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相位延时的三矢量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
1
作者 李桂丹 凌雨璐 +2 位作者 李斌 高鹏 胡思哲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145-1154,共10页
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SPMSM)已广泛用于各类驱动系统,模型预测控制(MPC)作为一种新型的控制方法,以其快速响应和多目标优化等特点,逐渐被应用于电机控制系统.然而,传统MPC对系统延时较为敏感,高速运行时面临更高的控制要求.此外,单矢量... 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SPMSM)已广泛用于各类驱动系统,模型预测控制(MPC)作为一种新型的控制方法,以其快速响应和多目标优化等特点,逐渐被应用于电机控制系统.然而,传统MPC对系统延时较为敏感,高速运行时面临更高的控制要求.此外,单矢量的作用方式在一个控制周期内只作用一个电压矢量,导致电机电流纹波较大.上述问题在低控制频率下尤为显著.为解决这些问题,对模型精度及矢量作用两个方面进行优化,提出了基于非线性离散αβ模型的三矢量模型预测控制(NL-αβ-TV-MPC)策略.首先考虑到静止坐标系具有零阶保持特性,通过采用静止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抑制相位时延导致的性能恶化.同时从连续域到离散域的离散方式也会极大程度上影响预测精度,利用非线性离散方法提高低控制频率的控制性能.其次,通过对三矢量预测控制进行优化实现电流纹波抑制,同时为避免复杂的枚举过程所带来的计算负担,结合价值函数及实际性能分析选择最优电压矢量组合,并利用价值函数最优化的思想求解电压矢量作用时间.最后,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相对传统MPC控制方法考虑了系统延时和非线性因素的影响,在保证计算量较小的同时,提高了高速运行状态下的预测精度,降低了稳态运行时电流谐波的含量,从而有效减少了运行损耗并提高了控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离散模型 三矢量 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 模型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离散灰色Bernoulli模型的构造与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江建明 吴文泽 张涛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42-45,共4页
非线性灰色Bernoulli模型作为GM(1,1)模型的衍生模型,在捕捉序列非线性趋势上表现良好,但仍DGM(1,1)模型的基础上,提出非线性离散灰色Bernoulli模型,通过最小化误差平方和来寻找最优非线性参数,模拟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在... 非线性灰色Bernoulli模型作为GM(1,1)模型的衍生模型,在捕捉序列非线性趋势上表现良好,但仍DGM(1,1)模型的基础上,提出非线性离散灰色Bernoulli模型,通过最小化误差平方和来寻找最优非线性参数,模拟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在非线性小样本预测方面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预测模型 非线性离散灰色Bernoulli模型 预测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液非线性系统模型跟随自适应控制的离散非线性参考模型方法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剑丰 刘白雁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8-100,共3页
针对电液伺服非线性系统这一类仿射非线性系统的模型跟随自适应控制(AMFC),提出了通过构造与被控对象具有相同非线性特性的离散非线性参考模型,并借助于仿射变换和非线性反馈的方法来实现对该系统的AMFC,通过分析和仿真说明了这种AMFC... 针对电液伺服非线性系统这一类仿射非线性系统的模型跟随自适应控制(AMFC),提出了通过构造与被控对象具有相同非线性特性的离散非线性参考模型,并借助于仿射变换和非线性反馈的方法来实现对该系统的AMFC,通过分析和仿真说明了这种AMFC系统能够确保被控对象准确跟随参考模型的输出,且仿真的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非线性参考模型 模型跟随自适应控制 非线性系统 电液伺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投资竞赛的离散模型的动力学行为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罗晓曙 汪秉宏 陈关荣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2004年第3期7-12,30,共7页
首先为同类企业的投资竞赛建立了一个离散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然后深入研究了该模型不动点的稳定性及各种分岔与混沌行为,并分析了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性质所表现的经济学意义.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系统参数的增大,该离散非线性模型通过准周... 首先为同类企业的投资竞赛建立了一个离散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然后深入研究了该模型不动点的稳定性及各种分岔与混沌行为,并分析了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性质所表现的经济学意义.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系统参数的增大,该离散非线性模型通过准周期过渡和倍周期分岔两种途径通向混沌,并能较好地解释同类企业因竞争而导致经济规模此消彼长的社会经济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资竞赛 离散非线性动力学模型 分岔:混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系纳米多层薄膜非线性互扩散研究
5
作者 曹保胜 董斌 何洋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13-116,120,共5页
采用非均匀体系非线性动力学离散模型计算AB二元系纳米多层薄膜的非线性互扩散,研究了A、B原子间作用力之差VBB-VAA和有序能V对纳米多层薄膜浓度分布和界面结构的影响。对于V≤0的纳米多层薄膜,随着VBB-VAA由0减小到-0.05eV,扩散过程中... 采用非均匀体系非线性动力学离散模型计算AB二元系纳米多层薄膜的非线性互扩散,研究了A、B原子间作用力之差VBB-VAA和有序能V对纳米多层薄膜浓度分布和界面结构的影响。对于V≤0的纳米多层薄膜,随着VBB-VAA由0减小到-0.05eV,扩散过程中多层薄膜浓度偏离对称分布,界面由宽化向平直转变,有序能V由0减小到-0.025eV,导致多层薄膜的扩散速度加快。当V>0时,扩散过程中多层薄膜出现相分离趋势导致的上坡扩散,初始宽化互混的界面变得平直,且随着VBB-VAA由0减小到-0.05V,多层薄膜扩散过程中形成的浓度起伏长大成为新的亚层。AB二元系纳米多层薄膜扩散过程中的浓度分布和界面结构演变与扩散非对称性系数m′、有序能V和初始时刻的浓度梯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多层薄膜 非线性动力学离散模型 互扩散 有序能 扩散非对称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