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线性PID控制器在超导磁储能装置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彭晓涛 程时杰 +1 位作者 王少荣 唐跃进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7-42,共6页
非线性比例–积分–微分(Nonlinear Proportion-Integral-Differential,NLPID)控制是一种利用非线性跟踪–微分器和非线性组合方法对线性 PID控制进行改进的新型控制策略,它具有不依赖于被控系统模型的特点。作者设计了用于电力系统超... 非线性比例–积分–微分(Nonlinear Proportion-Integral-Differential,NLPID)控制是一种利用非线性跟踪–微分器和非线性组合方法对线性 PID控制进行改进的新型控制策略,它具有不依赖于被控系统模型的特点。作者设计了用于电力系统超导磁储能(Superconducting Magnetic EnergyStorage,SMES)装置的 NLPID 控制器,该控制器通过对由跟踪-微分器提取的转子角速度和机端电压的偏差及其微分和积分信号分别进行适当非线性组合,产生用于协调控制SMES 和系统之间的有功和无功功率交换的控制信号。仿真结果表明该 NLPID控制器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鲁棒性,且改善了系统的阻尼特性,提高了系统电压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鲁棒控制 电压稳定性 非线性pid控制器 超导磁储能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静止无功补偿器的非线性PID控制器 被引量:83
2
作者 邱宇 陈学允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41-44,共4页
为了克服常规PID稳定范围较小、适应性及鲁棒性较差及微分信号难于提取等缺陷,应用非线性控制理论,基于非线性跟踪微分器及PID校正的思想,设计了一种用于静止无功补偿器(SVC)的新型非线性PID控制器。这种控制器具有不依赖于被控系统知... 为了克服常规PID稳定范围较小、适应性及鲁棒性较差及微分信号难于提取等缺陷,应用非线性控制理论,基于非线性跟踪微分器及PID校正的思想,设计了一种用于静止无功补偿器(SVC)的新型非线性PID控制器。这种控制器具有不依赖于被控系统知识的特点,对系统工作点和网络结构的变化具有良好的鲁棒性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这种非线性PID控制器的控制品质好,不但能有效地改善电力系统功角稳定性和SVC安装点的电压动态特性,而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止无功补偿器 非线性pid控制器 电力系统稳定性 微分几何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PID控制器在超导磁储能装置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彭晓涛 程时杰 +1 位作者 王少荣 唐跃进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62-66,共5页
基于非线性比例积分微分PID(Proportional Integration Differential)控制器在设计上具有不依赖于被控系统数学模型的特点,设计了用于电力系统的超导磁储能装置SMES(Superconducting Mag-netic Energy Storage)的非线性PID控制器。概述... 基于非线性比例积分微分PID(Proportional Integration Differential)控制器在设计上具有不依赖于被控系统数学模型的特点,设计了用于电力系统的超导磁储能装置SMES(Superconducting Mag-netic Energy Storage)的非线性PID控制器。概述了非线性PID控制器利用"跟踪-微分器"非线性结构产生控制所需的比例、积分、微分信号的原理。介绍了含SMES的电力系统模型及非线性PID控制器的设计。数字仿真结果验证了所设计的控制器是可行的,同时表明该控制器结构简单、易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pid控制器 超导磁储能 SMES 电力系统 数字仿真 跟踪 设计 微分器 验证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PID控制器参数优化方法 被引量:9
4
作者 孙伟 周阳花 奚茂龙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8期244-248,共5页
分析了非线性PID控制器各部分参数对于误差的理想变化过程,构造出一种非线性PID控制器;整定参数较多时,传统的参数优化方法容易产生振荡和较大的超调量,在分析量子粒子群算法(QPSO)的基础上,引入了随机选择最优个体的思想,提出使用改进... 分析了非线性PID控制器各部分参数对于误差的理想变化过程,构造出一种非线性PID控制器;整定参数较多时,传统的参数优化方法容易产生振荡和较大的超调量,在分析量子粒子群算法(QPSO)的基础上,引入了随机选择最优个体的思想,提出使用改进的量子粒子群算法(GQPSO)优化非线性PID控制器参数。将改进量子粒子群算法与量子粒子群算法、粒子群算法通过benchmark测试函数进行了比较。最后,通过典型传递函数实例,分别使用Z-N、PSO、QPSO方法和改进的量子粒子群算法进行了PID控制器参数优化设计,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粒子群算法 随机选择 非线性pid控制器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PID控制器在电液伺服系统中的应用
5
作者 杭德峻 陈伟荣 赵建章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1996年第2期25-29,共5页
研究了用非线性跟踪微分器和非线性组合方式构成的非线性PID控制器在电液伺服系统控制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证明,这一控制方法是有效的,对负载惯量的变化有着较强的适应性。
关键词 非线性控制 电液伺服系统 非线性pid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风机转速非线性PID控制 被引量:74
6
作者 赵永祥 夏长亮 +2 位作者 宋战锋 王慧敏 陈炜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3-138,共6页
针对变速风机非线性强、转动惯量大、转轴机械阻尼随转速变化的特点,提出了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风机转速非线性PID(nonlinear-PID,NLPID)控制策略,仿真研究表明,非线性PID控制响应快,超调小,受系统参数变化的影响较小,控制精度高,具有... 针对变速风机非线性强、转动惯量大、转轴机械阻尼随转速变化的特点,提出了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风机转速非线性PID(nonlinear-PID,NLPID)控制策略,仿真研究表明,非线性PID控制响应快,超调小,受系统参数变化的影响较小,控制精度高,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鲁棒性。此外,该文设计了基于模糊规则切换的模糊PID-PID双模变桨距控制器,在此基础上对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在全风速范围内的运行进行了数字仿真研究。在高于额定风速时,通过变桨距控制器调节桨距角,系统能较好地将功率限制在额定值附近;在低于额定风速时,通过模糊推理,系统能够在免测风速的情况下给出转速参考信号,实现最大风能捕获或恒转速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最大风能捕获 变桨距 非线性pid控制器 模糊pidpid双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非线性PID控制的十字梁实验系统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郭振凯 顾文锦 王海玲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9期1322-1324,共3页
十字梁实验系统作为一个高阶非线性控制系统,在工程上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文中给出了十字梁实验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设计了一个离散形式的非线性PID控制器,保证了系统的鲁棒性。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获得较好的动态性能。
关键词 数学模型 离散跟踪-微分器 十字梁实验系统 离散非线性pid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元机组的非线性协调控制器 被引量:7
8
作者 顾红艳 李东海 +2 位作者 宁喜荣 薛亚丽 杨献勇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41-544,568,共5页
火电单元机组的机炉协调控制系统是一个具有不确定性的复杂多变量控制系统,其控制品质的改善是提高热工过程自动化水平的关键。首先介绍受控对象的数学模型,然后采用双输入双输出非线性PID控制器(NPID)和自抗扰PID控制器(APID)的设计方... 火电单元机组的机炉协调控制系统是一个具有不确定性的复杂多变量控制系统,其控制品质的改善是提高热工过程自动化水平的关键。首先介绍受控对象的数学模型,然后采用双输入双输出非线性PID控制器(NPID)和自抗扰PID控制器(APID)的设计方法,设计火电单元机组的机炉协调控制,并利用Simulink工具箱中的非线性设计模块(NCD模块)对控制参数进行优化。通过一系列的仿真试验,分析了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抗干扰性能以及鲁棒性,并与线性分散PID控制方案进行比较。结果证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单元机组协控制系统的控制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控制技术 发电厂 非线性pid控制器 非线性设计模块(NCD) 机炉协调控制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LF神经网络的非线性自适应PID控制器
9
作者 黄道平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1-14,共4页
针对非线性时变对象 ,将DLF神经网络与PID基本原理相结合 ,提出了基于DLF神经网络的非线性自适应PID控制器设计方法 ,并解决了此类控制器初始参数难以设置的问题 .
关键词 DLF神经网络 非线性时变对象 非线性自适应pid控制器 过程控制 参数设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馈线性化的TCSC非线性PID控制 被引量:13
10
作者 郑旭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6-88,共3页
非线性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是一种利用非线性跟踪-微分器和非线性组合的方法对线性PID控制器进行改进的新型控制策略,它具有不依赖于被控系统模型的特点,对系统工作点和网络结构的变化具有良好的鲁棒性,而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在反... 非线性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是一种利用非线性跟踪-微分器和非线性组合的方法对线性PID控制器进行改进的新型控制策略,它具有不依赖于被控系统模型的特点,对系统工作点和网络结构的变化具有良好的鲁棒性,而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在反馈线性化的基础上,将非线性PID理论应用到可控串补(TCSC)的控制器设计中。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控制器较常规控制器对系统运行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SC 反馈线性 非线性pid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液行星锥齿马达的变桨距控制 被引量:5
11
作者 殷秀兴 林勇刚 +3 位作者 李伟 顾亚京 楼杉 刘宏伟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6-213,共8页
针对风电机组变桨距控制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电液行星锥齿马达的变桨距控制方式,采用液压马达驱动与锥齿直接减速方式变桨距控制.设计电液行星锥齿马达变桨距机构及其电液控制系统,提出基于电动机-变量泵-比例阀的协同变桨距控制方案,... 针对风电机组变桨距控制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电液行星锥齿马达的变桨距控制方式,采用液压马达驱动与锥齿直接减速方式变桨距控制.设计电液行星锥齿马达变桨距机构及其电液控制系统,提出基于电动机-变量泵-比例阀的协同变桨距控制方案,构建系统等效控制模型.同时,针对变桨距的大惯性、非线性、强干扰等特征,设计新型的桨距角控制器和变桨距控制器,构建系统仿真模型,进行对比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该变桨距控制方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桨距控制 电液行星锥齿马达 协同变桨距控制 GRNN网络 非线性pid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熵改进免疫遗传算法在火电厂主蒸汽温度控制系统中应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孙宇贞 李朵朵 +1 位作者 张婷 李康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7-102,共6页
为提高火电厂主蒸汽温度控制系统控制品质,一般选择非线性PID(NPID)控制器,但NPID控制器参数整定尚无系统方法。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信息熵改进免疫遗传(GAIE)算法的火电厂主蒸汽温度控制方法,该算法在免疫遗传算法中加入信息熵思想,改善... 为提高火电厂主蒸汽温度控制系统控制品质,一般选择非线性PID(NPID)控制器,但NPID控制器参数整定尚无系统方法。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信息熵改进免疫遗传(GAIE)算法的火电厂主蒸汽温度控制方法,该算法在免疫遗传算法中加入信息熵思想,改善了免疫遗传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寻优慢的情况。通过采集的电厂实际运行数据,对主蒸汽温度控制系统进行辨识,然后根据所辨识的系统传递函数采用GAIE算法寻优NPID控制器进行控制。实际数据验证及仿真结果表明:GAIE算法辨识模型的输出更好地拟合了现场实际输出,比免疫遗传算法模型平均精度提高40.18%,模型参数寻优速度提高了86.67%;GAIE算法寻优NPID控制器控制效果明显优于传统PID控制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蒸汽温度控制 对象辨识 温度控制 非线性pid控制器 信息熵改进免疫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张状态观测器在低速大转矩转台中的应用
13
作者 夏冰 王晶晶 +2 位作者 金龙旭 张柯 韩双丽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4-78,共5页
转台在遥感测试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对其控制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对于低速大惯量转台的控制。针对由于转动惯量估计不准、扰动模型不确定等因素造成系统模型不能被准确描述,经典状态观测器无法准确观测出系统状态的问题,提... 转台在遥感测试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对其控制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对于低速大惯量转台的控制。针对由于转动惯量估计不准、扰动模型不确定等因素造成系统模型不能被准确描述,经典状态观测器无法准确观测出系统状态的问题,提出了不依赖于精确系统模型的扩张状态观测器来跟踪反馈系统中不确定因素的作用量。首先对扩张状态观测器进行了分析和设计,构建了非线性PID控制器的仿真结构框图,并将系统在Simulink下进行了仿真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使转台低速稳速精度相对于传统PID控制提高了8.6%,跟踪误差下降为原来的13.3%,有效提高了低速大转矩转台控制系统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设备 非线性pid控制器 扩张状态观测器 转台 低速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ovel robust adaptive controller for EAF electrode regulator system based on approximate model method
14
作者 李磊 毛志忠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8期2158-2166,共9页
The electrode regulator system is a complex system with many variables, strong coupling and strong nonlinearity, while conventional control methods such as 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 (PID) can not meet the req... The electrode regulator system is a complex system with many variables, strong coupling and strong nonlinearity, while conventional control methods such as 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 (PID) can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A robust adaptive neural network controller (RANNC) for electrode regulator system was propose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were established to learn the system dynamics. The nonlinear control law was derived directly based on an input-output approximating method via the Taylor expansion, which avoids complex control development and intensive computation. The stability of the closed-loop system was established by the Lyapunov method. The current fluctuation relative percentage is less than ±8% and heating rate is up to 6.32 ℃/min when the proposed controller is used. 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control scheme is better than inverse neural network controller (INNC) and PID controller (PID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roximate model electric arc furnaces nonlinear control normalized 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 (NRBFN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