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ar平台垂荡-横摇-纵摇非线性动力响应模型试验 被引量:7
1
作者 李伟 唐友刚 +1 位作者 曲晓奇 蔡润博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34-539,共6页
针对Spar平台垂荡-横摇-纵摇三自由度非线性耦合运动模型,在垂荡、横摇和纵摇固有频率接近2∶1∶1时的非线性耦合运动现象进行试验研究。采用1∶120制作模型,在规则波中测量不同波浪周期和波高下的非线性耦合运动响应。试验得到了平台... 针对Spar平台垂荡-横摇-纵摇三自由度非线性耦合运动模型,在垂荡、横摇和纵摇固有频率接近2∶1∶1时的非线性耦合运动现象进行试验研究。采用1∶120制作模型,在规则波中测量不同波浪周期和波高下的非线性耦合运动响应。试验得到了平台固有运动特性,幅频响应特性,以及组合共振和内共振等非线性耦合运动规律,揭示了能量在垂荡、横摇和纵摇模态的渗透机理以及初始条件对能量在各模态转移的影响,确定了Spar平台发生组合共振和内共振的不稳定参数区域。为今后Spar平台的设计和运动预报提供了试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R平台 三自由非线性耦合运动 组合共振 内共振 能量渗透 亚谐响应 不稳参数定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汽车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优化 被引量:10
2
作者 潘筱 陈潇凯 +1 位作者 林逸 王冬成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38-1642,共5页
为改善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建立了某SUV非线性三自由度操纵稳定性模型,研究了高速转弯工况侧倾载荷转移及轮胎的非线性特性对整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悬架刚度参数的优化匹配方法.以车身侧倾最小为优化目标... 为改善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建立了某SUV非线性三自由度操纵稳定性模型,研究了高速转弯工况侧倾载荷转移及轮胎的非线性特性对整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悬架刚度参数的优化匹配方法.以车身侧倾最小为优化目标,以弹簧刚度对悬架偏频及不足转向度影响为约束,以前、后悬架弹簧刚度及前、后稳定杆刚度为设计自变量.计算结果及实车对比表明:优化后的方案比原方案在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采用该匹配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车辆的平顺性和高速车辆操纵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三自由度 轮胎非线性 遗传算法 操纵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轮转向系统模糊PID控制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王欲进 谢纯禄 +1 位作者 范英 晋民杰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9-123,共5页
针对四轮转向汽车传统线性控制策略的局限性以及控制效果和稳定性差的缺点,在四轮转向系统二自由度模型基础上考虑车身的侧倾和轮胎的非线性特性,建立4WS三自由度非线性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模糊理论结合PID控制策略设计模糊PID控制器... 针对四轮转向汽车传统线性控制策略的局限性以及控制效果和稳定性差的缺点,在四轮转向系统二自由度模型基础上考虑车身的侧倾和轮胎的非线性特性,建立4WS三自由度非线性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模糊理论结合PID控制策略设计模糊PID控制器,并在角阶跃输入条件下,与传统的前轮转向汽车和比例控制下的四轮转向汽车进行了操纵稳定性仿真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器很好的弥补了线性控制器的缺点,提高了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轮转向 三自由非线性模型 模糊PID控制 操纵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状态反馈的四轮转向汽车最优控制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谢纯禄 范英 +1 位作者 杨金鑫 晋民杰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2-106,共5页
针对四轮转向汽车传统模糊PID控制算法控制效果及稳定性差等缺点,在四轮转向二自由度模型基础上考虑车身的侧倾及轮胎的非线性特性,建立三自由度非线性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最优控制理论设计了基于车辆状态反馈的最优控制器,并在阶跃... 针对四轮转向汽车传统模糊PID控制算法控制效果及稳定性差等缺点,在四轮转向二自由度模型基础上考虑车身的侧倾及轮胎的非线性特性,建立三自由度非线性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最优控制理论设计了基于车辆状态反馈的最优控制器,并在阶跃、脉冲和蛇形等典型试验工况下,与传统的前轮转向汽车和模糊PID控制下的四轮转向汽车进行操纵稳定性仿真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最优控制器能很好地跟踪理想模型,提高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轮转向 模糊PID控制 三自由非线性模型 最优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ew 3-D element formulation on displacement of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ox beam 被引量:2
5
作者 周凌宇 余志武 贺桂超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5期1354-1360,共7页
Slip of a composite box beam may reduce its stiffness, enlarge its deformation and affect its performance. In this work, the governing differential equations and boundary conditions of composite box beams were establi... Slip of a composite box beam may reduce its stiffness, enlarge its deformation and affect its performance. In this work, the governing differential equations and boundary conditions of composite box beams were established. Analytic solutions of combined differential equations were also established. Partial degree of freedom was adopted to establish a new FEA element of three-dimensional beam,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slip effect. Slip and its first-order derivative were introduced into the nodes of composite box beams as generalized degree of freedom. Stiffness matrix and load array of beam elements were established. A three-dimensional nonlinear calculation program was worked o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lement is reliable and easy to divide and is suitable for special nonlinear analysis of large-span composite box bea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ox beam shear deformation slip effect variational method finite beam element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