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经常性损益对企业未来利润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林慧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81-85,共5页
文章选取2010—2023年A股上市公司,分析非经常性损益对企业未来利润的影响。研究发现:非经常性损益会减损企业未来利润,且在“业绩差”的企业中减损效应更强。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有助于弱化非经常性损益与企业未来利润的负相关。机制分... 文章选取2010—2023年A股上市公司,分析非经常性损益对企业未来利润的影响。研究发现:非经常性损益会减损企业未来利润,且在“业绩差”的企业中减损效应更强。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有助于弱化非经常性损益与企业未来利润的负相关。机制分析表明,非经常性损益通过引发盈余管理和资源错配,进而对企业未来利润产生负影响。结论为投资者客观看待企业非经常性损益以及督促企业减少“不务正业”行为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经常性损益 企业未来利润 盈余管理 资源错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经常性损益、会计准则变更与ST公司盈余管理 被引量:67
2
作者 蒋大富 熊剑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1-160,共10页
会计准则作为盈余管理借用的工具,上市公司是否会借会计准则变更之际进行盈余管理?2007年我国实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为研究这个论题提供机会。本文以异常非经常性损益比重作为盈余管理的代理变量,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在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作为盈余管理借用的工具,上市公司是否会借会计准则变更之际进行盈余管理?2007年我国实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为研究这个论题提供机会。本文以异常非经常性损益比重作为盈余管理的代理变量,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在会计准则变更之际有较强的盈余管理的动机,在会计准则变更之际进行盈余管理的上市公司中,ST公司具有更强的盈余管理动机;进一步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在会计准则变更之前的盈利状况和上市公司风险警示显著地影响会计准则变更年度的盈余管理方向和大小,连续亏损的上市公司和为降低风险警示的上市公司,通过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显著;另外,研究发现,证券监管部门通过风险警示的方法对上市公司利用会计准则变更之际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实施了有效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经常性损益 会计准则变更 盈余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经常性损益缘何经常发生——来自亏损上市公司年报的证据 被引量:45
3
作者 蒋义宏 王丽琨 《证券市场导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13,共5页
研究结果发现,亏损上市公司存在着以回避退市机制为动机,以控制非经常项目交易时点为手段,在首次亏损年度确认大量非经常性损失,在扭转亏损年度确认大量非经常性收益的行为。
关键词 上市公司 经济效审计 会计年报 年度 非经常性损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会计盈余指标的有用性 被引量:25
4
作者 李常青 张兆伟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4-121,共8页
非经常性损益是我国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一个重要手段。为了有效遏制这一现象,中国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从1999年报起增加披露"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指标。对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表明,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 非经常性损益是我国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一个重要手段。为了有效遏制这一现象,中国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从1999年报起增加披露"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指标。对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表明,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每股收益指标含有每股收益指标之外的增量信息。这说明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每股收益指标能够为投资者提供有用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经常性损益 信息含量 市场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非经常性损益看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的非经常性损益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徐晓伟 李林杰 安月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68-71,共4页
针对上市公司所披露的非经常性损益 ,文章运用统计分析方法 ,从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总体特征、非经常性损益与配股线、委托理财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
关键词 信息披露 非经常性损益 盈余管理 盈利质量 实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的思考 被引量:13
6
作者 吴溪 程璐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30-32,46,共4页
中国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在 1999年度财务报告中增加披露“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信息。由于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持续性很低 ,所以中国证监会的新增信息披露要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净利润信息的相关性。而从第一次实施结果来看 ... 中国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在 1999年度财务报告中增加披露“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信息。由于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持续性很低 ,所以中国证监会的新增信息披露要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净利润信息的相关性。而从第一次实施结果来看 ,上市公司选择的、归属于非经常性损益的项目名目繁多 ,且不尽符合非经常性损益的理论特征 ;上市公司的披露行为也存在各式各样的不规范情况 ,因此可靠性和可比性尚显薄弱 ,有用性有所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披露 非经常性损益 盈利持续性 分类平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的披露 被引量:7
7
作者 欧阳爱平 杨有红 黄家英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3-66,共4页
近年来,非经常性损益已成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利器。如何规范非经常性损益的会计核算与披露, 约束上市公司的此类行为,完善资本市场配置稀缺资源的功能,已引起我国会计界和监管机构的关注。本文探讨了非经常性损益的合理界定,分析了该... 近年来,非经常性损益已成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利器。如何规范非经常性损益的会计核算与披露, 约束上市公司的此类行为,完善资本市场配置稀缺资源的功能,已引起我国会计界和监管机构的关注。本文探讨了非经常性损益的合理界定,分析了该类信息的披露方式,提出了应由目前的表外披露改为在利润表内或专设附表单独披露、并将信息披露与监管政策相结合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经常性损益 界定 披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其他综合收益与非经常性损益价值相关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张云 赵艳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4-85,共12页
选择2009年~2013年沪深两市主板A股上市的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在我国会计制度和资本市场环境下,其他综合收益和非经常性损益的价值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非经常性损益比其他综合收益更具有价值相关性,上市公司如果发生重大其他综合收... 选择2009年~2013年沪深两市主板A股上市的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在我国会计制度和资本市场环境下,其他综合收益和非经常性损益的价值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非经常性损益比其他综合收益更具有价值相关性,上市公司如果发生重大其他综合收益或重大非经常性损益,会降低经常性损益的价值相关性。研究结论支持了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和利润表改革的有效性,对于提升财务报告质量和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其他综合收 非经常性损益 价值相关性 持续性 预测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经常性损益列报管制下的新问题:分类平滑 被引量:4
9
作者 郑珺 蒲俊梅 曹瑾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47,共2页
随着监管部门将非经常性损益逐步纳入监管指标考虑,具体披露规范不断调整,但这些措施都不能完全消除问题。本文运用案例分析方法说明了一种开始显现的新问题:分类平滑。
关键词 非经常性损益 分类平滑 列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问题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马静 孙海凤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86-190,共5页
根据沪市上市公司2010年年报数据,本文采用非经常性损益贡献率指标,利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了不同类型T族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调节净利润的程度和手段,认为监管制度对T族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调节净利润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受"... 根据沪市上市公司2010年年报数据,本文采用非经常性损益贡献率指标,利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了不同类型T族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调节净利润的程度和手段,认为监管制度对T族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调节净利润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受"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正值"的限制,"摘帽"公司更注重通过提升主营业务收益来实现扭亏,而未受非经常性损益限制的"摘星"和恢复上市公司则更多地通过做多非经常性收益项目、增加净利润来扭亏,政府财政补贴、资产出售和债务重组仍然是它们做多非经常性收益、实现扭亏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经常性损益 T族公司 净利润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经常性损益对上市公司财务业绩影响研究——基于沪市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许文静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1-96,共6页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是影响公司财务业绩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在收集2007年沪市858家上市公司相关财务数据的基础上,较为全面、深入地分析了2007年沪市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财务业绩的影响。本文发现,经常性收益还是沪市上市公司2007...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是影响公司财务业绩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在收集2007年沪市858家上市公司相关财务数据的基础上,较为全面、深入地分析了2007年沪市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财务业绩的影响。本文发现,经常性收益还是沪市上市公司2007年度财务业绩的主要来源,其整体业绩并未因非经常性损益的原因而导致质量低下。但同时数据也表明,部分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项目进行利润调节的现象仍然较为严重,对微利公司和T族公司尤为如此。相关部门仍需加强对非经常性损益的监管,保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经常性损益 上市公司 财务业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经常性损益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邓秋云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8-60,共3页
通过对我国企业非经常性损益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在1993~1999年间,我国企业非经常性损益的降低并没有提高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投资者只关心短期利润,而不区分持续利润和暂时利润;而在2 0 0 0~2 0 0 2年,伴随经营利润... 通过对我国企业非经常性损益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在1993~1999年间,我国企业非经常性损益的降低并没有提高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投资者只关心短期利润,而不区分持续利润和暂时利润;而在2 0 0 0~2 0 0 2年,伴随经营利润和非经常性损益的定价乘数的下降,投资者逐步趋于理性和稳健,开始利用净资产所表示的企业内在价值来修正自己关于企业未来的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经常性损益 股票价格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经常性损益结构价值相关性研究——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婧 汪祥耀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9-66,共8页
本文在描述中国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2001年正式披露起至2011年11年间发展变化趋势的基础上,结合2007年新会计准则实施后的分项披露频率及特征,探讨其不同类型项目的市场反应差异。研究发现,11年间非经常性损益在企业净利润中占比整体... 本文在描述中国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2001年正式披露起至2011年11年间发展变化趋势的基础上,结合2007年新会计准则实施后的分项披露频率及特征,探讨其不同类型项目的市场反应差异。研究发现,11年间非经常性损益在企业净利润中占比整体大幅上升,已成为企业净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日趋稳定。此外,针对非经常性损益分项构成的价值相关性研究显示,投资者在对非经常性项目定价过程中,区分了非经常性损益的发生频率及其交易与事项的具体特征,特别是对于偶发的经营性损益,其定价系数甚至高于企业正常损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的两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经常性损益 价值相关性 制造业上市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管制沿革与启示 被引量:8
14
作者 孟焰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5-90,共6页
本文重点阐述了美国非经常性损益规定的历史沿革,梳理了美国对非经常性损益的定义、确认标准和披露方法等要求的不断变化和发展。通过分析得出美国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管制对中国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对非经常性损益规范的合理确定、非经... 本文重点阐述了美国非经常性损益规定的历史沿革,梳理了美国对非经常性损益的定义、确认标准和披露方法等要求的不断变化和发展。通过分析得出美国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管制对中国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对非经常性损益规范的合理确定、非经常性损益的确认标准和合理确定非经常性损益的披露方法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经常性损益 信息披露 历史沿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ST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的盈余管理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叶海平 《企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7-39,共3页
在我国证券市场中,ST公司为避免被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存在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是ST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最常用的手段。近年来,虽然证监会进一步加强了对非经常性损益相关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但上市公司尤其是ST公司利用... 在我国证券市场中,ST公司为避免被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存在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是ST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最常用的手段。近年来,虽然证监会进一步加强了对非经常性损益相关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但上市公司尤其是ST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似乎有增无减。本文选取若干典型案例,分析了ST公司利用非经常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多种手段,提出了进一步规范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公司 非经常性损益 盈余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政府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非经常性损益出台后的影响 被引量:15
16
作者 龚小凤 《华东经济管理》 2006年第2期121-126,共6页
2001年非经常性损益标准出台后,地方政府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有可能受到抑制。文章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对非经常性损益标准出台后,地方政府参与企业盈余管理的原因和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非经常性损益标准的出台使得补贴对配股... 2001年非经常性损益标准出台后,地方政府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有可能受到抑制。文章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对非经常性损益标准出台后,地方政府参与企业盈余管理的原因和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非经常性损益标准的出台使得补贴对配股资格的影响降低,但仍具有一定影响;同时,补贴为上市公司的扭亏起着重要作用,部分公司通过补贴达到了防止被*ST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经常性损益 盈余管理 财政补贴 配股资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经常性损益的报表操纵行为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铁群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8-91,共4页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是本质上不经常发生或不正常的交易或事项。近年来 ,一些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粉饰会计报表 ,其操纵报表手段有资产置换、债务重组、显失公允的关联交易等等 ,以达到其“配股”、“扭亏”等方面的目的。尽管新修订...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是本质上不经常发生或不正常的交易或事项。近年来 ,一些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粉饰会计报表 ,其操纵报表手段有资产置换、债务重组、显失公允的关联交易等等 ,以达到其“配股”、“扭亏”等方面的目的。尽管新修订的会计准则对利用债务重组损益等进行报表操纵行为有了一定的压制 ,但故意错用会计政策及手段上“推陈出新”是注册会计师审计时需防备的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经常性损益 报表操纵行为 上市公司 资产置换 债务重组 关联交易 会计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分析——基于2012年汽车行业年报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董育军 丁白杨 刘玉丹 《财会通讯(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9-33,共5页
本文选择在沪深股市上市的82家汽车行业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手工查找其在2012年的年报中所披露的非经常性损益信息,分析了非经常性损益披露的具体项目、频次、金额、所占比例;然后,从非经常性损益总体对上市公司净利润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 本文选择在沪深股市上市的82家汽车行业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手工查找其在2012年的年报中所披露的非经常性损益信息,分析了非经常性损益披露的具体项目、频次、金额、所占比例;然后,从非经常性损益总体对上市公司净利润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深入分析了非经常性损益信息的披露现状。研究结论发现"政府补助"和"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这两个项目对净利润的贡献率最大,相当多的ST公司和微利公司通过政府补助来调节利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市公司 非经常性损益 信息披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的信息噪音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肖飞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2-77,共6页
文章以2002~2005年上市公司披露的非经常性损益为研究对象,对非经常性损益与股票价格、投资回报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检验其信息噪音。在借鉴价格模型和收益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加入年度虚拟变量对模型进行优化,发现优化后的模型拟合优... 文章以2002~2005年上市公司披露的非经常性损益为研究对象,对非经常性损益与股票价格、投资回报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检验其信息噪音。在借鉴价格模型和收益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加入年度虚拟变量对模型进行优化,发现优化后的模型拟合优度R2显著提高;进一步的检验假设表明:非经常性收益与股价、投资回报率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信息噪音不明显,而非经常性损失存在明显的信息噪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经常性损益 信息噪音 财务信息 公司财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新政策解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艳秋 朱靖 《财会通讯(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6-117,共2页
为保证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更真实地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使投资者与社会公众对上市公司盈利情况有更加清楚的理解和认识,证监会长期以来对非经常性损益十分关注,曾于1999年发布了规范非经常性损益的规定,并在2001年、2004年以... 为保证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更真实地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使投资者与社会公众对上市公司盈利情况有更加清楚的理解和认识,证监会长期以来对非经常性损益十分关注,曾于1999年发布了规范非经常性损益的规定,并在2001年、2004年以及2007年先后三次修订。2008年10月证监会发布了《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以下简称“新公告”),再次对2007年修订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以下简称“原规定”)进行了修订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经常性损益 上市公司 信息披露规范 解析 政策 盈利情况 社会公众 经营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