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褶积模型的地震振幅含义讨论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振东 张玺科 +1 位作者 许杰 张珩智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8-210,共3页
根据褶积模型,反射波振幅是单个反射系数和子波褶积的叠加,一次反射地震记录的振幅从本质上说是有限带宽的反射系数,地震剖面的同相轴表示了地层的波阻抗差界面,并不是等时的,结合地层对比的依据说明波阻抗并不能完全反映地层的岩性,仅... 根据褶积模型,反射波振幅是单个反射系数和子波褶积的叠加,一次反射地震记录的振幅从本质上说是有限带宽的反射系数,地震剖面的同相轴表示了地层的波阻抗差界面,并不是等时的,结合地层对比的依据说明波阻抗并不能完全反映地层的岩性,仅用波阻抗预测岩性是不准确的。在此基础上,结合模型和实例说明,同相轴的尖灭并不表示储集层的尖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反射波振幅 反射系数 反射同相轴 合成地震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褶积理论的地震模型分析与探讨 被引量:5
2
作者 朱青奇 刘英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2年第2期20-23,共4页
根据地震波产生的基本原理和地层对比划分的依据,地震反射界面是地层的波阻抗界面的地震响应,与某一确定的地质岩性界面往往不一致,是不等时的。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薄互层褶积模型的地震响应,认为薄储层的正确识别是比较困难的,简单楔状... 根据地震波产生的基本原理和地层对比划分的依据,地震反射界面是地层的波阻抗界面的地震响应,与某一确定的地质岩性界面往往不一致,是不等时的。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薄互层褶积模型的地震响应,认为薄储层的正确识别是比较困难的,简单楔状模型地震响应虽具有理论研究价值,但不实用。模型和实例说明直接利用地震振幅预测储层是不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反射系数 地震振幅 反射同相轴 地质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非线性地震波阻抗反演方法和应用 被引量:19
3
作者 崔炯成 吴媚 +1 位作者 李维新 符力耘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7年第1期1-12,共12页
在岩性高度非均质的复杂储层横向预测中,由于可观测信息的重叠、缺失以及噪声的干扰。反演问题总是对应着不唯一、不稳定和不确定的解,因此基于线性假定的储层横向预测技术已不适应这类地区的岩性勘探。为此。提出了一种多井约束分频非... 在岩性高度非均质的复杂储层横向预测中,由于可观测信息的重叠、缺失以及噪声的干扰。反演问题总是对应着不唯一、不稳定和不确定的解,因此基于线性假定的储层横向预测技术已不适应这类地区的岩性勘探。为此。提出了一种多井约束分频非线性地震波阻抗反演方法。给出了反演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算法结构,详细讨论了方法中的关键技术——井旁多级地震反子波的提取、直接反演初始地震波阻抗、井旁多级地震子波的提取、间接反演最终地震波阻抗和大尺度地质模型约束等。在琼东南盆地和南黄海北部盆地。利用实际资料对多井约束分频非线性地震波阻抗反演方法进行了验证。首先对井的波阻抗曲线进行了多尺度分解,并进行了频谱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井约束波阻抗反演提取了多级统计地震反子波序列;然后分别利用井的不同尺度的频率分量作为约束条件,进行了地震波阻抗反演,获得了低频波阻抗剖面、中高频波阻抗剖面以及由低频和中高频波阻抗剖面合成的全频波阻抗剖面。对这些波阻抗剖面的分析表明,低频波阻抗剖面反映的是大套地层的岩性结构,中高频波阻抗剖面则很好地刻画了地层岩性的细节。因此,可以利用高分辨率的中高频波阻抗剖面识别砂体的边界以及进行含油气性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阻抗反演 非线性robinson地震褶积模型 非常规Caianiello神经网络 多井约束 分频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褶积模型的动态子波估计 被引量:16
4
作者 彭才 朱仕军 +1 位作者 黄中玉 孙建库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7年第4期324-328,共5页
目前常用的地震子波估计方法基于传统的褶积模型,没有考虑子波在传播过程中的动态衰减特性。针对这一问题,对传统褶积模型进行了改进,建立了能够描述子波衰减特性的动态褶积模型,并以动态褶积模型为基础提出了动态子波估计方法。该方法... 目前常用的地震子波估计方法基于传统的褶积模型,没有考虑子波在传播过程中的动态衰减特性。针对这一问题,对传统褶积模型进行了改进,建立了能够描述子波衰减特性的动态褶积模型,并以动态褶积模型为基础提出了动态子波估计方法。该方法首先对衰减地震道做频谱分析;然后假设反射系数的频谱为白谱,通过对衰减地震道频谱值做平滑,去除反射系数谱值的影响,获取动态子波的振幅谱值;最后对子波相位做一定假设,从而求得动态子波。理论模型分析与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模型 动态子波 地震数据 子波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褶积模型的多尺度联合反演问题 被引量:5
5
作者 马坚伟 朱亚平 杨慧珠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33-437,共5页
本文基于褶积模型推导出多尺度约束最小二乘解,提出小波域多尺度联合反演方法(MCIM, MultiscaleCombined Inversion Method)。利用多尺度间的内在联系,采用尺度序列分 解,以粗尺度下的反演解作为待优化的当前尺度反演的约束,提高... 本文基于褶积模型推导出多尺度约束最小二乘解,提出小波域多尺度联合反演方法(MCIM, MultiscaleCombined Inversion Method)。利用多尺度间的内在联系,采用尺度序列分 解,以粗尺度下的反演解作为待优化的当前尺度反演的约束,提高反演效率与稳定性。多组 测试数据显示,对于薄层检测与去噪,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多尺度反演 模型 MCIM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向异性介质中的矢量褶积模型与横波分裂算法 被引量:5
6
作者 曾新吾 C.MacBeth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91-197,共7页
本文从点源的全波各向异性反射表达式出发,导出一个波在各向异性介质中传播的矢量增积模型。该模型为在各自异性条件下处理多分量数据提供了一个较为明确的物理背景和数学描述,将目前常用的大多数计算横渡分裂极化角和快慢渡时差的横... 本文从点源的全波各向异性反射表达式出发,导出一个波在各向异性介质中传播的矢量增积模型。该模型为在各自异性条件下处理多分量数据提供了一个较为明确的物理背景和数学描述,将目前常用的大多数计算横渡分裂极化角和快慢渡时差的横渡分裂算法统一起来了。我们将矢量增积模型应用于Alford旋转、剥层法和洁播矩阵法等几个常见的算法中,揭示了它们各自的物理要求和它门之间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 矢量 模型 横波分裂 地震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小展布子波反褶积
7
作者 卢定平 徐英涛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31-37,共7页
本文应用Backus-Gilbert线性反演理论的最小展布原则,对褶积地震模型在保持源子波振幅谱面积不变的约束条件下,推导了一种最小展布子波反褶积方法。由约束条件给出最小展布意义下的整形算子,克服了最小平方反褶积中期望子波人为选择的... 本文应用Backus-Gilbert线性反演理论的最小展布原则,对褶积地震模型在保持源子波振幅谱面积不变的约束条件下,推导了一种最小展布子波反褶积方法。由约束条件给出最小展布意义下的整形算子,克服了最小平方反褶积中期望子波人为选择的随意性。理论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有效地压缩子波旁瓣和持续时间,提高子波的分辨力。进一步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资料处理,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处理质量比常规脉冲反褶有较大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展布原则 地震模型 整形算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若干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42
8
作者 李国发 廖前进 +2 位作者 王尚旭 袁淑琴 王守东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8年第2期145-149,共5页
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是连接地震、地质、测井工作的桥梁,是利用地震资料进行构造解释、储层分析和油藏描述的基础工作。对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经时间偏移的地震道信号来自于地层在成像射线轨迹上的反射,... 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是连接地震、地质、测井工作的桥梁,是利用地震资料进行构造解释、储层分析和油藏描述的基础工作。对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经时间偏移的地震道信号来自于地层在成像射线轨迹上的反射,而不是来自地震道正下方地层的反射,合成地震记录上的反射与井旁地震道的反射在横向上存在偏离;基于一维褶积模型的合成地震记录没有考虑多次波和转换纵波的影响,与井旁地震道在地震波场上存在差异;井旁地震道经历了动校正、叠加等由叠前到叠后的处理过程,而合成地震记录由简单的一维褶积模型产生,两者的形成过程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地震资料解释人员在积极探索和研究新的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方法的同时,应该承认并正视两者的差异,并综合利用其它地质信息对地震反射层位进行标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地震记录 层位标定 成像射线 模型 多次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地震记录制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被引量:57
9
作者 靳玲 苏桂芝 +3 位作者 刘桂兰 朱丕跃 李磊 胡艳萍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4年第3期267-271,共5页
人工合成记录在地震资料的解释和储层预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从5个方面论述了合成记录制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即①褶积模型建立;②子波参数选择;③测井资料与地震资料的匹配;④层位标定与地震记录的极性;⑤反射系数的精确提取等... 人工合成记录在地震资料的解释和储层预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从5个方面论述了合成记录制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即①褶积模型建立;②子波参数选择;③测井资料与地震资料的匹配;④层位标定与地震记录的极性;⑤反射系数的精确提取等。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制约着合成记录的制作精度,而精确的合成记录又是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的重要前提。提出了用相关系数、声波曲线对比和求剩余记录等方法来检查合成记录制作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地震记录 制作方法 子被 模型 储层精细评价 地震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资料储层预测反演方法应用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吴大奎 唐必锐 +3 位作者 覃发兰 吴彦玮 黄花香 雷雪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38-40,i022,共4页
地震资料储层预测反演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反演结果要么受地震频带限制,分辨率低,要么受约束条件影响大,多解性强,不易得到满意的结果;这些反演方法大多是基于褶积模型的,因而离不开传统意义上的子波,不能避免子波相位、长度的不确定... 地震资料储层预测反演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反演结果要么受地震频带限制,分辨率低,要么受约束条件影响大,多解性强,不易得到满意的结果;这些反演方法大多是基于褶积模型的,因而离不开传统意义上的子波,不能避免子波相位、长度的不确定及子波纵横向的不稳定性;只能反演速度或波阻抗;此外,实际资料往往不能满足方法的先决条件,如测井资料误差、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和分辨率低、地质条件复杂等。文章提出了该方法在应用中必须注意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和资料本身存在的问题,测井、地震资料要尽可能满足条件,对反演结果要结合方法本身和资料情况进行分析。同时指出,要研究适应性更强的非线性反演方法。最后,文章根据实例提出了具体问题和相应的解决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资料 反演方法 子波 储层预测 模型 测井资料 波阻抗 文章 实际 具体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叠前波场模拟的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国发 王尚旭 马彦彦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9-33,共5页
常规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方法没有考虑多次波和转换波以及处理过程对层位标定的影响。为减小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震道在波场特征上的差异,提高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的精度,提出基于叠前波场模拟的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方法:首先,利用... 常规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方法没有考虑多次波和转换波以及处理过程对层位标定的影响。为减小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震道在波场特征上的差异,提高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的精度,提出基于叠前波场模拟的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方法:首先,利用常规方法进行测井曲线编辑和地震子波提取;第二,利用反射率法模拟井旁共反射点道集;第三,对模拟的共反射点道集进行正常时差校正和叠加;最后,以叠加道作为合成地震记录对地震反射进行层位标定。试验结果表明,此方法改善了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震道之间在地震反射上的一致性,提高了层位标定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地震记录 层位标定 模型 波场模拟 反射率法 多次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川西地震资料反演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雷雪 李忠 +2 位作者 巫芙蓉 林刚 邓雁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3年第4期493-500,共8页
基于模型的方波化反演法具有明显的多解性 ,横向上的多解性不仅与约束井的数量及分布密度有关 ,还与地震层位框架模型有关。通常的模型框架是 ,在几个稀疏的主要目的反射层位间 ,以均匀充填地震参数的方式构成。运用高分辨层序地层学原... 基于模型的方波化反演法具有明显的多解性 ,横向上的多解性不仅与约束井的数量及分布密度有关 ,还与地震层位框架模型有关。通常的模型框架是 ,在几个稀疏的主要目的反射层位间 ,以均匀充填地震参数的方式构成。运用高分辨层序地层学原理及研究方法 ,构建地震剖面的等时地层格架 ,建立高精度地震层位框架。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在 2种不同的地震层位框架模型下的反演结果说明 ,在约束井的数量及分布密度一定的情况下 ,用三维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结果 ,生成三维波阻抗反演中的地震层位框架模型 ,建立强地质约束 ,可以减少方波化反演的横向多解性 ,且可获得地质意义上的最优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藏勘探 储集层 地震资料反演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波阻抗反演的ANNLOG技术及其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3
作者 符力耘 程胜 段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4-44,共11页
通过地震子波的多级分解和多级非线性变换,得到一种非线性地震褶积模型。将该模型与F-P模型人工神经网络理论相结合,可形成一套利用测井和地层约束的高分辨率地震波阻抗反演技术(ANNLOG)。其突出的特点是:多级非效性变换能使迭代... 通过地震子波的多级分解和多级非线性变换,得到一种非线性地震褶积模型。将该模型与F-P模型人工神经网络理论相结合,可形成一套利用测井和地层约束的高分辨率地震波阻抗反演技术(ANNLOG)。其突出的特点是:多级非效性变换能使迭代反演快速收敛,并具有极高的纵向反演分辨率;用于存储多级地震子波的人工神经网络,可根据地震数据动力学特征在横向上的变化进行可靠的自适应外推反演,并在横向上保持纵向分辨率的连续性;采用地层约束反演,使ANNLOG技术适用于大断距断层、地层尖灭等复杂地质构造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模型 神经网络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域地震子波提取方法综述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杰 陈学华 蒋伟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53-365,共13页
由于深度域地震子波具有对介质速度依赖的特性,褶积模型无法直接用于提取深度域地震子波。准确提取深度域地震子波对于深度域地震资料的反演和解释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分析了深度域地震子波提取中存在的2个主要问题,即深度域地震子波对... 由于深度域地震子波具有对介质速度依赖的特性,褶积模型无法直接用于提取深度域地震子波。准确提取深度域地震子波对于深度域地震资料的反演和解释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分析了深度域地震子波提取中存在的2个主要问题,即深度域地震子波对介质速度的依赖特性和深度域测井数据与地震数据的采样间隔非一致性,并提出了相应对策。然后,对目前已有的深度域地震子波提取方法进行了梳理,根据是否在方法中用到测井信息,将方法分为确定性地震子波提取方法和统计性地震子波提取方法2大类,并对每一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进行了总结。最后,对深度域地震子波提取方法的未来发展提出以下建议:①深度域统计性地震子波提取方法有待进一步发展;②将地震反演结果与测井资料之间的相关性纳入到子波提取结果优劣的评价标准中;③使用地震子波模型减少子波提取中需要求解的未知量个数,以提升方法的计算效率;④将一维深度域地震子波提取方法扩展至提取二维和三维深度域地震子波;⑤利用机器学习方法的优势,建立不依赖褶积模型的深度域地震子波提取方法,或建立可以省去子波提取的深度域地震反演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域 地震子波提取 确定性方法 统计性方法 模型 地震反演和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地震剖面信噪比和分辨率的一种新途径 被引量:18
15
作者 王卫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46-256,共11页
提高地震剖面的信噪比和分辨率一直是石油物探技术领域研究的主题。本文给出了三种新的反褶积方法,即波形修正反褶积、多道统计子波反褶积和谐模式反褶积,并给出了与这些方法相应的处理流程。在波形修正反褶积技术中,将各种干扰因素... 提高地震剖面的信噪比和分辨率一直是石油物探技术领域研究的主题。本文给出了三种新的反褶积方法,即波形修正反褶积、多道统计子波反褶积和谐模式反褶积,并给出了与这些方法相应的处理流程。在波形修正反褶积技术中,将各种干扰因素的总和看成一个复杂的线性滤波系统,然后一并考虑到反褶积模型中。在多道统计子波及褶积技术中,采用了一种分离的计算方法,能保证反子波相位谱的计算精度。谱模式反褶积是一种叠后的反褶积技术,采用了一种并联滤波算法。通过大量的实际资料处理表明,利用这套方法处理的地震剖面,不仅信噪比高,而且分辨率也高,特别是对处理一些复杂地区的低估噪比资料,其效果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石油物探技术 信噪比 分辨率 地震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合成地震记录提高地质层位的解释精度 被引量:15
16
作者 韩文功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1-30,共10页
本文针对合成地震记录制作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系统地分析了合成地震记录和地震剖面的相关性因素,指出从声波测井曲线和褶积模型两方面改进合成地震记录的质量。文中以实例说明合成地震记录的使用陷井,并提出识别陷井的平均速度分析法... 本文针对合成地震记录制作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系统地分析了合成地震记录和地震剖面的相关性因素,指出从声波测井曲线和褶积模型两方面改进合成地震记录的质量。文中以实例说明合成地震记录的使用陷井,并提出识别陷井的平均速度分析法和层序波形对比法。为更细致地进行反射波分析,文中还介绍了合成地震记录的波形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地震记录 模型 解释 陷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域地震资料解释探讨 被引量:10
17
作者 郝晓红 晏玉环 《海洋石油》 CAS 2014年第2期20-24,共5页
叠前深度偏移在速度复杂或构造复杂地区的成像具有优势,目前已经成为地震数据处理领域的标准流程。对叠前偏移处理数据进行后续的解释主要有两种思路:时深转换到时间域进行解释、直接在深度域进行解释。在深度域进行解释有很多优点,但... 叠前深度偏移在速度复杂或构造复杂地区的成像具有优势,目前已经成为地震数据处理领域的标准流程。对叠前偏移处理数据进行后续的解释主要有两种思路:时深转换到时间域进行解释、直接在深度域进行解释。在深度域进行解释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难点:褶积模型的适用性、井震标定的适用性以及深度校正问题。在前人研究和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在深度域进行解释的方法,尽量适应目前解释系统、工作习惯、工作思路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深度偏移 深度域地震资料解释 模型 井震标定 深度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频率相关的各向异性横波分裂参数提取算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韩开锋 曾新吾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93-597,667+496,共5页
在地震频率范围内,含较大裂缝多孔岩石的各向异性参数表现出频率相关性。本文基于矢量褶积模型建立了分析多分量VSP数据的与频率相关各向异性的横波分裂参数提取算法。该算法可以在频域中针对单个频率提取横波各向异性参数(快横波的极... 在地震频率范围内,含较大裂缝多孔岩石的各向异性参数表现出频率相关性。本文基于矢量褶积模型建立了分析多分量VSP数据的与频率相关各向异性的横波分裂参数提取算法。该算法可以在频域中针对单个频率提取横波各向异性参数(快横波的极化方向以及快、慢横波的时差),避免了传统算法中分段滤波可能带来的误差。通过对地震合成记录的数值分析,证明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并与传统算法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与频率相关的各向异性横波分裂参数可以从地震数据中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合成记录 与频率相关的各向异性 矢量模型 横波分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记录在层位标定应用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杨海长 周玉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2-57,共6页
在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过程中,子波、极性、时深关系是三个十分重要同时又常被解释人员简单化的问题。常用的子波包括Ricker子波、统计性子波和确定性子波,通常先用统计性子波确定子波主频,再用该主频的Ricker子波做初始标定,最后在初... 在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过程中,子波、极性、时深关系是三个十分重要同时又常被解释人员简单化的问题。常用的子波包括Ricker子波、统计性子波和确定性子波,通常先用统计性子波确定子波主频,再用该主频的Ricker子波做初始标定,最后在初始标定的基础上提取确定性子波并用之进行精细标定。对于长井段和大位移斜井还需分段用时变子波标定。准确识别地震剖面极性对层位标定和地震解释意义重大,合成记录法、地震反射特征法、地震子波法常被用来判断剖面极性。VSP时深数据和声波曲线积分得到的时深数据是标定中常用的时深关系,使用过程中要注意AVO效应、测井环境影响以及色散现象带来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合成地震记录 子波 地震极性 时深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反射法制作合成记录及其应用
20
作者 孙丽梅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20年第5期61-63,共3页
高精度的合成地震记录是井震联合统层的桥梁.从合成记录根本原理反射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地震波理论,采用非褶积模型的万能高精度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新方法,即子波反射叠加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法.这种方法可以制作任意多、任意厚度的合成记录... 高精度的合成地震记录是井震联合统层的桥梁.从合成记录根本原理反射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地震波理论,采用非褶积模型的万能高精度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新方法,即子波反射叠加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法.这种方法可以制作任意多、任意厚度的合成记录.这种任意厚度就是实际地下的任意地质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地震记录地震波理论 模型 反射叠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