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穿透小梁切除透明质酸钠凝胶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董仰曾 种平 李润婷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59-461,共3页
目的 观察非穿透小梁切除术 (NPTS)联合透明质酸钠凝胶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对 9例 ( 10眼 )开角型青光眼施行非穿透小梁切除术 ,术中植入透明质酸钠凝胶。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及手术并发症 ,并行超生生物显微镜 (B... 目的 观察非穿透小梁切除术 (NPTS)联合透明质酸钠凝胶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对 9例 ( 10眼 )开角型青光眼施行非穿透小梁切除术 ,术中植入透明质酸钠凝胶。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及手术并发症 ,并行超生生物显微镜 (BUN)观察。结果  10眼术后眼压均得到控制。术前眼压最低 2 4 38mmHg ,最高 6 1 75mmHg ,平均( 39 4 5± 11 98)mmHg。术后 5天拆线时眼压最低测不出 ,最高 7 10mmHg。 1个月后复查 ,眼压最低 4 85mmHg ,最高2 0 5 5mmHg ,平均 ( 14 18± 4 2 6 )mmHg。手术前后眼压对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t =8 0 2 6 ,P <0 0 1)。术后 6个月、8个月各有 1眼眼压升高 ,加用一种抗青光眼药物治疗后眼压即恢复正常。与术前需用 1~ 3种降眼压药物相比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t=6 5 30 ,P <0 0 1)。视力较术前提高。患者术后均无明显的前房炎症反应、浅前房以及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 非穿透小梁切除透明质酸钠凝胶植入术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其最大特点是手术不穿透前房 ,术后视力迅速恢复 ,并发症极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效 治疗 非穿透小梁切除 透明质酸钠凝胶 开角型青光眼 NP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穿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病人的护理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文莺 康凯燕 艾俐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3年第12期909-910,共2页
对52例行非穿透小梁切除术病人术后眼压控制较好,视力HM(眼前指数)/20 cm至1.2,无严重并发症。护理重点为严密观察眼压变化,做好术后局部用药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及健康指导。
关键词 青光眼 开角型 非穿透小梁切除 眼压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穿透小梁切除联合缝线引导的小梁切开术对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3
3
作者 梁亚 陈志钧 +3 位作者 周青 嵇芳芳 孙红 袁志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69-873,共5页
目的观察非穿透小梁切除联合缝线引导的近全周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纳入2019年1—11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和南京市儿童医院诊断为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的患儿共29例50眼,其中... 目的观察非穿透小梁切除联合缝线引导的近全周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纳入2019年1—11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和南京市儿童医院诊断为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的患儿共29例50眼,其中男21例35眼,女8例15眼;年龄1个月~4岁,年龄中位数为6个月。采用非穿透小梁切除的方法打开Schlemm管后,用麻花状6-0聚丙烯缝线引导完成近全周小梁切开术,并记录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的眼压、角膜直径、杯盘比和并发症,记录术中缝线成功穿过全周Schlemm管的患儿比例及术后手术成功率。结果缝线成功穿过全周Schlemm管的患儿比例为90%,未成功的病例改行Harms刀完成小梁切开术。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患儿平均眼压分别为(35.0±9.5)、(9.9±4.4)、(10.0±4.2)、(9.7±4.4)、(9.0±2.9)、(9.4±4.2)、(9.3±3.3)和(9.5±3.8)mmHg(1 mmHg=0.133 kPa),角膜直径分别为(13.7±1.4)、(13.3±1.4)、(12.9±1.4)、(12.8±1.3)、(12.7±1.2)、(12.6±1.1)、(12.6±1.1)和(12.8±0.4)mm,杯盘比分别为0.81±0.15、0.55±0.22、0.48±0.23、0.45±0.22、0.43±0.21、0.41±0.20、0.40±0.21和0.31±0.19,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1.56、4.55、21.07,均P<0.01)。术后不同时间点患儿眼压、角膜直径和杯盘比均较术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12个月,手术完全成功率为93.3%(42/45),条件成功率为100%(45/45)。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非穿透小梁切除联合缝线引导的近全周小梁切开术能够有效治疗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且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 非穿透小梁切除 小梁切开术 缝线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穿透小梁切除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 被引量:2
4
作者 袁庆彩 雷光明 李波 《眼科新进展》 CAS 2003年第3期224-224,共1页
关键词 青光眼 非穿透小梁切除 传统小梁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穿透小梁切除联合T-FLUX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临床观
5
作者 刘宝海 高富军 +2 位作者 高淑水 邵明芹 武光祥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98-398,共1页
关键词 非穿透小梁切除 联合 T-FLUX植入术 治疗 开角型青光眼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穿透板层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与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罗丹 王林 +1 位作者 温跃春 柯根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68-570,共3页
目的比较非穿透板层小梁切除术(nonpenetrating lamellar trabeculectomy,NPT)联合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与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57眼)P... 目的比较非穿透板层小梁切除术(nonpenetrating lamellar trabeculectomy,NPT)联合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与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57眼)POAG患者应用NPT联合MMC治疗与30例51眼POAG患者行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的效果。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眼压、视力、成功率、并发症等。结果 NPT联合MMC治疗后POAG患者与经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后眼压在术后早期和中期无明显差异;术后24个月,经NPT联合MMC治疗,良好眼压控制成功率大约为47%,而经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良好眼压控制成功率接近70%,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2组眼压控制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组术后1周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个月视力比较,NPT联合MMC治疗组优于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组(P<0.05)。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组术后浅前房(14眼,27.5%)和白内障(11眼,21.6%)的发展率高于NPT联合MMC治疗组。结论 NPT联合MMC治疗在早期和中期控制眼压方面与改良小梁切除术疗效相当,但改良小梁切除术长期良好眼压控制成功率较高。NPT联合MMC治疗术后并发症少于改良小梁切除术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霉素C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非穿透小梁切除 改良小梁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被引量:15
7
作者 袁志兰 杨勤 +1 位作者 于焱 袁南荣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7-58,64,共3页
目的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 (NPT)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残余青光眼、外伤性青光眼、无晶体眼继发性青光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色素性青光眼 13例 (14眼 )采用单纯 NPT、粘性小管切除术。结果 :术后随访 1~ 5个月 ,视力... 目的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 (NPT)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残余青光眼、外伤性青光眼、无晶体眼继发性青光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色素性青光眼 13例 (14眼 )采用单纯 NPT、粘性小管切除术。结果 :术后随访 1~ 5个月 ,视力无 1例下降 ,平均眼压由术前 6 .13k Pa改善为术后 1.5 7k Pa。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NPT治疗难治性青光眼降眼压效果好 ,术中、术后并发症少 ,是一种有前景的抗青光眼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透小梁切除 难治性青光眼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房水葡萄膜巩膜途径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朱子诚 袁华音 +3 位作者 孙思勤 张国梅 胡闻 陈柯 《眼科新进展》 CAS 2003年第6期412-414,共3页
目的 探讨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 (nonpenetratingtrabecularsurgeryNPTS)房水葡萄膜巩膜引流途径的形态学情况 ,进一步阐明其降压机制。方法  2 0只兔 4 0眼随机分为实验组 (NPTS) ,对照组 (小梁切除 +虹膜根切术 )和正常组 ,术后 1周... 目的 探讨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 (nonpenetratingtrabecularsurgeryNPTS)房水葡萄膜巩膜引流途径的形态学情况 ,进一步阐明其降压机制。方法  2 0只兔 4 0眼随机分为实验组 (NPTS) ,对照组 (小梁切除 +虹膜根切术 )和正常组 ,术后 1周于正常组前房内注入微量示踪剂异硫氰酸荧光素牛血清白蛋白 (fluoresceinisothiocyanate bovineserumalbumin ,FITC BSA) ,于 2、4、6、8、10h各处死家兔 4只 ,摘除双侧眼球作冰冻切片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确定睫状体、房水池、脉络膜上腔、前、后巩膜和脉络膜的荧光强度等级。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前眼压相似 (实验组 2 .19kPa± 0 .37kPa ,对照组 2 .0 0kPa± 0 .34kPa ;P >0 .0 5 ) ,术后 1周时眼压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 1.5 1kPa± 0 .35kPa ,对照组 1.4 4kPa± 0 .31kPa;P >0 .0 5 )。实验组术后葡萄膜巩膜途径各部位的荧光强度均比正常组和对照组增强 ,而正常组亦强于对照组。结论 NPTS具有和小梁切除术相似的降压效果 ,房水由房水池和 (或 )睫状体间隙到脉络膜上腔后 ,主要经前巩膜排出 ,后巩膜及脉络膜排出较少 ,是其降压的主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透小梁切除 葡萄膜巩膜途径 脉络膜上腔 房水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后UBM随访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朱玉广 朱艳 +2 位作者 王杰 李秀云 李兴英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研究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在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NPTS)后随访的意义。方法对21例28~51岁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NPTS联合丝裂霉素C(MMC)及羊膜植入治疗,在术后1~18个月,UBM观察滤过泡的形态、形成液间腔的大小、剩余小梁膜... 目的研究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在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NPTS)后随访的意义。方法对21例28~51岁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NPTS联合丝裂霉素C(MMC)及羊膜植入治疗,在术后1~18个月,UBM观察滤过泡的形态、形成液间腔的大小、剩余小梁膜的厚度及羊膜的变化。结果所有病例UBM下均形成前部的液间腔,随访18个月,其边缘逐渐钝化不规则,体积逐渐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角巩膜小粱带逐渐粗糙,其厚度测量差别较大。羊膜术后9个月左右融解,无明显后部液间腔存在。结论NPTS联合MMC及羊膜植入能有效降低眼压,远期效果良好。UBM适合于NPTS的随访,羊膜在NPTS中无明显的抑制纤维增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透小梁切除 超声生物显微镜 羊膜 丝裂霉素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0
作者 覃淑华 朱峰 邵卫星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6期475-476,共2页
目的 观察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 (non penetratingsurgery ,NPTS)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OAG)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对 4 1例 5 6眼POAG患者施行NPTS ,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手术区房角、手术并发症 ... 目的 观察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 (non penetratingsurgery ,NPTS)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OAG)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对 4 1例 5 6眼POAG患者施行NPTS ,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手术区房角、手术并发症 ,随访 12~ 39个月 ,平均 16 .8个月。结果NPTS术后视力不变或提高 96 .4 3% ,眼压由术前平均(2 5 97± 7.97)mmHg(1kPa =7.5mmHg)降至术后 12个月平均眼压 (19.19± 3 6 6 )mmHg ,差异有显著性 (t=9.4 7,P <0 .0 1)。随访末期眼压≤ 2 1mmHg 31眼 ,需局部用降眼压药后眼压≤ 2 1mmHg 16眼 ,手术失败 8眼。随访末期有功能滤过泡 2 9眼 ,眼压均≤ 2 1mmHg。前房角镜检查 :术后 12个月可见较宽的透明间腔带 4 3眼 ,境界欠清 4眼 ,小梁膜色素沉着、增厚 7眼。 1眼生物胶露出球结膜后行羊膜移植修补。结论 NPTS能有效降低眼压 ,手术并发症少 ,术后视力稳定。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巩膜瓣间、球结膜瘢痕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穿透小梁切除 透明质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联合低浓度丝裂霉素C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贺春梅 王竫华 +1 位作者 王大博 张军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8-190,198,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低浓度丝裂霉素C的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后手术区的形态学变化及房水引流途径。方法新西兰白兔12只(24眼),随机分为实验组9只(18眼)和正常对照组3只(6眼)。实验组兔双眼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分别于术后1d、14d、1个月时随机... 目的探讨应用低浓度丝裂霉素C的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后手术区的形态学变化及房水引流途径。方法新西兰白兔12只(24眼),随机分为实验组9只(18眼)和正常对照组3只(6眼)。实验组兔双眼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分别于术后1d、14d、1个月时随机选择3只兔,一眼前房注入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 radish peroxidase,HRP),另一眼前房注入相对分子质量为70000四甲基罗丹明标记的葡聚糖(tetramethyl rhodamine-dextran,TMR-D)。60min后经颈动脉灌注固定,摘取眼球,冰冻切片,观察示踪剂的分布及手术区的形态学变化。正常对照组3只兔,双眼未行手术,示踪剂前房注入方法同前。结果实验组兔眼滤过泡及浅层巩膜瓣下的滤过腔于术后1d及14d时可见HRP强染色。术后14d时,滤过腔内未见明显纤维组织形成,滤过腔周围巩膜内有HRP散在染色。术后1个月时,滤过腔局限,少量HRP颗粒分布,滤过腔见纤维组织增生。正常对照组结膜下仅微弱HRP显色,巩膜内无HRP颗粒分布。实验组及正常对照组脉络膜均可见TMR-D红色荧光。结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后房水引流途径涉及结膜下外滤过、巩膜内吸收及葡萄膜巩膜引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透小梁切除 丝裂霉素C 辣根过氧化物酶 四甲基罗丹明标记葡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膜与SK GEL生物胶在兔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勤 袁志兰 孙红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2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保存人羊膜组织、SKGEL生物胶(交键透明质酸钠凝胶)在兔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中抗瘢痕化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新西兰白兔18只,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各6只,每组兔的单眼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A组术中植入羊膜,B组术中植入SK... 目的探讨保存人羊膜组织、SKGEL生物胶(交键透明质酸钠凝胶)在兔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中抗瘢痕化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新西兰白兔18只,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各6只,每组兔的单眼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A组术中植入羊膜,B组术中植入SKGEL生物胶,C组术中无植入物。观察各组滤过泡的形态、内部结构及维持时间。结果A、B组滤过泡的形态及维持时间均优于C组。病理切片显示滤过空腔的保持与植入物有关,术后12周时A、B组眼空腔仍维持较好,C组眼瘢痕形成明显。结论保存人羊膜、SKGEL生物胶在兔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均可减轻手术区滤过腔瘢痕的形成,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透小梁切除 羊膜 交键透明质酸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光眼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钧 盛耀华 《眼科新进展》 CAS 2000年第5期379-380,共2页
关键词 穿透小梁切除 巩膜深层切除 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26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建康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4期308-308,共1页
关键词 开角型青光眼 穿透小梁切除 交键透明质酸钠 生物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存人羊膜组织在兔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组织学观察
15
作者 杨勤 袁志兰 于焱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12-314,F002,共4页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应用在兔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中的抗瘢痕化作用。方法:选取新西兰白兔10只,双眼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每只兔随机选取一眼术中联合6mm×6mm羊膜移植于巩膜瓣下。结果:术后第7天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均可见弥散隆起的...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应用在兔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中的抗瘢痕化作用。方法:选取新西兰白兔10只,双眼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每只兔随机选取一眼术中联合6mm×6mm羊膜移植于巩膜瓣下。结果:术后第7天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均可见弥散隆起的滤过泡;第14天时,实验组滤过泡存留有5只眼;对照组仅有1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织学检查显示,实验组滤过区纤维组织形成明显减少,术后14天仍有空腔存在;对照组滤过区见大量纤维瘢痕组织形成,术后14天滤过腔基本消失。结论:羊膜组织对免眼非穿透性滤过手术有抗瘢痕形成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透小梁切除 羊膜移植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手术的临床研究及护理
16
作者 张绍蓉 贺翔鸽 杨卫国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1年第6期13-14,共2页
目的 分析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NPT)对开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效果、手术并发症及护理特点。方法 开角型育光眼患者76例(82眼),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为38例(41只眼)。实验组患者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手术,对照组行传统的... 目的 分析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NPT)对开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效果、手术并发症及护理特点。方法 开角型育光眼患者76例(82眼),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为38例(41只眼)。实验组患者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手术,对照组行传统的小梁切除手术。术后观察丁达尔征、视力、结膜滤泡、并发症发生率,并随访3~12月术后平均限压。结果 实验组比对照组术后闺目压幅度降低14.9%;术后并发症下降8.3%。结论NPT是一种治疗开角型青光眼较有效的滤过性手术,且并发症少,可获得较稳定的眼压,远期疗效显著。加强非穿透性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限患者的心理护理和疾病宣教,帮助患者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患者达到最佳康复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穿透小梁切除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联合亲水丙烯酸填充引流器植入治疗开角型青光眼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雷 刘风莉 +2 位作者 纪敏 常献梅 董仰曾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48-549,共2页
目的探讨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NPTS)联合亲水丙烯酸填充引流器植入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效果,开发一种国产生物胶填充引流器.方法对16例24眼开角型青光眼行NPTS联合亲水丙烯酸填充引流器植入治疗,术后分别进行眼压、视力、滤过泡形态、视... 目的探讨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NPTS)联合亲水丙烯酸填充引流器植入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效果,开发一种国产生物胶填充引流器.方法对16例24眼开角型青光眼行NPTS联合亲水丙烯酸填充引流器植入治疗,术后分别进行眼压、视力、滤过泡形态、视野等观察.结果术前平均眼压(用药后)22~30.39 mmHg,术后2个月平均眼压14.31~17.01 mmHg,6个月平均眼压15.02~18.52 mmHg.结膜下形成滤过泡12例,18眼,占75%.房角检查均可见手术区小梁网后有'减压房'存在.结论NPTS联合亲水丙烯酸填充引流器植入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是一种良好的巩膜瓣下填充引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开角型青光眼 亲水丙烯酸 穿透小梁切除 NP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分期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邹刚 陈彬川 +1 位作者 于兰 张蕾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88-290,共3页
目的评价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nonpenetrating trabeculectomy,NPT)分期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行NPT分期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IOL植入术的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2... 目的评价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nonpenetrating trabeculectomy,NPT)分期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行NPT分期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IOL植入术的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23例(28眼)(A组),总结分析患者的视力、眼压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与行小梁切除分期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IOL植入术的相同病因患者26例(32眼)(B组)进行比较。结果A组滤过术后7d、超声乳化术后7d、1个月及3个月眼压平均值分别为(13.95±4.46)mmHg(1kPa=7.5mmHg)、(14.25±3.86)mmHg、(14.98±3.12)mmHg和(16.34±3.60)mmHg,均低于术前水平(27.68±4.34)mmHg。A组超声乳化术后7d、14d、1个月及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5者分别为15眼、18眼、23眼、24眼,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3眼滤过术中小梁网descemet膜穿破,6眼超声乳化术后一过性眼压升高。2组术后均形成滤过泡,其中功能性滤过泡A组22眼,B组27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PT分期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IOL植入术能有效降低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眼压,提高视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透小梁切除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 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式对POAG患者情绪及生存质量影响的比较
19
作者 谢瞻 袁志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53-456,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患者情绪及生存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收集POAG患者72例(72眼),其中接受小梁切除术(penetrating trabeculectomy surgery,PTS)患者36例,接受非穿透性小梁切...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患者情绪及生存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收集POAG患者72例(72眼),其中接受小梁切除术(penetrating trabeculectomy surgery,PTS)患者36例,接受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non-penetrating trabecularectomy surgery,NPTS)患者36例。所有患者术前采用家庭支持量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Hamilton焦虑量表(HAMA)及低视力者生活质量量表(LVQOL)进行测试,术后3d采用HAMD、HAMA进行测试,术后1个月采用HAMD、HAMA及LVQOL进行测试。结果 PTS和NPTS组患者家庭支持量表总分、术前以及术后3d HAMA和HAMD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PTS组患者HAMA总分高于NPT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术后3d两组患者HAMA总分、HAMD总分均较术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NPTS组患者HAMD总分较术后3d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而PTS组患者HAMD总分与术后3d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0)。术后1个月,PTS组患者LVQOL中远视力、移动、光感维度得分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调节维度得分较术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LVQOL总分及其余维度得分与术前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NPTS组患者调节维度得分较术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LVQOL总分及其余维度得分与术前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与PTS相比,NPTS治疗POAG术后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有更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穿透小梁切除 焦虑 抑郁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钝伤性房角后退继发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20
作者 焦宏丽 郭桂萍 仝仲录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9年第S2期91-91,共1页
关键词 临床观察 房角 前房积血 睫状体带 小梁变性 非穿透小梁切除 抗青光眼药物 钝挫伤 周边前房 局部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