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建立南方杉木一元立木材积模型和胸径地径回归模型 被引量:15
1
作者 曾伟生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2年第4期1-4,共4页
利用我国南方的杉木实测数据,采用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方法,同时建立了胸径一元材积模型、地径一元材积模型和胸径—地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地径与胸径之间相关紧密,其回归模型的确定系数可以达到0.96以上;地径一元材积模型的预估精度... 利用我国南方的杉木实测数据,采用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方法,同时建立了胸径一元材积模型、地径一元材积模型和胸径—地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地径与胸径之间相关紧密,其回归模型的确定系数可以达到0.96以上;地径一元材积模型的预估精度要明显低于胸径一元材积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元材积表 地径材积表 胸径-地径回归模型 误差变量联立方程 杉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杉木相容性立木材积和地上生物量方程 被引量:27
2
作者 曾鸣 聂祥永 曾伟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4-79,共6页
以我国南方地区的最重要针叶树种——杉木为研究对象,采用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和哑变量模型方法,建立适合不同杉木生长区域(总体)应用的相容性立木材积方程、地上生物量方程及生物量转换因子函数。结果表明:二元立木材积方程和地上生物... 以我国南方地区的最重要针叶树种——杉木为研究对象,采用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和哑变量模型方法,建立适合不同杉木生长区域(总体)应用的相容性立木材积方程、地上生物量方程及生物量转换因子函数。结果表明:二元立木材积方程和地上生物量方程均优于其相应的一元模型;不同总体的模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总体A的模型估计值要大于总体B;一元和二元地上生物量方程的平均预估误差均在3%以内,可应用于不同区域的杉木林生物量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积方程 生物量方程 生物量转换因子 误差变量联立方程 变量 杉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分段建模方法建立东北落叶松立木材积和生物量方程 被引量:14
3
作者 党永峰 王雪军 曾伟生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58-563,共6页
以东北落叶松(Larix spp.)立木材积和地上生物量数据为例,通过采用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和分段建模方法,研究建立了相容的立木材积方程、地上生物量方程及生物量转换函数。结果表明:采用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能确保立木材积与地上生物量之... 以东北落叶松(Larix spp.)立木材积和地上生物量数据为例,通过采用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和分段建模方法,研究建立了相容的立木材积方程、地上生物量方程及生物量转换函数。结果表明:采用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能确保立木材积与地上生物量之间估计结果的相容性,而分段建模方法能有效解决常用模型在小径阶存在的系统偏估问题;本文所建立的分段一元模型,地上生物量和立木材积的总体预估误差均不超过5%;分段二元模型,地上生物量的预估误差基本在4%以内,立木材积的预估误差则小于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木材积 地上生物量 误差变量联立方程 分段建模 平均预估误差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度量误差的全林整体模型参数估计研究 被引量:44
4
作者 李永慈 唐守正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3-27,共5页
该文以广西大青山马尾松全林整体模型为基础模型,进行模拟实验设计,并构造株数、直径、优势高、平均高和形高5个观测因子都有度量误差的模拟观测数据,用非线性度量误差联立方程组方法,对5个观测因子都有度量误差的全林整体模型进行估计... 该文以广西大青山马尾松全林整体模型为基础模型,进行模拟实验设计,并构造株数、直径、优势高、平均高和形高5个观测因子都有度量误差的模拟观测数据,用非线性度量误差联立方程组方法,对5个观测因子都有度量误差的全林整体模型进行估计.结果表明,与最小二乘估计方法一样,优势高、平均高和形高模型没有明显的系统偏差,与通常最小二乘估计方法不同的是断面积、直径和株数模型也没有出现明显的系统偏差.得出结论,在建立有度量误差的全林整体模型时,非线性度量误差联立方程组方法明显优于最小二乘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度量误差 全林整体模型 非线性度量误差联立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主要树种单木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系统研建
5
作者 贺鹏 陈振雄 彭检贵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72,共12页
【目的】建立杉木、马尾松和栎类3个树种的单木各组分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系统,为实现湖南主要树种模型的科学化和标准化以及精准预估森林生物量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基于湖南省3个主要树种468株伐倒木数据(杉木160株、马尾松153株和栎类... 【目的】建立杉木、马尾松和栎类3个树种的单木各组分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系统,为实现湖南主要树种模型的科学化和标准化以及精准预估森林生物量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基于湖南省3个主要树种468株伐倒木数据(杉木160株、马尾松153株和栎类155株),分别比较单木6个组分生物量(地上、地下、树干、树皮、树枝和树叶生物量)基础模型并寻求拟合指标最优模型,进一步比较不同起源(天然林和人工林)的生物量模型,并选择引起参数差异显著的起源作为哑变量,构建比例控制的非线性联立方程组预估单木各组分生物量。【结果】3个树种单木各组分生物量基础模型的拟合结果表明,地上B1、地下B2、树干B3和树皮B4这4个组分生物量模型的自变量选择胸径和树高,树枝B5和树叶B6生物量模型选择胸径、树高和冠幅;以起源为哑变量的模型显示,杉木的地上生物量B1(平均预估误差MPE较基础模型降低1.16%)、马尾松的地下生物量B2(MPE降低4.65%)、以及栎类的地上生物量B1(MPE降低3.24%)和地下生物量B2(MPE降低29.13%)均表现出天然林的生物量要显著高于人工林的生物量;以起源为哑变量的单木生物量模型系统的拟合效果较佳,3个树种地上生物量模型的决定系数R2均超过0.90,平均预估误差MPE低于4%;而地下生物量模型的R2同样均在0.90以上,其MPE则低于14%。【结论】以起源为哑变量的单木各组分生物量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其次是非线性联立方程组相容性模型系统,拟合效果最差的是基础模型。虽然模型系统的拟合效果略劣于哑变量模型,但模型系统能解决单木各组分生物量的相容性和可加性,且它们参数之间的差异不大,因此优先推荐采用相容性模型系统来预测湖南省杉木、马尾松和栎类3个树种的单木各组分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模型 变量 非线性联立方程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地域和起源因子的马尾松立木生物量与材积方程系统 被引量:5
6
作者 曾伟生 贺东北 +1 位作者 蒲莹 肖前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5-86,共12页
【目的】建立含地域和起源因子的相容性立木生物量与材积方程系统,为准确估计森林生物量提供依据。【方法】以我国南方主要针叶树种马尾松为研究对象,基于301和104株样木的实测地上生物量、树干材积和地下生物量数据,综合利用哑变量建... 【目的】建立含地域和起源因子的相容性立木生物量与材积方程系统,为准确估计森林生物量提供依据。【方法】以我国南方主要针叶树种马尾松为研究对象,基于301和104株样木的实测地上生物量、树干材积和地下生物量数据,综合利用哑变量建模方法和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方法,建立集地上生物量、树干材积和地下生物量为一体、确保与生物量转换因子和根茎比等变量相容的一元和二元方程系统,并分析立木生物量和材积估计是否受地域和起源的影响。【结果】所建立的马尾松一元和二元相容性立木生物量方程与材积方程,确定系数(R^2)均在0.92以上,其中地上生物量方程的平均预估误差在4%以内,地下生物量方程的平均预估误差在8%以内。对马尾松地上生物量和树干材积的估计,二元模型均显著优于一元模型,其F统计量远大于临界值;但对地下生物量的估计,二元模型反而不如一元模型效果好。不论是一元模型还是二元模型,地域和起源对马尾松地上生物量估计均无显著影响,地上生物量模型具有很好的通用性,同时也进一步印证了曾伟生等(2012)提出的通用性地上生物量模型M=0.3ρD^(7/3)的广泛适用性。对马尾松地下生物量的估计,不同地域的模型存在显著差异;相同直径的林木,总体1地域范围内(长江流域东南部)的地下生物量要大于总体2(长江流域中西部)。对马尾松树干材积的估计,二元模型不受地域和起源影响,但一元模型受起源影响;相同直径的林木,人工林的材积估计值大于天然林。【结论】将哑变量引入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可同时解决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容性及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样本单元数不相等时如何联合建模的问题,是切实可行的生物量建模方法;研究所建立的马尾松立木生物量方程、材积方程及其相容的生物量转换因子和根茎比方程,达到相关技术规定预估精度要求,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上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变量 误差变量 联立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云杉一体化立木生物量模型系统研建 被引量:12
7
作者 马克西 曾伟生 李智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5-113,共9页
[目的]研究建立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立木材积之间相容,以及地上生物量与各分量之间可加的一体化生物量模型系统,为准确估计森林生物量提供定量依据。[方法]以新疆自治区的云杉(Picea spp.)为研究对象,基于230株和78株样木的实测地... [目的]研究建立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立木材积之间相容,以及地上生物量与各分量之间可加的一体化生物量模型系统,为准确估计森林生物量提供定量依据。[方法]以新疆自治区的云杉(Picea spp.)为研究对象,基于230株和78株样木的实测地上生物量、树干材积和地下生物量数据,综合利用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方法和哑变量建模方法,研究建立集地上生物量、树干材积和地下生物量为一体,兼具相容性和可加性的二元和一元生物量模型系统,并分析一元模型是否受地域的影响。[结果]所建云杉一元和二元一体化生物量模型系统,地上生物量方程的平均预估误差在7%以下,干、皮、枝、叶各分项生物量方程的平均预估误差在10%左右,地下生物量方程的平均预估误差在15%以下,均达到了相关技术规定的预估精度要求。除了干材和树皮生物量的估计效果不如二元模型外,一元模型对其它各项生物量的估计均要优于二元模型。比例控制法和代数控制法均能解决地上生物量与干、皮、枝、叶各分项生物量之间的可加性问题,且两种方法得出的模型预估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将哑变量引入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不仅能解决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样本单元数不相等时如何联合建模的问题,还能同时解决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和立木材积之间的相容性问题及地上生物量与各分量之间的可加性问题,方法切实可行;对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及立木材积的估计,含区域因子的哑变量模型均要优于总体平均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上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联立方程 误差变量 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主要森林类型林分生物量和碳储量模型研建 被引量:8
8
作者 郭泽鑫 胡中岳 +1 位作者 曹聪 刘萍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7-50,共14页
【目的】构建广东省主要森林类型林分生物量和碳储量模型,为省内储量数据的本底摸查、省级与县市级储量数据的有效衔接提供模型支撑;分析树种结构和气候条件对模型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为更精细的碳汇监测及森林质量提升提供理论指导。【... 【目的】构建广东省主要森林类型林分生物量和碳储量模型,为省内储量数据的本底摸查、省级与县市级储量数据的有效衔接提供模型支撑;分析树种结构和气候条件对模型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为更精细的碳汇监测及森林质量提升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广东省12种主要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基于2007、2012和2017年3期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采用非线性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构建各森林类型与蓄积量兼容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地上和地下碳储量模型。以哑变量形式区分树种结构,以再参数化方法建立气候敏感的林分生物量和碳储量模型,评价模型拟合结果,分析气候变量对林分生物量和碳储量的影响。【结果】研究得到各森林类型的蓄积量、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模型以及地上R^(2)_(a)和地下林分平均含碳系数。(1)基于胸高断面积和平均树高的基础模型调整决定系数()为0.947~0.997,总相对误差(TRE)和平均系统误差(MSE)分别在±1.54%和±2.48%范围,均不超±3%。平均预估误差(MPE)为0.30%~3.61%,仅栎树林、相思林部分模型略超3%。平均百分标准误差(MPSE)为3.30%~13.39%,均不超15%。(2)基于胸高断面积的简化模R^(2)_(a)型为0.876~0.996,除相思林地下生物量模型拟合效果较差外,其余模型的TRE和MSE分别在±3.19%和±2.74%范围,R^(2)_(a)MPE为0.36%~4.70%,MPSE为4.18%~15.61%。基于平均胸径和林分密度的补充模型为0.775~0.977,多数在0.9以上,除相思林部分模型拟合效果较差外,其余模型的TRE和MSE分别在±2.28%和±1.83%范围,MPE为1.12%~6.24%,R^(2)_(a)MPSE为5.91%~17.44%。(3)区分树种结构的林分模型为0.960~0.997,TRE和MSE分别在±1.61%和±2.33%范围,MPE为0.30%~3.41%,MPSE为2.67%~12.92%,多数模型显著优于基础模型。(4)建立8种森林类型气候敏感的林分生R^(2)_(a)物量和碳储量模型,为0.947~0.998,TRE和MSE分别在±1.86%和±1.96%范围,MPE为0.29%~2.65%,MPSE为3.18%~13.29%,多数模型较基础模型得到显著改进。生物量大多情况下与温度呈负相关,与蒸散量呈负相关或与降水量呈正相关。【结论】所建模型具有较好拟合效果和较高预估精度,实际应用时可根据数据详略和估算范围选择合适模型。温度过高、蒸散过多或降水不足是限制广东省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增长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碳储量 林分模型 非线性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 气候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相容性立木材积表系列模型研建 被引量:27
9
作者 曾伟生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0,共5页
以我国南方地区最重要的针叶树种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为研究对象,采用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方法,建立了相容性二元立木材积方程、胸径和地径一元立木材积方程、树高胸径回归模型及地径胸径回归模型。利用3种树高模型和2种地径... 以我国南方地区最重要的针叶树种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为研究对象,采用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方法,建立了相容性二元立木材积方程、胸径和地径一元立木材积方程、树高胸径回归模型及地径胸径回归模型。利用3种树高模型和2种地径模型组合了4个相容性立木材积表系列模型联立方程组,通过6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由最简单的树高模型和地径模型构成的相容性系列材积模型就能取得良好效果,其二元材积表、胸径一元材积表和地径一元材积表的平均预估误差分别为1.31%、3.66%和7.39%,可用于不同目的的杉木林蓄积量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材积方程 一元材积方程 树高模型 地径模型 误差变量联立方程 相容性 杉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地区菠萝蜜和荔枝单木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毅青 陈宗铸 +3 位作者 陈小花 雷金睿 李苑菱 吴庭天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2-90,共9页
【目的】准确评估区域森林生物量,构建不同形式的单木生物量模型,为单木模型区域尺度扩展提供准确、科学的方法。【方法】以海口市羊山地区常见的2种经济林树种菠萝蜜和荔枝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非线性度量误差联立方程组方法,引入树种效... 【目的】准确评估区域森林生物量,构建不同形式的单木生物量模型,为单木模型区域尺度扩展提供准确、科学的方法。【方法】以海口市羊山地区常见的2种经济林树种菠萝蜜和荔枝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非线性度量误差联立方程组方法,引入树种效应哑变量,构建基于哑变量的非线性误差变量单木生物量模型。【结果】不同树种各组分生物量模型确定系数为0.91~0.99,均方根误差为1.45~26.10 kg/株,绝对误差为-2.04~0.21 kg/株,预估精度均在90%以上,各组分生物量模型均能满足精度要求;引入树种效应后构建的含哑变量非线性生物量模型确定系数为0.94~0.99,方根误差为1.66~26.68 kg/株,绝对误差为-5.49~2.06 kg/株。2组模型评价指标与预估精度值相差不大。含哑变量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各组分生物量分配规律基本一致,随着胸径增大,树干生物量占比逐渐增大,最高占比约至63.8%,树枝生物量占比逐渐减小,最低约至8.7%,当胸径达到30 cm后,占比增幅减缓并趋向稳定。【结论】采用度量误差联立方程组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基于树高和胸径因子的单木各组分生物量相容问题,并且预估精度达到92%以上,引入树种效应哑变量后建立的生物量模型预估精度也达到92%以上,说明该哑变量非线性误差变量生物量模型实现了生物量模型在不同树种间的通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蜜 荔枝 生物量 变量 非线性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杉木通用性立木生物量模型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曾伟生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3年第4期4-11,15,共9页
以我国南方地区的最重要针叶树种杉木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非线性混合模型、哑变量模型和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方法,建立了适合杉木不同生长区域(总体)应用的一体化一元和二元地上生物量方程及根茎比函数。结果表明:不同总体的地上生物量... 以我国南方地区的最重要针叶树种杉木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非线性混合模型、哑变量模型和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方法,建立了适合杉木不同生长区域(总体)应用的一体化一元和二元地上生物量方程及根茎比函数。结果表明:不同总体的地上生物量模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一)的估计值要大于总体(二),而地下生物量则差异不明显;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方程的平均预估误差分别在5%和10%以内,可应用于不同区域的杉木林生物量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上生物量 根茎比 非线性混合模型 变量模型 误差变量联立方程 杉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松不同区域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薇祎 邓华锋 +2 位作者 黄国胜 王雪军 张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14,共8页
【目的】探索云南松不同区域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的构建方法,为云南松生物量建模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四川、西藏和云南150株云南松地上生物量实测数据为基础,选取基础生物量模型(一元、二元模型),引入以地理区域为特征的哑变量模... 【目的】探索云南松不同区域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的构建方法,为云南松生物量建模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四川、西藏和云南150株云南松地上生物量实测数据为基础,选取基础生物量模型(一元、二元模型),引入以地理区域为特征的哑变量模型,建立不同省(自治区)云南松的地上总生物量及树干、干材、干皮、树冠、树枝和树叶各项生物量的通用模型;然后采用非线性度量误差联立方程组法,建立地上总生物量与各分项生物量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根据方程构成的不同,该方法又分为比例总量直接控制及代数和控制2种方案;对上述模型的拟合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基础模型中,各项生物量的二元模型的拟合效果较一元模型明显提高。比例总量直接控制及代数和控制2种方案都能有效解决地上总生物量与各分项生物量间不相容的问题,其中二元模型优于一元模型,比例总量直接控制方案及代数和控制方案的拟合效果基本相当;引入哑变量可以有效地将不同地域的生物量模型融为一体。【结论】引入哑变量可减少工作量、增强模型稳定性;综合考虑模型精度和建模工作量,建议采用非线性度量误差联立方程组代数和控制方案构建相容性生物量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生物量模型 相容性 非线性度量误差联立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不同区域相容性立木材积和地上生物量模型 被引量:5
13
作者 吕常笑 邓华锋 +2 位作者 王少杰 陈振雄 王雪军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90-797,共8页
已有很多国内外学者研究立木材积与地上生物量相容性的问题,但是建模过程中考虑区域因子对模型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针对此问题,以重庆市、四川省和湖北省151株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的样本数据为例,采用哑变量和非线性联立方程组的方... 已有很多国内外学者研究立木材积与地上生物量相容性的问题,但是建模过程中考虑区域因子对模型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针对此问题,以重庆市、四川省和湖北省151株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的样本数据为例,采用哑变量和非线性联立方程组的方法,建立了不同区域马尾松通用的相容性地上生物量模型、立木材积模型和它们的转换因子模型。结果表明:马尾松不同区域的模型之间存在差异性;哑变量和非线性联立方程组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不同区域模型的差异性和立木材积与地上生物量模型的相容性;马尾松地上生物量和立木材积的二元模型均优于其对应的一元模型;在独立拟合的地上生物量回归模型中引入立木材积因子,可以有效地改善模型的预估效果;构建的马尾松相容性立木材积和地上生物量哑变量模型评价指标满足中国生物量模型的精度要求(预估精度均高于95%,总相对误差均小于2%,平均预估误差则均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测计学 非线性联立方程 变量 相容性 区域 马尾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杨树相容性立木材积系列模型研建 被引量:3
14
作者 杜鹏志 薛康 +2 位作者 曾伟生 冯仲科 曹忠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57,114,共8页
以北京市最重要的阔叶树种杨树(Populus)为研究对象,利用1 678株样木的材积测量数据,通过采用哑变量模型和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方法,建立了毛白杨(P.tomentosa)、速生杨(P.×euramericana)和加拿大杨(P.×canadensis)3个树种(组... 以北京市最重要的阔叶树种杨树(Populus)为研究对象,利用1 678株样木的材积测量数据,通过采用哑变量模型和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方法,建立了毛白杨(P.tomentosa)、速生杨(P.×euramericana)和加拿大杨(P.×canadensis)3个树种(组)的相容性二元立木材积方程、胸径和地径一元立木材积方程、树高胸径回归模型及地径胸径回归模型,并分析了不同树种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二元立木材积方程的平均预估误差均在2%以内,胸径一元材积方程和地径一元材积方程的平均预估误差也大都在3%以内,达到了立木材积表的编制精度要求。所建模型可为北京市杨树林的蓄积量估计提供准确的计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积方程 树高模型 地径模型 变量 误差变量 联立方程 杨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人工杨树生物量建模和生产力分析 被引量:19
15
作者 曾伟生 陈新云 杨学云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8,共8页
【目的】建立人工杨树生物量模型,分析生产力与气候因子间的关系,为提升我国森林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在全国15个省(区、市)采集的450株人工杨树样木实测地上生物量和147株地下生物量数据,综合利用哑变量建模方法和误差变量联立... 【目的】建立人工杨树生物量模型,分析生产力与气候因子间的关系,为提升我国森林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在全国15个省(区、市)采集的450株人工杨树样木实测地上生物量和147株地下生物量数据,综合利用哑变量建模方法和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方法,建立一元和二元立木生物量联立方程组;基于样木胸径、树高和年龄的成对数据,建立与气候因子相关的单木生长模型。根据胸径和树高单木生长模型及二元立木生物量方程,分析气候因子对人工杨树单木生产力的影响。利用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人工杨树林样地调查数据,计算每个样地的生物量和生产力,建立人工杨树林生产力与气候因子间的相关模型,进一步验证气候因子对生产力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建立的一元和二元人工杨树地上生物量方程,确定系数(R2)在0.90以上,平均预估误差(MPE)在5%以内;地下生物量方程的R2在0.83以上,MPE在10%以内;含气候因子的胸径和树高单木生长模型,R^2均在0.70以上,MPE分别在5%和3%以内。人工杨树的胸径、树高生长均与年均气温显著相关,林木年龄为20年,年均气温20℃时的胸径、树高和总生物量分别是年均气温0℃时的2.4、2.4和9.5倍。连清样地数据验证结果表明,年均气温提高10℃,人工杨树林的平均生产力可以提高2.5 t·hm^-2a^-1;年均气温20℃时的人工杨树林,其平均生产力达到年均气温0℃时的7倍以上,与所建单木生长模型的可比推算结果完全一致。【结论】本研究建立的人工杨树立木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方程及其相容的生物量转换因子和根茎比模型,达到相关技术规定的预估精度要求,可以推广应用;温度是影响人工杨树生产力的重要因素,随着年均气温升高,人工杨树生产力也相应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生产力 变量 误差变量 联立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林区10种主要森林类型的蓄积量、生物量和碳储量模型研建 被引量:30
16
作者 曾伟生 孙乡楠 +2 位作者 王六如 王威 蒲莹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共8页
【目的】林分水平的蓄积量、生物量和碳储量模型或数表,是开展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必备计量工具。研建东北林区10种主要森林类型的蓄积量、生物量和碳储量模型,既是方法学探索,也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成果。【方法】基于东北林区云冷... 【目的】林分水平的蓄积量、生物量和碳储量模型或数表,是开展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必备计量工具。研建东北林区10种主要森林类型的蓄积量、生物量和碳储量模型,既是方法学探索,也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成果。【方法】基于东北林区云冷杉林、落叶松林、红松林、樟子松林、栎树林、桦树林、杨树林、榆树林、椴树林和水胡黄林10种主要森林类型的2000个样地的实测数据,分别利用非线性独立回归估计、非线性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和含哑变量的非线性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方法,建立了林分水平的蓄积量、生物量和碳储量模型。【结果】基于全部样地通过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方法建立的蓄积量、生物量和碳储量总体平均模型,其确定系数分别为0.945、0.805和0.839,而包含森林类型参数的蓄积量、生物量和碳储量哑变量模型,其确定系数分别达到0.959、0.949和0.951。10种主要森林类型的蓄积量、生物量和碳储量模型,确定系数(R2)都在0.86以上,平均预估误差(MPE)都在3%以内,平均百分标准误差(MPSE)大多数在10%以内。蓄积量模型的R2在0.876~0.980之间,MPE在0.90%~1.95%之间,MPSE在5.14%~11.89%之间;生物量模型的R2在0.864~0.988之间,MPE在0.66%~2.07%之间,MPSE在3.61%~11.60%之间;碳储量模型的R2在0.866~0.988之间,MPE在0.67%~1.96%之间,MPSE在3.65%~11.57%之间。【结论】不同森林类型的蓄积量主要取决于林分断面积和平均高,生物量主要取决于蓄积量和林分平均高。含哑变量的非线性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方法,是建立林分水平储量模型系统的可行方法。本研究所建立的东北地区10种主要森林类型的蓄积量、生物量和碳储量模型,其预估精度达到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定要求,可以在实践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积量 生物量 碳储量 变量模型 误差变量联立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载激光雷达数据估计林分蓄积量及平均高和断面积 被引量:8
17
作者 曾伟生 孙乡楠 +2 位作者 王六如 王威 蒲莹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9-86,共8页
基于东北林区191个红松林(Pinus koraiensis)样地的机载激光雷达数据和地面实测数据,首先,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和非线性回归估计方法,确定林分蓄积量及平均高、断面积的基础回归模型;然后,利用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方法,建立基于激光雷达变... 基于东北林区191个红松林(Pinus koraiensis)样地的机载激光雷达数据和地面实测数据,首先,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和非线性回归估计方法,确定林分蓄积量及平均高、断面积的基础回归模型;然后,利用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方法,建立基于激光雷达变量的林分蓄积量与平均高、断面积的模型系统。结果显示:建立的多元线性、多元和二元非线性林分蓄积量回归模型,其确定系数R2分别为0.858,0.846和0.821,平均预估误差MPE分别为2.57%,2.66%和2.85%,平均百分标准误差MPSE分别为26.35%,16.35%和17.88%;利用模型系统对林分平均高、断面积和蓄积量进行估计,其R2分别为0.597,0.750和0.822,MPE分别为1.90%,2.52%和2.84%,MPSE分别为10.85%,15.28%和17.73%。结果表明:基于机载激光雷达数据估计林分蓄积量、平均高等主要森林参数,非线性模型优于线性模型,而且基于点云高度变量(中位数)和强度变量(75%分位数)的二元非线性模型就能达到比较理想的预估效果;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方法,是建立林分蓄积量与平均高、断面积回归模型系统的一种可行方法;所建立的东北红松林平均高、断面积和蓄积量联立模型,其预估精度达到森林资源调查相关技术规定要求,可以在实践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激光雷达 森林蓄积量 非线性模型 误差变量 联立方程 红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主要森林类型蓄积量生物量碳储量模型研建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杨学云 曾伟生 陈新云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4-130,共7页
林分水平的蓄积量、生物量和碳储量模型,是开展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计量基础。基于北京市2016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1425个乔木林样地数据,分别利用非线性独立回归估计、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和含哑变量的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方法,建立... 林分水平的蓄积量、生物量和碳储量模型,是开展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计量基础。基于北京市2016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1425个乔木林样地数据,分别利用非线性独立回归估计、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和含哑变量的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方法,建立了油松林、侧柏林、栎树林、桦木林、榆树林、刺槐林、杨树林、其他硬阔林、其他软阔林、乔木经济林等10种主要森林类型的林分蓄积量、生物量和碳储量模型。结果显示:10种主要森林类型的蓄积量、生物量和碳储量模型的确定系数(R2)都在0.93以上,总体相对误差(TRE)和平均系统误差(ASE)都在±3%以内且多数趋近于0,平均预估误差(MPE)都在5%以内,平均百分标准误差(MPSE)都在15%以内。结果表明:不同森林类型的蓄积量主要取决于林分断面积和平均高,生物量主要取决于蓄积量和林分平均高;含哑变量的非线性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方法,是建立林分水平三储量(森林蓄积量、生物量和碳储量)模型系统的可行方法;所建北京市10种主要森林类型的蓄积量、生物量和碳储量模型,其预估精度达到相关技术规定要求,可以在实践中推广试用;为进一步提高模型的准确度,可采用基于二元模型计算的蓄积量和生物量样地数据对所建模型进行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积量 生物量 碳储量 变量模型 误差变量联立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相容性可加性立木生物量模型系统研建 被引量:5
19
作者 蔡会德 卢峰 +3 位作者 徐占勇 潘黄儒 孟想 曾伟生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7-93,共7页
桉树是我国南方重要的速生树种,在保障国家木材安全和增强森林碳汇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尚无可靠的立木生物量模型。从我国桉树林的主要分布区广西分别采集了183株和124株代表性样木的地上生物量(含干、皮、枝、叶各个分量)和... 桉树是我国南方重要的速生树种,在保障国家木材安全和增强森林碳汇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尚无可靠的立木生物量模型。从我国桉树林的主要分布区广西分别采集了183株和124株代表性样木的地上生物量(含干、皮、枝、叶各个分量)和地下生物量数据,采用最新的综合哑变量方法和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方法的联合估计技术,建立了相容性可加性一元和二元立木生物量模型系统。结果表明,地上、地下生物量模型的确定系数R2均在0.95以上,平均预估误差MPE分别在3%和6%以下。通过对3组已发表的桉树地上、地下生物量模型的估计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仅1组模型能达到相关技术规程的精度要求,另外2组模型的估计结果明显有偏差,其中偏差最大的地下生物量模型其相对误差甚至超出了100%。此次研建的桉树相容性可加性立木生物量模型系统,为准确估计广西乃至全国桉树林的生物量及碳储量提供了计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上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联立方程 误差变量 变量 桉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山杏山杨相容性一二元材积模型研建
20
作者 郭欣雨 冯仲科 +3 位作者 曹忠 申登峰 徐浩翔 范永祥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5-70,共6页
为建立适用于甘肃省的立木材积模型,获取更为准确的材积表,以甘肃省山杏、山杨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经纬仪进行无损立木精测获取数据,并通过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方法,建立了两个树种的二元立木材积方程、一元立木材积方程以及树高-胸径回... 为建立适用于甘肃省的立木材积模型,获取更为准确的材积表,以甘肃省山杏、山杨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经纬仪进行无损立木精测获取数据,并通过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方法,建立了两个树种的二元立木材积方程、一元立木材积方程以及树高-胸径回归模型,为准确估计相应树种的森林蓄积量提供了科学依据。利用经典的二元材积模型山本和藏式及指数树高模型进行联立得到相容性立木材积方程,通过6项指标对所得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二元材积模型、一元材积模型都能取得良好效果,其中山杏二元材积表、胸径一元材积表的平均预估误差分别为2.12%,2.58%;山杨二元材积表、胸径一元材积表的平均预估误差分别为1.57%,2.01%;所建相容性一二元材积模型可用于甘肃省山杏山杨蓄积量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材积方程 一元材积方程 树高模型 误差变量联立方程 相容性 山杏 山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