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基因的研究进展及相关网络资源 被引量:9
1
作者 徐悦凡 任鲁风 杨宇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5-71,共7页
耳聋是一种最常见的人类感觉系统缺陷 ,70 %的遗传性耳聋属于非综合征型听力缺损。据估计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基因总数在 10 0个以上 ,迄今已经有大约 80个基因座被绘制于人类染色体上 ,至少 2 3个基因得鉴定。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已鉴定... 耳聋是一种最常见的人类感觉系统缺陷 ,70 %的遗传性耳聋属于非综合征型听力缺损。据估计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基因总数在 10 0个以上 ,迄今已经有大约 80个基因座被绘制于人类染色体上 ,至少 2 3个基因得鉴定。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已鉴定的 2 3个非综合征型耳聋基因 ,并列举了与遗传性耳聋相关的部分网络资源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型遗传性听力缺损 耳基因突变 遗传性耳聋 网络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功能障碍相关遗传性非综合征型听力损失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赵晶晶 汪琪璇 +3 位作者 蔺欣 李根 宋雷 吴皓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线粒体拥有独立于核基因存在的遗传物质,其功能障碍可引起多种疾病,包括遗传性非综合征性听力损失。其致病机制可能与听觉系统细胞对能量需求及氧化磷酸化依赖性较高,线粒体基因突变影响重要蛋白质功能,导致氧化磷酸化过程异常,ROS-AMPK... 线粒体拥有独立于核基因存在的遗传物质,其功能障碍可引起多种疾病,包括遗传性非综合征性听力损失。其致病机制可能与听觉系统细胞对能量需求及氧化磷酸化依赖性较高,线粒体基因突变影响重要蛋白质功能,导致氧化磷酸化过程异常,ROS-AMPK-E2F1通路激活,最终引起内耳细胞损伤和凋亡有关。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与遗传性非综合征型听力损失相关的人类线粒体基因突变研究进展以及典型的研究动物模型,从组织细胞和分子层面阐述线粒体功能障碍引发的听力损失及其发生机制,并总结其对于临床治疗和缓解相关听力损失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功能障碍 遗传性综合征听力损失 动物模 ROS-AMPK-E2F1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迟发性非综合征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聋家系表型特征及致病基因初步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王鸿涵 冯永 +9 位作者 王行炜 梅凌云 陈红胜 蒋璐 门美超 张华 李海波 刘亚兰 卢焰梅 贺楚峰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09-313,共5页
目的分析一个迟发性遗传性聋大家系的临床表型,探讨该家系耳聋患者的致病基因。方法对一个湖南籍耳聋大家系成员进行详细的病史资料采集、体格检查、听力学检查,其中两名患者做了颞骨CT检查。绘制家系图。以先证者外周血基因组DNA为模... 目的分析一个迟发性遗传性聋大家系的临床表型,探讨该家系耳聋患者的致病基因。方法对一个湖南籍耳聋大家系成员进行详细的病史资料采集、体格检查、听力学检查,其中两名患者做了颞骨CT检查。绘制家系图。以先证者外周血基因组DNA为模板对候选致病基因进行涵盖全部编码序列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纯化后用ABI 3730测序仪直接测序,用DNASTAR-Laser-gene SeqMan Pro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系谱分析得知该家系是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聋家系。患者临床表现高度一致,均表现为在9~25岁时首先出现"嗡嗡样"耳鸣,然后自觉双耳听力下降,纯音测听显示早期为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的神经性聋,之后听力下降程度逐步加重并波及低频。对候选致病基因进行突变检测,未发现致病突变。结论该家系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征,其致病基因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综合征 基因 家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聋研究现状及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冯永 王鸿涵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3-197,共5页
研究表明,先天性聋群体中半数以上的患者是由遗传因素导致的,其中非综合征型聋约占70%,综合征型聋约占30%[1]。遗传性聋一般表现为中重度或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为患者带来严重的交流障碍,也为家庭和国家带来了十分沉重的负担,所以遗传性... 研究表明,先天性聋群体中半数以上的患者是由遗传因素导致的,其中非综合征型聋约占70%,综合征型聋约占30%[1]。遗传性聋一般表现为中重度或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为患者带来严重的交流障碍,也为家庭和国家带来了十分沉重的负担,所以遗传性聋一直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征 遗传性 重度感音神经性聋 遗传因素 先天性聋 交流障碍 中重度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综合征型X-连锁遗传性聋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庆忠 王秋菊 韩东一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25-427,共3页
关键词 综合征X-连锁遗传性 致病基因 研究进展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nexin26与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聋的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曲雁(综述) 李云(综述) 林曦(审校)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2-195,共4页
关键词 综合征 CONNEXIN26 重度耳聋 遗传性 USHER综合征 遗传缺陷 感觉系统 周围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综合征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孙悍军 袁慧军 韩东一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150-156,共7页
关键词 常染色体显性 遗传性耳聋 综合征 遗传因素 先天性耳聋 45岁以下 80岁以上 老年性耳聋 重度耳聋 发达国家 听力障碍 年龄相关 多基因病 语前聋 出生时 发病率 迟发性 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缺失型遗传性持续性胎儿血红蛋白综合征复合β地中海贫血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朱恒莹 陈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3268-3270,共3页
遗传性持续性胎儿血红蛋白综合征(hereditary persis-tence of fetal hemoglobin,HPFH)是由于β珠蛋白基因簇中DNA序列的碱基替换或缺失导致出生后胎儿血红蛋白(fetal hemoglobin,HbF)持续增高的遗传性血红蛋白病[1]。 HPFH可... 遗传性持续性胎儿血红蛋白综合征(hereditary persis-tence of fetal hemoglobin,HPFH)是由于β珠蛋白基因簇中DNA序列的碱基替换或缺失导致出生后胎儿血红蛋白(fetal hemoglobin,HbF)持续增高的遗传性血红蛋白病[1]。 HPFH可分为缺失型HPFH和非缺失型HPFH(nd-HPFH)。 nd-HPFH是由于γ珠蛋白基因启动子区点突变或小片段缺失所致[2]。正常成人体内血红蛋白主要是HbA,HbF含量小于总血红蛋白的1%[3]。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是由于β珠蛋白基因缺陷或缺失使β珠蛋白肽链合成减少或缺如,导致血红蛋白组分改变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可分为轻型、中间型和重型,临床表现从几乎无症状到严重贫血[4-5]。 nd-HPFH复合β地贫的HbF明显升高,高水平HbF可通过平衡珠蛋白链合成而改善贫血症状[6]。广西、广东等南方地区是国内β地贫高发区,本文就nd-HPFH复合β地贫的基因突变类型和临床表现作一综述,为β地贫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血红蛋白综合征 Β地中海贫血 胎儿血红蛋白 缺失 持续性 复合 FET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S1基因突变致非综合征型耳聋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熊奕康 王海伟 +1 位作者 黄海龙 徐两蒲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7-321,共5页
PLS1基因(OMMI:602734)编码PLS1蛋白。PLS1蛋白是一种肌动蛋白捆绑蛋白,在横结肠、小肠末端和内耳细胞中均有表达,参与微绒毛的组成,有助于维持静纤毛的稳定性。研究发现,PLS1基因突变将导致其表达的PLS1蛋白被破坏,从而导致不同程度的... PLS1基因(OMMI:602734)编码PLS1蛋白。PLS1蛋白是一种肌动蛋白捆绑蛋白,在横结肠、小肠末端和内耳细胞中均有表达,参与微绒毛的组成,有助于维持静纤毛的稳定性。研究发现,PLS1基因突变将导致其表达的PLS1蛋白被破坏,从而导致不同程度的轻度至重度进行性高频感音性耳聋。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报道了数例PLS1基因碱基替换突变突变导致常染色体显性非综合征型耳聋的病例。我们对PLS1基因突变导致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S1 DFNA76 综合征耳聋 遗传性耳聋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CTA基因突变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型DFNA8/12型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亿莲 何琦 袁慧军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6-208,共3页
耳聋病因复杂,由多种因素共同引起,其中约60%属于遗传性聋,遗传性聋分为综合征型和非综合征型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聋约占15%-20%。分子遗传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常染色体显性非综合征型聋的基因定位和克隆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关键词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 综合征 耳聋 基因突变 分子遗传学技术 2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致病基因的定位研究
11
作者 孙悍军 陶然 +9 位作者 杨淑芝 秦炜 曹菊阳 冯国鄞 冀飞 郭维 戴朴 袁慧军 贺林 韩东一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30-1132,共3页
目的应用连锁分析方法对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DFNA)家系进行耳聋基因的定位研究。方法通过进行家系调查、对家系成员进行全面查体及听力学检查,绘制遗传图谱。应用连锁分析的方法,首先排除此家系的遗传位点与表型相似的... 目的应用连锁分析方法对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DFNA)家系进行耳聋基因的定位研究。方法通过进行家系调查、对家系成员进行全面查体及听力学检查,绘制遗传图谱。应用连锁分析的方法,首先排除此家系的遗传位点与表型相似的已知DFNA位点连锁,然后进行全基因组扫描。结果该家系致聋基因定位在2号染色体2q13-q14.2上,最大LOD值在D2S363处,为3.22。通过单倍型分析将遗传位点定位于微卫星标记D2S1888和D2S2224之间约8.4cM的区域。对区域内的候选基因PAX8进行突变筛查,没有发现突变。结论本家系的耳聋基因定位在一个新的DFNA位点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受损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综合征耳聋 连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的遗传学特征分析
12
作者 袁虎 韩东一 +2 位作者 王秋菊 纵亮 赵亚丽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09-611,共3页
目的研究一个连续5代遗传的耳聋大家系(Z029家系),分析该家系的遗传学特征。方法利用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研究所遗传性耳聋资源收集网络采集到一个5代遗传性耳聋大家系,对具有遗传信息的47例成员进行了全身系统检查及临床听力学检测,应... 目的研究一个连续5代遗传的耳聋大家系(Z029家系),分析该家系的遗传学特征。方法利用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研究所遗传性耳聋资源收集网络采集到一个5代遗传性耳聋大家系,对具有遗传信息的47例成员进行了全身系统检查及临床听力学检测,应用Cyrillic2.1软件构建家系图谱,分析该家系的遗传学特征。结果Z029家系的表型表现为全频听力下降为主、迟发型的感音神经性耳聋,连续5代发病,男女成员均受累,每代患者的比率随着年龄增长具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符合延迟显性的特征。结论Z029家系是一个非综合征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大家系,其表型的外显率与年龄相关。该研究为进一步的致病基因定位与克隆奠定了基础,并为与年龄相关性耳聋分子病理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模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受损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综合征耳聋 染色体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综合征型聋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爱萍 朱庆文 袁永一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4-327,共4页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听力言语残疾人口2780万,占残疾人总数的33%,听力言语残疾者中7岁以下的聋哑患儿高达80万,并以每年新增3万的速度在增长,60岁以上老年人患听力残疾的比例更是高达11%[1]。耳聋的病因复杂,主要分为遗传因...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听力言语残疾人口2780万,占残疾人总数的33%,听力言语残疾者中7岁以下的聋哑患儿高达80万,并以每年新增3万的速度在增长,60岁以上老年人患听力残疾的比例更是高达11%[1]。耳聋的病因复杂,主要分为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一些其他不明原因,据估计,遗传因素占耳聋病因的50%以上。根据患者是否伴随其他症状或体征,遗传性聋可分为综合征型聋和非综合征型聋,其中,70%为非综合征型聋(no n -syndromic hearing loss ,NSHL ),30%为综合征型聋(syndromic hearing loss ,SHL)[2]。虽然SHL发病率低于 NSHL ,但由于SHL 患者绝大部分表现为语前聋,除了听力损失外还伴有其他器官系统的疾病,且发病年龄早,表型变化多样,与NSHL相比其遗传背景更为复杂,治疗也更为棘手。本文就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综合征型聋的研究进展以及临床发展情况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综合征 常染色体显性 聋哑 综合征 基因 听力残疾 数据显示 遗传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12SrRNA突变频谱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郑斌娇 彭光华 +9 位作者 陈波蓓 方芳 郑静 伍越 梁玲芝 南奔宇 唐霄雯 朱翌 吕建新 管敏鑫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95-704,共10页
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突变是引起耳聋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12S rRNA基因是药物性耳聋与非综合征型耳聋相关的突变热点区域。文章收集了浙江省各地区非综合征型及药物性耳聋患者标本318例,对其进行临床和分子遗传学评估... 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突变是引起耳聋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12S rRNA基因是药物性耳聋与非综合征型耳聋相关的突变热点区域。文章收集了浙江省各地区非综合征型及药物性耳聋患者标本318例,对其进行临床和分子遗传学评估。12S rRNA基因突变分析发现34个变异位点,已知的1555A>G、1494C>T和1095T>C突变分别占9.1%、0.6%和1.25%。结构和种系发生分析显示,839A>G和1452T>C突变位于12S rRNA基因的高度保守区域且未在449例正常对照组中发现,可能增加了耳毒性药物的敏感性。其他变异位点为多态性位点。文章数据支持了12S rRNA基因是耳毒性药物的作用靶点之一这一理论,为预测个体耳毒性的发生风险,提高氨基糖甙类药物治疗安全性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以期降低耳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12SrRNA基因 综合征耳聋 氨基糖甙类药物 突变频谱 听力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综合征型耳聋的基因型与表型关系 被引量:12
15
作者 代志瑶 戴朴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1-155,共5页
耳聋是常见的先天性疾病,世界范围内先天性聋的发生率为1/1000,其中遗传性聋占一半以上。
关键词 综合征耳聋 基因 先天性疾病 先天性聋 世界范围 遗传性 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综合征型聋患儿SLC26A4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戴翔 李隽 +4 位作者 胡晞江 童静 向萍霞 刘翎 冷培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56-459,共4页
目的应用基因检测技术分析非综合征型聋患儿SLC26A4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其病因及突变规律。方法收集137例6个月-13岁散发非综合征型聋患儿(耳聋组,双侧聋119例,单侧聋18例)和126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的外周血样本和临床资料,应用聚合酶链... 目的应用基因检测技术分析非综合征型聋患儿SLC26A4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其病因及突变规律。方法收集137例6个月-13岁散发非综合征型聋患儿(耳聋组,双侧聋119例,单侧聋18例)和126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的外周血样本和临床资料,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直接测序法对耳聋组和对照组进行SLC26A4基因突变检测。结果耳聋组中23例发现SLC26A4基因突变,占16.79%(23/137),占双侧耳聋患者的19.33%(23/119);20例双侧前庭水管扩大(LVA)的患者中SLC26A4基因突变19例,占95.0%(19/20)。共发现11种突变,包括4种国际上尚未报道的突变:E29K(c.85G>A)、R79X(c.235C>T)、C282G(c.844T>G)和V285I(c.853G>A),7种已报道突变,其中IVS7-2A>G是最常见的突变,23例SLC26A4基因突变患者中有19例有IVS7-2A>G突变,约占82.61%(19/23)。对照组中未检出SLC26A4基因致病突变。结论 SLC26A4基因突变与LVA密切相关,是非综合征型聋的常见病因,其中IVS7-2A>G突变最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征听力损失 SLC26A4基因 突变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线粒体DNA12SrRNAA1555G突变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亚生江·托乎提 李彦华 +5 位作者 徐红霞 李卉 李惠武 罗永海 汪常伟 邹广华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维吾尔族(简称维族)和汉族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线粒体DNA(mtD-NA)12SrRNAA1555G突变频率并比较其差异。方法新疆地区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聋患者维族88例、汉族75例为患者组;正常人维族82例、汉族78例为正常对照组...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维吾尔族(简称维族)和汉族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线粒体DNA(mtD-NA)12SrRNAA1555G突变频率并比较其差异。方法新疆地区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聋患者维族88例、汉族75例为患者组;正常人维族82例、汉族78例为正常对照组。抽取所有受检者外周静脉血,从白细胞中提取DNA,多聚酶链反应(PCR)扩增线粒体DNA目的片断,Alw26I限制性内切酶检测A1555G点突变,对阳性病例的PCR产物进行DNA测序验证。结果正常组中未检出DNA12SrRNAA1555G突变,患者组中检出16例mtDNAA1555G点突变,12人为汉族(16.00%,12/75),4人为维族(4.55%,4/88),汉族与维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1,P=0.014)。结论线粒体DNA12SrRNAA1555G突变是导致新疆地区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聋患者致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汉族高于维吾尔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征 基因 突变 遗传性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YO15A基因突变在非综合征型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任晓菲 朱姝 +1 位作者 朱宝生 李云龙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36-440,共5页
耳聋分为遗传性聋和非遗传性聋,其中大约有一半以上为遗传性聋,非综合征型聋(nonsyndromic hearing impairment,NSHI)约占遗传性聋的70%,常染色体隐性非综合征型聋(ARNSHL)在NSHI中约占75%-85%,临床多表现为双耳学语前非进行性重度... 耳聋分为遗传性聋和非遗传性聋,其中大约有一半以上为遗传性聋,非综合征型聋(nonsyndromic hearing impairment,NSHI)约占遗传性聋的70%,常染色体隐性非综合征型聋(ARNSHL)在NSHI中约占75%-85%,临床多表现为双耳学语前非进行性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征 MYO15A 遗传性 施旺细胞 基因突变 进行性 感音神经性聋 HEARING IMPAIRMENT 基因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中POLR1D新突变位点的发现及分析
19
作者 尹晶晶 刘章 +6 位作者 张肖林 徐琪钧 王延飞 赵洪春 李长叶 张如意 刘秀珍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52-457,共6页
目的 对一例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进行临床特征描述及遗传学分析,找出相关基因及突变位点,为临床诊疗奠定基础。方法 对家系成员进行病史采集、体格及听力学检查,取外周血,先对四个耳聋基因(GJB2、SLC26A4、GJB3和MT-RNR1)的21个常见位点... 目的 对一例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进行临床特征描述及遗传学分析,找出相关基因及突变位点,为临床诊疗奠定基础。方法 对家系成员进行病史采集、体格及听力学检查,取外周血,先对四个耳聋基因(GJB2、SLC26A4、GJB3和MT-RNR1)的21个常见位点进行检测;如未见突变,则对这四个基因进行全测序;如仍未发现致病突变,则进行全外显子检测(WES)和耳聋基因Panel-V3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验证。通过Real-time PCR检测Polr1d的mRNA在C57BL/6J小鼠不同发育时期耳蜗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该家系患者表现为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聋,患者POLR1D(RNA聚合酶Ⅰ和Ⅲ亚基D)出现c.52A>G(p.M18V)杂合突变,该位点在多个物种中高度保守,该基因mRNA在各发育期小鼠耳蜗组织中均有表达。结论 本研究在一个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中发现了POLR1D的一个新突变位点,此突变可能是该耳聋家系的致病因素,这与以往报道的POLR1D突变引起的疾病类型不同,该发现为研究耳聋发生机制和诊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征遗传性耳聋 POLR1D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听力损害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袁慧军 戴朴 +3 位作者 曹菊阳 郭维维 韩东一 杨伟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60-69,共10页
遗传性听力损害具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据估计与几百个基因有关。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快速进展及为人类的健康事业提供的便利,遗传性听力损害相关基因的定位克隆工作近十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本文将简要介绍综合征型和非综合征型... 遗传性听力损害具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据估计与几百个基因有关。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快速进展及为人类的健康事业提供的便利,遗传性听力损害相关基因的定位克隆工作近十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本文将简要介绍综合征型和非综合征型听力损害的核基因定位克隆和突变的研究进展,以及遗传性损害基因突变检测的临床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损害 遗传 综合征听力损害 综合征听力损害 基因突变 分子遗传学检测 临床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