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全卷积网络的红外图像非均匀性校正算法 被引量:8
1
作者 牟新刚 崔健 周晓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27,共7页
针对红外成像系统在经过两点校正后,随时间漂移仍然会出现的非均匀性噪声,提出一种基于全卷积深度学习网络的红外图像非均匀性校正算法,使用子网络与主网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非均匀性校正。该算法设计了非均匀性等级估计子网络,将含有非... 针对红外成像系统在经过两点校正后,随时间漂移仍然会出现的非均匀性噪声,提出一种基于全卷积深度学习网络的红外图像非均匀性校正算法,使用子网络与主网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非均匀性校正。该算法设计了非均匀性等级估计子网络,将含有非均匀性噪声的红外图像输入子网络后,输出非均匀性等级估计图,并和待校正红外图像一并输入校正主网络。子网络生成的非均匀性等级估计图作为一个参数输入校正主网络,避免了网络只针对同一等级非均匀性产生过拟合。经过实验验证,该算法克服了传统的基于场景的算法所产生的边缘模糊问题,对条纹状非均匀性噪声校正效果较好,经过校正后的红外图像清晰度高、细节丰富、边缘清晰、图像质量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匀等级估计子网络 红外图像 均匀校正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现在完成体与动词语义适配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立英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0-47,共8页
本研究基于BNC和COCA两库探讨了英语现在完成体与动词的语义适配性。利用构式搭配分析法识别出与完成体具有吸引和排斥关系的动词表,并按照动词体类型对其进行分类分析。结果表明,完成体与成就和完结动词具有吸引关系,与活动和状态动词... 本研究基于BNC和COCA两库探讨了英语现在完成体与动词的语义适配性。利用构式搭配分析法识别出与完成体具有吸引和排斥关系的动词表,并按照动词体类型对其进行分类分析。结果表明,完成体与成就和完结动词具有吸引关系,与活动和状态动词之间的关系呈现分化,有些活动和状态动词被其吸引,有些被其排斥。此种吸引又排斥的关系可以通过等级性和非等级性语义特征的区分得到更合理的解释。等级性动词倾向于被完成体吸引,非等级性动词倾向于被排斥。综合词汇和构式的语义适配性可以相对全面地解释完成体对动词类型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在完成体 等级/非等级性 构式搭配分析 语义适配 语料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接赫尔巴特和杜威:本纳普通科学教学论的考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彭正梅 苏娇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8,共16页
如何连接并超越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的知识传统和杜威教育性经验的问题探究传统,来重塑德国普通教学论,本纳在其最新的科学教学论中予以了回应。多元的知识形式之间具有一种非等级性的关系,这些多元的知识形式都有其自身独特且关键的方法... 如何连接并超越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的知识传统和杜威教育性经验的问题探究传统,来重塑德国普通教学论,本纳在其最新的科学教学论中予以了回应。多元的知识形式之间具有一种非等级性的关系,这些多元的知识形式都有其自身独特且关键的方法论;方法处于主体—方法—客体的核心位置;教学过程必须涉及提问、指示、回答三个元素;教学过程通过教育行动敦促学生产生教化行动,并迈向方法能力的掌握和运用(即达到自我活动),也就是说,教学涉及三种因果性:教育因果性、教化因果性和方法因果性;把方法因果性作为教育实践的终点,从而把高阶能力培养内化到教育学理论本身。本纳的科学教学论及其经典性的普通教育学原创性地提出了知识形式的非等级性和分化的实践领域的非等级性,从而捍卫了教育和教学的自身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形式 非等级性 三种因果 科学教学论 普通教学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教育的自身逻辑的寻求及其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彭正梅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6-21,共6页
德国教育学界一直有着强烈的学科意识,有着捍卫教育和教育学的自身逻辑的传统,特别是德国特色的精神科学教育学更是被看作是为了教育自身的教育学,但是,随着这种教育学在20世纪60年代的终结,教育和教育学的自主性又面临新的危机。德国... 德国教育学界一直有着强烈的学科意识,有着捍卫教育和教育学的自身逻辑的传统,特别是德国特色的精神科学教育学更是被看作是为了教育自身的教育学,但是,随着这种教育学在20世纪60年代的终结,教育和教育学的自主性又面临新的危机。德国当代著名教育学家本纳从非等级性的实践哲学的角度为教育和教育学安身立命,尽管这一体现了德国教育学发展又一个新的高峰的努力,在世界教育和教育学日益工具化的今天,不无某种西西弗斯式的味道,却对我们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自身逻辑 非等级性 创新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