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源域迁移学习的光纤非线性损伤补偿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志轩 蔡炬 +5 位作者 张洪波 张敏 万峰 杜杰 刘娇 张倩武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近年来基于神经网络(NN)的均衡器在光纤非线性损伤补偿中被广泛使用,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消耗大量资源对NN进行再训练以适应新环境下的光通信系统。迁移学习通过将初始系统(源域)训练的NN模型中的一部分参数应用于新环境(目标域... 【目的】近年来基于神经网络(NN)的均衡器在光纤非线性损伤补偿中被广泛使用,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消耗大量资源对NN进行再训练以适应新环境下的光通信系统。迁移学习通过将初始系统(源域)训练的NN模型中的一部分参数应用于新环境(目标域)下的NN模型,仅需使用少量的训练数据即可实现目标域模型的快速重构,但是该方法需要在所有源域中找到最佳源域进行迁移以获得良好的性能,且当目标域变化后需重新寻找最佳源域,这会消耗大量的训练资源。【方法】为解决此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域迁移学习的方法,该方法将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双向长短期记忆(BiLSTM)作为均衡器,通过特定源域训练和多源域训练两个过程交替更新网络参数,然后针对新环境下的光通信系统进行微调,只需使用少量的初始训练数据即可适应传输系统的变化,且无需寻找最佳源域即可实现良好的性能。【结果】文章在5通道50-GBaud波分复用(WDM)双偏振16阶正交幅度调制(DP-16QAM)的光传输系统中进行了仿真验证,综合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仅需使用35%的目标域数据进行多源域迁移学习,即可具有比再训练方法更好的性能。同时,与再训练和单源域迁移学习相比,多源域迁移学习的Q因子分别提高了0.82和0.18 dB。【结论】因此,多源域迁移学习方案更适合于实际的光通信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系统 非线性损伤补偿 卷积神经网络 双向长短期记忆 迁移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DBP的色散和光纤非线性损伤补偿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志轩 蔡炬 +3 位作者 张洪波 张敏 蒙建宇 张倩武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37,共5页
【目的】在长距离光通信系统中,由于克尔非线性、色散和放大自发辐射噪声之间的相互作用,使用传统的数字信号处理(DSP)来补偿光纤非线性损伤十分困难。机器学习算法可以用于在传统DSP的基础上对信号进行进一步处理,以缓解光纤非线性损... 【目的】在长距离光通信系统中,由于克尔非线性、色散和放大自发辐射噪声之间的相互作用,使用传统的数字信号处理(DSP)来补偿光纤非线性损伤十分困难。机器学习算法可以用于在传统DSP的基础上对信号进行进一步处理,以缓解光纤非线性损伤并提高长距离光纤传输系统的性能。【方法】为了更好地补偿光纤传输中色散和非线性损伤,文章将传统的数字反向传播(DBP)算法和深度神经网络(DNN)相结合,将DBP中的线性步长和非线性步长作为一个神经元,即将线性步长看作DNN的权重矩阵,非线性步长看作激活函数,并将DSP作为DNN的静态层,提出了一种基于DNN的自学习DBP(LDBP)算法。【结果】为了验证文章所提算法的可行性,在单通道偏振复用16阶正交幅度调制(QAM)的光传输系统中进行了仿真。综合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与线性均衡相比较,每跨一步的LDBP算法将最佳发射功率从-2 dBm提高至1 dBm。同时,与相同计算复杂度的DBP算法相比,LDBP算法在1200 km的传输距离下,信噪比(SNR)提高了0.82 dB。此外,与线性均衡和相同计算复杂度的DBP算法相比,LDBP算法所对应传输系统的SNR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下降速度更加缓慢,并且该算法可以在无需预知链路参数的情况下工作,具有普适性和鲁棒性。【结论】文章所提LDBP算法与传统DBP算法相比,更加适用于实际的长距离相干光通信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散补偿 非线性损伤补偿 深度神经网络 自学习数字反向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峰后裂隙岩石非线性损伤特性与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谢璨 李树忱 +2 位作者 平洋 李景龙 李术才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128-2136,共9页
在地下洞室、隧道等工程中,裂隙岩石峰值强度后的损伤破坏特性及演化机制对控制围岩稳定至关重要,目前,对岩石峰后的损伤破坏特性研究不充分,认识不全面,易出现大体积塌方、大变形等工程事故。针对峰后裂隙岩石的力学性质,开展室内三轴... 在地下洞室、隧道等工程中,裂隙岩石峰值强度后的损伤破坏特性及演化机制对控制围岩稳定至关重要,目前,对岩石峰后的损伤破坏特性研究不充分,认识不全面,易出现大体积塌方、大变形等工程事故。针对峰后裂隙岩石的力学性质,开展室内三轴试验,分析其非线性损伤破坏特性;假设岩石损伤满足Weibull分布规律,引入损伤变量,推导出峰后裂隙岩石非线性损伤破裂本构方程;将上述本构方程与能量耗散原理、应变能密度理论相结合,建立了峰后裂隙岩石的非线性损伤破坏准则;采用FISH语言开发了基于上述破坏准则的峰后岩石损伤破裂计算程序,用连续的方法模拟分析了峰后裂隙岩石的非连续损伤破裂过程,揭示了裂隙岩石峰后损伤破坏特性及其演化规律,并与裂隙岩石的三轴压缩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上述本构方程与判别准则能较好地模拟峰后裂隙岩石非线性损伤破裂过程。为有效控制围岩稳定提供一种新的理论分析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损伤 应变能密度理论 峰值强度后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轮机转子疲劳-蠕变损伤的非线性损伤力学分析 被引量:38
4
作者 荆建平 孟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67-172,共6页
转子是汽轮机的核心部件,往往要在高温、复杂应力情况下工作,易产生裂纹萌生。除疲劳作用外,蠕变在转子的寿命损耗中也占有相当的比例。一般低周疲劳约占转子总寿命的80%,而蠕变则占转子总寿命的20%。事实上,对汽轮机转子而言,疲劳和蠕... 转子是汽轮机的核心部件,往往要在高温、复杂应力情况下工作,易产生裂纹萌生。除疲劳作用外,蠕变在转子的寿命损耗中也占有相当的比例。一般低周疲劳约占转子总寿命的80%,而蠕变则占转子总寿命的20%。事实上,对汽轮机转子而言,疲劳和蠕变往往是同时发生并存在着相互的作用。该文采用非线性损伤力学模型估算了国产600MW汽轮机高压转子在实际启停功况下的疲劳-蠕变 寿命,考虑了疲劳与蠕变的耦合作用以及多轴应力的影响,并与当前汽轮机疲劳-蠕变寿命估算普遍采用的线性累积损伤理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非线性连续损伤力学模型正确地反映了疲劳-蠕变交互作用以及损伤演化的非线性机制,其分析结果比现行理论方法更为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 转子 疲劳 蠕变损伤 非线性损伤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岩非线性损伤蠕变模型探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杨小彬 李洋 +2 位作者 李天洋 管海鹤 何杰山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2-174,共3页
为了研究煤岩蠕变特性,分析前人煤岩蠕变特性实验结果,在广义Kelvin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煤岩非线性损伤蠕变理论模型。假定煤岩损伤演化是应力和时间的函数,同时引入非线性硬化函数推导了煤岩非线性损伤衰减蠕变方程和蠕变全过程方程。... 为了研究煤岩蠕变特性,分析前人煤岩蠕变特性实验结果,在广义Kelvin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煤岩非线性损伤蠕变理论模型。假定煤岩损伤演化是应力和时间的函数,同时引入非线性硬化函数推导了煤岩非线性损伤衰减蠕变方程和蠕变全过程方程。任意给定方程中材料参数和加载条件,理论得到了煤岩衰减蠕变和蠕变全过程随时间变化曲线,对比前人煤岩蠕变实验结果,验证了用理论模型去研究煤岩的蠕变特性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变 广义Kelvin模型 非线性损伤 煤岩 蠕变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观各向同性土的弹性非线性损伤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孙红 赵锡宏 崔飞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38-642,共5页
提出了一个分析横观各向同性土的各向异性非线性损伤力学模型.以热力学理论为基础,提出考虑各向异性损伤的能量指标(energy norm)概念,构造损伤势函数,建立损伤的演化方程,建立考虑非线性损伤引起的各向异性的弹性应力... 提出了一个分析横观各向同性土的各向异性非线性损伤力学模型.以热力学理论为基础,提出考虑各向异性损伤的能量指标(energy norm)概念,构造损伤势函数,建立损伤的演化方程,建立考虑非线性损伤引起的各向异性的弹性应力- 应变关系,且应用此模型分析试验,结果与试验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观各向同性 各向异性 非线性损伤 损伤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标量描述下土的弹性非线性损伤模型 被引量:1
7
作者 雷孝章 何思明 唐学文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24,共5页
根据土的变形特点,采用双标量描述土的各向同性弹性损伤,将土看成是由两种材料组成的复合体,一种材料的柔度矩阵仅与土的弹性模量有关,而另一种材料的柔度矩阵仅与土的剪切模量有关。分别定义各自的损伤变量,并根据等效应力原理建立各... 根据土的变形特点,采用双标量描述土的各向同性弹性损伤,将土看成是由两种材料组成的复合体,一种材料的柔度矩阵仅与土的弹性模量有关,而另一种材料的柔度矩阵仅与土的剪切模量有关。分别定义各自的损伤变量,并根据等效应力原理建立各自的损伤本构方程,最后通过合成获得了土的弹性非线性损伤本构方程,并根据土的三轴试验结果确定损伤演化方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土的弹性非线性各向同性损伤模型。将其运用到地基沉降计算中,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本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标量损伤 各向同性 弹性非线性损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域模型相对熵的塔架结构非线性损伤检测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郭惠勇 李孟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3-153,共11页
疲劳裂纹和螺栓松动是转播塔、输电塔等钢结构塔架的主要损伤形式,在时域荷载作用下,这些损伤具有变刚度等时域非线性特征。为了解决该类时域非线性损伤的检测问题,提出了基于自回归时域模型相对熵的损伤检测方法。首先描述了自回归模... 疲劳裂纹和螺栓松动是转播塔、输电塔等钢结构塔架的主要损伤形式,在时域荷载作用下,这些损伤具有变刚度等时域非线性特征。为了解决该类时域非线性损伤的检测问题,提出了基于自回归时域模型相对熵的损伤检测方法。首先描述了自回归模型及其模型定阶和参数估计的基本理论;然后介绍了结构损伤的时域非线性特征,给出了结构未损伤基本状态和损伤状态下所形成的3种自回归残差,并分析了残差序列概率分布的相对熵,在此基础上推导出自回归时域模型相对熵的损伤检测指标;最后进行了八层剪切结构的数值仿真和转播塔结构模型的损伤检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转播塔的杆件非线性损伤,在损伤位置处的自回归时域模型相对熵指标值比传统的二阶方差指标值高22.9%以上;对于螺栓松动非线性损伤,在损伤位置处的自回归时域模型相对熵指标值比传统的二阶方差指标值高12.7%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检测 相对熵 自回归模型 概率分布 非线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损伤模型的载荷谱设计与试验验证
9
作者 魏国前 何文波 +1 位作者 闫梦煜 赵刚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共6页
为了生成清晰可辨的疲劳海滩条带,针对疲劳载荷谱中标记载荷谱块的关键参量(应力变程、平均应力和循环次数等)进行分析,制定了32种疲劳载荷谱设计方案。基于M-H非线性损伤模型计算了标记载荷谱块的疲劳损伤,研究了标记载荷谱块对海滩条... 为了生成清晰可辨的疲劳海滩条带,针对疲劳载荷谱中标记载荷谱块的关键参量(应力变程、平均应力和循环次数等)进行分析,制定了32种疲劳载荷谱设计方案。基于M-H非线性损伤模型计算了标记载荷谱块的疲劳损伤,研究了标记载荷谱块对海滩条带的影响,确定了3种可行的疲劳载荷谱。开展了9根十字焊接接头试件在相应疲劳载荷谱下的拉伸疲劳试验,结果表明:6根试件获得了较为清晰的海滩条带,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同时表明M-H非线性损伤模型具有较好的变幅疲劳损伤估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损伤模型 疲劳载荷谱 标记载荷 海滩条带 疲劳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框架结构非线性损伤的主成分分析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仕通 肖黎 屈文忠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12,共5页
针对框架结构非线性损伤识别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损伤识别方法。利用主成分分析数据压缩和特征提取的特性,首先对结构基准工况响应信号进行处理,提取特征成分,得到主成分模型,然后将结构未知工况响应数据向主成分模型投影,通... 针对框架结构非线性损伤识别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损伤识别方法。利用主成分分析数据压缩和特征提取的特性,首先对结构基准工况响应信号进行处理,提取特征成分,得到主成分模型,然后将结构未知工况响应数据向主成分模型投影,通过构造损伤指标实现对结构非线性损伤的识别。以四层钢框架结构碰撞模型为实验对象,通过螺栓和钢柱构造碰撞非线性损伤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识别结构的非线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损伤 损伤识别 主成分分析 损伤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营环境下混凝土简支梁桥裂缝的非线性损伤识别 被引量:4
11
作者 蒋燕芳 蒋伟 +1 位作者 刘纲 张衡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9-66,共8页
针对混凝土简支梁桥常见的开裂病害,基于改进的Hilbert-Huang变换(HHT)提出裂缝的非线性损伤识别方法。选取曲率曲线型呼吸裂缝模型并将其融入车桥耦合共振系统,以更真实地模拟运营环境下裂缝的非线性开闭现象。引入镜像延拓法和集合经... 针对混凝土简支梁桥常见的开裂病害,基于改进的Hilbert-Huang变换(HHT)提出裂缝的非线性损伤识别方法。选取曲率曲线型呼吸裂缝模型并将其融入车桥耦合共振系统,以更真实地模拟运营环境下裂缝的非线性开闭现象。引入镜像延拓法和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法分别改进传统HHT算法的端点发散和模态混叠问题,提取桥梁加速度响应的能量时程曲线,将能量时程曲线尖峰出现时刻和相对幅值比分别作为损伤定位和定量的特征指标,从而建立简支梁裂缝的非线性损伤识别方法。数值算例表明,采用单一传感器便可通过文中方法识别简支梁开裂的部位和程度,为混凝土简支梁的损伤识别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损伤识别 呼吸裂缝 HHT变换 车桥耦合 能量时程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损伤理论的改进CVISC模型及其在FLAC3D中实现 被引量:6
12
作者 蒋树 文宝萍 +2 位作者 蒋秀姿 李瑞冬 赵成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6-63,共8页
滑坡形成是一个典型的岩土变形破坏时效过程,低速滑坡时效过程尤为显著。基于流变理论,建立反映滑坡变形破坏发展过程的本构模型、预测滑坡活动趋势,一直是国内外滑坡研究的基本途径和难点问题之一。然而,目前国内外已有的多数流变模型... 滑坡形成是一个典型的岩土变形破坏时效过程,低速滑坡时效过程尤为显著。基于流变理论,建立反映滑坡变形破坏发展过程的本构模型、预测滑坡活动趋势,一直是国内外滑坡研究的基本途径和难点问题之一。然而,目前国内外已有的多数流变模型仅能反映滑坡岩土蠕变的第一、第二阶段,不能刻画滑坡岩土蠕变的第三阶段(加速蠕变阶段)。本文基于滑带在滑坡中的作用以及滑带岩土剪切蠕变发展的累进性和非线性特征,借助损伤理论,在FLAC3D内置的CVISC流变本构模型中引入非线性损伤黏塑性元件,构建了可描述滑坡加速蠕变过程的非线性损伤流变本构模型,依据类比原理建立了改进的CVISC三维差分模型,通过FLAC3D开放的用户接口实现了本构模型的二次开发,并将改进的CVISC模型用于长期缓慢滑移、伴随间歇性剧烈活动的甘肃舟曲泄流坡数值模拟中。模拟结果显示,该模型不仅呈现了滑坡的加速蠕变特征,而且揭示的滑坡活动特征与其曾经出现的活动特征基本一致,从而证实基于非线性损伤理论的改进CVISC模型具有较好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速滑坡 滑带土 加速蠕变 非线性损伤流变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干函数的海上风电支撑结构非线性损伤识别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彬 李英超 +1 位作者 安文正 孙伟昊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55-1060,共6页
文章研究了基于相干函数的海上风电支撑结构非线性损伤识别方法。为了克服传统相干函数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仅利用结构振动响应信号的相干性分析方法。基于此,定义了相对损伤函数和局部相对损伤函数,构建了一种损伤检测指标和一种损伤... 文章研究了基于相干函数的海上风电支撑结构非线性损伤识别方法。为了克服传统相干函数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仅利用结构振动响应信号的相干性分析方法。基于此,定义了相对损伤函数和局部相对损伤函数,构建了一种损伤检测指标和一种损伤定位指标。对于带宽或频谱成分不同的信号,采用了一种两阶段解析模式分解法进行信号处理。为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对单立柱式海上风电支撑结构开展了非线性损伤识别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相干函数的非线性损伤检测指标可灵敏地指示结构非线性损伤的发生及相对损伤程度;损伤定位指标可以准确地识别结构的损伤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非线性损伤识别 相干函数 损伤检测 损伤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损伤材料中Ⅲ型裂纹尖端场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秋华 蔡艳红 唐立强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92-197,共6页
为了研究损伤对裂纹尖端场的影响,在Krajcinovic一维脆性材料损伤模型的基础上,从宏观的唯象角度出发,采用连续损伤力学中的热力学内变量理论,推导出三维空间非线性损伤材料的本构方程,建立了一种非线性应变损伤模型,得出非线性损伤材... 为了研究损伤对裂纹尖端场的影响,在Krajcinovic一维脆性材料损伤模型的基础上,从宏观的唯象角度出发,采用连续损伤力学中的热力学内变量理论,推导出三维空间非线性损伤材料的本构方程,建立了一种非线性应变损伤模型,得出非线性损伤材料Ⅲ型裂纹尖端应力、应变和损伤场的解析表达式及其数值计算结果.经过分析得出损伤指数n和损伤变量D对裂尖场的影响较大,应力、应变为有限值,不具有奇异性,从而在理论上解释了实际材料在有限应力下破坏的现象,与工程实际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损伤材料 Ⅲ型裂纹尖端场 损伤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RCH-M模型的非线性损伤识别和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淇 郭惠勇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92-1098,1241,1242,共9页
裂缝等损伤在振动时常具有变刚度的时域非线性特征,且损伤前的数据难以获取。针对此问题,通过采集检测结构各位置的加速度时间序列,建立待检测层和基层响应数据的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generalized autoregressive conditional heterosk... 裂缝等损伤在振动时常具有变刚度的时域非线性特征,且损伤前的数据难以获取。针对此问题,通过采集检测结构各位置的加速度时间序列,建立待检测层和基层响应数据的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generalized autoregressive conditional heteroskedasticity in the mean,简称GARCH-M)模型,分析两模型系数的切比雪夫距离,提出了基于GARCH-M模型和切比雪夫距离的归一化损伤识别组合指标。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上述组合指标,仅利用损伤后的加速度响应数据进行损伤识别,即能够有效识别出非线性损伤层位置;相较于GARCH模型,GARCH-M模型对结构的非线性损伤加速度响应时间序列具有更好的适应性;模型计算过程简单,精度较高,在输电塔等工程结构的非线性损伤识别领域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损伤识别 输电塔 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 切比雪夫距离 方差序列标准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弹簧浮置板静载抗裂非线性损伤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培刚 赵雄 +3 位作者 刘丹 宣淦清 吴梦笛 李俊奇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5-139,共5页
针对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的损伤问题,利用有限元方法对钢弹簧浮置板进行静载抗裂非线性损伤仿真分析。采用C45、C50、C55三种强度混凝土结构建立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分别计算应力-应变关系和损伤因子,分析钢弹簧浮置板的损伤情况、位移和应... 针对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的损伤问题,利用有限元方法对钢弹簧浮置板进行静载抗裂非线性损伤仿真分析。采用C45、C50、C55三种强度混凝土结构建立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分别计算应力-应变关系和损伤因子,分析钢弹簧浮置板的损伤情况、位移和应力,并将C50混凝土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结果表明:混凝土强度等级对结构开裂荷载和开裂挠度影响较大;C50混凝土的钢弹簧浮置板开裂荷载仿真值与试验值误差为1.1%,开裂挠度误差为5.7%,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参数非均匀分布等原因造成;所建立的混凝土损伤塑性分析模型对结构宏观损伤分析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仿真分析时可以采用损伤曲线达到损伤初始点后的第一个拐点作为开裂荷载或其他控制指标的确定依据。建议实际工程中应力控制参数采用相关标准中的混凝土轴心抗拉或抗压强度标准值来进行损伤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轨道 非线性损伤 数值模拟 钢弹簧浮置板 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 损伤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性粘土的非线性损伤力学模型 被引量:68
17
作者 沈珠江 《水利水运科学研究》 CSCD 1993年第3期247-255,共9页
结构性粘土具有明显的应变软化特性,迄今尚无合理的本构模型可用以描述其应力应变关系。笔者将原先建议的弹塑性损伤模型加以简化,提出了一个更实用的非线性损伤力学模型,制定了有关计算参数的测定方法,并对该模型的有限元算法作了初步... 结构性粘土具有明显的应变软化特性,迄今尚无合理的本构模型可用以描述其应力应变关系。笔者将原先建议的弹塑性损伤模型加以简化,提出了一个更实用的非线性损伤力学模型,制定了有关计算参数的测定方法,并对该模型的有限元算法作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性粘土 非线性损伤 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损伤力学的某核级闸阀阀体寿命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胜 王佳 +2 位作者 何庆中 刘佳 赵营昌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42-45,共4页
为分析计算某核级闸阀锻焊阀体的寿命,根据实际工况分析得到阀体的主要失效形式为疲劳和蠕变两者交互作用产生的疲劳-蠕变损伤。利用有限元计算方法得到阀体危险位置的应变幅和三轴度因子,然后根据非线性损伤力学理论的多轴损伤模型,计... 为分析计算某核级闸阀锻焊阀体的寿命,根据实际工况分析得到阀体的主要失效形式为疲劳和蠕变两者交互作用产生的疲劳-蠕变损伤。利用有限元计算方法得到阀体危险位置的应变幅和三轴度因子,然后根据非线性损伤力学理论的多轴损伤模型,计算得到阀体的疲劳寿命和蠕变寿命;利用非线性损伤累加形式来描述疲劳-蠕变损伤的演化过程。最终得到阀体的疲劳-蠕变寿命为41年,满足常规核电阀门设计使用年限的要求;同时为阀门寿命分析提供了一种可参考借鉴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级闸阀 非线性损伤力学 三轴度因子 寿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擦片非线性损伤累积计算与寿命预测(英文)
19
作者 王玉 邵毅敏 肖会芳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23-26,共4页
摩擦片是车辆传动系统的重要部件,持续性的制动或者离合使得摩擦片承受较大范围的冲击载荷,需要对该工作环境摩擦片进行寿命预测。提出了一种基于冲击非线性损伤累积的摩擦片损伤计算方法,即:设定应力门槛值,对超过应力门槛值的冲击衰... 摩擦片是车辆传动系统的重要部件,持续性的制动或者离合使得摩擦片承受较大范围的冲击载荷,需要对该工作环境摩擦片进行寿命预测。提出了一种基于冲击非线性损伤累积的摩擦片损伤计算方法,即:设定应力门槛值,对超过应力门槛值的冲击衰减应力曲线积分,进行非线性损伤计算。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该方法可用于摩擦片损伤计算和寿命预测,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损伤累积 疲劳 摩擦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地应力-化学侵蚀耦合作用下炭质板岩蠕变试验及非线性蠕变损伤模型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秋南 贺泳超 +2 位作者 陈湘生 谢云鹏 黄小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89-798,共10页
为克服高程障碍并降低施工风险,可采用长大隧道穿越崇山峻岭,但这些隧道往往处于深埋高地应力环境,并受到化学侵蚀影响。为了解决此问题,以丽江—香格里拉炭质板岩大变形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试验和理论推导,研究深埋炭质板岩隧道受... 为克服高程障碍并降低施工风险,可采用长大隧道穿越崇山峻岭,但这些隧道往往处于深埋高地应力环境,并受到化学侵蚀影响。为了解决此问题,以丽江—香格里拉炭质板岩大变形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试验和理论推导,研究深埋炭质板岩隧道受化学侵蚀作用下的围岩变形特性。在Poyting-Thomson体蠕变体的基础上,根据模型元件的力学特性,叠加了损伤元件、化学损伤元件和非线性元件,提出高地应力-化学侵蚀耦合作用下炭质板岩非线性蠕变损伤本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炭质板岩试样受化学侵蚀影响显著,侵蚀90 d试样所产生的轴向蠕变应变为侵蚀0 d试样的2.02倍,侵蚀60 d试样所产生的径向蠕变为侵蚀0 d试样的1.85倍;2)受侵蚀的炭质板岩试样在三轴压缩状态下破裂以斜向贯通裂隙为主,并产生一定的滑移错动裂隙,且沿轴线的拉伸劈裂破坏受围压作用抑制明显,未产生竖向贯通裂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质板岩隧道 高地应力 化学侵蚀 耦合作用 蠕变试验 非线性蠕变损伤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