋与非综合征型耳聋相关的突变热点区域。文章收集了浙江省各地区非综合征型及药物性耳聋患者标本318例,对其进行临床和分子遗传学评估。12S rRNA基因突变分析发现34个变异位点,已知的1555A>G、1494C>T和1095T>C突变分别占9.1%、0.6%和1.25%。结构和种系发生分析显示,839A>G和1452T>C突变位于12S rRNA基因的高度保守区域且未在449例正常对照组中发现,可能增加了耳毒性药物的敏感性。其他变异位点为多态性位点。文章数据支持了12S rRNA基因是耳毒性药物的作用靶点之一这一理论,为预测个体耳毒性的发生风险,提高氨基糖甙类药物治疗安全性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以期降低耳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12SrRNA基因 综合征耳聋 氨基糖甙类药物 突变频谱 听力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地区非综合征型耳聋突变基因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蒙 周枫 +3 位作者 王兴君 林颖 朱美婵 于锋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44-648,共5页
目的揭示广东地区非综合征型耳聋(Non-syndromic hearing loss,NSHL)患者的分子病因构成,为规范标准的聋病筛查、预防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广东地区507例NSHL患者抽取外周静脉全血并提取基因组DNA,检测中国人群中常见的4个耳聋基... 目的揭示广东地区非综合征型耳聋(Non-syndromic hearing loss,NSHL)患者的分子病因构成,为规范标准的聋病筛查、预防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广东地区507例NSHL患者抽取外周静脉全血并提取基因组DNA,检测中国人群中常见的4个耳聋基因9个突变位点。结果 507例NSHL患者共检出耳聋基因突变者115例(115/507,22.68%)。其中GJB2基因突变携带者48例,检出率9.47%(48/507):包含c.235 del C纯合突变型6.31%(32/507),杂合突变型1.58%(8/507);c.299 del AT纯合突变型0.20%(1/507),杂合突变型0.40%(2/507);c.235 del C/c.299 del AT复合杂合突变型0.99%(5/507)。SLC26A4基因59例,检出率11.64%(59/507):包含c.919-2 A>G纯合突变型3.16%(16/507),杂合突变型6.11%(31/507);c.2168 A>G纯合突变型0.40%(2/507),杂合突变型1.38%(7/507);c.919-2 A>G/c.2168 A>G复合杂合突变型0.59%(3/507)。线粒体12S r RNA检出8例(8/507,1.58%),均为m.1555 A>G均质型突变。结论 SLC26A4是广东地区NSHL人群最主要的致聋基因,c.919-2A>G为其突变热点;GJB2为引起该地区SNHL的第二位致聋基因,c.235del C为其突变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征耳聋 基因检测 基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个携带线粒体12S rRNA A1555G突变的中国汉族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 被引量:7
18
作者 彭光华 郑斌娇 +10 位作者 方芳 伍越 梁玲芝 郑静 南奔宇 余啸 唐霄雯 朱翌 吕建新 陈波蓓 管敏鑫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2-72,共11页
线粒体12S rRNA A1555G突变是引起氨基糖甙类药物诱导的非综合征型耳聋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对收集的25个携带A1555G突变的中国汉族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进行了临床和分子遗传学评估。结果表明,这25个家系的母系成员在耳聋外显率、听力损... 线粒体12S rRNA A1555G突变是引起氨基糖甙类药物诱导的非综合征型耳聋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对收集的25个携带A1555G突变的中国汉族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进行了临床和分子遗传学评估。结果表明,这25个家系的母系成员在耳聋外显率、听力损失严重程度和发病年龄上存在较大差异。当包括和不包括氨基糖甙类药物使用史时,耳聋的平均外显率分别为28.1%和21.5%,排除氨基糖甙类药物时,耳聋的平均发病年龄从1~15岁不等。线粒体全序列分析发现了16个新变异,不同的线粒体DNA多态性位点显示这25个家系分别属于东亚人群A、B、D、F、G、M、N和R单倍型,其中线粒体单倍型B的家系耳聋外显率和表现度较其他单倍型高。此外,7个继发突变位点和21个高保守性位点突变可能增加了这些家系的耳聋外显率。GJB2基因上未检测到与耳聋相关的突变,表明在本研究的耳聋家系中,GJB2基因可能没有参与A1555G突变的表型表达。以上各方面提示,线粒体单倍型和其他因素可能参与了这25个家系耳聋患者的表型修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12S rRNA A1555G突变 综合征耳聋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单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中POLR1D新突变位点的发现及分析
19
作者 尹晶晶 刘章 +6 位作者 张肖林 徐琪钧 王延飞 赵洪春 李长叶 张如意 刘秀珍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52-457,共6页
目的 对一例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进行临床特征描述及遗传学分析,找出相关基因及突变位点,为临床诊疗奠定基础。方法 对家系成员进行病史采集、体格及听力学检查,取外周血,先对四个耳聋基因(GJB2、SLC26A4、GJB3和MT-RNR1)的21个常见位点... 目的 对一例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进行临床特征描述及遗传学分析,找出相关基因及突变位点,为临床诊疗奠定基础。方法 对家系成员进行病史采集、体格及听力学检查,取外周血,先对四个耳聋基因(GJB2、SLC26A4、GJB3和MT-RNR1)的21个常见位点进行检测;如未见突变,则对这四个基因进行全测序;如仍未发现致病突变,则进行全外显子检测(WES)和耳聋基因Panel-V3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验证。通过Real-time PCR检测Polr1d的mRNA在C57BL/6J小鼠不同发育时期耳蜗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该家系患者表现为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聋,患者POLR1D(RNA聚合酶Ⅰ和Ⅲ亚基D)出现c.52A>G(p.M18V)杂合突变,该位点在多个物种中高度保守,该基因mRNA在各发育期小鼠耳蜗组织中均有表达。结论 本研究在一个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中发现了POLR1D的一个新突变位点,此突变可能是该耳聋家系的致病因素,这与以往报道的POLR1D突变引起的疾病类型不同,该发现为研究耳聋发生机制和诊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 POLR1D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线粒体DNA A1555G突变有关的非综合征型耳聋 被引量:10
20
作者 赵立东 王秋菊 +3 位作者 郭维维 管敏鑫 韩东一 杨伟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136-141,共6页
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引起的耳聋中,有一部分患者表现为对这类抗生素的特殊敏感性,这类患者常常是由于其线粒体DNA的12srRNA基因有A1555G的突变。后来又有研究发现,携带A1555G突变的人,可以在没有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情况下出现先天性... 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引起的耳聋中,有一部分患者表现为对这类抗生素的特殊敏感性,这类患者常常是由于其线粒体DNA的12srRNA基因有A1555G的突变。后来又有研究发现,携带A1555G突变的人,可以在没有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情况下出现先天性或者后天性的非综合征型的耳聋,而且这种耳聋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这种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可能是由于环境因素、核基因和线粒体的单体型的影响。本文简要介绍了这些因素对与mtDNAA1555G突变有关的耳聋的表现型的影响以及药物性耳聋发生的简要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A1555G 基因突变 综合征耳聋 药物性耳聋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