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程金伟 魏锐利 +4 位作者 马晓晔 李由 朱煌 蔡季平 李玉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06-509,共4页
目的:对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进行Meta分析。方法:检索MEDLINE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获得以往发表的相关论文。根据临床和统计标准进行合并分析,评价非穿透性小梁手术的降压效果。结果:总计有26篇文献纳入Meta分... 目的:对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进行Meta分析。方法:检索MEDLINE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获得以往发表的相关论文。根据临床和统计标准进行合并分析,评价非穿透性小梁手术的降压效果。结果:总计有26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无需降压药物治疗而术后眼压控制良好患者的合并百分率:单纯深层巩膜切除术为71.3%[95%CI为56.2%~86.5%],深层巩膜切除术联合胶原植入物为58.5%[95%CI为47.8%~69.2%],深层巩膜切除术联合交键透明质酸植入物为62.O%[95%CI为51.0%~73.0%],粘性小管切除术为69.7%[95%CI为50.5%~88.9%]。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和小梁切除术的合并危险差为2%[95%CI为-8%~12%]。结论: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是药物难以控制的开角型青光眼的一种很好的治疗措施,治疗成功率超过60%,眼压控制效果和标准小梁切除术近似。但联合植入物的应用并没有显著改善治疗效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 治疗 开角型青光眼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沈亚 高连娣 +3 位作者 程金伟 蔡季平 李由 魏锐利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06-1010,共5页
目的评价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使用丝裂霉素C对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疗效及耐受性的差异。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获得以往发表的相关论文,经筛选后共有8项临床对照试验纳入meta分析。比... 目的评价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使用丝裂霉素C对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疗效及耐受性的差异。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获得以往发表的相关论文,经筛选后共有8项临床对照试验纳入meta分析。比较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使用与未使用丝裂霉素C的眼压下降百分比、治疗完全成功率、治疗总成功率和并发症等指标。使用Rev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6、12、24、36个月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使用丝裂霉素C组与单纯非穿透性小梁手术组眼压下降百分比的加权均数差分别为5.24%(95%CI,-3.24~13.72)、8.31%(95%CI,4.33~12.30)、9.56%(95%CI,4.88~14.24)、14.45%(95%CI,9.02~19.88),除术后6个月外的其余各个时间点两组之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使用丝裂霉素C组的治疗完全成功率较单纯非穿透性小梁手术组增加,治疗完全成功率的合并风险差在术后6、12、24、36个月分别为1.16(95%CI,1.05~1.27)、1.20(95%CI,1.05~1.38)、1.30(95%CI,1.05~1.61)、1.36(95%CI,1.06~1.73),各个时间点两组之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未出现与药物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可以改善非穿透性小梁手术的疗效,而且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角型青光眼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 丝裂霉素C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被引量:3
3
作者 种 平 董仰增 +1 位作者 李润婷 庞辰久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1-353,共3页
目的 评价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28例39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术后观察前房、滤过泡、眼内反应、眼压及视力等情况。随访6~12个月。结果 眼... 目的 评价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28例39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术后观察前房、滤过泡、眼内反应、眼压及视力等情况。随访6~12个月。结果 眼压:术后5~7天7眼在3.96~7.10mmHg,其余太低测不出;术后1、3、6和12个月平均服压分别为(12.34±3.81)、(14.68±3.73)、(15.75±4.14)和(17.13±6.15)mmHg,与术前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值分别为16.08、14.89、13.83和10.24,P均<0.01)。随访期间6眼眼压>21mmHg,经术区激光周边虹膜成型或房角穿刺4眼恢复正常。术后早期全部可见滤过泡隆起,随访末期77.1%可见功能性滤过泡。并发症有小梁-后弹力膜穿孔、术区虹膜前粘连及小梁-后弹力膜纤维增生增厚。术后视力与术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开角型青光眼降眼压效果好,并发症少,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 丝裂霉素C 开角型青光眼 综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醛化脐带静脉管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迅 刘鹤南 高殿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3-245,共3页
目的评价醛化脐带静脉管(HUV)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NPTS)中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对49例(49眼)POAG患者,HUV组23例行NPTS联合HUV植入,对照组26例行NPTS。术后观察、比较... 目的评价醛化脐带静脉管(HUV)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NPTS)中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对49例(49眼)POAG患者,HUV组23例行NPTS联合HUV植入,对照组26例行NPTS。术后观察、比较的指标包括:术后眼内压(IOP)、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滤过泡形态特点以及术后并发症。所有研究对象随访12个月。结果术后12个月,手术完全成功(IOP在6~21 mmHg之间,并且不需加用任何抗青光眼药物):HUV组86.96%,对照组69.23%。术后12个月,HUV组和对照组IOP分别从术前(39.73±4.91)mmHg、(38.99±4.72)mmHg降至(15.81±1.09)mmHg、(19.88±2.21)mmHg(P=0.00)。对照组术后早期出现低眼压3例(11.54%),HUV组未发生;对照组出现包裹性滤过泡5例(19.23%),HUV组仅出现1例(4.35%)。结论 NPTS联合HUV植入治疗POAG,具有手术成功率高、术后IOP控制良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静脉管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羊膜移植治疗青少年型青光眼的护理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晓红 刘兆荣 王玲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22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手术(NPTS)联合羊膜移植治疗青少年型青光眼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2例(39眼)青少年型青光眼患者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羊膜移植治疗,同时给于针对性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及健康指导等。结果患者均手术顺... 目的探讨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手术(NPTS)联合羊膜移植治疗青少年型青光眼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2例(39眼)青少年型青光眼患者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羊膜移植治疗,同时给于针对性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及健康指导等。结果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眼压均较术前降低(均P<0.01)。未发生严重手术并发症,大部分患者视力恢复到术前水平或提高,手术成功率为93.8%。结论NPTS联合羊膜移植手术能有效降低眼压,而科学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青少年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 羊膜移植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YAG激光房角穿刺治疗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后高眼压
6
作者 马恩普 赵小钊 +1 位作者 董良 刘苏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62-864,共3页
目的观察评估Nd:YAG激光行房角穿刺治疗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后眼压控制不理想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后眼压控制不理想(不用降眼压药物眼压>21mmHg,1kPa=7.5mmHg)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35例(3... 目的观察评估Nd:YAG激光行房角穿刺治疗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后眼压控制不理想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后眼压控制不理想(不用降眼压药物眼压>21mmHg,1kPa=7.5mmHg)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35例(38眼)为研究对象,硝酸毛果芸香碱缩瞳后,在激光房角镜下原手术部位行Nd:YAG激光房角穿刺,观察激光前及激光后1h、1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a时的眼压、滤过泡、房角及前房反应情况。结果激光前及激光后1h、1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a的眼压分别为(25.0±3.4)mmHg、(12.5±3.4)mm-Hg、(12.0±3.2)mmHg、(13.1±3.0)mmHg、(14.0±3.1)mmHg、(14.1±2.7)mmHg、(14.3±2.9)mmHg、(15.3±2.6)mmHg、(16.2±2.8)mmHg、(16.0±3.0)mmHg,激光后各时间点眼压均较激光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其中10眼激光后眼压、滤过泡无明显改善,28眼滤过泡形成或原滤过泡面积、隆起度增大;激光后发生浅前房2眼(5.3%),虹膜周边前粘连2眼(5.3%),无前房出血、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Nd:YAG激光房角穿刺能够安全有效地改善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后小梁网-狄氏膜的房水低滤过状态,是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后高眼压治疗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YAG激光 激光房角穿刺 开角型青光眼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非穿透性小梁手术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解正高 管怀进 陈辉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23-627,共5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非穿透性小梁手术(NPT)的降眼压效果及术后滤过通道纤维化反应。方法对20只兔(40只眼)随机行常规NPT或激光NPT。激光NPT组用准分子激光扫描切削巩膜床和巩膜瓣的内面,再切削Schlemm管表面巩膜,直至有大量的房水渗出...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非穿透性小梁手术(NPT)的降眼压效果及术后滤过通道纤维化反应。方法对20只兔(40只眼)随机行常规NPT或激光NPT。激光NPT组用准分子激光扫描切削巩膜床和巩膜瓣的内面,再切削Schlemm管表面巩膜,直至有大量的房水渗出。分别于术前、术后1、3、5d,1周、2周,1、3、6个月测量眼压并观察眼部其他表现。分别于术后1、3、6个月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前、术后两组间眼压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眼压值均低于术前(P<0.05);常规NPT组术中有3眼发生小梁网穿破,术后第1d有4眼发生前房闪辉(+^++),治疗后3d内消失。激光NPT组术中无并发症。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激光NPT组滤过通道纤维化反应均轻于常规NPT组。结论激光NPT能有效地降低眼压,并能减轻滤过通道的纤维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准分子激光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 激光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生物胶植入治疗17例开角性青光眼临床分析
8
作者 倪锡兰 张亦农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57-658,共2页
目的:探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NPTS)联合生物胶植入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7例22眼开角型青光眼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生物胶植入,术后随访6 ̄25个月,观察眼压、视力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视力均恢复至术前水平,无1例... 目的:探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NPTS)联合生物胶植入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7例22眼开角型青光眼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生物胶植入,术后随访6 ̄25个月,观察眼压、视力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视力均恢复至术前水平,无1例下降。眼压小于20mmHg(1mmHg=0.133kPa)者18眼(81.81%),20 ̄24mmHg者4眼(18.18%);5例(22.72%)术后有前房少量出血,经治疗后3天内全部吸收,3例(13.63%)术后发生黄斑部轻度水肿,6个月后恢复。结论: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生物胶植入能有效的降低眼压,减少药物的应用,术后并发症少,对视功能影响小,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 生物胶 开角型青光眼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穿透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及深层巩膜反折术临床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梁惠文 穆翔 +2 位作者 李明桂 陈强 陈烈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3期218-220,共3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丝裂霉素C及深层巩膜反折引流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16眼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行非穿透小梁切除手术,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及深层巩膜反折引流。观察手术前、后的眼压、视力、视野、前... 目的观察和分析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丝裂霉素C及深层巩膜反折引流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16眼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行非穿透小梁切除手术,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及深层巩膜反折引流。观察手术前、后的眼压、视力、视野、前房(前房角)变化及手术后滤过泡情况。随访3~18个月。结果术前平均眼压(27.93±7.62)mmHg(1kPa=7.5mmHg),术后3个月时为(14.62±3.53)mmHg,手术前、后眼压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11·82,P〈0.001)。手术前、后视力及视野无明显改变。术后16眼均形成滤过泡,其中I型6眼,Ⅱ型9眼,Ⅲ型1眼。结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应用丝裂霉素及深层巩膜反折引流术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一种安全、有效、经济和具有可重复性的新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 丝裂霉素C 巩膜反折引流 开角型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弹剂小管扩张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 被引量:1
10
作者 姚克 申屠形超 +1 位作者 徐雯 陈佩卿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 :评价粘弹剂小管扩张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 (IOL)植入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 19例 (2 1只眼 )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行上方粘弹剂小管扩张术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折叠式人工晶状... 目的 :评价粘弹剂小管扩张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 (IOL)植入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 19例 (2 1只眼 )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行上方粘弹剂小管扩张术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手术。结果 :术后随访 3~ 6个月 ,粘弹剂小管扩张联合手术组 (P- C组 )平均眼压 (14 .80± 2 .6 3) mm Hg,较术前降低 9.73mm Hg,差异有显著性 (P=0 .0 0 0 ) ;与小梁切除联合手术组 (P- T组 )相比 ,术前和术后 1周、1个月、3~ 6个月差异均无显著性 (P=0 .85 3、0 .338、0 .970、0 .72 5 )。P- C组术后 1周和3~ 6个月 ,视力≥ 0 .5者分别为 16只眼 (76 .2 %)和 17只眼 (80 .95 %) ,与 P- T组相比 ,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 (P=0 .777、0 .80 7)。P- C组术中并发症包括小梁网 Descemet膜穿破 2只眼和 Schlemm管刺破 2只眼 ;术后 2 4 h一过性眼压升高 3只眼。P- T组术后并发症包括炎症反应较明显 3只眼 ,少量前房出血 1只眼和脉络膜脱离 1只眼。结论 :粘弹剂小管扩张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安全、有效、可重复的联合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青光眼 粘弹剂小管扩张术 超声乳化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