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耕地非经济价值基础的省级耕地保护责任量配置 被引量:8
1
作者 祁欣欣 许实 方斌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9-96,F0002,F0003,共10页
研究目的:通过测算各省耕地责任保护量,为耕地保护地方政府责任价值补偿机制的建立提供理论参考。研究方法: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确定耕地非经济价值组成,以人均耕地非经济价值均衡为基础,对各省耕地保护的责任量进行量化。研究结果:单位... 研究目的:通过测算各省耕地责任保护量,为耕地保护地方政府责任价值补偿机制的建立提供理论参考。研究方法: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确定耕地非经济价值组成,以人均耕地非经济价值均衡为基础,对各省耕地保护的责任量进行量化。研究结果:单位面积耕地的非经济价值呈由东往西逐级降低趋势,且分布更有规律。不同省域耕地非经济价值总量呈由东部向西部逐级递减态势,但规律性并不十分明显。与国家下达到各省2020年的耕地保有量指标相比,20个省的耕地保有量指标没有达到应承担的责任量,11个省超过了应承担的责任量。研究结论:各省所应承担的耕地责任量差异较大,与各省耕地非经济价值总量的大小有较密切的关系。全国超出省份超出耕地保护责任量之和大于缺失省份缺失责任量的和,按非经济价值测算,全国保护的耕地面积总量处于盈余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耕地 非经济价值 耕地保护责任量 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非经济价值维度
2
作者 邬光照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4-87,共4页
农村文化建设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和谐农村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这恰恰又是目前我国文化建设最薄弱的地方。某种意义上说,文化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文章就人们比较忽略的农村文化建设的非经济价值维度进行探讨,以引起人们对农村文化... 农村文化建设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和谐农村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这恰恰又是目前我国文化建设最薄弱的地方。某种意义上说,文化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文章就人们比较忽略的农村文化建设的非经济价值维度进行探讨,以引起人们对农村文化建设全面性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 文化建设 非经济价值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数字经济时代反垄断法的价值取向 被引量:2
3
作者 方翔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6-208,共13页
受芝加哥学派的持续性影响,当前反垄断法的实施聚焦在实现单一的经济价值目标,然而在数字经济时代,平台垄断引发的诸多社会问题和政治隐忧,使得对非经济价值目标复归的呼吁愈发强烈。通过考察反垄断法及其价值变迁的轨迹发现,反垄断法... 受芝加哥学派的持续性影响,当前反垄断法的实施聚焦在实现单一的经济价值目标,然而在数字经济时代,平台垄断引发的诸多社会问题和政治隐忧,使得对非经济价值目标复归的呼吁愈发强烈。通过考察反垄断法及其价值变迁的轨迹发现,反垄断法价值体系的构造过程有其历史逻辑,非经济价值契合反垄断法的立法初衷。数字经济时代的反垄断法有必要重新确立对非经济价值目标的追求,但不宜泛化应用。实现经济价值与非经济价值的关系平衡,关键是秉持反垄断法保护竞争的核心价值观,以微观进路将经济价值作为垄断案件的分析标准优先实现,而非经济价值应以宏观进路限于立法与执法(监管)政策制定中加以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反垄断法 经济价值 非经济价值 新布兰代斯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教育投资与经济效益探析
4
作者 曲绍卫 《当代教育科学》 1998年第3期62-64,共3页
家庭教育投资与经济效益探析山东教育学院曲绍卫伴随现代教育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功能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刻,越来越认识到教育投资不是单纯的消费,而且具有显著的生产特征,教育投资涵盖了社会和家庭两个方面,并产生相... 家庭教育投资与经济效益探析山东教育学院曲绍卫伴随现代教育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功能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刻,越来越认识到教育投资不是单纯的消费,而且具有显著的生产特征,教育投资涵盖了社会和家庭两个方面,并产生相应的双重效益,即社会效益和家庭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教育投资 经济效益 劳动力再生产 非经济价值 劳动者 劳动价值 家庭成员 劳动报酬 受教育者 探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荒野观重塑 被引量:5
5
作者 柯进华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9年第2期54-59,共6页
荒野观决定着人们对待自然的基本态度。在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凸显、荒野被过度开发和急剧消亡的今天,急需反思我们的荒野观,克服对荒野的敌视以及制止对荒野经济价值的片面追求,重塑一种生态的荒野观:深刻认识荒野不可替代的多重价值,... 荒野观决定着人们对待自然的基本态度。在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凸显、荒野被过度开发和急剧消亡的今天,急需反思我们的荒野观,克服对荒野的敌视以及制止对荒野经济价值的片面追求,重塑一种生态的荒野观:深刻认识荒野不可替代的多重价值,特别是其作为生命共同体之根的生态价值;环境权是一项基本人权,荒野是最普惠的公共产品,是大众的基本需求,荒野保护是维护大众权益和福祉的重要方面;荒野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和长久之计。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特别是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优秀成果,我国能够建构一种生态的荒野观和荒野保护模式,有力推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野 生命共同体 非经济价值 荒野保护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