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非线性波波相互作用共轭源函数守恒量的分析
- 1
-
-
作者
杨永增
-
机构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
出处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9-265,共7页
-
基金
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模块化巨浪遥感信息提取与复合分析技术 (2 0 0 1AA6 3 3 0 7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河口
海湾海浪谱反演模型及波浪对颗粒物的搅拌作用(40206003)
-
文摘
海浪组成波中的四波共振时满足谱作用量、谱能量及动量守恒,在变分同化所建立的波谱共轭方程中,对应于非线性波波相互作用源函数Boltzman积分形式,本文建立了其共轭源函数满足的守恒关系;实际海浪计算时广泛采用Hasselmannetal.(1985)的参数化方法,本文给出其综合作用表示式,证明也满足谱作用量、谱能量及动量守恒,并进一步导出了其共轭源函数中存在的守恒量。所有的共轭源函数守恒量只是对共轭算子而言的,对于共轭波谱则不存在相应的守恒关系。
-
关键词
非线性波波相互作用
共轭算子
守恒关系
谱形
谱峰
-
Keywords
nonlinear wave-wave interaction
adjoint operator
conservation property
-
分类号
P714.3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P715.5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
-
题名海山宽度调控下近惯性内波的产生与耗散
- 2
-
-
作者
王文博
谢晓辉
-
机构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
-
出处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8,共8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476019,222790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F0801403)。
-
文摘
深海中地转流与海山相互作用可激发产生近惯性内波,该内波强度与海山高度相关,与海山宽度的关系尚不明确。本文采用二维MITgcm非静力数值模型探究了地转流与深海海山的相互作用以及海山宽度对近惯性内波产生与耗散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形强迫在海山背流面顶部边缘产生强非线性波-波相互作用,产生近惯性内波并得到发展,使得能量从地转流向近惯性内波传递;在海山高度不变的条件下,海山宽度越小,近惯性内波的强度越大,发展和衰减更快;相较海山的迎流面,背流面的近惯性内波的垂直切变更强,产生的湍流耗散更强。因此,除了海山高度,海山宽度也是调控近惯性内波生成和演化的关键因素。
-
关键词
深海
地转流
近惯性内波
湍流混合
流与地形相互作用
非线性波-波相互作用
MITgcm模型
海山宽度
-
Keywords
deep ocean
geostrophic current
near-inertial internal waves
turbulent mixing
current-topography interactions
nonlinear wave-wave interactions
MITgcm model
seamount width
-
分类号
P731.24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