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液伺服振动台的流量非线性补偿控制 被引量:4
1
作者 魏巍 刘兴宝 +2 位作者 孔金星 黄文 韩俊伟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4-29,72,共7页
针对电液伺服振动台由于流量非线性导致的加速度振动信号波形失真现象,提出一种基于流量非线性逆模型的补偿控制策略.通过节流方程,建立滑阀两腔的非线性流量方程,结合液压系统连续性方程和受力平衡方程,获得电液伺服振动台的非线性模型... 针对电液伺服振动台由于流量非线性导致的加速度振动信号波形失真现象,提出一种基于流量非线性逆模型的补偿控制策略.通过节流方程,建立滑阀两腔的非线性流量方程,结合液压系统连续性方程和受力平衡方程,获得电液伺服振动台的非线性模型,同时根据稳态点附近的泰勒方程,给出液压非线性系统的线性化控制模型;在考虑系统最大动出力的基础上,引入与负载压力相关的流量非线性补偿函数,使得补偿后的伺服阀流量与阀芯位移成线性关系.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该流量非线性补偿控制方法能有效降低加速度振动信号的波形失真现象,提高振动信号的跟踪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量非线性 振动台 补偿控制 电液伺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液振动伺服系统流量非线性分析及其控制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朱方爽 刘白雁 曾良才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11,24,共5页
针对电液振动伺服系统,分析伺服阀非线性流量特性引起加速度正弦响应中出现奇次谐波的原因。提出使用非线性AMFC方法进行控制,以减小加速度波形失真。通过仿真对非线性AMFC方法的控制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大幅度地减小加速... 针对电液振动伺服系统,分析伺服阀非线性流量特性引起加速度正弦响应中出现奇次谐波的原因。提出使用非线性AMFC方法进行控制,以减小加速度波形失真。通过仿真对非线性AMFC方法的控制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大幅度地减小加速度波形失真度,提高控制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液振动台 波形失真 流量非线性 仿射非线性 自适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起重机电液流量匹配系统非线性特性研究
3
作者 侯冠男 王飞 +3 位作者 杨明昆 余聪 贾鹏硕 艾超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9-95,共7页
针对汽车起重机变转速电液流量匹配系统液压泵流量非线性和非线性负载扰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先验数据的液压泵流量非线性映射模型。首先,搭建了电机、定量泵和液压缸的数学模型;其次,通过实验测得了液压泵压力、转速与容积效率的关系... 针对汽车起重机变转速电液流量匹配系统液压泵流量非线性和非线性负载扰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先验数据的液压泵流量非线性映射模型。首先,搭建了电机、定量泵和液压缸的数学模型;其次,通过实验测得了液压泵压力、转速与容积效率的关系,拟合出了容积效率云图,构建了泵的流量非线性映射模型;最后,以变幅机构为分析对象,利用AMESim软件搭建了系统仿真模型,进行了液压泵的流量非线性和非线性负载扰动在流量补偿前后的对比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液压泵流量非线性映射模型的补偿作用下,系统能够对电机转速进行补偿,使液压泵的输出流量不随负载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当负载出现25 kN、50 kN和75 kN阶跃波动时,最大流量波动幅值分别减小52.1%、47.9%和43.5%,验证了所提出的流量非线性模型的有效性,提升了变幅伸缩机构的控制精度和运动平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重机械 自行式起重机 液压泵 流量非线性模型 非线性负载扰动 变幅机构 流量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换向冲击直动式非线性比例换向阀设计与仿真 被引量:3
4
作者 付永领 赵克 龙满林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4-86,100,共4页
为了进一步降低比例换向阀换向时产生的压力冲击,设计了流量特性曲线为非线性曲线的直动式非线性比例换向阀,在AMESim中建立了直动式非线性比例阀及试验台仿真研究模型。仿真研究表明,该阀与线性比例阀相比,可以进一步有效降低换向冲击... 为了进一步降低比例换向阀换向时产生的压力冲击,设计了流量特性曲线为非线性曲线的直动式非线性比例换向阀,在AMESim中建立了直动式非线性比例阀及试验台仿真研究模型。仿真研究表明,该阀与线性比例阀相比,可以进一步有效降低换向冲击。证明了直动式非线性比例换向阀设计正确,仿真模型建立正确,可用于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动式 比例换向阀 压力冲击 非线性流量特性 AMESim建模与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阀控电液位置伺服系统非线性鲁棒控制方法 被引量:16
5
作者 汪成文 尚耀星 +1 位作者 焦宗夏 韩松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36-1740,共5页
为了解决电液伺服跟踪控制中存在流量非线性以及参数不确定问题,以阀控液压马达为对象设计了一种非线性鲁棒控制器.该算法基于Back-Stepping的设计思想,将阀控电液系统的位置跟踪问题转化为系统负载流量规划问题,仅需一步反步递推,即可... 为了解决电液伺服跟踪控制中存在流量非线性以及参数不确定问题,以阀控液压马达为对象设计了一种非线性鲁棒控制器.该算法基于Back-Stepping的设计思想,将阀控电液系统的位置跟踪问题转化为系统负载流量规划问题,仅需一步反步递推,即可完成控制器设计,具有较强的工程实用性.该算法综合考虑了制约电液位置系统跟踪精度的流量非线性以及系统参数不确定性问题.理论证明了该算法的稳定性.通过和传统PID(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控制器的对比试验表明,基于该控制器,系统跟踪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控制 电液位置伺服系统 参数不确定性 流量非线性 鲁棒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馈型自适应鲁棒控制的伺服泵直接驱动电液系统精确运动控制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潘洪坤 关薇 田江平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136-141,共6页
由于传统泵控液压系统存在位置跟踪精度低、频率响应慢的缺点,给精确运动控制造成很多困难。对此,针对伺服电机泵直接驱动电液系统模型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和参数不确定性,采用反馈型自适应鲁棒控制(ARC),实现伺服泵直接驱动电液系统的... 由于传统泵控液压系统存在位置跟踪精度低、频率响应慢的缺点,给精确运动控制造成很多困难。对此,针对伺服电机泵直接驱动电液系统模型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和参数不确定性,采用反馈型自适应鲁棒控制(ARC),实现伺服泵直接驱动电液系统的精确运动控制。建立伺服电机泵直接驱动电液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通过非线性泵流量映射重新建立泵的动力学模型。采用反馈型ARC方法进行控制器设计,合成泵的控制输入,使气缸执行器位置跟踪一个期望的轨迹,并对系统模型的位移斜坡响应和伺服泵功率进行实验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PID控制,反馈型ARC控制下的位移跟踪误差大幅度降低,伺服泵的平均功率分别降低了55%、26%、63%,峰值功率也有所降低。采用反馈型ARC控制,能够实现有效的模型补偿,使得系统运行稳定,提高系统模型的跟踪性能和鲁棒控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控液压系统 自适应鲁棒控制 非线性流量映射 跟踪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带轧机液压压下-垂直振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侯东晓 方成 +1 位作者 陈善平 阎爽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72-980,共9页
考虑板带轧机垂直振动对液压压下系统中四通伺服电磁阀非线性流量的影响,推导出非线性流量变化下的液压缸的非对称分段弹簧力,并建立了板带轧机液压压下-垂直振动动力学方程.运用平均法求解出该轧机振动系统的幅频响应方程,并利用奇异... 考虑板带轧机垂直振动对液压压下系统中四通伺服电磁阀非线性流量的影响,推导出非线性流量变化下的液压缸的非对称分段弹簧力,并建立了板带轧机液压压下-垂直振动动力学方程.运用平均法求解出该轧机振动系统的幅频响应方程,并利用奇异性理论求解了轧机在动态轧制过程的分岔特性,得到4组不同的转迁集及其对应的分岔图,分析了开折参数对轧机分岔特性的影响.最后以实际轧机参数为例,通过仿真发现系统幅频曲线在分段处出现拐弯特性,调整伺服阀响应时间可降低系统振幅不稳定频率区域,通过调整外激励幅值与阻尼比等参数可有效改善系统共振情况,为进一步抑制轧机辊系振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压下-垂直振动 板带轧机 非线性流量 非对称分段弹簧力 分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scoelasto-plastic rheological experiment under circular increment step load and unload and nonlinear creep model of soft rocks 被引量:23
8
作者 赵延林 曹平 +2 位作者 王卫军 万文 刘业科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3期488-494,共7页
The viscoelastic-plastic creep experiments on soft ore-rock in Jinchuan Mine III were performed under circular increment step load and unload. The experimental data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instantaneous elastic str... The viscoelastic-plastic creep experiments on soft ore-rock in Jinchuan Mine III were performed under circular increment step load and unload. The experimental data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instantaneous elastic strain, visco-elastic strain, instantaneous plastic strain and visco-plastic strain. The result shows that instantaneous deformation modulus tends to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creep stress; soft rocks enhance the ability to resist instantaneous elastic deformation and instantaneous plastic deformation during the multi-level of load and unload in the cyclic process. In respect of specimen JC1099, the ratio of visco-elastic strain to visco-plastic strain varies from 3.15 to 6.58, and the ratio has decreasing tendency with stress increase as a whole; creep deformation tends to be a steady state at low stress level; soft rocks creep usually embodies accelerated creep properties at high stress level. With the damaging variable and the hardening function introduced, a nonlinear creep model of soft rocks is established, in which the decay creep is described by the nonlinear hardening function H of viscidity coefficient. The model can describe the accelerated creep of soft rocks since the nonlinear damaging evolvement variable D of deformation parameter of rocks is introduced. Three stages of soft rocks creep can be described with the uniform creep equation in the nonlinear creep model. With this nonlinear creep model applied to the creep experiments of the ore-rock of Jinchuan Mine III, the nonlinear creep model's curve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eological experiment nonlinear creep damaging HARDENING soft rock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