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密码组件安全指标测试工具设计与实现
1
作者 霍珊珊 李艳俊 +1 位作者 刘健 李寅霜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156-3161,共6页
对称密码是信息系统中数据保密的核心技术,而非线性S盒通常是其中的关键密码组件,广泛用于分组密码、序列密码和MAC(Message Authentication Code)算法等设计。为了保障密码算法设计的安全性,首先,研究了差分均匀度、非线性度、不动点... 对称密码是信息系统中数据保密的核心技术,而非线性S盒通常是其中的关键密码组件,广泛用于分组密码、序列密码和MAC(Message Authentication Code)算法等设计。为了保障密码算法设计的安全性,首先,研究了差分均匀度、非线性度、不动点数、代数次数与项数、代数免疫度、雪崩特性、扩散特性的指标测试方法;其次,通过可视化窗口设计输出S盒的各个安全指标结果,并以弹窗形式给出对应安全指标的细节描述;再次,重点设计了S盒非线性度和代数免疫度的子模块,并对应非线性度简化了线性分布表,且基于定理对代数免疫度计算过程进行了优化和举例说明;最后,实现了S盒的测试工具,并给出了7种安全指标测试和案例演示。所提测试工具主要应用于对称密码算法的非线性组件S盒安全指标的测试,进而为算法整体提供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组件 S盒 安全指标 非线性 代数免疫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0kV/4750A特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研制 被引量:37
2
作者 习贺勋 汤广福 +2 位作者 刘杰 魏晓光 查鲲鹏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15-22,5,共8页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成功研制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800 kV/4 750 A特高压直流换流阀,并通过了型式试验。分析换流阀研制所涉及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从工作原理、运行工况、电气拓扑和宽频模型等角度完成对换流阀的物理解构;研究换...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成功研制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800 kV/4 750 A特高压直流换流阀,并通过了型式试验。分析换流阀研制所涉及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从工作原理、运行工况、电气拓扑和宽频模型等角度完成对换流阀的物理解构;研究换流阀设计开发工作所涉及的暂态电磁特性分析技术、非线性组件协调配合技术、晶闸管反向恢复过程的解析逼近与动态仿真模型、抗震设计技术、换流阀系统热力场分析与冷却技术、自适应换流阀触发监控系统等系列关键技术。从关键零部件、阀模块样机及阀塔样机研制3个层面分析换流阀样机的主要设计理念、设计原则和技术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0kV/4750A特高压换流阀 暂态电磁特性 非线性组件 触发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P算法改进的不可能差分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沈璇 王欣玫 +1 位作者 何俊 孙志远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63-267,共5页
目前资源受限环境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该场景下的数据加密需求也随之增加。以国际标准PRESENT算法为代表的一大批轻量级分组密码应运而生。PFP算法是一种基于Feistel结构的超轻量级分组密码算法,它的轮函数设计借鉴了国际标准PRESENT算... 目前资源受限环境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该场景下的数据加密需求也随之增加。以国际标准PRESENT算法为代表的一大批轻量级分组密码应运而生。PFP算法是一种基于Feistel结构的超轻量级分组密码算法,它的轮函数设计借鉴了国际标准PRESENT算法的设计思想。PFP算法的分组长度为64比特,密钥长度为80比特,迭代轮数为34轮。针对PFP算法,研究了其抵抗不可能差分分析的能力。在该算法的设计文档中,设计者利用5轮不可能差分区分器攻击6轮的PFP算法,能够恢复32比特的种子密钥。与该结果相比,文中通过研究轮函数的具体设计细节,利用S盒的差分性质构造出7轮不可能差分区分器,并攻击9轮的PFP算法,能够恢复36比特的种子密钥。该结果无论在攻击轮数还是恢复的密钥量方面,均优于已有结果,是目前PFP算法最好的不可能差分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组密码 PRESENT算法 PFP算法 不可能差分分析 非线性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formance index limits of high reinforced concrete shear wall components 被引量:1
4
作者 劳晓春 韩小雷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4期1248-1255,共8页
The deformation performance index limits of high reinforced concrete (RC) shear wall components based on Chinese codes were discussed by the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method. Two typical RC shear wall specimens in th... The deformation performance index limits of high reinforced concrete (RC) shear wall components based on Chinese codes were discussed by the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method. Two typical RC shear wall specimens in the previous work were first used to verify the correctness of the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n, the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method was applied to study the deformability of a set of high RC shear wall components designed according to current Chinese codes and with shear span ratio λ≥2.0. Parametric studies were made on the influence of shear span ratio, axial compression ratio, ratio of flexural capacity to shear capacity and main flexural reinforcement ratio of confined botmdary members. Finally, the deformation performance index and its limits of high RC shear wall components under severe earthquakes were proposed by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results, which offers a reference in determining the performance status of RC shear wall components designed based on Chinese co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inforced concrete shear wall components performance index limits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method Chinese cod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