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温高压条件下非纯CO_(2)−水体系的pH原位测量和预测模型
1
作者 高启荣 雷宏武 +2 位作者 蔡雨娜 白冰 李静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6-128,共13页
含CO_(2)的气体注入到深部含水层中会溶解形成碳酸,导致含水层的pH值下降,进而造成矿物的溶解或沉淀,影响CO_(2)地质利用与封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pH值作为能表征溶液化学性质的重要参数,因此通过实验测量纯/非纯CO_(2)饱和溶液体系的pH... 含CO_(2)的气体注入到深部含水层中会溶解形成碳酸,导致含水层的pH值下降,进而造成矿物的溶解或沉淀,影响CO_(2)地质利用与封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pH值作为能表征溶液化学性质的重要参数,因此通过实验测量纯/非纯CO_(2)饱和溶液体系的pH值,并结合模型预测可以评估CO_(2)地质封存条件下的化学变化。在原位条件下通过电势法和光谱法测量了温度范围35~93℃、压力范围0.38~18 MPa时,纯CO_(2)-H_(2)O体系和非纯CO_(2)-H_(2)O体系的pH值;并建立了基于溶解度校准的组分化学平衡模型,对纯/非纯CO_(2)-H_(2)O体系的pH值进行了计算和预测评价。结果表明:N_(2)和CH_(4)均会对CO_(2)饱和体系产生影响,使CO_(2)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pH值增大,且CH_(4)的影响大于N_(2)。模型能较好地进行纯CO_(2)-水体系的pH值预测,最大偏差不超过0.05个pH;在非纯CO_(2)-H_(2)O体系中有一定的偏差,主要为50℃以及CO_(2)和杂质气体比例为1∶9的条件下,偏差在0.15个pH值以内。电势法和光谱法能进行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原位pH值测量,纯/非纯CO_(2)-H_(2)O体系的pH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本文的研究成果为非纯CO_(2)注入地层产生的化学变化提供了理论参考,对提高碳封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co_(2)饱和溶液体系 co_(2)−体系 原位pH测量 pH值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A/EG空间位阻非水体系碳捕集性能及机理研究
2
作者 范永胜 龚海艇 +5 位作者 李偲 陈臻 高晓艺 李目一 李小姗 张立麒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5-112,共8页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其中非水吸收剂具有巨大的节能潜力,且适配现有吸收法混胺反应器,具有较大应用潜力,但存在CO_(2)饱和溶液黏度大、循环负荷低等问题。对此,以仲胺MCA为吸收组分,EG为有机溶剂,...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其中非水吸收剂具有巨大的节能潜力,且适配现有吸收法混胺反应器,具有较大应用潜力,但存在CO_(2)饱和溶液黏度大、循环负荷低等问题。对此,以仲胺MCA为吸收组分,EG为有机溶剂,构建了低黏度、低温再生非水吸收体系,并考察了MCA/EG的吸收、再生性能。结果表明:3mol/L MCA/EG吸收剂的吸收负荷可达2.14 mol/L,黏度仅为44.19 m Pa·s;在40℃吸收30 min、80℃再生25 min条件下,循环负荷高达0.98 mol/L,为质量分数为30%的MEA/H2O溶液在105.5℃再生条件下循环负荷的1.46倍。通过C80微量热仪测试得到吸收剂的反应热为–82.85 k J/mol,低于MEA/H2O溶液。结合13C NMR与量子化学计算,探究了吸收剂捕集CO_(2)的反应机理,发现MCA的空间位阻效应降低了反应产物的稳定性,使氨基甲酸酯与EG进一步反应转化为烷基碳酸酯,降低了再生难度,实现了低温再生。该吸收体系可实现非水吸收剂的稳定运行,并扩大吸收剂再生中的余热利用范围,具有较大的降能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捕集 吸收剂 空间位阻胺 低温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质特低渗油藏CO_(2)驱增黏体系构筑及驱油效果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康宵瑜 江绍静 +3 位作者 董沅武 王维波 王思瑶 唐善法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5-1328,1332,共5页
在模拟油藏条件下,系统评价超临界CO_(2)驱增黏体系注入性、油藏环境适应性及均质与非均质岩心驱油效果。结果表明,在油藏温度和压力下,优选构筑的超临界CO_(2)驱增黏体系(COAP-1)黏度可达2.16 mPa·s;CO_(2)/COAP-1黏度随压力增加... 在模拟油藏条件下,系统评价超临界CO_(2)驱增黏体系注入性、油藏环境适应性及均质与非均质岩心驱油效果。结果表明,在油藏温度和压力下,优选构筑的超临界CO_(2)驱增黏体系(COAP-1)黏度可达2.16 mPa·s;CO_(2)/COAP-1黏度随压力增加而逐渐增大,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均质与非均质物模实验中,岩心水驱后转注CO_(2)/COAP-1驱相较于CO_(2)驱,提高采收率效果更为显著,采收率增幅随着渗透率级差的增加略有提升。CO_(2)/COAP-1体系可有效降低CO_(2)的流度,堵塞高渗层的微小孔隙,并有效启动低渗透层,扩大波及体积,大幅度提高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质 特低渗油藏 co_(2) 增黏体系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水层毛管力圈闭机制及对非纯CO_(2)封存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崔国栋 胡哲 +2 位作者 宁伏龙 王延永 焦玉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791-2801,共11页
实际咸水层呈垂向多层分布,物性差异大,毛管力非均质性严重。非纯CO_(2)气体封存过程中,毛管力不仅会圈闭CO_(2),更会圈闭伴随的杂质气体,影响CO_(2)运移和封存。但是,垂向多层系下毛管力的圈闭机制还不清楚,其对非纯CO_(2)气体封存效... 实际咸水层呈垂向多层分布,物性差异大,毛管力非均质性严重。非纯CO_(2)气体封存过程中,毛管力不仅会圈闭CO_(2),更会圈闭伴随的杂质气体,影响CO_(2)运移和封存。但是,垂向多层系下毛管力的圈闭机制还不清楚,其对非纯CO_(2)气体封存效率的影响亟待分析。为此结合随机统计地质建模和非纯CO_(2)-盐水两相渗流模型,建立了垂向多层系咸水层非纯CO_(2)封存运移模型;研究了毛管力作用下CO_(2)和杂质气体的运移过程及其羽流发育规律,并对非纯CO_(2)气体垂向运移速率和毛管力圈闭能力进行了量化计算;最后通过敏感性分析,阐明了毛管力大小、非均质程度、杂质体积分数等因素对非纯CO_(2)气体封存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均质毛管力可有效圈闭非纯CO_(2)气体,增加非纯CO_(2)气体在横向上的波及体积;随着毛管力大小和非均质程度增加,毛管力圈闭量升高,毛管力封存系数增大,但CO_(2)垂向运移速率降幅明显,与杂质气体垂向运移速率的差异幅度增加。毛管力自上而下递减时,底部毛管力圈闭减少,更多的非纯CO_(2)气体将运移到地层上部的各个区域,使得非纯CO_(2)气体毛管力封存系数增加,非纯CO_(2)气体残余封存系数减少,CO_(2)垂向运移速率增大,与杂质气体垂向运移速率的差异幅度减小;随着杂质气体体积分数增加,非纯CO_(2)气体浮力增加,垂向运移速率增大,更多非纯CO_(2)气体运移到地层顶部,非纯CO_(2)气体毛管力封存系数降低,残余封存系数增加。因此为保证封存安全性,应尽可能选择含杂质少的非纯CO_(2)气体注入毛管力大、非均质性强以及垂向毛管力自上而下先递增后递减的咸水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气体 毛管力圈闭 封存效率 杂质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溶解度实验及预测模型
5
作者 杨宏楠 乐平 +3 位作者 范伟 张维 汪周华 李丹宸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0-366,共7页
CO_(2)溶解度是影响低渗、致密油藏注CO_(2)提高采收率和深盐水层CO_(2)埋存效果的重要参数。基于高温高压可视化相态反应釜的CO_(2)溶解实验明确了地层温度和压力、地层水矿化度和多相流体饱和度变化对原油-地层水体系中CO_(2)溶解度... CO_(2)溶解度是影响低渗、致密油藏注CO_(2)提高采收率和深盐水层CO_(2)埋存效果的重要参数。基于高温高压可视化相态反应釜的CO_(2)溶解实验明确了地层温度和压力、地层水矿化度和多相流体饱和度变化对原油-地层水体系中CO_(2)溶解度的影响,并通过拟合实验结果建立地层温度及压力下原油-地层水体系CO_(2)溶解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原油-地层水体系中,CO_(2)溶解度受压力和流体类型影响较大,压力和含油饱和度越高,越有利于CO_(2)溶解,地层水矿化度和温度均能小幅度影响CO_(2)在地层水中的溶解度;CO_(2)在原油中的溶解呈现出多阶段溶解特征,并随含油饱和度的增大大幅增加;随着油水两相体系中含水饱和度的增大,CO_(2)溶解度迅速降低,且伴随温度的升高,CO_(2)溶解度小幅降低。基于CO_(2)溶解度实验拟合得到CO_(2)溶解度预测模型,油水两相体系中的CO_(2)溶解度可分别采用CO_(2)在原油、地层水中的溶解度对油水两相饱和度加权得到,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溶解度 原油-地层体系 地层矿化度 含油饱和度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埋存中的状态方程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建猛 陈杰 +5 位作者 吉礼东 刘荣和 张骞 黄东杰 颜平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3年第3期305-312,共8页
在废弃油气藏中进行CO_(2)埋存,能够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直接排放量,是减缓温室效应的有效途径之一。改进常规的气液相平衡理论,应用热力学状态方程研究CO_(2)-烃-地层水体系,对揭示CO_(2)地下埋存的溶解机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 在废弃油气藏中进行CO_(2)埋存,能够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直接排放量,是减缓温室效应的有效途径之一。改进常规的气液相平衡理论,应用热力学状态方程研究CO_(2)-烃-地层水体系,对揭示CO_(2)地下埋存的溶解机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结了热力学状态方程对CO_(2)-烃-地层水体系相平衡计算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指出其实际应用中的不足,分析了其发展趋势,包括:应进一步研究适用于非理想体系的状态方程和混合规则,准确预测该体系热力学性质变化规律;拓展研究体系的地层水离子差异,使之与真实CO_(2)埋存条件相符合;将CO_(2)中相态变化的物理过程与地层水中矿物溶解析出的化学过程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埋存 co_(2)-烃-地层体系 状态方程 热力学性质 相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in models with different heterogeneities after CO_(2) WAG injection:Visual research by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technique 被引量:4
7
作者 WANG Ye-fei LI Zong-yang +2 位作者 ZHANG Shi-ming LIU De-xin DING Ming-che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5期1412-1421,共10页
Water alternating gas(WAG)injection is a widely used strategy for enhancing oil recovery(EOR)during gas flooding,and the mechanisms,operating parameters,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which have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H... Water alternating gas(WAG)injection is a widely used strategy for enhancing oil recovery(EOR)during gas flooding,and the mechanisms,operating parameters,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which have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However,with respect to its capacity in expanding macroscopic sweep volume under varying heterogeneities,the related results appear inadequate.In this research,three cores with different heterogeneities were used and flooded by the joint water and CO_(2) WAG,then the effects of heterogeneity on oil recovery were determined.More importantly,the cores after CO_(2) WAG injection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technique for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research,which could help us to understand the capacity of CO_(2) WAG in enlarging sweep volume at different heterogeneitie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sence of heterogeneity may largely weaken the effectiveness of water flooding,the more severe the heterogeneity,the worse the water flooding.The WAG injection of CO_(2) performs well in EOR after water flooding for all the cores with different heterogeneities;however,it could barely form a complete or full sweep throughout the low-permeability region,and un-swept bypassed regions remain.The homogeneous core is better developed by the injection of the joint water and CO_(2) WAG than the heterogeneous and fractured c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terogeneous reservoir enhancing oil recovery co_(2)WAG injection sweep volume remaining oil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