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5年12月29日北极地面爆发性增温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岑 任保华 +2 位作者 郑建秋 潘云峰 单永强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43-1351,共9页
利用2015年NCEP/NCAR再分析一日四时次资料和日资料,应用区域平均、热流量方程估算等方法对2015年12月29日北极爆发性增温的原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12月29日北极出现爆发性增温,日增温幅度最高达到25°C以上。增温期间,受到... 利用2015年NCEP/NCAR再分析一日四时次资料和日资料,应用区域平均、热流量方程估算等方法对2015年12月29日北极爆发性增温的原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12月29日北极出现爆发性增温,日增温幅度最高达到25°C以上。增温期间,受到强盛温带气旋系统和反气旋系统的共同作用,增温区域出现强盛的南风,风速最大值达到20 m s-1以上,位置不断北进达到北极点。强盛的南风为北极地区带来强盛的暖平流,同时暖湿空气进入北极后,增温区上空云量明显增加。12月28日至12月29日温度平流由冷平流转变为暖平流,暖平流的中心区域与温度爆发性增长的区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暖平流是北极爆发性增温的重要原因。对于一直处于极夜的北极地区,由于云量的增加,大气顶向上长波辐射减少,加剧了温度的上升。温度平流增温贡献率为20.4%,垂直项的贡献率为-9.9%,非绝热作用贡献率为89.5%,温度平流和非绝热作用共同导致了本次北极地区的爆发性增温,非绝热作用是本次爆发性增温最重要的增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爆发性增温 暖平流 非绝热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s激发态的预离解和碰撞去布居 被引量:3
2
作者 沈异凡 李万兴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10-413,共4页
激光激发光学薄的Cs-Na混合蒸汽,激光频率v调到Na共振跃迁的两翼,NaCs分子激发态预离解到Na3P1/2或3P3/2态,分支比定义为I(D1)/I(D2),I(D1),I(D2)分别是NaD1,D2线的强度,在Cs密度2~8×1014cm-3范围内,测量了从Na共振跃迁... 激光激发光学薄的Cs-Na混合蒸汽,激光频率v调到Na共振跃迁的两翼,NaCs分子激发态预离解到Na3P1/2或3P3/2态,分支比定义为I(D1)/I(D2),I(D1),I(D2)分别是NaD1,D2线的强度,在Cs密度2~8×1014cm-3范围内,测量了从Na共振跃迁的蓝翼300cm-1到红翼100cm-1的分支比,得到了离解率之比和精细结构转移截面,在近翼,分支比与v有很大的关系。用对Na3PJ态共振激发的方法,也得到了精细结构转移截面,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去布居 NaCs激发态 预离解 分支比 原子相互作用 绝热耦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