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穿透性青光眼手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有效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5
1
作者 高连娣 葛轶睿 +3 位作者 程金伟 沈亚 王浩 魏锐利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9-135,共7页
目的评估非穿透性青光眼手术(NPGS)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降眼压(IOP)效果。方法全面收集评价NPGS治疗原发性/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评价。主要疗效指标包括IOP下降百分比和IOP达标率。应用多功能meta分析软件2.0... 目的评估非穿透性青光眼手术(NPGS)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降眼压(IOP)效果。方法全面收集评价NPGS治疗原发性/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评价。主要疗效指标包括IOP下降百分比和IOP达标率。应用多功能meta分析软件2.0版的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汇总分析,计算合并评价量。结果术后2年,与小梁切除术(TE)相比,深层巩膜切开术(DS)、黏小管切开术(VCO)的降眼压作用均相对较低,IOP下降百分比分别为35.2%(DS)、30.2%(VCO)、45.6%(TE)。术中加用植入物及丝裂霉素C(MMC)均可提高DS的降眼压作用,术后2年的IOP下降百分比分别为41.1%和41.7%。术后4年,DS、VCO、TE的IOP达标率分别为35.4%、22.7%、47.6%;DS加用植入物和MMC的IOP达标率分别为64.6%、52.1%,高于单纯DS。NPGS并发症的发生率较TE低。结论常用的NPGS(DS和VCO)能有效降低眼压,并发症也比TE少,但是NPGS的降眼压作用要比TE为低。术中加用植入物、MMC可提高DS的降眼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角型青光眼 非穿透性青光眼手术 眼压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